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邻硝基甲苯为原料,通过溴化、类羟醛缩合、成环、甲酰化和还原等步骤合成6-溴代吲哚-3-甲醇,总收率26.5%,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核磁共振谱(NMR)、质谱(ESI-MS)等方法确证。以标题化合物为结构框架,合成系列6-位取代的吲哚-3-甲醇衍生物,可获得类药性好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吲哚和亚硫酸氢钠为原料,经吲哚啉中间体的步骤分别合成了5-溴吲哚、5-硝基吲哚与5-氨基吲哚,所合成的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等进行了表征与确认,并对合成条件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1-Boc-吲哚-2-硼酸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广泛用于卤代芳烃参与的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从而构建复杂吲哚化合物.为了合成这类吲哚硼酸衍生物,以邻甲基硝基苯的衍生物(1a~1g)为起始原料,通过与DMFDMA、THP进行反应并进行浓缩结晶合成对应的烯胺;烯胺与还原剂进行还原关环得到吲哚衍生物;吲哚衍生物与二碳酸二叔丁酯反应完成对吲哚的保护; Boc保护的吲哚衍生物在低温无水无氧条件下与硼酸三异丙酯、LDA反应引入硼酸基团共4步反应,成功合成了包括6-苄氧基-1-Boc-吲哚-2-硼酸在内的共计7种吲哚硼酸衍生物(5a~5g),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MS表征.  相似文献   

4.
以乙酰乙酸乙酯、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6-溴己酸乙酯和4-肼基苯磺酸为原料,经亲核取代、皂化、酸化、脱羧反应,得到8-氧代壬酸和7-甲基-8-氧代壬酸。利用Fischer吲哚合成法,8-氧代壬酸和7-甲基-8氧代壬酸分别与4-肼基苯磺酸反应,首次合成了6-(2-甲基-5-磺酸基-1H-吲哚-3-)己酸和6-(2,3-二甲基-5-磺酸基-1H-吲哚-3-)己酸。  相似文献   

5.
硝基烯烃是有机化学常见的亲电试剂,其合成方法以硝基烷烃和醛发生Nitro-Aldol反应再进行消除得到,而多取代的硝基烯烃发生加成反应其产物是含季碳的化合物.因此多取代的硝基烯烃的合成方法还不多见.本文以吲哚和硝基甲烷为起始原料,通过吲哚的亲电取代反应、N-酰化反应、Henry反应、消除反应,以较好的收率合成了具有三氟甲基和吲哚基团的三取代硝基烯烃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寻2-吲哚酮类化合物的有效合成方法,以N-芳基丙烯酰胺与溴代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三(2-苯基吡啶)合铱为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加成环化得到吲哚酮类化合物,并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反应具有条件温和、收率高、与官能团兼容性良好以及底物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为吲哚酮类化合物合成提供了一种简单、安全、便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甘氨酸酐、吲哚或溴代吲哚为原料,通过氨基保护、亲电取代、羟醛缩合、脱保护等反应,以总产率10%~30%,设计合成了8个Dipodazine衍生物.这一系列化合物对白血病细胞(K562)、结肠癌细胞(HT-29)、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抑制活性表明,N-1位氨基是活性必须基团,C-5位基团取代对活性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8.
五氟苯和五氟溴苯是公认的代表性的含氟化合物,可以通过多种反应与其它化合物相连接。N-芳化杂环化合物例如咔唑和吲哚是具有空穴传输性能、在紫外光范围有很强的吸收并且具有发可贵的蓝光等特性。以咔唑为侧基的非共轭类聚合物具有很好的光学性能和空穴传输性能。呋喃噻吩齐聚物具有优异的性质。该文发展了合成咔唑-呋喃-噻吩以及吲哚-呋喃-噻吩齐聚物的方法。以自制的五氟苯代吲哚和五氟苯代咔唑为起始原料,与硼试剂反应分别制备相应的硼酸酯。通过溴封端的噻吩-氟代呋喃-噻吩中间体与硼酸酯反应制备咔唑-呋喃噻吩以及吲哚-呋喃-噻吩齐聚物。  相似文献   

9.
以邻甲基苯胺为原料,经分子内重排和自由基引发反应,合成医药中间体5-溴-7-溴甲基-1-氢吲哚-2,3-二酮。利用高效液相色谱、IR和1H-NMR等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经重结晶和柱层析分离提纯的产品,产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10.
以2,3,3-三甲基-3H-吲哚为原料,合成了N-氰苄基取代-2,3,3-三甲基-3H-吲哚啉季铵盐,然后分别与方酸和丙二醛缩苯胺盐酸盐缩合制得N-氰苄基方酸菁染料和N-氰苄基直链五甲川菁染料。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染料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谱性能。结果表明,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在质子性和非质子性溶剂中表现不同的位移规律,染料的光稳定性随N位取代基吸电子能力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以顺丁烯二酸酐和石油裂解副产C9馏分为原料,采用热聚合法合成造纸用含羧基石油树脂过程中原料配比、聚合温度、聚合时间、C9馏分的不同组成对产率及产品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C9馏分与顺丁烯二酸酐的质量配比为100∶9 ̄100∶15,聚合温度为230 ̄260℃,聚合时间为4 ̄16h。  相似文献   

12.
1944年,Snyder 等和 Albertson 等分别由3-二甲氨基吲哚的季铵盐与丙二酸酯衍生物进行烷基化反应合成色氨酸,产率分别为45%和35%.1945年,Snyder 与 Shekleton等由乙酰氨基丙二酸乙酯用氯苄、溴丁烷、溴代异丁烷及溴丙烷进行烷基化反应合成了苯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BaCO_3沉积法预处理玻璃毛细管柱,用静态法分别涂以五种液晶固定液(BMBT、BBBT、EPMB、BPBAmB、MPBOB),所得五种液晶玻璃毛细管柱用于分离四种煤焦油馏分——蒽油、洗油、酚油和轻油。发现BBBT和EPMB对蒽油和洗油可得较佳的分离结果;MPBOB毛细管柱可用于分离酚油和轻油。各馏分中分离出的组分数分别为140,100,50,40,流出时间分别为40、30、18和12分钟。各馏分中分离出的组分进行了纯物质对照和色-质联用定性。  相似文献   

14.
首先通过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色胺开环聚合反应生成线型吲哚基环氧聚合物,然后将自制的双官能团三唑啉二酮加入到合成的吲哚基环氧聚合体系,通过三唑啉二酮-吲哚点击加成反应合成部分交联的吲哚基环氧聚合物.采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及拉伸试验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物化性能、机械性能、再加工性及形状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5.
(E,E)—8—溴代香叶醛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E)-8-溴代香叶醛是合成西松烯内酯的重要中间体.对其合成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得到了在产率和立体化学上都较好的方法.反应以香叶醇为原料,经酰化、烯丙位氧化、溴代、水解和氧化5步反应得到(E,E)-8-卤代香叶醛,收率35%.  相似文献   

16.
吲哚类生物碱是具有吲哚分子骨架的一类化合物,其中很多具有很好的生理活性。文献报道,用6-甲氧基吲哚氧化得到的N-(2-(1,3-二氧代异吲哚啉-2-基)-丙酰基)-5-甲氧基)甲酰胺(化合物1)是合成Trigonoliimin A的关键中间体。然而,6-甲氧基吲哚价格昂贵,造成化合物1合成成本太大。以2-硝基-4-甲氧基苯胺为起始原料,经重氮盐芳环上取代反应得到的2-碘-3-甲氧基硝基苯,然后和有取代基保护的炔丙胺,经过Castro-Stephens类型偶联反应、还原反应、酰化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1,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低。  相似文献   

17.
4位官能化的吲哚衍生物,可用作流感的抗病毒治疗、神经毒素、抗菌剂.因此,吲哚骨架4位的修饰研究值得探讨.从N-芳基环己-2-烯酮、苊醌、乙酸酐出发,120℃微波辐射条件下,一步合成了4-乙酯基吲哚衍生物,补充了吲哚骨架4位的修饰.其结构也得到了单晶的证实.反应机理涉及分子内环化、脱水、互变异构、酯化等诸多步骤.  相似文献   

18.
菁型红外吸收染料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3,3,5—四甲基—2—亚甲基吲哚啉与2—氯—1—甲酰基—3—羟亚甲基环己烯为主要原料合成了1,3,3,5,1′,3′,3′,5′—八甲基—11—氯—10,12—亚丙基吲哚三碳菁红外吸收染料,经熔点测定、元素分析、IR分析验证了产品的结构,该染料的电子吸收光谱表明其最大吸收波长为780nm,由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纯度大于96.8%。  相似文献   

19.
β-甲基萘的精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甲基萘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本方法是在常减压条件下将煤焦油洗油精馏后获得甲基萘馏分;然后在甲基萘馏分中加入10%~20%的硫酸,除去喹啉;再向甲基萘组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庚烷和乙醇胺,除去吲哚;蒸馏除去烷烃后,加入共沸剂乙二醇,在减压条件下进行精馏,压力为0.05MPa,回流比为10~15:1,切取200~210℃馏分,收集到的甲基萘馏分再进行精馏就得到99%的β-甲基萘纯品,收率可达55%,本方法比目前国内的冷冻结晶法得到的β-甲基萘纯度高、收率高,大大提高了β-甲基萘在化工业和制药业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β-溴代苏合香烯的合成具有很强的立体选择性.在有机合成实验中引入以肉桂酸、N-溴代丁二酰亚胺为原料通过微波促进亨斯狄克反应快速合成了香料β-溴代苏合香烯,并通过该实验对其立体选择性合成反应机理进行探讨,从而在有趣的有机合成实验中,激发和调动学生对有机合成的强烈兴趣,培养学生开发绿色化学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