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伟 《海峡科学》2003,(4):54-54
临床上,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较为常见,成为医师治疗结核病的一大难点和结核病人顺利康复的障碍.葵花牌护肝片用于预防和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功能损害,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我院近2年来,活动性结核病例在抗痨治疗过程中肝功能情况变化和应用护肝片的疗效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彭尔甲 《甘肃科技》2011,27(7):149-150
提高对抗结核药物治疗引起肝功能衰竭的认识,减少因抗结核治疗导致的肝衰竭和临床死亡的发生.对16例结核病抗结核治疗期发生急性肝衰竭病例(包括2例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抗结核药物性所致急性肝衰竭多出现在抗结核治疗3月左右,老年人多见,平均年龄41.5岁,临床症状较明显,黄疸出现早,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于1998~2006年诊断明确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22例进行分析;结果 使用胰岛素和血糖控制良好者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痰抗酸杆菌阳性者转阴,空洞缩小或闭合3/4以上.血糖控制不良者结核病灶无明显好转甚至恶化.结论 糖尿病是结核病病发生和恶化的危险因素之一.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防止结核病难于控制甚至恶化的关键.应早期利用胰岛素正规治疗以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其他降糖药物的使用,合理膳食,早期、联合、足量、规律使用抗结核药物,可提高两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结核病是世界范围中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传染性疾病,近年来,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结核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高居不下。结核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众健康问题。近年来,多药耐药和广泛耐药型结核杆菌的出现给该疾病的控制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伴随着结核杆菌与HIV等病原体的共感染等问题,迫切需要人们研制新型抗结核药物、改进现有药物、探索新的用药方案来攻克这一难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各类抗结核药物的研发及应用情况做一综述,以便为研发人员作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是当今全球范围最具有临床意义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是成年人最主要的传染性杀手。每年全世界约有一千万新发病人,约有三百万人死于结核病,它是单因素所致的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结核病主要影响世界上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城市中的贫困人口,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结核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致死性结合,加快了结核病的流行进程。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如链霉素、对氨柳酸、氨硫脲、异烟肼等相继问世,开创了结核病治疗的化疗时代。在70年代前,对病人的管理主要采取住院治疗,当时的疗程大多是12~24个月,多数病人无力长期住院治疗,因此疗程后期以及相当一部分因各种原因不能住院治疗的病人不得不在门诊接受治疗,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对医嘱的依从性较差。基于这种情况,为了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及便于管理,迫切需要缩短疗程。60年代,利福霉素类药物的问世,及基于对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的作用的认识,许多研究者开始进行不同抗结核药物组合以及不同的治疗疗程试验,JohnCorfton爵士、WallaceFox博士和其他一些研究者的实验,促使短程化疗的出现,也就是现今世界卫生组织推行的6~8个月的治疗计划,这种有效方案使结核病治疗缩短了一半时间。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结核病控制带来新的前景,结核病控制将继续受分子生物学发展之惠,在结核病的分子发病机理、分子生物学诊断、易感个体的基因治疗、新型抗结核药物和疫苗的研制、耐药的分子机制等诸多方面都将得益于分子生物学之发展。在进一步加强对已有的科学方法和技术进行推广普及的同时,将充分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作用,着重开展应用性研究和有关的基础、临床研究,面对在人类历史上肆虐数千年的结核病,需要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卫生经济学和社会医学等领域的合作和相互促进。在人类消除结核病的漫漫历程中,科技的发展将为下一世纪的结核病控制带来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6.
了解抗结核药物常见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影响因素作进一步调查分析。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安宁分院收治的65例结核病确诊患者,监测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抗结核药物常见临床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对可能影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在65例患者中,其中41例发生了不良反应,占比63.08%。以泌尿系统异常、肝胆系统异常、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发生抗结核药物常见临床不良反应的41例患者中,轻度不良反应、中度不良反应、重度不良反应患者所占比例依次为85.37%、12.20%、2.44%。抗结核药物常见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是否患有糖尿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偏高,以泌尿系统异常、肝胆系统异常、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合并糖尿病可在一定程度增加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结核病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 随着多药耐药和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以及结核分枝杆菌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共感染现象的出现,寻找新的更安全有效的药物靶标迫在眉睫. 对来自结核分枝杆菌的潜在药物靶标进行蛋白三维结构的阐释是研究抗结核药物的有力手段之一. 酰基辅酶A 脱氢酶在结核分枝杆菌的脂肪酸合成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可能成为潜在的药物靶标. 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了酰基辅酶A 脱氢酶蛋白FadE5,经多步蛋白质的纯化和结晶条件的筛选后,获得具有衍射能力的蛋白质晶体,并收集了分辨率为0.29 nm 的X-射线衍射数据. 这些实验和衍射数据都为FadE5 蛋白的晶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摘要: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位居单一病原体引起死亡的严重传染病之首。结核病 历史悠久,对其记录可以追溯到远古社会。人类同结核病进行了数个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然而,时至今日,结核 病仍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研发有效的抗结核疫苗和药物迫在眉睫,而开展这些工 作需要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由于非人灵长类动物在解剖结构、生理生化、免疫和代谢等生物学特性方面与人类 高度相似,应用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对结核病的发病机制、机体免疫反应及相关疫苗和药物的深入研究至关重要, 甚至是不可替代的。本文着重就恒河猴和食蟹猴在人类结核病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结核病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致死疾病,虽然目前结核病的发生率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耐药结核及耐多药结核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以PA-824,OPC-67683为代表的硝基咪唑类药物对结核杆菌尤其是耐多药结核杆菌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硝基咪唑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期望通过结构修饰改善其溶解性及安全性.综述了近年来硝基咪唑类化合物在抗结核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于1998~2006年诊断明确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22例进行分析;结果使用胰岛素和血糖控制良好者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痰抗酸杆菌阳性者转阴,空洞缩小或闭合3/4以上。血糖控制不良者结核病灶无明显好转甚至恶化。结论糖尿病是结核病病发生和恶化的危险因素之一。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防止结核病难于控制甚至恶化的关键。应早期利用胰岛素正规治疗以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其他降糖药物的使用,合理膳食,早期、联合、足量、规律使用抗结核药物,可提高两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