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司法机关的司法权力没有受到相应法律的规范时所实施的司法行为就是一种失范行为。司法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法律空白的、无规范价值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的司法失范行为三种形态。司法失范行为因处于失控状态而可能发展为违法的司法行为。我们应从立法、法律解释、司法人员素质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司法失范行为加以有效的防范。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自80年代末出现以来,到90年代中期就已成为行政法学研究行政组织的主流.而且对行政主体的探讨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对行政组织法的全面研究.长期以来,我国法学重视行政组织研究,其侧重点在于行政组织系统的机关构成体制与行政效率问题,却忽视了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资格与法律责任承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健全,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理论上的不足必然会影响我国的司法实践,对行政主体的正确认定具有直接的行政意义和诉讼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对我国的行政主体问题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专利权因国家授权而取得,这决定了专利行政案件有着与一般行政案件不同的法律特征。因被告对象的不同,专利行政案件可作多种分类。专利行政案件司法审查主体为普通法院,审查内容为专利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审查标准体现在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审查的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将我国专利无效诉讼程序定性为准司法救济程序面临着实践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经济执法与经济司法是经济法实施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尽管两者有很多区别,但两者联系更为紧密。根据现有的法律规定,很多违法的经济执法行为得不到追究,有经济执法而无相应的经济司法的情况普遍存在。为了更好地维护经济执法与经济司法的关系,应当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以最大限度地监督经济执法,从而发挥经济司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济执法与经济司法是经济法实施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尽管两者有很多区别,但两者联系更为紧密。根据现有的法律规定,很多违法的经济执法行为得不到追究,有经济执法而无相应的经济司法的情况普遍存在。为了更好地维护经济执法与经济司法的关系,应当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以最大限度地监督经济执法,从而发挥经济司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司法诉讼这样的途径使受到的各种损失和侵害得到救济,因而引发了对于司法诉讼的成本与收益的思考。本文对司法诉讼的成本及收益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对司法诉讼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必要性,最后对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提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刑事被害人在不同诉讼模式下的诉讼地位各不相同。在我国,关于刑事被害人诉讼地位存在三种主要观点,即被害人证人说、被害人当事人说、被害人诉讼主体说,其中被害人诉讼主体说更有利于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被害人诉讼主体说的理论基础在于多元诉讼目的论、诉讼主体论以及人格尊严论。  相似文献   

8.
王玉华 《科技信息》2007,(23):265-266
本文就公益诉讼、公益诉讼主体及构建公益诉讼制度意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构建公益诉讼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的诉讼法律制度,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使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得到广泛保护。其次,有利于维护正当社会秩序。再次,公益诉讼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后,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预防的功能。公益诉讼制度是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极为有效的司法途径,这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经验,因此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为适应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完善我国的诉讼法律制度,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控已成为法学界的共识 ,在多种监控方式中 ,司法的监控无疑最有效。抽象行政行为应纳入到司法审查的范围 ,但鉴于我国司法机关的现状 ,现阶段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确定 ,以限定于行政规定为宜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环境保护法》重新修订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环境保护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和环境保护司法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障碍,需要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进行全面检查。扩大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范围、完善保障程序、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将成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深入推进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初,西方社会意识、传统价值观念发生改变,作为主体世界的人及其体验世界的方式也从传统中逆转,创作者既敏锐痛苦地感受世界的变化,又在创作中主动以新的表现手法去反映对象世界——意识流就是主体转向的客观必然,它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结合的一种反传统的创作手法,是适应主体社会多元冲突的一种创新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2.
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是法律行为制度中的基本范畴,其源于“抽象物权契约”理论,成为德意志法系样式的标志,被视为民法上的“任督二脉”。此“任督二脉”的概念、区别、存在的理论基础及效力认定,均为物权行为理论的展开。德国的物权行为理论与立法的实践,对于我国未来物权法是否区分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校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国内争论较多的高校是否能够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即高校可以在企业努力成为而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特定历史时期,暂时充当技术创新的“临时主体”。文章还总结了高校在技术创新中的4个作用,即为技术创新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提供人才支撑、提供服务、高校直接参加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知识素质的内容和特点以及知识素质与知识服务的关系,认为要提供知识服务,必须研究并提高知识服务主体的知识素质。  相似文献   

15.
行政行为必须走向程序化是“行政法治”的法制建设价值取向的要求 ,本文在理论结合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的几方面内容及其处理办法 ,对于实现依法行政这个目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鉴于目前理论界对刑事诉讼中的证明主体的范围界定过大,因此有必要将证明主体与诉讼主张、证明责任、新诉讼模式等联系起来,以重新界定证明主体。在界定证明主体概念的同时,文章对证明主体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刑事诉讼证明的主体应包括公诉人、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法院等都不是诉讼证明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在工程地质勘察所取得资料的基础上,对申村水库主坝坝体质量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8.
经济主体即市场主体是具有独立产权,自主进行经济活动法人和自然人,包括家庭、企业和政府。家庭向生产经营者提供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并因此从企业而获得劳动收入和资本收益。企业从家庭获得劳动力,进行生产。政府管控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内在要素,并且经济管控职能已延伸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9.
浅议技术创新风险的社会分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技术创新风险的社会分摊进行了思考。简述了技术创新风险的定义及其构成类别,指出了技术创新风险社会分摊的含义和必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技术创新风险社会分摊的一些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我国陆续在一些法律中对产品责任问题作出了规定,但直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产品责任法.对产品责任的主体、归责、缺陷认定与区分及损害赔偿范围的争议明确限定,是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