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侧脑室前角引流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单或双侧脑室前角引流治疗34例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术后CT动态观察血肿量,第1、7、14、30天进行NIHSS评分,第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结果术后第7天NIHSS评分及第14天血肿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个月mRS分级:0~3级22例,4.5级6例,死亡6例。结论侧脑室前角引流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56例,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55.6岁,入院时所有患者舒张压均大于90mmHg,收缩压大于140mmHg,入院时意识障碍50例,双侧瞳孔散大1例,一侧瞳孔散大35例,治疗前合并肺部感染5例,再出血5例,合并肾功能不全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扫描证实颅内出血改变,按CT分析,基底节出血31例,丘脑出血8例,大脑皮层出血15例,破入脑室者21例,按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最少40ml,最大血肿量150ml。  相似文献   

3.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56例,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55.6岁,入院时所有患者舒张压均大于90mmHg,收缩压大于140mmHg,入院时意识障碍50例,双侧瞳孔散大1例,一侧瞳孔散大35例,治疗前合并肺部感染5例,再出血5例,合并肾功能不全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扫描证实颅内出血改变,按CT分析,基底节出血31例,丘脑出血8例,大脑皮层出血15例,破入脑室者21例,按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最少40ml,最大血肿量150ml。[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经CT证实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100例,CT检查121次,共检出血肿103个。本组病例临床初诊符合率仅71%,而CT则不但可直接显示脑内血肿,并可确定其位置大小及有无破入脑室,认为CT应作为本病的首选辅助检查。通过对不同病人不同时期的CT检查及/或连续的CT动态观察,了解到血肿液化、吸收、囊变各阶段及血肿引起脑水肿的变化过程,从而指导临床诊疗。通过对其中30例脑室积血的临床症状和预后的分析,发现本病合并脑室积血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其病死率远高于无脑室积血者,其死因与血肿破入脑室的途径及脑室内积血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对 17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按脑出血的部位、血肿量、有无脑室积血和中线结构移位 ,分别进行比较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结果表明 :179例中并发消化道出血 4 4例 (2 4 .6 % ) ,死亡 37例 (2 0 .7% ) ;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以脑基底节区出血并脑室积血为最高 (38.9% ) ,其次依序为蛛网膜下腔、脑干、脑叶、小脑和局限于脑基底节区出血 ;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为 50 % ,无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为 11.1% .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主要与出血溢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血肿量大等因素有关 ,且病死率高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丘脑性失语症的临床特点和病灶部位的关系。方法选择近3年来收住院的丘脑出血和梗死的62例患者,进行失语症检查,判断有无丘脑性失语。同时,根据头颅CT图像标准化处理,判断丘脑性失语症与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共检出26例丘脑性失语症患者。其中,左侧丘脑病变患者25例,而右侧丘脑病变患者中仅有1例。左侧丘脑出血的21例患者中19例有丘脑性失语;而左侧丘脑梗死的18例患者6例有丘脑性失语,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丘脑外侧病变导致的失语较无丘脑性失语组有非常显著差异性;而丘脑后部病变较无丘脑性失语组有显著差异性;丘脑内侧病变极少引起丘脑性失语。结论丘脑性失语症主要发生于左侧丘脑出血,多是影响到左侧丘脑外侧部和后部两个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丘脑性失语症的临床特点和病灶部位的关系.方法 选择近3年来收住院的丘脑出血和梗死的62例患者,进行失语症检查,判断有无丘脑性失语.同时,根据头颅CT图像标准化处理,判断丘脑性失语症与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 共检出26例丘脑性失语症患者.其中,左侧丘脑病变患者25例,而右侧丘脑病变患者中仅有1例.左侧丘脑出血的21例患者中19例有丘脑性失语;而左侧丘脑梗死的18例患者6例有丘脑性失语,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丘脑外侧病变导致的失语较无丘脑性失语组有非常显著差异性;而丘脑后部病变较无丘脑性失语组有显著差异性;丘脑内侧病变极少引起丘脑性失语.结论 丘脑性失语症主要发生于左侧丘脑出血,多是影响到左侧丘脑外侧部和后部两个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科开展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1999年7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急诊科开展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101例。对其时效性、疗效、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从入院到手术间隔时间为(68.6±38.3)min。出血部位在基底节51例,脑叶27例,丘脑9例,血肿破入脑室14例。出血量20~130ml,平均(53.3±36.8)ml。手术时机为发病7h以内36例,7~72h43例,超过72h22例。手术时机越早,其疗效越好,并发症越少(P<0.001)。同时血肿量越大,疗效越差(P<0.001)。结论急诊科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时效性、整体性和微创性统一,扩大了手术指征,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采用钻孔碎吸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破入脑室者行脑室外引流,在围手术期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并严格落实,预防早期并发症.结果:手术后存活77例,成活率为90%.对77例存活者术后1个月行所疗效评定,其中临床基本治愈21例,显著进步34例,进步12例,无进步10例.结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在围手术期严密监测,加强护理,预防和及时发现并发症,对患者预后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 ,男 2例 ,女 6例 .40岁以下 1例 ,40~ 50岁 2例 ,50~ 60岁 3例 ,60~ 70岁 2例 .所有患者均为动态发病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6例 ,冠心病史 2例 .8例患者中 ,全部病人首发症状均为头痛 ,6例伴呕吐 ,入院时意识清醒 7例 ,昏迷 1例 ,脑膜刺激征 6例 ,一侧肢体轻偏瘫 3例 ,肢体肌力正常 5例 .出血量 :5mL以内 3例 ,5~ 1 0mL 3例 ,1 0~ 1 5mL 1例 ,1 5~ 2 0mL 1例 .血液破入脑室 6例 .治疗后 6例痊愈 ,1例遗留轻偏瘫 ,1例死亡 .2 讨  论尾状核头部出血临床较为少见 ,其发病率各家报告不一 ,有人将基底节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丘脑性失语症的临床特点和病灶部位的关系。方法 选择近3年来收住院的丘脑出血和梗死的62例患者,进行失语症检查,判断有无丘脑性失语。同时,根据头颅CT图像标准化处理,判断丘脑性失语症与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共检出26例丘脑性失语症患者。其中,左侧丘脑病变患者25例,而右侧丘脑病变患者中仅有1例。左侧丘脑出血的21例患者中19例有丘脑性失语;而左侧丘脑梗死的18例患者6例有丘脑性失语,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丘脑外侧病变导致的失语较无丘脑性失语组有非常显著差异性;而丘脑后部病变较无丘脑性失语组有显著差异性;丘脑内侧病变极少引起丘脑性失语。结论 丘脑性失语症主要发生于左侧丘脑出血,多是影响到左侧丘脑外侧部和后部两个部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2003-06~2006-12应用神经内镜行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33例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并对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29例恢复良好,脑积水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4例出现症状无改善,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主要包括发热、硬膜下积液、脑室出血等.结论:熟悉三脑室底的解剖结构,术者娴熟的内镜操作技术、技巧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对17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脑出血的部位,血肿量,有无脑室积血和中线结构移位分别进行比较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表明:179例中并发消化道出血44例(24.6%),死亡37例(20.7%);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以脑基底节区出血并脑室积血为最高(38.9%),其次依序为蛛网膜下腔,脑干,脑叶,小脑和局限于脑基底节区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为50%,无消化道出务的病死率为11.1%,脑出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4年12月,采用脑室引流配合腰穿脑脊液双置换治疗脑室出血5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20~76岁,平均52岁,其中年龄小于50岁18例,50~70岁34例,大于70岁4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语言康复训练对丘脑出血引发的皮层下失语的作用.方法对5例丘脑出血引发皮层下失语患者给予语言康复训练.结果对照组在人院30d后评分达Ⅲ级1人,11级2人,Ⅰ级2人,1例未改善;康复组在人院30d后评分达V级3人,Ⅳ级1人,Ⅲ级1人.结论早期必要的康复训练可以使皮层下失语得到改善,甚至可以痊愈.  相似文献   

16.
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诊抢救要点。方法:对21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破均给以垂体后叶素,硝酸甘油,奥曲肽,输血,输液,三腔二囊等压迫止血等治疗。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奥曲肽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病死率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脑出血为临床常见病,但同时发生一个血管两处出血比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57岁,1994年12月21日入院。入院当日早9时病人外出,12时家人发现其倒在外面,意识不清、尿失禁、口周有少许白沫,立即送往我院,做头部CT检查,提示:桥脑、小脑出血并破入四脑室,以脑出血收入院。病人既往饮酒史三十年,每日3两左右,否认高血压等病史。入院时查体:BP12/8kpa、P56次/分、T36℃、R13次/分、深昏迷、呼吸浅慢,双侧瞳孔均缩小,针尖大小,对光反射消失,四肢瘫,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未引出病理反射,颈强( )克氏征(-),双肺可闻及痰鸣音,心率56次/分,音纯、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室型脑囊虫病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对我院2005年9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7例脑室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行侧脑室脑囊虫摘除术,9例行第四脑室脑囊虫摘除术,2例行侧脑室脑室镜脑囊虫取出术,2例第三脑室囊虫行药物驱虫保守治疗,术后进行脱水和抗囊虫治疗。结果:15例患者手术治疗均获成功,所有患者术后颅内高压症状均缓解,随访3个月~24个月未发现新的神经损害症状。2例无颅内高压患者行药物驱囊虫保守治疗,症状得到改善。结论:MRI对脑室型脑囊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外科手术治疗是脑室型脑囊虫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核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及核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WI)研究HIE的MRI,探讨临床分度及预后关系。方法搜集28例经临床证实的新生儿HIE患者,行常规MRI、DWI、1H-MRS、SWI图,单体素PRESS(TE144ms)序列囊壁或囊内1H-MRS成像,测量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脂质Lip峰高,计算出Cho/Cr,Cho/NAA,NAA/Cr,并与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8例皮层及皮层下沿脑回迂曲点状条状高信号及或幕上幕下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3例额叶深部白质两侧对称性点状高信号及或沿脑室壁条状高信号半局限性脑水肿;2例表现为基底节区,丘脑高信号伴内囊后肢地信号;1例脑室出血半病侧脑室扩大,皮层下囊状坏死,弥漫性脑水肿。(2)28例患者初次检查,DWI全部表现为对称性异常高信号;22例病变位于颞叶、额叶、顶叶;8例累及两侧基底节区。(3)5例NAA峰显著降低;8例Lac峰明显增高;GLx-a峰明显增高。(4)3例室管膜下斑点状低信号;6例脑室内条状低信号;1例皮层下点状低信号;5例侧脑室旁斑点状低信号。(5)随访2周,25例全部病变显示低信号,6个月和15个月持续性低信号。结论利用磁共振多模态技术能够判断超急性期,急性期的HIE,早期发现中重度HIE,指导临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0.
提高坚硬岩石条件下滚刀破岩能力是隧道施工的长期追求目标,而采用水射流辅助滚刀破岩可有效降低岩石开挖难度和刀具载荷,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新型破岩技术。本文针对水射流切缝辅助滚刀破岩这一方式,首先采用破岩试验验证了切缝间距对切缝辅助滚刀破岩效果的影响,证明在岩石材料、贯入度、切缝深度一定条件下,切缝辅助滚刀破岩存在一个临界间距,当切缝间距小于临界间距时,切缝侧才能发生贯通破碎;然后采用岩石剪切破坏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线性化临界间距计算模型,该模型表明临界间距的大小与切缝深度L和贯入度H的差值(L-H)线性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