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语言顺应论(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是比利时语用学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schueren在他的著作《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是为了顺应不同语境对语言进行不断选择的过程,这对英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本文试图以顺应论为理论指导,从交际语境入手,探求语境顺应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4.
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密不可分.语境作为语言使用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本文按照韩礼德的语境观,结合实例,从听说、阅读和写作等方面来探讨语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指出语境理论作为语言使用和功能的语言学范畴,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密不可分。语境作为语言使用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本文按照韩礼德的语境观,结合实例,从听说、阅读和写作等方面来探讨语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指出语境理论作为语言使用和功能的语言学范畴,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言内语义语境与言外语境语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霞君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6):491-493
语境研究已成为当前语言学界的中心课题,语义学也把语境视为一个重要对象。言内语义语境是利用语言知识来解释语境对语义的解释制约作用;言外语境语义则是用非语言知识来分析语境对语义的解释制约作用。由此得出语义研究离不开语境。 相似文献
7.
8.
9.
本结合教学实践重点阐述了课外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课外阅读的范围与读物的选择、课外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及阅读能力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10.
英语教学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国际化,适应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进行自由交流的最好渠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英语教学进行了多次改革,本文就语境教学法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罗茜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3(1):90-92
互动交际是人际交流中的双向交流形式,它强调的是“互动”。由于对外交流的需要,促使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互动交际能力。本文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互动交际能力,提出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阅读的中心主要是理解,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主要培养的能力。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阅读速度、阅读技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雷卿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5,27(2):104-107
从语用学的角度,论析语境对语言意义的作用,能揭示语言交际环境中语义的理解依赖于语境境以及语境对语义的影响与作用这一相互关系,在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语境中有效使用语言和正确理解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最优化有两个标准:一是师生消耗的时间要尽可能少一些;二是要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品德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一句话就是要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结果。对英语教学而言,就是对英语教学做系统分析,选择可能适应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各种因素优化组合,使外语教学在条 相似文献
15.
16.
曾绪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3):136-140
任何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并受环境的制约影响。语境是语言交际中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于准确理解词语和话语起着重要作用,有了语境才能对一个词,一句话作准确的,全面的理解。探讨了语境在英语听力理解中的作用,强调语境分析对于听力理解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把握好语境线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English is becoming a global interlanguage,widely used all over the world.In the global English environment,there are many films,cartoons,popular songs loved by teenagers.Internet is becoming part of our life. 相似文献
19.
王冬梅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5)
作为教学实践的一种理论依据,语境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独特的指导作用,对言语交际活动影响巨大。将语境因素纳入语言教学系统中,有助于确定指示语的所指,推断材料的内容,消除句子的歧义,理解会话含义,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康青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8-51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言,是对语言方式的深化和补充,它在实际教学情景中具有特殊的实用性和适应性。借助体态语言,即通过手势、表情、眼神、动作、姿态等非语言行为来传情达意,用以替代口头语和书面语的交际功能,从而扩大交流范围,使语言表达更深动、更形象,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多元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