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问:在报上经常看到关于心理咨询与热线电话的报道,我想了解热线电话是什么目的?能帮人解决什么问题? 答:你的问题有普遍性。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中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对科学的巨大贡献被人们当作奇迹广为传颂。他闪光的科学思想被看作是射向茫茫宇宙、放出夺目光辉的火箭,引导着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他还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深邃的哲学思想被视为一座丰富的精神宝藏,日益增多的学者正在努力发掘。他的思想火花燃起了人们追求真理的心灵之火,照亮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他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哲学家的地位,早在他生前就已得到一切不为偏见和无知所左右的人们普遍承认。然而,爱因斯坦还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哲学家,他更是一位“伟大的人”([1],p.XⅥ)他“是一个正直的、精神境界高尚的、有强烈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是一个为人类的进步和幸福奋斗终生的伟大的国际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生物医学模式主张医学是研究疾病客观规律的自然科学,并将疾病理解为有机体生理机制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的客观状态,与人们的视角和价值偏好无关。然而,这两种观点都是有问题的。首先,医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以缓解患者疾痛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其次,"疾病"定义中的"正常功能"是规范性的概念,表示有机体生理机制"应该"如何运作,而这与客观主义疾病观的假设相违背。就医疗实践中运用的疾病概念而言,某些生理构造或过程被人们判定为不正常的和病态的,判定的依据既涉及人们关于生理机制运作过程的事实性知识,也与社会、文化、价值倾向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的灵学会:组织、理念与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学会是一个由许多社会名流和知识分子参与的民间团体.它以<灵学丛志>为理念宣传平台,以盛德坛为活动平台,主要开展出版期刊、挟乩和灵魂摄影三类活动.在科学救国的时代语境中,尽管灵学会在外在组织上采取学会结社、期刊出版等现代手法,同时利用科学、伪装科学进行理念宣传和巫术活动,而在内在精神上却反对科学,井依循扶乩的传统.这种内在的限制是灵学绝不可能救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06,(13):48
心理异常的实质,就是异常心理的原因、机理和心理结构问题。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者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既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但是要清晰地判别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之间的差别常常是相对的,两者之间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本质的差别;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又可能只有程度的不同。其次,异常心理的表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生物因素、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所取的角度不一样,标准也就不一致了。其三,单纯的心理问…  相似文献   

6.
正常听到家长有这样的感慨:我家小孩"输不起",在游戏中输了,便不认输、发脾气,甚至退出不再玩;画没画好,就把辛辛苦苦画了很久的画一下就撕碎。专家认为,培养孩子承受挫败的容忍力,让孩子拥有一份"输得起"的精神,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抗逆力",使他日后在遇到挫折时不容易跌倒,以正面、乐观的心态战胜困难。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输得起"的精神呢?"输不起"是一种天性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无论什么事情,孩子总是希望自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主流学界认为胡塞尔的超验现象学对柯瓦雷的影响甚微,可以忽略;而最近一些学者则认为胡塞尔对柯瓦雷思想的影响被严重低估。事实上,胡塞尔后期思想启发了柯瓦雷,使他注意到了近代科学革命中"自然数学化"和"生活世界"等诸多主题的重要性,但随着他本人的深入研究,他的研究思路偏离了胡塞尔,而与莱纳赫、伯特、海德格尔等人有更多关联。  相似文献   

8.
情绪与疾病     
病从口入,人人皆知,但病由心生,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心理社会因素之所以能影响身体内脏器官功能,一般认为是通过情绪活动而实现的,积极的情绪对人体 活动常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效率,使人保持健康;而消极的情绪如愤怒、怨恨、焦虑、忧郁、恐惧、痛苦等,如强度过大或持续过久,可导致神经活动机能失调,由于情绪的变化引起体内化学物质——交感神经素的改变和大脑功能的改变,而引起某些内脏生理功能和病理形态方面的变化。有人研究了植物神经所控制的器官功能与不良情绪的关系,认为是最能表现情绪的器官之一,当情绪不…  相似文献   

9.
<正>英国《自然·神经科学》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称,人类某个脑区中的一种特定的脑活动变化模式,可实时并准确表明人在快速眼动(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期间有没有做梦。该研究挑战了人们一直以来对与梦境有关脑活动的理解。人们通常认为,做梦与REM睡眠期间高频脑活动增加(通过脑电图测量)有关,而不做梦被认为与NREM睡眠期间的低频脑活动增加相关。然而,有研究描述  相似文献   

10.
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影响并改变着二十世纪的科学图景和人对世界的认识。为什么美国数学家维纳能够成为控制论的创始人?难道仅仅因为他是一个受过多种学科高等教育的神童、一个才华横溢兴趣广泛的科学家吗?如果我们把维纳一生丰富多采的科学活动放到二十世纪深刻的科学技术革命的背景上来看,就会发现,正是因为他具有与这股革命潮流相一致的高度自觉的科学精神,才使得他的科学活动生气勃勃,富有远见和魄力,才使得他在相距甚远的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构建了一种"实际性"的解释历史的方式,技术则是这种"实际性"的十分重要的支柱。技术的"实际性"不仅体现在它提供了任何社会都要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设备和方法,而且还体现在它以自身的方式推动了社会精神观念的演进,规定了精神观念影响、教化大众的方式与途径;同样,技术的"实际性"也是制度安排的根据,是制度创新的源动力和物质载体。从技术的"实际性"出发,笔者认为,对现代性问题研究的关键在于揭示各种现代社会因素之间的具体作用机理,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如何在相互作用中共同规定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性质与总体特征。技术不能仅被理解为生产技术,在存在论意义上,技术是存在向存在者转化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培根是现代生活精神的伟大先驱,更是被归入技术乐观主义者的行列,而且也是人们将现代技术社会中的种种由技术所引发的问题从思想渊源上归咎的一个主要对象.然而,对此却是需要认真研究的.文章从培根的简介着手,全面剖析了培根的技术哲学思想,认为培根在为新技术欢呼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技术的使用而导致种种社会后果的一种深刻的忧虑.  相似文献   

13.
杨振宁从启蒙到赴美留学前,没间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深造期间以及其后在那里工作的40余年里,他对以科学文化为核心的西方文化有了深刻的接触、了解与学习。基于比较与辨别,对于中西文化,杨振宁分别采撷其精华而放弃其糟粕。杨振宁认为,他自己对文化特质的这种自觉塑造,对他的事业及人生有莫大的影响。思考如何更好地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并发挥其积极作用这一问题时,深入分析在杨振宁认识世界里,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具有积极作用、哪些内容具有消极作用,是有特殊意义的。伟大物理学家杨振宁以其辉煌的人生,为如何在新世纪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是一个颇能给人好感的帝王,其一,他懂得与民休养生息,唐初一度出现过"贞观之治"的良好局面:其二,他的物质生活相对比较俭朴,其在位期间,皇室的奢侈之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不过,如果我们因此认为唐太宗道德如何高尚,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温暖的星期六下午,在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巴勒莫公园内,38岁的管理员麦克罗·艾利斯正在例行巡查。这时他看到一张长椅上有一部手机,而长椅上空无一人。"肯定是某个粗心的人遗落了他的手机。"说着,他走过去拿起手机。就在这时,手机响了。艾利斯按下接听键。"是的,你的手机遗落在了巴勒莫公园。"他问手机另一头的女人,"你在哪?"  相似文献   

16.
引导语经济学中最优美的理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逊曾经说过:“经济学中最优美的理论是比较优势。”他之所以这么讲,是与他早年的一段经历有关。萨缪尔逊当学生时,一位哈佛的同学要他在所有社会科学原理中,指出一种既正确又重要的理论。萨缪尔逊这个当时已经崭露头角的高才生,一下子竟被难住了,未能给出一个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此后30年中,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脑海中,直到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前一年即1969年,才找到了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答案。萨缪尔逊认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是在那些可以称作既正确又重要的社会科学原理中首…  相似文献   

17.
凯文·凯利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教父",同时也是技术哲学家,他通过其技术三部曲系统阐述了其乐观主义技术自主论思想。他认为,技术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六大元素之后的第七元素,是人和自然共同构建的人生环境。凯文·凯利对技术的自主性进行了详细的状态描述,对技术自主性的机理做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人与技术共同进退的协同之道。凯文·凯利认为,技术元素能够自我决定、自我发展,表现出其自主特性,并且通过具身性、自组织性、同步性和进步性来实现。虽然技术具有自主性,但他认为人可以通过对多样性技术的选择来实现人与技术的共同进退、协同发展,因此人类仍然具有自由和主动。他是一位继承了传统技术自主论遗产,又有时代创新的后技术自主论者。  相似文献   

18.
政治革命或是社会革命通常倚仗暴力活动,实现一种突发、剧烈的变革。科学革命则是对科学思想进行一些重大的重新组合,其内在动力发端于科学家的能动作用。科学革命有别于其他革命的基本特质就在于科学认识、科学方法、科学心理的产生,而科学的认识、方法、心理被激发之动力源于科学家本人之心灵静思。宁静是沉思的前提条件。而在宁静中沉思乃是科学革命得以成功的必要夺件。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术语研究》2003,5(2):40-40
有人请梅里亚姆—韦伯斯特 (Merriam Webster)辞典的出版人约翰·莫尔斯说出一个最具 2 0世纪末特色的词语 ,他脱口而出 :Internet(因特网 )。他说 :“再没有哪一个词语能如此之快地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或是拥有这么大的影响。”莫尔斯认为 ,因特网一词迅速进入美国的词汇并衍生出许多新词 (如网民、聊天室、主页 ) ,因此它代表了社会史上的一个时期。显然 ,在不到 10年的时间里 ,因特网一词已成为 2 0世纪最为重要的词汇。莫尔斯说 :“我们最初是在 1994年开始发现这个词被多次引用 ,到 1998年它就被收入了辞典。这令人震惊。”他说 ,…  相似文献   

20.
"发现身体"是传统形而上学终结和哲学转向标志。身体不再是笛卡尔灵与肉对立意义上的身体,而是物质与精神、工程学的技术哲学与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汇聚、整合的契合点。技术阐释的身体维度研究要实现从解释世界向改造世界的转变,就要借鉴马克思主义人的社会存在、技术实践思想,从马克思主义技术思想中汲取更多思想养料和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