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场高考状元与人工智能机器人PK高考数学的人机大战,让中小学智能化教育公司"学霸君"备受瞩目。学霸君创始人兼CEO张凯磊表示,个性化教学要求有非常好的老师才能实现个性化,如果赋予一个系统这样的能力,可以去做这件事情,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学霸君’并不是去追人工智能这个风口,而是思考哪些技术可以大幅度提升教育领域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当我们看到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图象识别、手写识别、自动化推荐、ITC技术等都能帮助教育领域时,我们立即毫不犹豫地加入进去,把这个事情做好。"张凯磊说道。  相似文献   

2.
人的能力(智能)以及它的物理存在都表明智能机器的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制造一个新的不同的智能机器。那末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就是:“人工智能机器能模拟人类的智能吗?”与此相关的问题是:“理解事物意味着什么样的含义?”“自我意识是什么?”什么叫有意识?”等等。目前机器的能力与这些问题都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它们与人的差别。量子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也许是通向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教育必须反映这种变化。人们对于在科学教育中使用人工智能(AI)的兴趣正在日益增长。有关人工智能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人们主要针对科学学习的目标提出了许多问题。它们涉及人工智能生成教学工具、学习工具和评估工具的能力,以及使用这些工具的优缺点。但是,在有关科学教育的讨论中,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人工智能如何改变科学本质(NOS),以及这种改变对于幼儿教育的意义,而这个问题还远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对教育而言,关键在于究明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科学本质是什么,它对学习者提出了怎样的技能要求,以及学校如何才能实现这些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人工智能(AI)一词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个词从来没有明确的界限。1956年在达特茅斯学院一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讨会上引入这个词语时,人们普遍认为它是指让机器拥有人类的智慧,并拥有按人类的行为方式做事的能力。人工智能最近取得的一个重要进展是机器学习,AI在从拼写检查到自动驾驶等新技术中大显身手,这些都是由被称为神经网络的计算机系统进行的。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可能还包括以下术语: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人工智能已经经历了60年的风雨路程。未来,人工智能到底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人工智能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需要,机器也不再是人们眼中冰冷的工具,而是拥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作为科幻作品中很大的母题,人工智能经常在科幻电影中出现,比如《我,机器人》《黑客帝国》《机械姬》,其中人工智能往往扮演反叛者的角色,对人类造成伤害。结合现实来说,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6.
类脑智能引导AI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晓林 《自然杂志》2018,40(5):343-348
人工智能是否要“类脑”以及如何“类脑”是人工智能发展中颇具争议的问题。结合在仿生视觉及人工智能领域多年的研究体会,阐述了类脑智能研究的意义与方式,讨论了现阶段人工智能与类脑智能的异同,发表了对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些看法。基于对类脑智能的以上看法,作者及团队将研发智能、感知和操控功能兼备的“机器头脑”,以探索机器自主智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就在刚刚过去不久的863成果展中,北京市民亲眼看到了那只可以与之对话的大熊猫,不禁神游于梦幻和现实之间。这项成果的获得要归功于现代语音识别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是一门综合学科,是模式识别的一个分支。它以语音为研究对象,涉及信号处理、概率论和信息论、发声机理和听觉机理、人工智能等诸多研究领域,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和机器用自然语言顺利地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8.
<正>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是最近几年常常能在新闻里读到的名词,许多媒体也早已在讨论哪些职业会在未来被机器人或人工智能取代。在国内外,早已有用程序自动写新闻报道的实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闹出过一些乌龙。但假若有一天,绘画、写作、音乐这些领域真的被机器或神经网络生成的产品占据,事情也许真的会像以下这篇小说里一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1956年,当一群计算机科学家精英汇聚在美国汉诺威市的达特茅斯学院时,开创了一个他们称之为"人工智能"的时代——当时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前景是相当乐观的。基于开发机器智能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对人类智慧本身透彻理解"这样一个假设之上,人们有理由认为:对于人类学习能力的各个方面,或人类智能的任何其他方面,原则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阐述,让机器模拟人类智能也是完全可能的。到底什么是人类智能?如果你问上10个人,至少会有11种答案。对于哲学家来说,智慧就是渊博的知识,对于心理学家来说,智能则是智力  相似文献   

10.
微观妙论     
正谷歌"造人"成功,不是最惨失业潮的开始——阿里巴巴要靠人工智能客服"小蜜"淘汰一座楼的客服话务员,但同时面向各种细分功能的人工智能训练师却成为了国家认可的新职业。从自动驾驶到自动客服,体验、评测、训练这些环节都需要大量对需求敏感又懂得机器的劳动者完成。新科技本身也在创造新职业。  相似文献   

11.
正人工智能将统治未来的工作,因此学习如何使用它将是关键,但所需的技能跟你所期望的可能不一样。《预测机器:人工智能的简单经济学》(Prediction Machines:The Simple Economic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书的合著者阿维·戈德法布(Avi Goldfarb)说:"未来有三种工作机会。"从事这三种工作的人分别是:创造人工智能的人,告诉机器该做什么并决定如何处理其产出的人,最后是知名人士。这其中最后一个类别包括演员、体育运动员、艺  相似文献   

12.
学习能力是人类智能的根本特征.2016年3月,Google公司的Alpha Go把深度神经网络与蒙特卡罗树形搜索结合起来,以4胜1负的成绩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韩国的李世石.这一结果标志人工智能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重点介绍Alpha Go采用的机器学习方法,包括强化学习、深度学习、深度强化学习,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最新的研究进展.为了突破通过计算机进行学习的极限,提出认知机器学习,列举可能的研究方向开展研究,使机器智能不断进化,逐步达到人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人与机器的关系本来是非常简单的,人类制造机器,机器代替人类完成一些不可能的任务。机器时代完美展示了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成为人类进步与文明的显著标志。自从迈入智能化时代之后,面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开发与生产,人类便开始有了不小的"纠结"。原本不会说话、不会思考的冷冰冰的机器一下子变了样,不仅成为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帮手,而且逐渐演化成长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了。人工智能开始向  相似文献   

14.
阿碧 《科学24小时》2023,(Z1):13-16
<正>当蒸汽机出现的时候,人们曾担心自己会被机器取代;当生产流水线出现的时候,人们又担心自己会被机器取代。但这些担心并未成为现实——在经过短暂的失业阵痛后,人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新工作。然而,当人工智能出现的时候,不少人却真切地感受到了“饭碗不保”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吴佑寿 《科学通报》1991,36(4):241-241
汉字识别属于超多类模式识别的范畴,涉及数字信号处理、机器智能、自然语言理解等学科,在学术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汉字识别又是把汉字输入计算机的手段之一,在办公室自动化、机器翻译、人工智能以及盲人阅读等方面都有实用意义。 近十几年来我国学者在汉字识别研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国际上对这个问题也极为重视。本文扼要介绍国内外有关研究工作的现状,并对汉字描述、识别方法与特征选取,以及分类策略与分类树三个问题作较详细的评述,最后提出几个应予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机器的主人让机器思考AI,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缩写,但却包含了人类智慧中最雄心勃勃的一个目标:让机器模仿人类最感到自豪的行为——思考。人工智能并不是一种科学冒险,它实际上是技术的创新、生理上的认知和哲学上的担忧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17.
情感计算机     
人工智能领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不久的将来人们有望见到善解人意、有人情味、能和人类自然沟通的“情感计算机”。人们能通过向机器提供更强的逻辑能力而使人工智能领域获得下一个重大突破,而提高情感能力也同样奏效。“感情”通常设有和无生命的机器联系在一起,但《感情计算》的作者罗莎琳德·皮卡得(RedndRca!d)却认为情感可能正是计算机有效工作所必需的东西。马萨诸塞技术协会的计算机技术教授皮卡得说,计算机需要人工感情以便更好地理解用户并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改进。科学家越是对作为计算机模型的“湿件”——人脑及神经系…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在下个世纪会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吗?它们的智力会超过人类吗?至少霍金已经向人类发出了警告:"人工智能机器人可能会在接下来的100年之内取代人类,甚至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绝。"他甚至认为:"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接受人类控制。"最近有关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新闻层出不穷:谷歌围棋"高手"Alpha Go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美国科学家阿扎德·沙德曼研发的STAR机器人,成功完成了猪大肠的缝合  相似文献   

19.
专家系统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它试图用机器模仿人的智能行为。目前,人工智能研究的各领域大都还远远不能同人甚至同动物的智能相提并论。专门用来视图、听声、辨别话音的计算机系统依然处于相当初级的阶段。然而在人工智能的某个领域里,即根据某个限定的范围内的知识或经验做出推理的方面,计算机程序不仅已经接近人的智力,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还有所超越。这些程序利用所收集到的事实、查找的规则以及有关此范围的其他知识,并且同使用这些规则的方法相配合来做出推理。它们能够解决诸如医疗诊断、矿藏勘探、油井分析这类某些专门领域里的课题。实质上,它们也不同于普通  相似文献   

20.
正以色列科研人员开发出一套完全自主的计算机系统,能够参与和人类的实时辩论。他们的研究结果暗示,未来的人工智能将有能力理解复杂论证的含义,帮助人类作系统性阐述。对于论证的研究在学术界中源远流长,能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并且横跨从理论哲学直至计算工程的多个学科。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开发能够在人类自然语言中识别论证的计算机系统是最耗时费神的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