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民杰  石改霞 《科技信息》2012,(3):539-539,56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生态文明写入党的代表大会工作报告.这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它体现了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在实践中如何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前我们面临重大课题。笔者从事基层工作多年.结合实际.认为环保工作应从宣传、决策、管理、载体四方面着手,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石立岩 《科技资讯》2009,(6):189-189,191
自然地理学对研究人地关系、研究生态文明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教学过程一直以人地关系为线,贯穿着生态文明的理念。本文从生态文明的内涵,自然地理学与生态文明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在自然地理学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树立和强化崭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用制度建设成果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要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努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积极采取措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海洋自然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4.
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山西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总体方案》在产业转型和生态修复两大任务里,都涉及到完善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机制问题。尤其是推出一些有山西特色的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体现了山西省对生态文明建设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总体方案》体现了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作为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在新建养殖场及羊舍过程中,秉承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理念,大力推广绿色羊舍及其建设评价标准,符合国家的战略方针,有益于我国的全面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该文针对绿色羊舍的建设,在选址、规划、建设及废弃物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参考建议,以期为养殖场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工业文明300年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杰作,世界工业化的累累硕果标志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行动达到极致,但同时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暴露出的巨大危机也为工业文明敲响了警钟。全球必须面对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构建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新的时代,这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便提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7.
于欢  李楠  刘畅 《科技信息》2013,(1):443-443,449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单独一节专门论述,并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理念,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新的措施:改变旧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发展观、新价值观;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全民动员,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统马克思主义往往把自然理解为脱离人而存在的自在状态,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社会性。这样就把人与自然分割开来,这种理解实质上是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形式,也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进行重新诠释。马克思、恩格斯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去把握人,从"人"的角度出发去把握自然,既唯物、又辩证地阐述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9.
刘英 《创新科技》2014,(14):114-115
生态文明理念是人类与自然、社会相处过程中产生的认知,它影响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载负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和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等重要功能。本文不仅对生态文明理念在中国的产生过程进行阐释,还针对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的必要性,制定了相应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高校承担着引领生态文明风尚,传播生态文化的重责任。本文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分别从树立生态化意识,推进生态化教育,倡导生态化管理,营造生态化校园四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态文化建设,提出高校将生态意识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理念,建设绿色、生态、人文的“美丽大学”。  相似文献   

11.
云南少数民族自然崇拜中,存在着对自然现象、动植物的崇拜,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尔斯华绥的《苹果树》讲述了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思想。都市文明对乡村文明、文明对自然的胜利,造成这个凄婉哀伤的爱情悲剧。重新审视文明与自然的冲突,是这篇小说传达出的生态呼唤,如果历史的发展要以文明战胜自然为代价,其结果必然是整个人类的自我毁灭。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的观点分散于不同时期的著作中,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及社会历史维度进行四位一体的梳理中,可看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包括物质自然观、人化自然观、生态自然观、历史自然观,这四种自然观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文明形态的演化与生态文明的提出背景、生态城市文明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全球道德构建中的功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把大庆建设成为自然和谐、舒适宜人的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15.
党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在十八大报告中,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当中.试图从生态马克思主义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分析其在“五位一体”的文明建设当中的目标、地位以及作用.并提供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文明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生态文明的理念下建设生态环境,也日益成为当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讨论了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建设生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生态建设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及其实现途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 《科技信息》2008,(3):322-32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让人备受鼓舞。那么,什么是生态文明呢,这是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事业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为服装设计师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从设计的形式、风格、理念三个方面分析自然对服装设计的启示,并以此指导服装设计的实践活动.自然这个主题一直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各种形态的服饰文明中,对自然生活的渴望、对无拘无束人生的向往、对自然清晰的认识与创造、对科技客观的评价与把握、对精神空间的深层探寻、对古老文明的继承和反思等等都是我们设计服装的最初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袁霞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27(4):15-17,29
现代自然价值观是对自然界所具有的价值的新理解,现代自然价值观的形成源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需要,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现代自然价值观以生态价值观为出发点,把可持续发展提高新的战略高度,同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生态经济区建设彰显了对自然生态系统拥有内在价值的肯定,是现代自然价值观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20.
自然道德是伦理学与生态学的中介点,其可能与必要构成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基石.自然道德的可能在于人与自然环境内在的本质联系,它是人对其本性本质的一种把握和实现方式,其必要性在于“征服”理念下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人类应该而且能够形成“以人为中心物我一体”的道德理念,创建一种良性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