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宋以来,缠足的盛行,不仅摧残妇女的身体,更钳制其精神。在详细分析缠足盛行以及渐而兴起的反缠足运动原因基础上,以1917—1923年的山西为例,对阎锡山关于缠足的认识、其反缠足的做法以及反缠足所带来的成效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求从社会治理方面对阎锡山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
从传媒话语权的视角对清末报刊的历史进展进行了梳理,论述了近代国人逐步从洋人手中夺回公共话语权。到了维新运动时期,掀起了近代中国报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从根本上打破了长期由外报垄断中国新闻界的局面,从外国人手里夺回了一定的传媒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戴望舒的诗作以典型的个人话语书写内心情感历程.少数关注现实的诗作并未影响他前期的基本取向;他咏叹情爱,但更多遭遇苦恋,未曾获得幸福;他咏写对精神家园的追寻,逼仄的现实前却无由逃遁;抗战中的罹难,最终转变了诗人的心路走向,诗人由此实现对现实的复归,并完成了其不朽之杰作.  相似文献   

4.
汉代诗歌表现出了对人的生命命运及价值的重新发现、思考和追求 ;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汉代诗歌中占有很大比重。本文将汉代诗歌与汉代婚姻观念、婚姻形式作一联系 ,就个中所蕴涵的文化现象进行了合理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诗歌翻译的角度,举例分析了如何在翻译过程中灵活动用直译与意译等不同方法,以达到诗歌所追求的音美、形美、意美,尽可能取得神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概述文艺复兴时期的玄学派诗人对英国诗歌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对17世纪玄学派诗歌的开拓者和重要代表人物多恩个人生活经历和独特的诗风作了论述,通过对多恩爱情诗《跳蚤》的分析,阐述玄学派诗人在主题、意象、语言等方面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7.
康广仁作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与不缠足运动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幼时,康广仁深受其兄康有为的影响,便反对缠足,并协助其兄发动不缠足运动。到了成年时,康广仁不仅参与了上海不缠足会的成立,并将其进一步发展到澳门,扩大不缠足会的影响力,促进女性解放。  相似文献   

8.
语言变异是偏离语言常规的一种语言形式。诗歌中有八种语言变异现象,即词汇变异、语音变异、语法变异、书写变异、语义变异、语域变异、历史时代变异和方言变异。从美学功能角度来了解诗歌的语言变异,能达到更好地欣赏诗歌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鲁迅诗歌作品中,除了他那一贯的充满着战斗精神的创作个性特征之外,他的诗还具有口语化特征,表现在:他的诗具有意象朴素、主题单纯、指代明确、表达方式简洁等特点,从这些口语化的特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鲁迅诗歌的内在风格特征和审美特征,还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的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婚姻家庭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反映出妇女地位的改善, 这与男女平等思想、女学兴起、禁缠足、产业革命和妇女参政意识提高等的推动是分不开的。革命的不彻底, 使得婚姻家庭的变化有明显的局限性, 妇女地位的提高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1.
<马达汉西域考察日记1906-1908>是芬兰著名探险家马达汉到中国进行军事刺探活动时所写的,该书对当时新疆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政等情况,以日记的形式作了详细记载.通过归纳从农牧业、商业、社会生活及少数民族族群等方面来对清末的新疆社会状况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2.
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杜诗是我国古代文学遗产中最可宝贵的一部分。千百年来,杜诗以其现实主义的内容,关怀社稷苍生的重大主题,朴实真挚的感情,工整完美的艺术形式和沉郁顿挫的风格等而拥有最广泛的读者,并极大地影响着他以后的诗人,成为后人学诗的典范,评诗的标尺。  相似文献   

13.
美国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弗维尔提出的改写理论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改写理论强调译者的能动性,翻译过程受翻译目的、目标文本功用、读者期望和反应、委托者和赞助者要求、作品出版发行机构审核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由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文化价值观也千姿百态。随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变迁,价值观念也必将随之改变。无论是延续至今的非洲女性割礼,还是已经销声匿迹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女性缠足,从某种程度上说都属于男权社会下对女性的“阉割”。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打工诗歌在读者特别是打工者之中产生了轰动效应,出现了“打工诗歌热”。在当今文学日益边缘化的市场语境中,“打工诗歌”破土而出,逐渐显山露水,这与它背后庞大的打工群体的精神需求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历来中国新诗被视为受西方诗歌影响而远离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新体。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本文从本体角度阐明了中国古典诗歌对新诗的诸多影响,认为正是古典诗学的滋育和制约才造就了新诗特定的价值观念和诗美流向。因此新诗变革的各种优劣现象都可以在古典诗学中找到其根源。  相似文献   

17.
比喻作为各民族语言的精髓,往往都打上了民族文化和审美的烙印,它既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共性,又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壮英诗歌中都有用花果植物、昆虫和爬行动物、鸟类、自然现象等进行比喻的情况,但其喻体存在着明显差异,该差异揭示壮英民族在地域文化、图腾崇拜、意象信仰、审美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研究李白的成果丰硕,但继承古诗方面都很吝啬。在新文学运动中则普遍陷入了一种“国外的月亮就是圆”的成见,而文学研究的谬误是以造新词为发端的,“哲学”、“文学”、“文章”等词汇都变得很含混。中国悠久的诗歌文化传统,应该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国外来的只是可以尝试,不足以依赖。  相似文献   

19.
王维诗歌在他年少时已在上流社会广泛传播,并且产生了直接的社会效果。有些诗还被采入乐曲到处传唱,扩大了它的接受面。在他去世后直到唐末,这种传播和接受仍在继续。与王维同时及以后的不少诗人都从王维诗中汲取了灵气秀韵。这样一种接受盛况,在唐代诗人中,只有李白、白居易可以比肩。  相似文献   

20.
疏密是艺评论中一个重要概念,对疏密的理解虽各有不同,但大多是从内容及内容的连接两个角度出发,从意象和结构两个方面看中国古典诗歌的疏密,思路要清晰得多,意象疏密指诗歌构成材料的众寡和密实程度,结构的疏密是指诗思的疏密,它包括两个方面;诗歌材料间结合的疏松与细密,诗歌材料与主旨的呼应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