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意见新年伊始,正当人们紧锣密鼓迎接新世纪、新千年时,突然,国际上几个具有权威性的颁历机构,如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美国海军天文台,法国巴黎经度局等,皆纷纷发表声明,重申“21世纪始于2001年1月1日”,以正视听。这使社会公众又陷入困惑:21世...  相似文献   

2.
我们马上要跨入21世纪,但11世纪究竟始于何年这一简单问题全世界仍在争论。其中一派从科学角度出发认为21世纪和新千年始于2001年,另一派则从人们习惯角度出发认为2000年是21世纪和新千年的第一年。公元无零年造成的麻烦造成这一混乱的根源是国际通用的公历纪年是1400年前提出的基督纪年,它的起点定为公元1年,公元1年前的1年定义为公元前1年,没有公元0年。1626年,人们为了将纪年序列划分为较小的年数段,采用“世纪”一词表示100年的年数段,公元1世纪是公元1—100年,公元2世纪是公元101—200年。因此第2世纪始于公元101年,第2个1000年始于公元1001年。依次类推,2000年应是20世纪和第2个1000年的最后一年。公元缺少0年给历史及天文学研究造成很大不便,一些人计算公元前和公元后两个时间的跨度时往往没有考虑公元无0年这一事实而将年代多算了1年。天文学界为了计算方便,将公元1年记为+1年,公元前1年记为0年,公元前2年记为-1年,这就是天文纪年法。公元无0年的事实往往被忘记,凡计算时间跨越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历史事件的年数,都应考虑到这一事实。然而,这一事实却常常被疏忽。北京天文台的李竞曾撰文指出,1989年,我国隆重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到1989年只应是2539年。1995年4月,北京开始庆祝建城3040周年,史书载,周武王十一年封召公于燕。据考证,那年是公元前1045年。所以,从公元前1045年到公元1995年,只能是3039年,绝非3040年。北京的建城3040周年纪念也疏忽了公元无0年的常识,将庆典提前了一年。数数从几始21世纪始于哪一年实际上涉及人们数数从几开始的基本习惯。专家认为,通常人们习惯用1作为计数的起点,比如“他是今天来的第一个人”,人们绝不会说成“他是今天来的第0个人”,“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人们绝不会说成“第0位登上月球的人”。因此,在计算年代的时候,人们自然会用公元的第1年作为起点,而不会用第0年作为起点。公元无0年的来历非常简单明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却很难记得公元无0年的来历,因此就产生了21世纪到底是从2000年,还是2001年开始这一简单而复杂的问题。科学家的意见对公元历法起源有充分了解的很多科学家支持21世纪始于2001年的说法,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辨白的事实。世界上计时和历法领域最权威的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在1996年3月发表新闻公告说,21世纪以及新的1000年应始于2001年。格林尼治天文台是针对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关于21世纪始于何年的争论发表这一公告的。许多地区把2000年作为21世纪和新的1000年的第1年,并计划在这一年举行有关庆祝活动。格林尼治天文台负责解释历法的彼得·安德鲁斯博士在接受本文作者采访时指出:古代西方人习惯用1作为计数的起点,因此没有设定公元0年。与格林尼治天文台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法国历法最权威的经度机构等。人们的习惯尽管科学界很多人士主张遵守公元纪年固有的法则,年代、世纪和1000年均从1始到0终,21世纪始于2001年,但比例很大的普通人赞同21世纪始于2000年的说法。因此也有专家提出,鉴于很多人已习惯了21世纪将从2000年开始这一说法,因此建议采用从0始到9终的法则。美国总统克林顿、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日本首相小渊惠三在最近一年的重要讲话中多次使用了21世纪始于2000年的说法。另外,很多国家政府及领导人和一些著名人士也把2000年作为一个重要起点,比如1997年12月,巴西政府批准了总投资达80多亿美元的第二阶段“社会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00年男女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分别达到99.2%和93.5%等;英国首相拖尼·布莱尔在竞选时的政纲就是创造一个“积极发展信息技术,以迎接2000年到来”的英国;据俄通社—塔斯社1998年12月31日报道,家住俄罗斯联邦卡累利阿共和国白海城的62岁退休老人瓦连京·叶菲莫夫打算在2000年到来之前创造100项体坛的世界纪录。如今他的名下已经有90项纪录了,其中多项纪录被载入著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尽管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认为21世纪始于2001年,但它并不反对把2000年作为一个重要年代来纪念。1997年4月5日,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内安放的2000年倒计时钟启用,显示从4月6日零点起距2000年1月1日还有整整1000天。该倒计时钟是个边长约1米的长形数字显示钟,它共显示4排数字,分别代表距2000年的天数、小时和分钟数、秒数以及百分之一秒数。它安放在标有本初子午线的墙壁上,一条代表本初子午线的红线从它正中穿过。游客们争先恐后地站在倒计时钟下,跨过本初子午线两侧留影纪念。由于全世界范围内对21世纪到底始于2000年还是2001年有争论,因而倒计时钟没有表示距21世纪还有多少天,而是用“距2000年还有多少天”这一说法代替。但伦敦市正在筹办的迎接新千年的活动却把2000年作为21世纪的开始。英国国家遗产事务大臣克里斯·史密斯说,这个国家在筹备进入千年活动方面“远远走在它的邻国的前面”。伦敦旅游委员会主席戴维·巴茨预言,伦敦“将是世界各地迎接新的千年活动中最为激动人心的城市”。伦敦接待全球游客活动的中心是它的“千年圆顶大厅”。这个耗资12亿美元的大厅外形像个飞碟,将建在伦敦东部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尼治本初子午线上。为了接待预料会在2000年蜂拥而来的游客,伦敦正在新建大约55家酒店,这将使首都增加5000个旅馆房间。史密斯说,在下个千年的第一周,伦敦通常晚上11点关门的成千上万个酒吧将获准延长营业时间。法国巴黎在亮起2000年倒计时牌时,直接把2000年作为21世纪的开始。1997年4月6日,距21世纪还剩下整整1000天。零时,安装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上的巨型2000年倒计时电子显示牌,随着午夜的钟声开始走向新世纪的倒计时。这块高12米、长33米的倒计时牌安装在埃菲尔铁塔第二层,距地面100米,面向塞纳河。电子显示牌只告诉人们天数,不显示钟点。期待一锤定音迄今为止,关于年代、世纪和1000年的起始年计算办法尚未有统一的国际法规。1993年8月初,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世纪”应从“0”开始,2000年应是21世纪的第一年。他们的理由有四个:(1)这是国际上多数人的主张,符合新的趋势,尽管可能还没有国际性的统一规定;(2)世纪和年代的纪年法一致,二者的关系协调;(3)世纪和年代都从0起计的法则,符合计算机广泛应用的时间潮流;(4)只要认同,作为一个特例,公元1世纪只有99年,或可回避公元无0年的困惑。其实,21世纪始于何年是人为规定,但为了不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混乱,任何国家都不宜各自为政,自行其事。因此,我们期待着国际权威机构,比如联合国出面一锤定音,今后按照这一国际惯例办事,这样就会彻底解决今后还会出现的新世纪和新千年始于何年的问题。(原文登载《科学新闻周刊》1999年第11期)  相似文献   

3.
我曾在1998年11月15日向中国科学院基础局数力天文处汇报过我的意见,认为第21世纪和第3个千年纪(Milennium)始于2001年1月1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天文学会于1996年4月11日曾建议,世纪的起算“今后以‘0’年为起始更...  相似文献   

4.
随着21世纪的临近,人们对21世纪始于何年的问题愈加关心。不少人与报纸、杂志都提出21世纪应从2000年开始,理由是使用计算机方便,符合一般人的生活习惯等等。但是,21世纪从何时开始,是个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各方面的问题。经过反...  相似文献   

5.
我曾在1998年11月15日向中国科学院基础局数力天文处汇报过我的意见,认为第21世纪和第3个千年纪(Millennium)始于2001年1月1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天文学会于1996年4月11日曾建议,世纪的起算“今后以‘0’年为起始更好”。但在同一文件中,他们亦指出,“公元从‘1’年起始(无‘0’年),这是公认的历史,按此类推‘世纪’应从1—0,即21世纪为2001年至2100年”。我认为,这后一论述是正确的。关于第21世纪和第3个千年纪应从2001年开始的依据可概述如下:1.现在全世界普遍采用的是公历(Gregorian calendar)即格里历,它是1582年由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的。我国从1912年起采用公历。公历的纪年方法是采用“基督降生”的年份为公元1年。在公元六世纪,罗马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神学家(小)狄奥尼西(Dionysius Exiguus)首先采用了这种纪年法。据此,第21世纪和第3个千年纪理所当然地从2001年1月1日开始。这种世纪的计法已为各国普遍采用。如权威英语词典(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在解释什么是世纪时曾举例,“1801 A.D.through 1900 A.D.is the 19th Century”。显然,第21世纪应从2001年到2100年。2.新世纪和新千年从哪年开始,在国际上应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与大多数国家一致。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早在1996年3月已发表新闻公告,明确第21世纪从2001年开始。在法国巴黎经度局90年代出版的天文年历中,也明确写明2001年1月1日0时是第21世纪的开始。美国海军天文台1998年9月29日在因特网专辟的版面“第21世纪和第3个千年何时开始”上,明确写明始于2001年1月1日。这三个机构分别是英、法、美发布历算的官方机构,代表了这三个国家的官方意见。美国白宫的网页也明确写明了上述意见。3.有必要指出,我国在谈到世纪时,常常把第21世纪简称21世纪。实际上,如北京天文台罗定江研究员(私人交流)指出,在英语中,总是使用第多少世纪,即世纪是有顺序的,描述世纪的是“序数词”,不是“基数词”。因而,世纪中年代和年也应用序数词,而不用基数词,应当从“1”开始,而不是从“0”开始。关于“Millennium”,我国尚无像“世纪”一样的专用名词,可建议译为“千年纪”,在国际上也采用序数词描述。4.新的千年(或世纪)从哪年开始与从哪年开始庆祝和纪念是两回事。人们希望尽早进入新世纪,提前进行庆典。据初步了解许多国家的庆祝活动将从1999年秋开始,持续到2001年春。在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因特网网页上明确声明,“新千年正式始于2001年1月1日(计算机危机和纪念开始于2000年1月1日)”,并随后引用英国首相布莱尔1997年6月19日的一句话“在世界各地最令人激动的事将发生在2000年”。5.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天文学会建议2000年为21世纪的开始年的一个最重要的理由,是“‘世纪’和‘年代’的协调一致”,并提出“若21世纪定为2001年,则2000年既不能归入20世纪90年代,也不能归入21世纪初十年代”。我认为,“年代”的记法本来出自英语叙述的方便,如“1990's”指1990~1999年这十年或十年中的某些年。中文与英文并没有严格一一对应的“年代”的说法。诚如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黄键同志指出,在中文中每一“世纪”的0~9,10~19年也从来没有“0年代”或“10年代”的用法。中文只有20年代,……,90年代”的通常用法。然而,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可采用某世纪“第一个十年,……,最后一个十年”的说法记录年代,对两种文字都是标准的精确的语言。因而从‘1’开始作为一个世纪的开端,并无“年代”与“世纪”混淆之言。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就要来临。本世纪将于哪一年结束,1999还是2000?下世纪哪年起始,2000还是2001?这是学术界有争议的纪年法则,已有百年以上的议论历史,尚无定论。迄今国际社会,例如,联合国,也未制定出权威的、对会员国均具有约束力的规定。我国该如何行事?在我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最早关注这一问题,于1990年要求其下属的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对“世纪”与“年代”的纪年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鉴于对“年代”的纪年方法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和各种媒体多已约定俗成地采用0到9的规定,遂将关注目标聚焦在争议大的“世纪”上,并具体化为“21世纪始于何年?”。1991~1993年,天文学名词委经过三次年度审定例会的研讨,于1993年提出在确悉当时国际社会仍没有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规定的前提下,为了减少混乱,建议我国确认:21世纪起始于2000年1月1日。1994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简称IAU)在荷兰召开第22届大会,中国天文学家代表团将这一建议提交大会并以公开信形式发表于大会会报中,以期听取世界各国天文学家的意见。可能由于与会代表对这一历史性争论兴趣淡漠,没有得到强烈的反响。在此之后,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不时出现对诸如“到本世纪末”、“世纪之交”等一类用语的不同理解和解释而引起的混乱和矛盾,全国名词委和中国天文学会联名于1996年4月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申了21世纪始于2000年的建议。关于“世纪”的纪年方法的争议由来已久。最近的一次发生于19~20世纪之交的西欧和北美的学术界和社会某些阶层。英、法等国的人士认为“世纪”的纪年当然始于1,终于0。20世纪的第一年是1901年,最后一年是2000年。理由是公元无0年,而始于1年;以美国为代表的一方,则认为“世纪”的纪年的人定因素高于学术传统,始于0,终于9,更符合于现代的计数方式,且公元无0年之规定,并无科学依据。结果,争论的双方各自于1900年或1901年迎接各自认同的20世纪的到来。至于我国,当时正值晚清。除知识阶层中的极少数人士之外,绝大多数公众只知光绪二十六年,即庚子鼠年,或光绪二十七年,即辛丑牛年,而不识西历与公元计年。所以,我们面临的“世纪”纪年方法的选择和判定,乃是新课题,在我国并无先例可循。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和公众,纷纷认定1999年12月31日为20世纪之尾,并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活动,迎接2000年1月1日的21世纪的到来,还同时欢庆2000年这一新的千禧年的光临。全国名词委和中国天文学会提出21世纪始于2000年的建议,与国际动向和趋势一致,并不受个别国家的个别机构或组织的没有约束力的规定或说法的影响。这一建议的理由是:一、在信息时代,必须考虑到计算机(电脑)的计数方式,它的个位计数是0到9;十位计数是10到19,60到69,等等;而百年的统计计数是从00到99。二、21世纪始于2000年与我国已初步认同的新千禧年始于2000年协调一致。三、“世纪”始于0,终于9的纪年方法与在我国已公认的“年代”始于0,终于9的纪年方法相互符合一致,比较科学。四、与新的天文历元始于2000·0年完全一致。五、本建议只涉及了21世纪的起始年、月、日,不涉及历史旧事。如采纳本建议,即可避免将来每次世纪之交和千年之交都要发生的关于世纪起始年的争论。 * 李竞研究员是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前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7.
两种意见新年伊始,正当人们紧锣密鼓迎接新世纪、新千年时,突然,国际上几个具有权威性的颁历机构,如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美国海军天文台,法国巴黎经度局等,皆纷纷发表声明,重申“21世纪始于2001年1月1日”,以正视听。这使社会公众又陷入困惑:21世纪究竟始于何年?其实,这并非新闻。按天文历法,每个世纪是指从第1年到第100年。20世纪为1901年到2000年,21世纪为2001年到2100年。我国的权威颁历机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编的《万年历》,也是如此规定的,最近该台再次重申:“21世纪应从2001年1月1日零时开始更为妥当。”这正如我们数1元钱的票子,数完第100张时,才算100元,数完第2000张时,才算2000元。谁也不会刚数完第1999张,就算2000元了,而将第2000张算作下一千元的开始。因此,只有当2000年终结了,到了除夕午夜,才能进入下一个千年。这只是个常识问题。然而世俗社会,常受约定俗成规律的支配,公众习惯性的称谓,往往就成为公认的规矩。比如《水浒传》中的“浒”字,当然念“虎”,作“水边”讲。但江苏的浒浦、浒墅关等地名,当地人皆将“浒”念成“许”。约定俗成,字典上也只好承认这第二读音了。同样,由于从1999到2000,4位数字全变了,给公众一个突变的感觉,易认为这就是新千年、新世纪的开始。再加上2000引发了全球注目的计算机“千年问题”,闹得沸沸扬扬,这更强化了人们对2000年的特殊心理。几年前,当人们提出2000年应作为新千年、新世纪来迎接时,正符合公众的喜新求异心理,很快就得到社会的认同,在许多国家都由政府与民间成立诸如千年庆典委员会等组织,从事各种筹备工作。遍于全球的倒计时牌,皆以2000年元旦零时为终点。日本虽然在其建立的两座倒计时钟上,皆以2001年元旦零时为终点,但在1999年除夕之夜,也不得不随从全世界一齐狂欢2000年的来临。我国领导人与报刊,过去在有些言论中也曾把2000年当作21世纪。但当1999年元旦来临时,在元旦献词、新年讲话及社论中,忽然都谨慎地避开了这个问题。这表明天文历法的权威性与公众的约定俗成,产生了矛盾,使这“世纪之争”,成为当今的一大难题。其实,争论是无用的,还是采取妥协、兼容的态度,就如同对待“浒”字的读音一样。我国过生日做寿,常以虚岁、实岁并用。比如为百岁老人做寿,往往用虚岁百岁,实际上那天刚满99岁,但开始进入百岁了。到实岁100岁时,还可再庆祝一番。这种双重生日计时法,倒可以借来解决这一难题。三类方案面对新世纪起于何时的难题,人们构想了许多庆祝方案,皆以双重庆典来解决。目前已有三类方案。(1)12个月方案把世纪之交、千年庆典,当成一个持续12个月的过程。美国白宫的千年庆典委员会,在谈到千年庆典Millennium时,就解释为“从2000年1月1日至2001年1月1日”。这就是说两个元旦皆要庆祝,整个庆典持续2000年的一整年。现在看来,英国、意大利、瑞士等许多国家,大多采用这一方案。(2)15个月方案去年秋天,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宣布,联合国将参加迪斯尼举办的千年盛典活动。这个活动从1999年10月到2001年1月,历时15个月。在迪斯尼游乐园中,将搭起代表不同国家的大帐篷,提供各类新型景观、娱乐项目,来展示各国的文艺节目与风味小吃。正如安南所说,“我们将一起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庆祝盛典”,以“鼓励人们接受多种多样的生活”。(3)18个月方案法国政府决定,实施“法国2000,千年转折”计划。从1999年7月到2001年1月,以各种活动持续庆祝18个月。巴黎正在制作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氦气球,取名“福尔蒂”,球体高32米,直径22米,内充1 500立方米的氦气。于今年7月置放在塞纳河左岸的雪铁龙公园里,悬浮高度150米,整个巴黎都可以看到。吊篮中可容纳30名成人,或60名儿童。一直悬浮到2001年1月,也历时18个月。这三种方案,时间从12个月到18个月不等,但其共同点是都包含2000年元旦与2001年元旦。这等于把2000年一整年,当作一座跨世纪、跨千年的时间大桥。桥之两端各有一个桥头堡,此岸桥头堡为2000年元旦,彼岸桥头堡为2001年元旦。人类乘坐的24节列车(相当于24个时区),就相继通过第一个桥头堡而上桥,经过第二个桥头堡而下桥。整个桥长365天,或8760小时。2000年元旦通过第一个桥头堡,意味着进入本世纪的百周年了,真正开始迈向21世纪,迈向第3个千年。2001年元旦通过第二个桥头堡,意味着真正进入21世纪、第3个千年了。我们不妨定2000年元旦为迎接百周年庆典,定2001年元旦为迎接千禧年庆典。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 第一,解决了天文历法与公众习惯的矛盾,虚、实两个元旦都过,随你怎么理解都可以;第二,使庆典活动大为延长,短则一年,长则一年半,形成两个高潮,这实质上扩延了商业机会,为各国的旅游业、娱乐业、展览业、应景商品业及各种文化产业等提供了充足的赚钱机遇;第三,使遭受金融风暴肆虐的许多国家,有个较长、较宽松的喘息机会,以便从容调整经济,能以一种昂扬的风貌跨入21世纪。一个目的目前,许多国家已为这千年庆典,注入大量资金。英国投入最多,达100亿美元,早在1994年就成立了千年委员会,负责庆典的筹划与组织。他们花费75亿美元,兴建185个永久性千年纪念工程。当然,规模最大的是耗资12亿美元的格林尼治“千年大厅”。这个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悬吊式拱形建筑,室内面积达8万平方米,包含14个展览馆,位于格林尼治半岛的本初子午线上。今年除夕之夜,英国女王和首相,将在此揭开千年庆典的序幕。英国在整整一年庆祝活动中,计划要吸引3100万观光客,仅此就可收入165亿美元。由于世界时间是以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为标准的,地球的本初子午线起于这里,因此是旅游者竞相观光的地方,伦敦为此还新建了55座饭店。法国实施18个月的庆祝计划。在巴黎圣母院大教堂顶端,修建两座空架结构的尖塔,高达60米。法国还同美国合作,铸造一个33吨重的摇摆大铜钟,叫“世界和平千年纪念钟”。这座大钟,最近将运往美国肯塔基州千年纪念中心。附近还要修一座30米高的千年纪念塔。除夕之夜,每隔1小时敲响一次,并向全球广播。德国仅为举办汉诺威2000年世界博览会,就投资4亿马克,要吸引约4000万观众。加拿大总理已宣布,政府将投入1.6亿美元来用于迎接新千年的庆祝活动。埃及为了迎接新千年,正计划对大金字塔进行修复,要给大金字塔顶端,覆盖一层镀有金箔的石板。罗马的梵蒂冈,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安排了全年朝圣日,估计约有2000万游客云集罗马。由世界50家电视中心组成的千年日广播电视网,最近已选中8个城市,持续播放24小时庆祝节目。8个城市为:纽约、温哥华、悉尼、东京、北京、柏林、伦敦、里约热内卢。它们将是全球庆典的主要成员,届时将有25亿观众收看欢庆实况。整个转播活动,需要动用60个卫星线路,几千英里的光纤电缆和2000台摄像机。所有这些活动,除了商业行为外,都有一个共同目的:欢庆现在,反思过去,创造未来。我们能作为全球庆典的8个主要承担国之一,的确十分光荣,整个亚洲只有我国的北京与日本的东京被选上。北京正在为建国50周年而大兴土木,整治环境,这也为迎接2000年打下了基础。一座标志性纪念建筑——中华世纪坛,也在日夜不停地施工中,争取能在今年除夕之夜,初露端倪,向全球展示中国人民在世纪之交时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8.
1996年4月11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与中国天文学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21世纪起始年问题作了介绍,并提出了建议,现重新登载,供参考随着21世纪的临近,关于其起始年是2000年还是2001年的问题已日益为各...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发扬中医药学可以造福于全人类。中西方医学是互补的 ,互相不能取代 ,但经历一二百年可能会走到一起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中华文化大发展始于战国时代 ,如果说今天是“世界战国时代”的话 ,估计中华文化的爆炸式新发展将起始于 2 1世纪 ,中医药学的发展亦将同步。中医药学腾飞的条件也已开始具备 ,那就是中医药学与世界第二次科学革命相结合。可以想见 ,2 1世纪的中医药学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科学之林。但这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架设一条高速公路 ,实为当务之急。一、中医药…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就要来临。本世纪将于哪一年结束,1999还是2000?下世纪哪年起始,2000还是2001?这是学术界有争议的纪年法则,已有百年以上的议论历史,尚无定论。迄今国际社会,例如,联合国,也未制定出权威的、对会员国均具有约束力的规...  相似文献   

11.
随着21世纪的临近,人们对21世纪始于何年的问题愈加关心。不少人与报纸、杂志都提出21世纪应从2000年开始,理由是使用计算机方便,符合一般人的生活习惯等等。但是,21世纪从何时开始,是个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各方面的问题。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我们认为21世纪应从2001年1月1日0时开始更为妥当。一、21世纪起始年之争的由来当前国际通用的公历即格里历(Gregorian calendar),采用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是在相当于公元525年时提出来的,公元8世纪才开始在欧洲国家使用。到20世纪,随着公历的普及,公元纪年已为全世界广泛采用。公元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然后依此类推。对于公元前的纪年有两种不同的记法,它们是历史纪年法和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法向前依次记为公元前1年,公元前2年,公元前3年……;天文纪年法则分别记为0年,-1年,-2年……。传统上,人们是以历史纪年法来计量的。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外绝大多数有代表性的辞书都主张世纪从“1”年开始,即第1世纪是公元1~100年,第20世纪是1901~2000年。然而,对于如何划分世纪,一直存在着争论。1933年出版的《牛津英语词典》在注释“世纪”一词时,曾引用了1846年发表的一段史实:“经过大量普遍的争论,专家们决定,世纪自1801年1月1日始,不是1800年1月1日”。在1961年英美两国的历书编纂局合编的《天文年历说明补编》一书中也是主张世纪从“1”年起始,但它同时又指出“伴随着这些时节(指世纪的交替)的到来,经常引起普遍的争论”。1974年该书再版时,编者又添写了一个脚注:“一般人认为新的世纪是从较早一年(即“0”年)开始的”。1979年在美国出版的《科列尔百科全书》中指出,天文学家认为公元有0年,历史学家认为没有0年,由此引起无休止的争论,究竟1800年和1900年是老世纪的最后一年,还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一般,天文学家认为以00年(即世纪年)作为新世纪的起始为好。关于世纪如何划分的争论焦点在于“世纪”与“年代”的关系。二、从历史年代学和天文历法角度而言,21世纪无疑应从2001年1月1日开始1.“世纪”(Century)一词来源于西文,在英语中此词也用作“百年”,始于1626年,其内涵包括两部分:一是“世纪”的时间间隔为100年;二是特指公元纪年的第几个百年。根据“世纪”的定义,第一个世纪从公元1年到100年;第二个世纪从公元101年开始,直到200年;以此类推,第20世纪包括1901年到2000年,第21世纪应从2001年1月1日开始延续到2100年12月31日,如果以2000年作为21世纪的开始,则第20世纪只有99年,不符合世纪的定义。2.公历的起始历元与各国其他民用历一样,都与某个历史事件相联系。早在公元525年,僧侣兼天文学家(小)狄奥尼西(Dionysius Exiguus)编制复活节日期表时,制定以“基督降生”的年份为公元元年。如果21世纪从2000年1月1日开始,势必将起始历元改为“0”年,失去它与历史事件的联系,显然是不合适的。此外各世纪的起始和终止年份均要更改(特别是17~20世纪的起始终止年份),势必造成历史年代学和采用国际通用公历各国家历法上的混乱。3.汉语在谈到“世纪”时,常把第21世纪简称为21世纪。实际上,在英语中总是使用第几个世纪,如第21世纪在英语中表示为“The 21st Century”,是作为“序数词”表示时间顺序的,年、月、日和世纪均为“序数词”,年、月、日都从1数起,表示“世纪”的年应从“1”计数。4.部分天文学家认为“世纪”和“年代”必须协调一致,都以“0”为起点。如果2000年作为20世纪的最后一年,它将成为无法纳入任何年代的一年;如果作为21世纪的第一年,则2000~2009年可称为21世纪的“初十年代”(或“零十年代”)。这就是世纪起始年“0”与“1”之争的焦点。事实上,“年代”不能与“世纪”相提并论,“年代”不是计量单位,只是一种习惯用法。在西方是用20,30……,90等数词的复数形式分别表示某个世纪的特定的十年,我们称它为“年代”,如90's称为90年代,它包括90,91……,99年,正式写全文用“The nineties”,1980's称为20世纪80年代。但在英语中“teens”只表示13~19,而11和12另外用eleven,twelve。10,11……,19并没有一个单词可以来代表,因此不存在“一十年代”之说。一般在讲到某世纪的11~20年这十年的时候,称为“the second decade”即某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一个世纪的最初十年,1~10也不用年代来称呼,而称“the first decade”即为“最初十年”。也没有一个世纪包括十个年代之说,因此“年代”一词不能作为计时单位,只是一种习惯用法而已。不存在“初十年代”和“一十年代”这种用法,也无需将2000年归入任何年代。三、从与世界各国协调一致的角度而言,21世纪也应从2001年1月1日0时开始1.新世纪和新的一千年从哪年开始,在国际上应遵循约定俗成的规律,与大多数国家一致。据我们了解的资料,美国海军天文台从来就明确21世纪从2001年1月1日开始,直到今年1月5日因特网网页上“第21世纪和第3个千年何时开始”仍是原来的主张。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早在1996年3月已发表新闻公报,确认21世纪从2001年开始,至今网页上官方意见仍如此。法国巴黎经度局出版的天文年历和编历专家意见也是第21世纪从2001年1月1日开始,在它们的网页上也有公布。这三个机构分别是美、英、法颁历机构,基本都代表官方意见。为了与世界各国协调一致,也应该建议21世纪从2001年1月1日开始。2.有些国家、团体、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2000年1月1日,在联合国属下的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将2000年1月1日0时0分诞生的婴儿作为“世纪婴儿”,某些国家人民称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为迎接新世纪运动会等,这代表了人们盼着早日进入新世纪的愿望,但我们认为在21世纪从2000年1月1日0时开始的建议未取得统一规定之前仍应按历史上约定俗成的规定,21世纪始于2001年1月1日0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世纪日益临近,人们对21世纪是从2000年还是2001年起始越来越关心。笔者对此本无研究,只是最近看了报刊上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便也想谈点粗浅看法。(1)研究这个问题的一些专家主张应从2001年起算,并举出不少依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社会广大...  相似文献   

13.
计算哲学:21世纪科学哲学的新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计算”不再是一个数学的专门概念,而己上升为一个极为普适的哲学范畴,成为人们为认识事物、研究问题的一种新视角、新观念和新方法。尤其将对21世纪的自然观、生命观、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产生重大的影响,成为21世纪科学哲学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世纪日益临近,人们对21世纪是从2000年还是2001年起始越来越关心。笔者对此本无研究,只是最近看了报刊上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便也想谈点粗浅看法。(1)研究这个问题的一些专家主张应从2001年起算,并举出不少依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社会广大人士(其中也包括一些专家学者)则认为应从2000年起算(至少他们的行动表明他们是这样认为的)。笔者以为,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原因是它并非单纯的学术问题,还牵涉到社会人文问题,很难以孰是孰非来轻易下结论。况且,这是涉及世界各国的共同问题,理应由国际权威机构组织各国专家共同研讨协商,以求取得统一标准,而不宜仅以某国专家或机构的意见一锤定音说了算。(2)在前几个世纪,人们对世纪从哪一年算起的看法是否一致?有人说,这个问题本来是明确的、一致的,只是从本世纪80年代以来才有了不同意见。如果以往明确一致,那么分歧应不难消除。另有人说,这个问题在上个世纪之交就没有取得一致意见,英法等国主张20世纪从1901年起算,理由是公元无0年;美国则主张从1900年,理由是在这个问题上,人定因素重于学术传统。结果,他们分别在不同年举行新世纪的有关活动(不知这里指的是少数专门机构的学术活动,还是整个社会的活动)。不管上个世纪实际情况如何,为迎接即将来临的世纪之交,相信世界各国都会从今年年底前就相继开展各类活动,不会有什么国家今年底、明年初硬是不动,非要等到2000年末、2001年初才开始行动。如果大家都认定21世纪从2001年开始,人们又何必急着从一年多以前的1999年就行动呢?(3)尽管人们对世纪之初是从“00年”还是从“01年”起算存在着不同意见,但对年代却一致认为是“从0到9”,不是“从1到0”。于是有人据此作为世纪应“从00到99”的一个理由。反对者则以年代并不是标准的、规范的和精确的时间计量单位为由,认为没有必要管世纪与年代的协调关系。其实,岂止“年代”,就连“21世纪”(更确切地说应是“第21世纪”)的“世纪”也不是标准的、规范的和精确的时间计量单位。总之,把世纪和年代看作彼此没有关联而回避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恐怕是不妥的。我们总不能把2000年归在20世纪90年代之内,也不能让它孤零零地无“家”可归吧。(4)大家知道,世纪的最后一个10年是“90年代”,倒着往前相继是“80年代”、“70年代”……,但如果从世纪之初算起,那么最初一个10年该怎么称呼呢?有趣的是,无论在我国还是外国,似乎都没有相应的名称,而只能说诸如“第一个10年(the first decade)”这类的话。新世纪快到了,人们会不会给它起一个恰当的名称,只能拭目以待。(5)与上一个问题类似,20世纪最后一个10年可写作“1990's”,倒着往前相继是“1980's”、“1970's”……,但世纪最初一个10年却不能“依此类推”而写作“1900's”。我们知道,“1900's”(nineteen hundreds)指的是20世纪整个100年。各世纪最初一个10年至今还没有与之相应的写法。(6)再一个问题是“年代”与“第×个十年”是否指同一概念。例如,“50年代”与“第六个十年”是否指一码事?如果是,那么由于“年代”已习惯认为指“从0到9”,那么“第×个十年”便也是“从0到9”。如果说它们是两码事,“第×个十年”指的是“从1到0”,那么鉴于实际生活中除“第一个十年”外,极少用到诸如“第五个十年”、“第九个十年”等词语,因此这笔“账”不容易算清,够伤脑筋的。(7)据说国外有些机构建议以15个月或18个月的时间进行新世纪来临的各项有关活动。不过,这无助于解决21世纪该从哪一年算起。还有,笔者猜想,1999年末至2000年初各国将会很热闹,而2000年末至2001年初则冷清得多。(8)如果以“00年”作为世纪的起始年,那么正如1年不一定都是365天、1个月不一定都是30天、1旬不一定都是10天那样,1个世纪也不全都是100年。公元1世纪要“受委屈”只剩99年。说来说去,关于世纪从哪一年起算的问题(连带“年代”问题),最好还是请各国专家共同商议为妥。  相似文献   

15.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0年8月4日在北京组织全国名委,国家语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北京天文台,北京理工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新华社新闻所,国家技术监督局,科学出版社有关专家,召开了一次关于“世纪”与“年代”订名的座谈会。目的是从历史、天文、计量、语言、社会等方面对“世纪”与“年代”的概念内涵进行研究。特别是20世纪即将结束,21世纪就要开始的今天,明确“世纪”和“年代”的实际内涵,有着深远的社会与历史意义。一、关于“世纪”“世纪”一词的基本内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指“世纪”的时间间隔为100年。一般来说这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广为人们所接受的。第二部分是特指公元纪年的第几个100年,从而存在一个起始年与结束年的问题。“世纪”概念的分歧就出现在这个起始年和结束年的计算上。如21世纪是从2000年开始还是从2001年开始,社会上流传着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需要认真调查研究。1.认为21世纪是从2001年开始执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世纪”的起始点应该追其根源。公元纪年法是从公元1年开始,即公元第1世纪——公元1世纪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因此可以推出21世纪是从公元2001年开始至2100年结束。2.认为21世纪从2000年开始坚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现在社会上广泛采用以00年结尾的年做为新一个世纪的起始点。在习惯上应把1900年至1999年理解为20世纪;把2000年至2099年理解为21世纪。二、关于“年代”“年代”与“世纪”一样,也存在着类似的矛盾。“年代”的时间间隔为10年,起始年一般大多数人认为是从0年开始。如本世纪20年代是1920年至1929年。但也有少数人认为从1年开始,如本世纪20年代是1921年到1930年。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1990年元旦,人民日报上登载了题为“九十年代第一春”的社论,可见新闻媒介已经习惯于把0年做为年代的起始年。三、“世纪”与“年代”的溯源1.“世纪”“世纪”这个概念源引自欧美国家。在我国古代没有“世纪”这个概念。“世纪”是我国采用公历纪年方法之后而产生出来的一种一般计时的概念。首先它不是计量单位,因为它不具备计量单位的基本性质。与“世纪”对应的英文词是“century”。英语字典中一般认为公元1世纪就是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20世纪是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但也有少数欧美国家的字典认为20世纪是1900年到1999年。由于我国历史上采用帝王年号加阴历的纪年方法,在历史上也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辛亥革命之后,虽然采用公历,但还没有遇到今天这样处在世纪之交的时代,因此追其根源,仍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来解决这一问题。2.“年代”“年代”一词如何产生,说清楚这个问题是比较困难的。一般人认为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翻译英语或其它外语文章的时候,当译者遇到1920s、1950s时,一般都译成了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因此,就认为中国人在把诸如1920s、1950s表达的概念用中文表示时,就在汉语中增加了这个名词。另一种看法是有人认为“年代”应对应英语单词“decade”。英语中“decade”的意思是十年。同样在特指第几个10年时,有个起始年的问题。四、各种观点讨论由于对“世纪”与“年代”看法上的分歧,与会专家对这两个概念开展了充分地讨论,并且对每一种观点做了详细的论证。观点1:认为世纪的起始年和年代的起始年都是从1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①目前西方国家的一些主要字典,大部分认为世纪是从1年开始。而年代是世纪中的十个10年,如果年代不是从1年算起会产生不相符合的矛盾。②公元纪年法是以耶稣诞生为一个新的纪元,这个新的纪元是有其社会和历史含义的,应该从1年开始世纪和年代。观点2:认为世纪的起始年从1年开始,而年代的起始年从0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世纪是以公元纪年开始,公元纪年是1年开始。而年代是为了表示一个十年的概念,按照一般习惯上的理解,从0到9就可以,并且没有将世纪与年代统一考虑的必要。观点3:认为世纪和年代都从0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①采用这种方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②使用起来比较方便。③对于公元1世纪则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99年,就认为公元1世纪共99年而不是100年。上述这些观点所讨论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语言学家希望注意这两个概念的习惯性和语言的应用性。历史学家和社会科学专家希望注意这两个概念的社会学和历史学含义。天文学家则希望更具有科学性。计量学专家则认为希望这两个概念符合国际习惯。新闻界的专家希望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两个概念。术语学专家则希望对这两个概念给出统一的结果。总之都希望能够在2000年到来之前,给出这两个概念的准确内涵。五、下一步的工作:通过这次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目前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先不要以国家的名义过早地公布这两个概念的使用原则。再与国际有关组织联系,了解国际上的习惯用法,最后做出与国际习惯相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希腊科学于公元前2世纪骤然衰落而未触发科学革命,对此作出的各种内部与外部解释之中,目前看来外部解释更有说服力。但是,究竟何种政局变化造成了这一骤衰、为何衰落恰始于彼时,仍有待分析。通过比较古典语境下所谓"数学家"们进入希腊化时期前后的社会身份,揭示了他们从业余研究者到职业"数学"家的、较彻底的身份转变。这一高度集中于亚历山大里亚的新"数学家"圈子遭遇前145/144年的政治动荡时,轻易就瓦解了,且不能像稍后的文献学家圈子那样实现复兴,其不同趋势可由传世文献与考古证据相互印证得知,最后探讨了这一不合时宜的"职业化"趋向何以会产生如此致命的后果。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之初是中国问鼎诺贝尔奖的最佳时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诺贝尔奖是全世界公认的自然科学最高荣誉奖,代表着基础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自设立以来,已有数位养籍华人获此殊荣,但中国却尚未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该文指出,中国有优良的科学教育传统,尤其在确立和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因此,21世纪之初将是中国问鼎诺贝尔奖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8.
M理论及其哲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M理论是21世纪基本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前沿阵地,本文从M理论的基本内容出发,阐述其带来的一些自然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德国数学发展原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论述了德国数学的兴衰史,探讨了19世纪德国数学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进而说明德数学发展与其大学教育体制有着密切关系,这对于培养创新人才,使我国成为21世纪的数学大国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并购在世界主要国家都呈现出多次的浪潮,影响并购获得主要的因素有五个:大的时代背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活动;法律制度;金融技术和工具的发展;企业理念和社会观念的变化。本论文认为,进入21世纪,并购将成为经济社会的一种常态,其主要原因是上述五个因素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