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余市51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余观测站1959~2009年的气温资料,从年平均气温、夏季、冬季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趋势变化角度对新余51年的气温变化作了全面分析。分析表明:新余市51年来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90年代中期之后增温尤其明显。夏季、冬季气温趋势变化中,夏季变暖趋势不明显,冬季变暖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2.
利用山东地区17个气象站1961 ~2011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法、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等方法,分析了山东地区近5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 ~2011年山东地区各气象站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现增温趋势,平均增温速率分别为0.22℃/10a、0.17℃/10a和0.33℃/10a,年平均最低温度的上升幅度大于年平均最高温度的上升幅度,山东地区气候变暖主要体现在年最低温度的升高上.近50年来山东地区气温变化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而不是单调递增.山东地区增温主要发生在最近的20余年内,各气象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生增温性突变.山东地区气候变暖的区域差异比较明显,龙口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增温最明显;年平均最高气温增温最为明显的是日照地区;龙口地区年平均最低气温增温趋势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利用海口市近52年四季及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及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资料,研究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个季节(春季除外)和年平均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加趋势,其中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非常显著;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显著,增温主要发生在夜间,无论平均最低气温还是极端最低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加趋势,白天气温变化趋势都不显著;DTR都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各个季节(冬季除外)及年气温突变性增温主要发生在夜间,且在前期夏季白天气温发生跃变性降温。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8个高山站近50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高山站近50年来气温的年变化、四季变化、无霜期及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特征并探讨了城市化发展对气候的影响。通过探讨发现:(1)近50年来8个高山站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日最低气温都有升高的趋势,且呈现出一定的非对称性,纬度较高高山站的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增温趋势大于纬度较低高山站。(2)8个高山站冬季气温都有明显的增温趋势,而且冬季气温的增温趋势大于春、夏、秋三季;庐山夏季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日最低气温有微弱的降温趋势。(3)除天池外,近50年来,7个高山的无霜期天数及无霜期变化趋势率呈现除南高北低的现象,且无霜期天数都有增长的趋势;绝大多数高山年平均气温变化突变点和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起始年大都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4)近50年来,人类活动及城市化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对气候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和揭示玛纳斯河流域各气候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该流域1983年以来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以及降水量等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近30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时间呈增加态势;1月最低气温的线性增加率为8.21℃/100a,7月最高气温的线性增加率为13℃/100a,其结果导致日较差减少;20世纪90年代末期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显著升高;年平均降水量与冬季降水量变化较为相似,夏季降雨变化波动较大;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吉林西部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岭气象站1953-2001年实测气温资料,分析研究了吉林省西部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吉林西部地区平均气温以每10年0.4℃的速度升高,并且80年代后期以来增温速度最快,达每10年0.6℃.不同季节平均气温以冬季增温最大,为每10年0.6℃;其次是春季,每10年0.4℃;而夏秋两季为每10年0.2℃,并且不存在夏季降温.极端最低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而极端最高气温略有升高.本世纪的头两年冬季气温明显回落,其极端最低气温甚至达到了近50年来的最低值.  相似文献   

7.
日平均气温的两种计算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平均气温是反映气候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有2种计算方法: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平均,4个定时气温平均.为了比较2种方法计算的日平均气温是否有显著差异,说明何种方法更接近实际日平均气温,选择我国8个气象站冷年、正常年、暖年的日气温资料和北京密云1991年中28d每日整点气温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得到的日均温差异显著,但极值平均温与实际日平均气温(24h整点气温的平均)、四时平均温与实际日平均气温均无显著差异,其中四时平均温接近实际日平均气温的程度略好.另外,2种方法的差异基本无年际间的差别,但在各个季节和地区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近60年西安市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西安市近60年极端温度事件的变化特征以及极端温度指数与气温的关系。选取1951—2010年西安市逐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以及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世界气象组织(WMO)公布的极端温度指数,利用Mann-Kendall(M-K)方法进行极端气温事件分析。认为近60年来,西安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增温尤为明显;3种气温的变化趋势除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外,各季节均为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与极端气温指数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暖夜日数和暖昼日数呈上升趋势,而霜冻日数、冷夜指数和冷昼日数呈下降趋势,冷夜指数减小、暖夜指数增大的幅度远大于冷昼日数减少的幅度,夜间气温的上升对增暖的贡献更大;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并伴有突变发生,西安市气温升高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相似文献   

9.
蔡霞  蔡琳  梁桂花 《山西科技》2011,26(1):26-27,29
根据朔城区气象局1957—2009年近53年的气温序列资料,分析了朔城区年平均气温、各季节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3年来朔城区气候分为冷、暖两个阶段,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前为冷期,后为暖期。年和季的平均气温都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这种趋势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应用福建省9个代表地面测站气温资料,对1961—2001年月平均气温、月极端最高气温、月极端最低气温以及1981—1990年日平均气温稳定≥0℃积温和≥10.0℃积温(0.1℃)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01年比1961—1980年的月平均气温、月极端最高气温、月极端最低气温均有所增高,尤以月极端平均最低气温增幅最大,福建省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  相似文献   

11.
GCMs模式在黄河源区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黄河源区24个气象站1961~1990年的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月降水资料和IPCC 提供的5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CCC,CCSR,CSIRO,GFDL,HADL)的模拟结果,采用多年平均、不均匀系数、绝对变化幅度等统计特征,验证分析了各个模式对黄河源区降水和气温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各个模式在降水和气温2个方面的模拟效果均不相同,如GFDL模式对降水的模拟效果最好,GFDL和HADL模式对气温的模拟效果较好;若同时考虑降水、气温2个方面的模拟效果,GFDL模式要略优于其他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运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法、复值Morlet小波及Mann-kendall突变检测等方法,对黑河中上游地区1960-2009年最高、最低气温非对称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a来,年和四季的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明显增温趋势,最低气温空间上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方向依次递增,最高气温在流域东部和西南部为强增温区.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的突变点为1994年,最低气温变化的突变点为1989年.黑河中上游地区最高气温年变化具有明显的14a振荡周期,而最低气温主振荡周期为12a.  相似文献   

13.
采用的非线性方法是基于24h的平均温度,通过下列4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逐时平均、四次平均、三次观测数据加上加权订正所得数据的平均、最高最低平均法得到的日平均温度与逐时平均比较,同时求出各种结果和24h计算所得平均温度之间的离散度,发现在日平均温度的计算上,除了所述的24h平均温度计算方法外,4次平均方法求出的日平均温度具有较好代表性,其他两种方法计算偏差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平均最高气温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56—2005年中国逐日最高气温的气象站点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滑动t检验和Yamamoto法三种方法对其进行突变检验,结果发现:全国8大自然地理区的年和四季平均最高气温的突变基本上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在区域上,表现出北早南晚的空间差异;在四季中,冬季发生突变的时间最早,秋季各地发生突变均不明显,春夏两季和年平均最高气温发生突变较晚且时间类似.通过与日平均气温的突变时间比较发现,平均最高气温突变的出现时间均晚于日平均气温的突变.  相似文献   

15.
利用昌宁国家一般气象站1961~2010年的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趋势拟合等方法,分析了昌宁近50 a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昌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气温增温非常明显,气候变暖主要来自秋、冬气温增高的贡献;降水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夏、冬下降趋势最为明显.过去50 a昌宁县气候存在凉湿—凉干—暖湿—暖干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利用莫索湾垦区1959-2007年历年日平均气温、最高(低)气温、降水量等资料,分析该地区48年年际、年代际、四季及近1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对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刘渠村东山西南坡和东北坡8个地点的气温,间隔10 min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年平均温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山谷低,山坡中央最高,山顶略低于山坡。平均最高气温阳坡直减率为1.2℃/100 m,阴坡直减率为0.43℃/100m。坡向对平均最高气温影响明显,阴坡与阳坡平均相差1.9℃。山地逆温影响显著,平均最低气温随海拔呈升高趋势,阴阳坡之间差异较小,上升值为1.35℃/100 m,最低气温主要受地形影响,与坡向无关系。阳坡山谷日较差最大,随海拔升高呈递减趋势,山谷与山顶的年平均日较差差值达到5.6℃;阴坡日较差是山体的最小值。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0℃、5℃、10℃的初终日和积温基本无差别;山谷初霜早,终霜迟,山体上部初霜迟,终霜早,山体上部及山顶无霜期比山谷多45 d,山体中部比山谷约多20 d。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湖北省1961~1995年,季,月时间尺度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气候倾向率时空差异,结果表明,在年平均情况下,湖北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有弱降温趋势,最低气温有明显增加趋势,气温日较差有显著减小趋势,还分析了气温日较差减小的三种类型,并指出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与日照百分率及大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