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传世本《缁衣》作为戴圣辑《礼记》中的一篇,其成篇年代、作者及其后的传授情况历来不详。上世纪90年代湖北出土了一批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回购了一批楚简,这两批文献中都有《缁衣》篇,证明其成篇年代不晚于战国。传世本、郭店简本、上博简本三者互证,使我们可以对《礼记·缁衣》作一番追本溯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郭店竹简本《老子》出土后,学术界对其版本及相关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从竹简形制、抄定时间、内容等方面,结合传世文献对郭店楚简《老子》进行分析后表明,郭店楚简三组简本《老子》是对《老子》流传本的节选摘抄,原本《老子》很可能有五千言。  相似文献   

3.
竹简《文子》二次论及"经",四次提到"传",学者多据此认为简本《文子》当时已称"经",且分为上经、下经两篇;甚或认为简本《文子》包含了"经"、"传"、"说"三部分。上说皆可商榷。考之典籍可知:简本《文子》中的"经"非指《文子》本书,而是指《老子》;"传"也是指他书,具体何指,文献阙而难征。竹简《文子》的出土表明,先秦时期《老子》本书虽未题以"经"名,但已被他书尊称为"经",取得了事实上的"经"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中《春秋事语》之"鲁桓公与文姜会齐侯于乐"可以与《管子·大匡》、《左传》中的文段对读。通过简本和传世本的对读,发现一些可以做进一步讨论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郭店楚简的发现 ,学术价值很大。1、有助于文献交流史的研究 ,可推知早期儒道文献主要通过教育、不同的儒道学派、列国间相互交流以及战争等途径来传播。2、有助于了解先秦简策形制的变化、发展及规律 ,从而了解先秦时期古书的形成及书籍特点。3、《老子》甲、乙、丙3篇出土 ,为解读老子其人其书提供了新的说法 :《老子》一书应成书于春秋时期 ,为老聃的著作 ;老聃与太史儋实为二人 ,简本《老子》出自老聃 ,今本《老子》出自太史儋 ,二者不同一传承系统。早期儒道思想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战国中期简本《老子》甲、乙、丙,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简本中大量使用假借字、异体字,真实反映了当时楚地的用字情况,为研究汉字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试对简本《老子》甲、乙、丙中所用假借字进行分类、考察,以期能对汉字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一点材料。  相似文献   

7.
郭店楚简的发现,学术价值很大。1、有文献交流史的研究,可推知早期道文献主要通过教育、不同的儒道学派、列国间相互交流以及战争等途径来传播。2、有助于了解先秦简策形制的变化、发展及规律,从而了解先秦时期古书的形成及书籍特点。3、《老子》甲、乙、丙3篇出土,为解读老子其人其书提供了新的说法:《老子》一书应成书于春秋时期,为老聃的著作;老聃与太史儋实为二人,简本《才子》出自老聃,今本《老子》出自太史儋,二者不同一传承系统。早期儒道思想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1998年公开出版的竹简《老子》不仅字数、章次与帛书、今本大不同,并且思想内容亦有很大出入。简本没有抨击儒家仁义和礼的文字,也没有提到愚民政策,并且简本《老子》并没有说"为学"与"为道"是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9.
战国简本《老子》是迄今所见最接近《老子》祖本之本,通过对战国竹简《老子》第九章的校注,我们发现老子思想充满了辩证色彩,他以美与丑、善与不善、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先与后等互动相生和辩证统一的自然哲学观启示世人:由于人与人之间须相互依存才能存在,因此即使是圣人也须以身为范、不能任意妄为。老子进一步认为,万物生长有其自然规律,由此推理,国家运行和社会治理也须顺其自然,一旦违反万物所“成”之道,将会遭到“不成”的反噬。  相似文献   

10.
南唐史研究薄弱的重要原因是史料匮乏。传世南唐史著《四库全书》全部在收,为今日南唐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依据。比较其著述时间早、资料丰富、史料价值高者。首推陆游《南唐书》。  相似文献   

11.
再论《三国演义》作者不是罗贯中--答杜贵晨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存于国家图书馆的黄正甫刊本《三国演义》的正中,有大量证据证明,该书是一个早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刊本,其成书时间在明中叶,其最初写定是南方人。最近,杜贵晨先生撰不同意这一观点,但杜所作的分析论证或言之无据,或证据不能成立。本针对杜作答,以更充分的证据说明《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中叶,其作不可能是罗贯中。  相似文献   

12.
先秦音乐思想以及整个文艺思想 ,集中表现在一场关于“乐”的论争上。作为这场论争的总结和结晶的《乐记》 ,其成书年代历来没有弄清楚。郭沫若曾提出了公孙尼子说。但从《乐记》自身的矛盾性来看 ,作者不应是公孙尼子 ;从儒家传统文艺观的发展过程来看 ,《乐记》当在《荀子》之后。从直接的史料记载看《乐记》的成书年代与作者 ,《汉书·艺文志》提供的史料是基本可信的。所以 ,《乐记》应是汉武帝时 ,刘德与毛生等人收集《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所作 ,经汉成帝时刘向校书而得。  相似文献   

13.
同时代的人对老子其人其书的看法就是老子观,它是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史记》是最早为老子立传,同时也是最先使用“黄老”一词把老子和黄帝联系起来的著作,基本体现了西汉前中期的老子观。本文以《史记》为中心分析了西汉老子观的特点,揭示了西汉中期以前,尽管统治阶级十分推崇老学,但却未形成神化老子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黄帝被大肆神化,“黄老”连称的出现推动了老子角色在汉武帝之后向神仙的正式转化。  相似文献   

14.
简本《缁衣》作为一篇《诗》学特征鲜明的文献,目前围绕其展开的讨论多是文献学方面,义理的抉发相对较少,而以《诗》学的角度来阐发其意义的则几乎未见。本文选取简本《缁衣》中《诗》学义蕴最为丰富的首章,以好恶之情为线索,分析其中所启用的《诗》学资源及《诗》学义蕴,并试图揭示其中对于德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李彦栋 《科技信息》2008,(31):213-213
《老子》一书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哲学、文艺以及美学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思想深邃、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特点,简单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将书中老子的一些观点概括为"文艺否定论"或冠以"美学否定论"有失偏颇。应该对老子的艺术思想和政治观点进行辩证分析,才能深入、全面了解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在评话等的基础上成书,其成书之后又影响和推动着评话的发展,其中,扬州《水浒》评话便是重要的一支,它流派纷呈,并在情节上进行了扩展和延伸,在艺术上也取得了更大突破,是对《水浒传》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7.
《老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纵观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老子》都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从《老子》的宇宙论、人生论、政治论、方法论和艺术论诸方面来观照《老子》思想的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18.
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在评话等的基础上成书,其成书之后又影响和推动着评话的发展,其中,扬州《水浒》评话便是重要的一支,它流派纷呈,并在情节上进行了扩展和延伸,在艺术上也取得了更大突破,是对《水浒传》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9.
定州简本《论语》是抄录于宣帝时代的文献,它的底本来自于景帝时期。在抄写时,书主有意保留了原文本的早期特征,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有着所谓的"一字多形",这使得定州《论语》作为隶变完成期的作品,在字体与字形上出现了分离。由于在武帝之后"一字多形"本在经籍中逐渐被淘汰,存于宣帝时代的定州本显然不属于官本系统,而是属于私藏的民间本。作为经籍校勘中的重要参考,它得到了上层的重视,这一文本很可能与当年孔安国系统有关,并为萧望之经学系统所珍视,反映着宣帝朝《论语》学的某些重要面貌。  相似文献   

20.
老子其人及《老子》其书的年代问题,自五四以后,就不断发生争论。有主张春秋说者,有主张战国说者,更有主张秦汉说者。二十年代初时,钱穆提出他的新观点,主张《老子》成于战国晚期,在《庄子》内七篇之后。直至六十年代不断撰文论证,不亚二十篇之多。他的观点,无锡的另一位老庄学者蒋锡昌提出异议。在他的《老子校诂》一书的第二篇序言中系统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和上述第一种说法相近。最近湖北荆门郭店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有《老子》一书的残文。经考古学者考释,认为老子先于孔子,孔子曾问学于老子是历史事实。由此也可证明蒋锡昌的观点是可以成立的。本文是对蒋的序言的解读,可以帮助读者疏理蒋锡昌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