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探讨12 h光照、12 h黑暗交替(LD)光制下松果体N-乙酰转移酶(NAT)基因的昼夜节律性表达。SD大鼠在LD光制下饲养4周后,在一昼夜内每隔4h采集一组松果体组织,提取总RNA,进行竞争性定量RT-PCR,测定不同昼夜时点(ZT)样品中NAT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余弦函数获取节律参数,并经振幅检验分析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结果表明松果体NAT基因mRNA表达呈现昼夜节律性振荡(P<0.05),峰值(mRNA水平为1.07±0.23)和谷值(mRNA水平为0.61±0.15)分别位于ZT16和ZT4,峰值相位-241.80±14.94,振幅0.23±0.13,中值0.84±0.11。证实LD光制下松果体NAT基因存在明显的昼低夜高节律性表达。  相似文献   

2.
3.
桑正林 《昭通师专学报》1995,17(3):56-62,72
本文通过电极损毁树Qu松果体后,观察其昼夜节律的明显变化,从而探索松果体与动物昼夜运动性活动节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体外培养的大鼠松果体细胞分泌的松果体素是否具有内在节律,收集体外培养的大鼠松果体细胞在白天6∶00,8∶00,10∶00,12∶00,15∶00,和夜晚18∶00,20∶00,22∶00,1∶00,4∶00各个时间点的培养上清,并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检测各个时间点松果体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松果体素水平.CCF(complex cosine function)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持续黑暗的环境下,体外培养的大鼠松果体细胞分泌的松果体素在培养3,6,9天后仍然表现出内在节律.然而,这种内在节律在培养12天后消失.上述结果提示体外培养的大鼠松果体细胞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体外模型来分析节律系统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依据蓝藻生物钟昼夜节律的生理实验结果和非线性动力学理论,构建了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求出其核心振荡器调控蛋白KaiABC等的相互作用关系,获得各蛋白分泌随时间变化的数值解,且与已有实验数据结果一致,说明理论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温度是决定生物体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温度,动物需要及时且有效地调节自身的生理和行为。生物钟是一种内在的时间系统,能够使动物的生理和行为与地球的昼夜周期保持同步。然而,目前对于动物如何根据环境温度的即时变化来调整自身的昼夜节律行为还不太清楚。本工作以黑腹果蝇为模型,研究了温度感知的昼夜节律性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我们发现果蝇的运动活性在早晨和傍晚对温度变化有不同的反应:早晨温度升高会增加果蝇的运动活性,而傍晚温度升高则会降低果蝇的运动活性。这些结果说明果蝇对温度变化的反应具有昼夜节律性。我们进一步证明,突变生物钟基因或抑制节律神经元的活性会消除这种温度感知的昼夜节律性,表明生物钟在调控果蝇早晚温度感知上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新颖的行为学模型,为深入揭示生物钟对温度感知机制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生物钟基因clock(Clk)和cryptochrome(Cry)参与生物内在节律调控。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bii)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经济虾类,为探究温度、光照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其生物钟基因PcClkPcCry1节律振荡表达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探讨克氏原螯虾PcClkPcCry1基因在脑、眼柄和肝胰腺组织中的mRNA表达模式,并探讨PcClkPcCry1基因在温度和光照周期适应过程中是否发生适应性进化。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的PcClk基因和PcCry1基因在脑、眼柄和肝胰腺中均有表达。在不同光照周期培养下,PcClk基因和PcCry1基因在脑、眼柄中的mRNA表达有一定的振荡节律,在25℃、12 LD的培养模式下,脑中PcClk基因和PcCry1基因mRNA表达的节律性会更明显。选择压力分析显示,经PAML和Datamonkey共同筛选出的PcCLK正选择位点为71与213,PcCRY1正选择位点为63。以上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生物钟基因PcClkPcCry1受到了选择压力,克氏原螯虾PcClk基因和PcCry1基因是内源性的节律基因。  相似文献   

8.
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等机构宣布,他们发现了人体“生物钟”基因,从而填补了此项研究的空白。他们对人体与果蝇的“生物钟”基因进行观察发现,人体有17条染色体,老鼠有11条染色体,此外还查明了哺乳类动物“生物钟”位于丘脑下部的“视交叉上核”部位。老鼠的“视交叉上核”基因以24小时为一周期运动。美国于去年5月在老鼠体内发现  相似文献   

9.
利用Goldbeter五维果蝇昼夜节律模型,基于模型的平坦性性质,研究了同时控制2个参数ks,vd以实现1∶1导引的理论问题。结果表明,这种控制策略比只控制一个参数更具有鲁棒性,所得结果为生物节律恢复和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生物钟调节了多种物生的生理过程.本文主要阐述了植物生长的日变化以及季节变化的分子基础,并分析了生物钟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了在生殖季节末期利非生殖季节未期,损毁松果腺的26只树性腺和附性腺重量及组织学的变化.结果发现损毁树松果腺未见影响动物体重.在生殖季节末期损毁树松果腺,未见抑制性腺和附性腺重量减少,但见其在组织学水平上不衰退;在非生殖季节末期损毁树松果腺,未见性腺和附性腺提前增重,但见其在组织学水平上提前恢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褪黑激素和消炎痛在反相C18柱上的色谱行为,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缓冲溶液体系,主要考察了pH值及洗脱液的组成对色谱保留的影响,对蜥蜴松果体中的褪黑色激素进行了完全分离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笼养条件下两种鼠春季昼夜的活动节律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鼠类活动节律,对于更有效地控制和综合治理鼠害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计算机红外监控技术,对从野外捕获的3只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和5只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在笼养条件下的活动节律进行19次昼夜记录观察。结果表明,两者均在夜间活动,但黑线姬鼠的活动主要在20:00-3:00,且分别在22:00和2:00有两个活动高峰;社鼠活动主要在19:00-6:00,其活动频次的高峰在清晨4:00-6:00,活动时间高峰在22:00。两种鼠的活动频次高峰和活动时间高峰均相反,这是鼠类活动节律的种间差异,也可能是两者在同一生境中存在的一种适应形式。但两种鼠之间的活动频次和活动时间的量没有显著的差异。另外,社鼠雌、雄两性间活动节律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动物乳腺中的特异性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基因工程研究最大的突破就是转基因动物研究的进展,自八十年代初第一批转基因小鼠问世以来,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已从方法学研究步入了应用性研究阶段,转基因动物除作为研究工具广泛应用于发育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以及医学等生命科学领域外,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动物的特异性表达,尤其是在乳腺的表达,又可将转基因用作生物反应器进行了生物活性蛋白的生产而于商业生产,在转基因动物乳腺的特异性表达研究中,寻找乳蛋白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15.
 生物节律主要指有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蜜蜂生物节律受到其社会性的影响,从而参与许多复杂行为的调控。与果蝇相比,蜜蜂的生物节律与哺乳动物更相似。工蜂和蜂王的生物节律表现出高度的可塑性。例如,工蜂的昼夜节律受其劳动分工形式的调控,并通过与幼蜂的直接接触来调节,哺育蜂昼夜照料幼虫,在行为或时钟基因表达方面没有昼夜节律变化。从蜜蜂的社会性、蜜蜂生物节律产生的分子机制、神经基础、研究方法、可塑性、蜜蜂的睡眠等方面综述了蜜蜂生物节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一天中12个等分时间点电刺激家兔(n=6)后腿肌肉,记录家兔发生抽动反应的阈电压,该阈电压经余弦法分析呈显著余弦振荡(p<0.05),其中值M为15.79V,振幅A为0.44V,峰值位相时Φ为-282.88°(时间1851).因此家兔对电刺激的反应性呈明显余弦昼夜节律性变化,下午1851反应性最低,上午0651反应性最高.室温下测定家兔(n=9)直肠温度,其变化在39.50~40.07℃,未呈余弦规律,但仍有节律性变化:最高体温在夜间0230,最低体温在下午1630,在0030~1430保持较高体温  相似文献   

17.
二十八烷醇调控大鼠机体GS基因表达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喂SD大鼠不同浓度的二十八烷醇乳化制剂,采用荧光定量法测量SD大鼠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糖原合成酶基因表达量,研究二十八烷醇对机体能量代谢基因的影响作用和调控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饲喂大鼠适中剂量的二十八烷醇可有效地增加大鼠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机体内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等的分泌.补充合适的二十八烷醇可增加大鼠机体肝脏和肌肉中GS基因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