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7 毫秒
1.
探讨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第8外显子3’-非翻译区45bp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有氧运动干预效果的关系.对116名青少年MS患者进行每周3次、每次6 0min,共16周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前后测定MS各组分和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血清脂肪因子含量,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各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DD(65.5%)、ID(34.5%)、II(0%),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D(82.8%)、I(17.2%),符合H-W遗传平衡定律;实验前,所有指标在DD组和ID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组内与实验前比较,DD组体重、BMI、腰围(WC)、体脂百分比(PBF)、FIns、HOMA-IR、血清瘦素、IL-6和TNF-α下降(P0.01),血清脂联素升高(P0.01),ID组体重、BMI和WC下降(P0.05或P0.01);组间比较,DD组PBF、FIns、HOMA-IR、血清瘦素、IL-6和TNF-α低于ID组(P0.01),血清脂联素高于ID组(P0.01).UCP2基因I/D多态性与青少年MS患者有氧运动效果存在关联,其中DD基因型携带者运动干预后身体成分、脂肪因子和胰岛素抵抗的改善程度优于ID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3.
为了确定E. tenella河北株AMA-1基因在毕赤酵母系统中表达产物-重组蛋白IL-2-AMA-1对鸡血清主要细胞因子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将150只雏鸡分成5个组,每组30只,第1,第2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第3,第4,第5组在7,14,21日龄时分别肌肉注射重组AMA-1蛋白50,100,150μg。在28日龄时,除阴性对照组外,每只鸡经口灌服0.5 mL孢子化卵囊液,其中E. tenella孢子化卵囊含量1.6×10~8个/L,在试验的第14,21,28,35天时每组采集5只鸡心血收集血清,测定其IL-2,IFN-γ的质量浓度。试验第28天时对采血的鸡只剖杀,取脾脏、胸腺、法氏囊进行称质量,并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第3组血清IL-2和IFN-γ含量最高,在试验的第21,28,35天时均显著高于第1第2组;在试验的第21,35天时血清IL-2的质量浓度,试验的第35天时血清IFN-γ的质量浓度,与第4组比较也达差异显著水平(P0.05)。第3第4第5组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显著高于第2组(P0.05),与第1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表明,适量的重组蛋白IL-2-AMA-1能显著提高雏鸡感染球虫前后的免疫水平,从而提高抗球虫能力。  相似文献   

4.
探讨经水摄入三氯乙烯(TCE)对BALB/c小鼠的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将6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TCE染毒组,每组20只,TCE染毒组经饮水摄入2.5g/L TCE,染毒2、4、8、12周,每组各处死5只小鼠,取其外周血和脾脏。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脏组织中IFN-γ和IL-4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TCE染毒组小鼠脾脏与血液中IFN-γ和IL-4的表达明显上升,IFN-γ/IL-4比例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水摄入TCE能够同时上调小鼠体内IFN-γ和IL-4的表达,进而可能上调Th1和Th2细胞免疫应答,而Th2细胞上调更占优势,故Th1/Th2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性的特征.方法 研究对象根据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超声的结果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糖耐量正常者, NAFLD组:60例糖耐量正常NAFLD者.采用HOMA-IR和Matsuda指数(MI)评估胰岛素抵抗性,采用HOMA-β、早相及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数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 NAFLD组的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 < 0.05), NAFLD组的MI均低于对照组(P < 0.05);NAFLD组的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低于对照组(P < 0.05),NAFLD组的HOMA-β及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糖耐量正常NAFLD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其胰岛β细胞早相胰岛素分泌已受损.  相似文献   

6.
建立Walker-256腹水型肿瘤大鼠模型,娜仁满都拉-11灌胃.10天后采集外周血(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细胞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RT-PCR法检测IL-4、IFN-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蒙药灌胃组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生存质量提高, IFN-γ表达升高, IL-4表达降低(P<0.05), 提示蒙药娜仁满都拉-11 能增强IFN-γ的表达,降低IL-4的表达,有一定的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新的特点,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方法:选取106例T2DM患者,根据肝脏彩色B超结果,分为T2DM伴NAFLD(A组,64例),T2DM无NAFLD(B组,4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血压(B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清铁蛋白(S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相关分析,对两组患者进行体成分分析及眼底检查确定是否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结果:两组相比,性别、年龄、血压、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SF、BMI、non-HDL、HOMA-IR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内脏型肥胖发生率及DR发生率高,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合并NAFLD患者多存在内脏型肥胖、non-HDL代谢紊乱,体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及铁过载.T2DM患者如合并NAFLD更加容易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8.
选取20只8周龄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n=10)与疲劳模型组(B组,n=10).B组采用力竭游泳运动训练的方式建立疲劳模型,在完成最后一次力竭游泳后24 h采集股动脉血,采用ABCELISA法分析血清IFN-γ、IL-4、IL-12、IL-27含量.结果表明:(1) B组大鼠血清IFN-γ含量与IFN-γ/IL-4比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5),但血清IL-4含量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 B组大鼠血清IL-12与IL-27含量均低于A组,其中血清IL-12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大鼠血清IL-12与IFN-γ含量显著相关(P0.01),但血清IL-27与IFN-γ含量、IL-12与IL-27含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疲劳大鼠出现T1/T2失衡,表现为T1型免疫反应抑制,该变化与IL-12分泌的变化有关,但与IL-27分泌的关系并不密切.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分枝杆菌重组疫苗rBCG-Sj26GST对小鼠的保护作用,用分枝杆菌重组疫苗rBCG-Sj26GST免疫雄性BALB/c,结核杆菌H37Ra进行攻击,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释放NO量,小鼠血清IFN-γ、IL-2的含量,并计数小鼠肝、肺活细菌数.rBCG-Sj26GST疫苗免疫的小鼠,其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为4.12±1.11,与对照组(2.63±0.47)、载体组(1.06±0.08)和BCG组(1.50± 0.41)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rBCG-Sj26GST组巨噬细胞释放的NO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小鼠血清IFN-γ的浓度较对照组高33?%,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载体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血清白介素-2的浓度较对照组高43?%,较载体组高38?%,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经rBCG-Sj26GST免疫的小鼠受结核杆菌攻击后其肺、肝脏结核菌数较对照组少.分枝杆菌重组疫苗rBCG-Sj26GST免疫小鼠后能提高小鼠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刺激IFN-γ、IL-2的分泌,说明此疫苗能诱导CD+4Th1和CD+8CTL的细胞免疫反应,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并使小鼠能抵抗结核杆菌的攻击.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应用IFN-α治疗和未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亚群细胞频数及各亚群上Tim-3表达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α治疗和未治疗的慢丙肝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及各亚群频数及膜表面Tim-3表达水平的方法;q T-PCR检测血清中HCV-RNA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CD8+T细胞频数、Tim-3表达与HCV-RN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慢丙肝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频数较健康对照组、IFN-α治疗组显著降低(P0.01)。初始T细胞明显增加(P0.01)。TCM、TEM细胞分布频率降低(P0.01)。经IFN-α治疗后,CD8+T细胞百分率上升(P0.05),初始T细胞数量下降(P0.01),TCM、TEM细胞频数均升高(P0.01)。三组人群TEMRA细胞频数无统计学差异。与健康对照组、IFN-α治疗组相比,慢丙肝患者CD8+T细胞及各亚群Tim-3表达水平均有上调(P0.05)。经抗病毒治疗后,CD8+T细胞、Naive细胞、TEM细胞、TEMRA细胞亚群Tim-3表达明显降低(P0.05),TCM细胞亚群中Tim-3表达也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慢丙肝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率与病毒载量呈反比(r=-0.3775,P0.01),而Tim-3表达水平与病毒载量正相关(r=0.6230,P0.0001)。由此可知,HCV感染慢性化时可出现CD8+T细胞亚群分布异常及各亚群Tim-3过表达。IFN-α通过调节各CD8+T细胞亚群分化状态,及下调各群细胞表面Tim-3的表达,促进HCV免疫清除。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及连接蛋白40(Cx40)在正常和围绝经期Sprague-Dawley(SD)大鼠外周血的表达差异及其与免疫调节的关系。实验采用选取4月龄雌性SD大鼠18只,分为对照组和去卵巢组(OVX组),每组各9只。OVX组切除双侧卵巢4周后建立围绝经期动物模型。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亚群,及Cx40在T淋巴细胞亚群上的表达。使用ELISA技术检测各组炎症因子IL-1、IL-2、IL-6的分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VX组大鼠外周血中CD3~+和CD4~+T淋巴细胞分别下降13.24%和22.5%(P0.05),CD8~+T淋巴细胞比例上升29.8%(P0.05),CD4~+/CD8~+降低(P0.01)。Cx40在OVX组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高于对照组(6.54%±1.75%vs 4.01%±2.51%,P0.05),Cx40在OVX组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高于对照组(18.3%±5.53%vs 8.05%±4.17%,P0.01)。OVX组与对照组相比,IL-2水平下降(P0.05),IL-6水平升高(P0.01),IL-1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围绝经期大鼠由于雌激素降低,免疫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比例下降,而Cx40在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升高,表明雌激素水平高低与淋巴细胞上的缝隙连接蛋白表达密切相关,并且可能参与围绝经期免疫应答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鳞癌组织中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10(IL-10)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组织共81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5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R-HPV的感染状态及分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组织标本中IFN-γ及IL-10的表达并采用图象分析技术对其阳性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1)正常宫颈组、CIN组和宫颈鳞癌各组的HR-HPV感染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正常宫颈组、CIN组及宫颈鳞癌组中IFN-γ阳性表达的IOD值分别为(3.556±1.356)、(3.085±1.081)及(1.617±0.754),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IL-10阳性表达的IOD值分别为(3.384±1.310)、(4.381±1.295)及(7.276±1.98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3)在HR-HPV非感染组与感染组中IFN-γ阳性表达的IOD值分别为(3.340±1.053)和(2.481±1.210),IL-10阳性表达的IOD值分别为(3.590±1.350)和(5.772±2.048),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局部IFN-γ的表达减弱,IL-10的表达增强,与HR-HPV的感染结局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杏鲍菇菌糠多糖对小鼠脾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超声法提取制备的杏鲍菇菌糠多糖与基础饲料混合制成低剂量(200 mg/kg)、中剂量(400 mg/kg)及高剂量(800 mg/kg)三种多糖饲料。用48只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杏鲍菇菌糠多糖低、中、高剂量组。连续饲养60 d后,测定小鼠脾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免疫因子IFN-γ、TNF-α及IL-6含量指标。结果 杏鲍菇菌糠多糖组与空白组相比,低剂量组显著提高脾指数(P<0.05),中剂量组能显著提高脾指数和脾淋巴细胞增殖(P<0.05),同时能提高免疫因子TNF-α、IL-6含量(P<0.05);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小鼠的IFN-γ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小鼠的脾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TNF-α及IL-6含量(P<0.01)。结论 杏鲍菇菌糠多糖对小鼠的脾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免疫因子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IL-6-174G/C及CRP+1059G/C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的相关性。应用PCR-RFLP方法对新疆哈萨克族MS病例组200例及对照组201例的白细胞介素6基因-174G/C位点及CRP基因+1059G/C位点进行检测。IL-6-174G/C位点MS组与对照组均以GG基因型为主,其频率分别为94%和98.5%,G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0%和1.5%,CC型在MS组有1例,占0.5%,在对照组未发现。G和C等位基因频率在MS组分别为97.0%和3.0%,两组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P0.05)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P0.05);CRP+1059G/C位点MS组与对照组以GG基因型为主,其频率分别为93.0%和99.0%,GC基因型频率在两组分别为7.0%和1.0%,CC纯合子基因型在两组中均未检出。G和C等位基因频率在MS组分别为96.5%和3.5%,两组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P0.05),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P0.05)。IL-6-174G/C和CRP+1059G/C基因多态性与哈萨克族代谢综合征及组分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清中的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免疫细胞表面抗原分子CD3~+、CD4~+、CD8~+的浓度水平,探讨老年ACS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变.方法:36例ACS患者为实验组,40例正常对照组老年人的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FN-γ含量,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染色法(APAAP)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数.结果:实验组IFN-γ含量和CD3~+、CD4~+、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P=0.001),而CD8~+则高于对照组(P=O.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老年ACS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可能对ACS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和IFN-γ含量变化可作为老年ACS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葫芦素E(Cuc E)对二丁酸佛波醇酯(PDB)和离子霉素(Ion)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活化及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潜在的抗炎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人外周血PBMC活化抗原CD69和CD25表达,用流式微球陈列检测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变化.结果:Cuc E能明显抑制PDB和Ion刺激引起的CD3+T细胞早期活化标志分子CD69和中期活化分子CD25的表达;同时,Cuc E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PDB和Ion诱导的IL-2、TNF-α和IFN-γ的表达.结论:Cuc E对人外周血CD3+T细胞的活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减少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提示其通过对适应性免疫的调控发挥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中老年不同时期的脂质代谢紊乱患者对胰岛素抵抗(IR)影响的相关因素.91例中年期、182例老年期脂质代谢紊乱患者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体质量指数(BMI),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中年期脂质代谢紊乱患者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BMI相关,老年期脂质代谢紊乱患者HOMA-IR与TG水平相关.中年期脂质代谢紊乱患者体质量因素对其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期TG水平对其IR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放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健康正常人群(对照组)和68例肺癌患者(肺癌组)放化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等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健康人群和肺癌患者的变化情况.结果肺癌组放疗前外周血中CD3~+,CD4~+,CD4~+/CD8~+,CD19~+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比例较对照组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56~+比例较对照组升高,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放化疗后淋巴细胞亚群CD3~+降低,CD56~+有所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较治疗前降低,CD8~+,CD19~+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淋巴细胞免疫异常和免疫功能紊乱的现象,外周血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检测对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比较研究了黄芪药材不同提取部位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理活性.灌胃给予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黄芪的不同提取部位,检测了小鼠的吞噬指数、迟发型变态反应(DTH)程度、外周白细胞总数、脏器指数及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黄芪水煎煮部位和小分子部位能显著提高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P0.01;P0.05);10批黄芪药材小分子部位均能明显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吞噬指数和DTH程度(P0.01;P0.05);某些产地样品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脏器指数及IFN-γ,IL-4的水平(P0.01;P0.05),表明黄芪药材的产地与免疫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腹腔注射α-GalCer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影响,为以iNKT细胞为靶点的NAFLD免疫学防治奠定基础.利用高脂饲料或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分别喂养C57BL/6J小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模型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小鼠外周血中TCH、TG、HDL、LDL、ALT及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iNKT、iNKT1、iNKT2细胞频率.与对照组相比,NAFL小鼠体质量升高,血清TCH、HDL、LDL及ALT水平升高,肝脏脂肪沉积增加;而NASH小鼠体质量降低,血清TCH、TG及LDL水平降低,肝脏脂肪沉积增加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腹腔注射α-GalCer后,NAFL小鼠血清TCH、HDL及LDL水平降低,肝脏脂肪沉积减少,肝脏iNKT2亚群比例增加;NASH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肝脏脂肪沉积减少,炎细胞浸润增加,肝脏iNKT1、iNKT2亚群比例增加,其中以iNKT1亚群增加为主.腹腔注射α-GalCer可以改善NAFL和NASH小鼠肝脏脂肪沉积;小鼠NAFLD发病不同阶段(NAFL或NASH)肝脏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可能影响α-GalCer对肝脏iNKT细胞不同亚群的激活,为进一步研究NAFLD的发病机制及免疫学治疗策略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