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汉语为载体的马华文学在马来西亚处于微妙的文化混杂语境乃至边缘化处境。在中国-东盟文学关联域,马华文学代表作家黄锦树具有特殊意义。他的"中国后裔之子"和"南洋之子"双重身份,使他能够游刃于华人文化与马来西亚文化之间。一方面,黄锦树关注中国性的书写;另一方面,又在不断拆解历史传统,进行马华文学的本土重写。黄锦树的文学作品昭示了双重身份与文化混杂的"第三空间"特征,在当代海外华人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和阿拉伯地区一体化起步较早,并分别建立了地区性的国际组织东盟和阿盟。但东盟和阿盟在一体化进程中由于各自地区的文化形态、经济发展水平、制度建设等因素,呈现出不同的地区主义特点。本文通过研究东盟与阿盟一体化进程,在分析东南亚和阿拉伯地区的区域主义发展的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区域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3月31日至4月2日,"文化中国走进东盟之泰国站"系列活动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标志着"文化中国走进东盟"项目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世界知识出版社(以下简称"世知社")、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和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主办,山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与山东省文化厅协办。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泰国副总理维萨努、中国驻泰国大使宁赋魁、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主席披尼·扎禄颂巴等中泰嘉宾出席开幕式,世知社社长马凤春主持开幕式。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在致辞中表示,泰国是东盟创始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文化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民间文化、各种形式的亚文化多元共生,相互影响。大众文化凭借大众传媒的力量试图越过自身边界同质化其他文化形态,但是不同的文化形态仍然具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在这一背景下,正能量作为多样文化形态的价值契合点,对实现多样文化形态中审美价值的融合与范导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利用正能量这一价值契合点。为文艺批评实现多样文化形态中审美价值范导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东盟与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越来越多领域的深层次交流与合作的形势下,开设"东盟国家文化"课程并将其纳入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通过英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让学生在了解东盟各国社会与文化的同时,开阔其视野并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东盟国家文化"课程作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发,从教材选定或编写、课后学习资源的建设、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积极性的激发、上课方式的酝酿到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都需要教师付出难以计量的时间、精力和汗水。  相似文献   

6.
夏花 《科技信息》2009,(30):137-137
《骨》中莱拉突破族裔文化中的二元对立,成功地构建了具有族裔文化双重性特征的混杂性文化身份。这种混杂性文化身份的出现为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认同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家庭中各成员间的关系为切入点,解析《骨》中莱拉的混杂性文化身份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广西科学》2013,(3):247
新闻时间:2013-8-28在一年一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即将到来之际,以"美丽中国·美丽湾"为主题的国内第一家专业的东盟电子商务平台"美丽湾"(www.meiliwan.com)也于8月23日在南宁举行启动仪式。"美丽湾"是目前第一家专业服务于中国-东盟间的B2B2C电子商务平台,其宗旨是立足广西,借助东盟区域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服务于中国与东盟间的贸易,解决和提升中国与东盟间的物流、信息流等贸易配套  相似文献   

8.
并购边界是企业并购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确定企业并购价格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成本视野、收益视野和投资视野下企业并购边界形成原理和方法的比较,初步断定投资视野下的企业并购边界更合理。在信息不充分条件下,以上市公司为切入点探寻企业并购边界形成的路径和方法是一个较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朱青穗 《科技信息》2010,(20):60-6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东盟"合作机制实现了文化合作交流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趋势下.势必会产生各种文化的碰撞,"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文化安全受到了挑战.本文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立论基础,阐述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分析影响"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文化安全的内、外部原因,提出未来"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文化安全发展的应对措施,建立"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共同维护"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文化合作安全.  相似文献   

10.
从留客村的选址与聚落空间形态两方面研究了驿道文化对留客村的影响,并运用量化方法计算了留客村聚落边界的形状指数和聚落公共空间的分维数,然后从聚落边界、街巷空间、公共建筑、重要节点四个方面研究了驿道文化对留客村形态特征的影响,从而得出了驿道文化对留客村空间形态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即聚落边界的形态、街巷尺度、重要节点的位置及排列方式、异姓家族的组团聚居.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民间舞蹈是土家族文化的一种表述形式,在文化人类学视野中,它是一种文化象征。在早期,土家族舞蹈形象以祭祀形式存在,同时也表现出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具体形态,成为人们表达与宣泄情感的最佳载体。在土家族舞蹈的形象中,我们发现它反映了土家族发生、发展、生活、繁衍的历史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其文化形态也体现了土家族舞蹈艺术传承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数学文化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外数学哲学界、数学教育界受到广泛普遍的关注.对于数学文化课程而言。由在同一研究主题统揽之下的跨越学科、跨越学校、跨越国界的学术讲座构成的研究平台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解决国内地方大学讲座形态下数学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问题。应以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设计的向度和课程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等为切入点。构建一个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全新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话语分析作为人文学科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跨学科研究的实践特色,也理应具备跨文化研究的理论特征。中国传统生态伦理和西方的生态伦理,都蕴含着对生态关切的伦理情怀,潜藏着跨越时空的人文对话的学术冲动。采取话语分析跨文化范式,系统全面地研究两者的对话关系,一方面,可丰富话语分析的文化视野,为文学伦理提供新的话语资源;另一方面,对话研究有益于在相互参照、辉映中发现对方的思想亮点,有利于中西生态文化的互识、互证和互补,为中西本土化生态伦理学提供广阔的跨文化、跨学科视野和可操作性经验,有利于建立富有张力的、多元文化的生态伦理学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4.
旅美华人袁劲梅的小说致力于考察中西两种文化,并触及中国自身传统与现代转换的深刻命题。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中,作为哲学教授的袁劲梅以融入美国社会后的从容心境和偏激态度消退后相对理性的态度,以一种"跳脱"的姿态在轻松的调侃和揶揄中进行中西文化观照;在中国自身传统与现代转换的当下视野中,袁劲梅的小说融进了中国内部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在价值观念上的冲突,看到当代中国内部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及其复杂性。正是这样跨越传统和现代、融汇中西的文化视野,使袁劲梅能够从容地由边缘处建构新的文化身份,并以其丰赡深刻的理性哲思、高屋建瓴的抽象能力和妙趣横生的文字叙述,构成新移民小说中的独特一翼。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轴两翼"等区域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跨国家、跨文化的商务活动更为频繁。为了适应中国—东盟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学习东盟各国相关商务文化非常必要。了解中国—东盟商务活动中常见的文化差异也成为地方性商务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在船家靠水吃水、高山汉靠山吃山的生计模式 ,从文化的视野来看船家以船为家 ,高山汉建房安吊脚安铺 ;船家信仰多神 ,高山汉特别崇敬祖先 ,凡此等等 ,一方面表现了族群生存策略的多样性 ,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族群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宁波文艺在宁波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兴盛的节庆文化活动是宁波城市发展的引擎和群众的快乐家园;高雅艺术活动的普及提升了宁波的城市品位和市民的文化修养;频繁的外国文艺演出活动展现了宁波国际港口的城市形象,同时也开阔了宁波市民的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18.
视野融合是接受美学的另一条重要原则。译文一旦形成,只有在目的语读者能动地参与中文本才有意义。目的语读者接受文本,也就是译文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价值实现、文化增殖的过程。在对外宣传文本翻译的活动中,只有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等诸多因素,才能实现该文本的审美追求。以福建土楼...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中节点的抗震性能,利用微硅粉和混杂纤维对再生混凝土进行性能增强,对4根相同轴压比、配筋率和再生骨料取代率条件下,不同微硅粉和混杂纤维掺量的框架柱中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对比研究普通再生混凝土与性能增强再生混凝土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延性性能、耗能特性以及变形特点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性能增强再生混凝土节点破坏过程均经历了初裂、通裂、极限和破坏四个特征阶段;在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延性性能、节点变形及耗能特性方面,性能增强再生混凝土均优于普通再生混凝土,尤其在破坏形态和延性方面表现突出;微硅粉和混杂纤维含量的提高,性能增强效果有下降趋势;经微硅粉和混杂纤维性能增强再生混凝土节点抗震性能明显提高,可在有抗震设防要求地区的结构中使用.  相似文献   

20.
钓鱼是一种古老的人类获取食物的手段 ,到今天其已发展为三种形态 ,即在作为谋生手段的形态之外 ,又发展出既为得鱼又为娱乐的形态 ,以及只在乎钓不在乎鱼的形态。与此同时其功能亦由单一转变为多元 ,即由单一的谋生功能发展到谋生、娱乐、休闲及增加人类各方面的丰富性等等这样复杂多元的功能上。钓鱼活动的这种形态与功能的变化 ,正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重要表现。尤其钓鱼活动还具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这三大层面上的文化意义 ,并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因而其在人类学的文化变迁研究和现代人类生活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