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资讯     
“生命之树”工程将揭开奥秘美国科学家最近即将开始着手建造“生命之树”工程。“生命之树”最终将地球上所有现存的生物———从微生物到鸟类到巨型爬行动物,是如何与另一种生物相互发生联系的,特别是植物、蜘蛛类、鸟类和恐龙类等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秘密详尽地展示出来。工程预计需要十年多一点时间完成。几代生物学家已在植物群和动物群中勾画出了规模宏大的进化模式示意图,科学家也已描绘出了地球上现存的大约170万种物种。但其中大多数物种未被研究过,且有上百万种物种未被编上目录。工程将采用在分子遗传学和计算机技术中的最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生命之树"的谱系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上已经启动的"生命之树"(tree of life,TOL)计划,是全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倾力建立的一个庞大的科学研究计划,其终极目标是回答关于地球上所有生物类群之间的谱系亲缘关系问题[J].更进一步说."生命之树"就是将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现存的和灭绝的)联系在一起的、蕴涵着巨量信息的系统演化树.可用来阐明生命的起源、生物演化式样与机制、各大门类生物类群的系统演化关系、具不同营养型生物类群之间的协同演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生存方式和动态变化规律等.  相似文献   

3.
疼痛是对疾病或可能出现的疾病的预警,是身体的保护信号。疼痛又是一道医学难题,很多人终生被疼痛困扰,疼痛有时甚至比死亡更折磨人。疼痛是人类和几乎所有动物共有的最原始感受。疼痛已被医学界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与血压、体温、呼吸、脉搏一起,成为生命体征的重要指标。每个  相似文献   

4.
钙和钙调节蛋白与植物激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物体内细胞与细胞之间,以及细胞内细胞器之间的相互联系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些联系是通过各种信使系统来完成的。例如各种动植物内源激素是细胞之间的信使,常称之为第一信使系统;而c-AMP与Ca~#则为细胞内部功能调节的第二信使系统。c-AMP系统于20多年前被E.W.Sutherland发现以来,在动物方面已被广泛证实。但在高等植物方面,尽管有报告存在c-AMP(Br-own and Newton 1981),但还没有事实证明它作为第二信使而起作用。钙离子在动植方面调节着许多重要生理功能是众所周知的。当一个神经或肌肉细胞受到刺激时,或一个卵子受精时,往往第一个反应就是细胞内瞬时Ca~#的增加,然后产生诸如神  相似文献   

5.
野生动物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在动物的家园划起了一道道“三八线”。丧命在车轮下还只是表面现象,破碎的家园最终可能带来无法预见的严重后果。正是各种形式的野生动物通道在被铁路和公路割成块的栖息地之间,架起了一道道生命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从事物理学研究并涉及生物学边缘的人,对物理学原理与生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了初步的概念。应该说,对生命的研究应被视为现代物理学中令人激动的、同时也是真实存在的一部分。[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对地球人而言,具有最严酷环境的太阳系行星是哪一颗呢?很难做这种比较.事实上,除了拥有孕育生命的平稳环境的地球外,所有的行星皆可被称为"严酷之星".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所有的物种都处在一个巨大的和谐与多重的平衡之中.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除了植物直接吸收日光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奠定了生命传承的初始自养外,其他物种都在"吃"与"被吃"的锁链之中,植物才是我们大地上真正的"普罗米惨斯",正是它们承接了太阳的"天火",把它逐阶传递给其他物种,养育了全球所有生命.形成了生命链条的生态金字塔.  相似文献   

9.
正一项新研究表明,电闪雷击也可产生生物可利用磷,从而为地球上的生命形成提供条件。根据达尔文理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浅表水域。磷是生命必需的物质之一,在从运动到生长和繁殖的所有生命过程中都起着关键作用。早期地球表面的磷存在于不溶于水的矿物中,因此形成生命的磷应该来自地球之外。40多亿年前以陨石形式被带到地球的矿物质一直被认为是地球上的生命形成所必需的磷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
正考古学家最近在希腊雅典城郊发现两座古代集体墓葬,掘出80具男性骨架。与人骨架同时被掘出的两只花瓶,让考古学家得以测定这两座墓的年代——公元前675年~公元前650年之间。这些人骨架是排列成行下葬的,其中一些人面朝天,一些人背朝天,36人被铁环束手。所有死者的牙齿状况良好,表明他们死时都很年轻,也很健康。考古学家推测,他们都是公元前7世纪未遂政变发动者、  相似文献   

11.
理性生存     
人开始以真正的生命生活,就是说他上升到凌驾于动物的生命之上的某种高度,从这个高度上他看到自己的动物性生命的虚幻,这个生命不可避免地要以死来结束。他也看到,处于水平状态的生命被无底的深渊从所有方面隔断了,由于他不承认这种上升就是生命本身,他被从这个高度上看见的东西吓呆了。他非但不承认这个使他上升的力量就是自己的生命,非但不按着向他展示出来的方向前进,反而被那个高度所提示的东西吓呆了,他故意要往下坠落,尽可能躺得更低些,以便不再看到四周全是深渊的境地。但是理性意识的力量又使他提升了,他重新看到那一切,又一次被吓…  相似文献   

12.
人际联系和性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一个经典的六度分离理论(Six Degree of Separation),这个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勒姆(Stanley M ilgram)于1967年提出的,指的是任何两个陌生人都可以通过朋友的朋友建立起相互联系,而这两个陌生人之间建立联系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当时米勒姆在堪萨斯州和内布拉斯州随机挑选了400人邮寄包裹,让他们通过熟人将包裹转送给马萨诸塞州的一位陌生人。结果证明,只要经过6个人的倒手,就可以送达最后的陌生人。在互联网诞生后,这个理论得到进一步验证。在有166个国家60000多人的一项实验中,…  相似文献   

13.
正自麦克斯韦引入著名的"妖"概念以来,信息与物理学之间的联系就已经不言而喻。如今,信息甚至可能成为连接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关键概念。在物理学家看来,生命就像魔术。生物取得的成就如此耀眼又如此神秘,我们甚至因此忘记了生物也是由寻常原子构成。然而,如果生命的奥秘并不是构成它的那些物质,会是什么呢?是什么赋予了生物体如此不同的生命活力,使它们如此与众不同?这正是埃尔温·  相似文献   

14.
病毒,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名字,总是与疾病和死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天花、鼠疫、埃博拉、艾滋病、疯牛病等等这些骇人听闻的病症都是因为某种病毒入侵的结果。然而,病毒只不过是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生命物质。它的体积极其微小,需通过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倍或几十万倍才能看到。它的结构极为简单,简单到只拥有核酸分子和蛋白质,甚至只有核酸或只有蛋白质,引起疯牛病的就是一种只有蛋白质的物质。如果说它不是生物,它却可以在寄居的宿主细胞内繁殖,使细胞病变、死亡。当病毒游离于细胞之外时,自身不能复制、不能生  相似文献   

15.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即将着手进行一项全球科学界至今尚未解决的伟大工程——建造生命之树工程。据透露,该工程一旦完成,即可最终将地球上所有现存的生物——从微生物到鸟类到巨型爬行动物,是如何与另一种生物,特别是植物、蜘蛛类、鸟类和恐龙等生物之间相互发生联系的秘密,一一详尽地展示出来。该项工程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供基金,整项工程的完成,预计需要十年多一点的时间。据美国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专家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们最近称,太空中新发现的一颗超新星有可能揭示地球生命形成的秘密。 天文学家认为,他们发现了宇宙与人体骨骼内钙元素形成之间的联系。一种被称作"SN2005E"的新型超新星有可能是宇宙中和地球上钙元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正>英国《卫报》科学记者蒂姆·拉德福(Tim Radford)2005年与詹姆斯·洛夫洛克相识,最近他重新评价了这位独立科学家的开创性作品。说到詹姆斯·洛夫洛克,人们总是会把他和一个伟大的创意联系起来,那就是"盖娅"(Gaia)。《牛津英语词典》对盖娅的定义是:"全球生态系统,其运作机制被认为类似于一个巨大的自调节有机体;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生命体共同定义并维持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存续的条件。"词典还引证了洛夫洛克这位独立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界,各类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各种方式发生着广泛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整个生态系统保持一定的平衡。从生态系统的观点出发,植物被看作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菌类是分解者。这三大类生物通过营养关系在物质循环过程中相互联系。然而这三者  相似文献   

19.
大脑何时接通电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人与机器的结合是科幻小说中最具诱惑力的情节之一 ,但在现实世界中它们毕竟尚未出现。对于可能出现所谓的一种“中间系统” ,即人脑与计算机的联系件———人脑将与计算机直接相联。届时计算机可以阅读到人的脑电波 ,并从中了解人的所有思想  相似文献   

20.
太空旅行或攀登珠穆朗玛峰能否有助于医生维持重症护理病人的生命,或者改善病弱老人的命运呢?凯文·冯(Kevin Fong)的回答是肯定的。他正在研究人体对外伤和疾病的反应,以及在险恶环境之间的奇妙联系。他渴望亲自体验这些环境,包括进入太空。这也许就是《君子》杂志在最近采访他时称他为“太空医生”的原因。以下是詹姆斯·兰德森(Jarnes Randerson)与凯文·冯之间的访谈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