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80 k V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在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0例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心率均小于65次/min,体质量指数25 kg/m2,均采用Flash扫描模式,随机分为A组(120 k V)和B组(80 k V),B组根据原始数据重建方法不同分为B1组(传统滤波反投影,FBP)和B2组(正弦确认迭代重建技术,SAFIRE).主观对各组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分析比较各组噪声(SD)、平均CT值(SI)、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和有效辐射剂量(ED)的差异.结果 A组和B2组主观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的图像噪声显著高于A组(P0.01),SNR和CNR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的图像噪声显著低于B1组(P0.01),SNR和CNR显著高于B1组(P0.01);A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7.30±0.68)m Sv,B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0.79±0.10)m Sv,B组辐射剂量明显小于A组,平均减少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相同管电压时,与FBP算法比较,SAFIRE算法能显著改善冠脉的图像质量;对于BMI小于25 kg/m2的患者,采用80 k V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可在不影响图像诊断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变螺距(VHP)技术在320排CT急性胸痛三联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44例采用320排CT行胸痛三联检查的患者,与54例单独行320排CT主动脉成像、52例肺动脉成像及48例冠状动脉成像患者生成的图像分别进行对照,针对患者基本资料、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差异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三联组与对照组中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优良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联组与对照组中降主动脉、右冠状动脉中段、左主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左冠状动脉旋支近段及左冠状动脉旋支远段血管强化CT值不同,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所有血管增强CT值均大于300 HU.两组患者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结果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HP技术可以一次扫描完成急性胸痛患者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的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与单纯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CTA成像对比,图像质量无区别,对于急性胸痛病因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CT不同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在冠状动脉CTA心律不齐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对心律不齐12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40例,A组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超快速螺旋100 k V Flash模式扫描,B组120 k V Flash模式扫描,C组行双能量(100 k V,140 k V)螺旋扫描,对3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0例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价率为97.6%,97.8%和99.2%,平均有效剂量A组(0.80±0.05)m Sv,B组(1.63±0.14)m Sv,C组(8.73±2.95)m S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0 kV Flash模式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扫描速度快,辐射剂量低,可作为心律不齐低剂量冠状动脉CTA临床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注射体积少、碘的质量浓度低("双低")的造影剂注射模式在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CTA)中的可行性.方法:将150例(其中男83例,女67例)接受320排螺旋CCTA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名患者.A组使用碘的质量浓度为370 mg/mL的碘帕醇造影剂体积50 mL 2期注射的模式,B组使用碘帕醇造影剂体积39 mL 3期注射的模式,C组使用碘的质量浓度为320 mg/mL的碘克沙醇造影剂体积39 mL 3期注射的模式.测量并比较主要血管CT值及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所获得的图像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分别进行诊断与分析.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曝光时心率、上腔静脉CT值、主动脉根部噪声值、SNR、CNR~(RCA1)和CNR~(LM)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的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根部、肺动脉、右冠状动脉近端(RCA1)、左冠状动脉主干(LM)、心室壁的CT值均高于B组和C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共评价了3组患者的1822个冠状动脉节段,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22±0.53)、(1.21±0.51)、(1.27±0.64),3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782,P=0.676).结论:320排螺旋CT采用注射体积少、碘的质量浓度低(320 mg/mL)的造影剂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低管电压CTA在眼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拟行头颈部CT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低管电压组和对照组各30例。低管电压组采用100k V联合快速迭代重建算法(idose),对照组采用120 k V,比较2组眼动脉CT值、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评分、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用于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评价。结果 (1)低管电压组较对照组眼动脉CT值略有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组在眼动脉CTA图像差异,主观评价无统计学意义,2组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客观评价,低管电压组由于联合使用idose,噪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管电压组的SNR、CNR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低管电压组辐射剂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CTDIvol、DLP、ED分别降低了52%、55%、55%。结论低管电压(100 k V)联合快速迭代重建算法(idose)进行眼动脉CTA检查具有可行性,不仅可获得满足诊断需要的图像质量,同时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寻找降低儿童头颈部X射线辐射剂量以及对比剂剂量的方法.方法应用西门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儿童头颈部血管进行扫描,A组行常规扫描,B组行优化扫描,以降低X射线的辐射剂量.结果运用优化方法后,发现辐射剂量明显低于传统方法.结论优化方式扫描不仅能降低辐射剂量,还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和组织对比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造影剂总量与低流速条件下在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对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方法 将5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正常剂量和低剂量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选择120kV、约220mAs 、45ml对比剂、流速4.5ml/s,低剂量组选择80kV、约155mAs、40ml对比剂、流速4.0ml/s,其余扫描条件保持一致。对照组使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对数据进行重建,低剂量组使用IMR算法对数据进行重建。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价和客观统计分析包括强化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辐射剂量。 结果 2名医师对动脉期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较高。低剂量组各段血管强化CT值、SNR、CNR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明显低于正常剂量组。结论 在头颈部CTA检查中采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流速与低对比剂总量扫描模式结合IMR重建技术即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又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较低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比下颈部CT常规扫描、双能量模式扫描、无预设值CARE kV联合CARE Dose 4D自动控制曝光技术,探索下颈部CT扫描抑制伪影的个性化方案.方法:随机选取进行下颈部CT检查的患者99例,分成3组,A组:固定千伏、毫安扫描;B组:无预设值CARE kV联合CARE Dose 4D自动控制曝光技术扫描;C组:双能量模式扫描,分别将图像质量评分、噪声值、信噪比及容积CT剂量指数进行对比.结果:C组图像质量评分(3.70±0.51)高于B组(3.36±0.50),P0.05,B组图像质量评分(3.36±0.50)明显高于A组(3.00±0.59),P0.01;B组容积CT剂量指数(6.38±1.40)mGY明显低于A组(9.29 mGY),P0.01;A组容积CT剂量指数(9.29mGY)明显低于C组(12.58±4.74)mGY,P0.01;C组噪声值(7.51±2.29)明显低于A组(12.03±3.52)、B组(12.18±4.47),两者P0.01;C组信噪比(7.57±2.20)明显高于A组(5.19±1.86)、B组(5.51±1.86),两者P0.01;A、B组噪声值、信噪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86,P=0.52).结论:建议常规下颈部CT扫描使用无预设值CARE kV联合CARE Dose 4D自动控制曝光技术,可获得辐射剂量最低、图像质量较优的影像,而双能量扫描模式能更大程度抑制下颈部伪影,在诊断下颈部疑难病变、定位细微病灶时,或在征得病人同意的情况下,可使用双能量模式获得更高质量的影像.  相似文献   

9.
探究冠状动脉CTA改良扫描方式并双低技术的临床应用。将60例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人,两组均采用碘普罗胺300mgI/mL,A组(22≤BMI≤26kg/m2)为实验组,对比剂总量均为50m L,监测层(ROI)置于左心房中部;B组(体质量无要求)为对照组,对比剂总量按0.8mL/kg计算,监测层(ROI)置于升主动脉,记录不同扫描部位CT值,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分析。监测层置于左心房跟踪扫描,有效避开了上腔静脉伪影的干扰,提高了检查成功率。在冠状动脉CTA成像中,监测层置于左心房,使用低浓度及低剂量对比剂,根据不同BMI进行个性化扫描,实验组可以提供与对照组常规扫描相似的图像质量,不但降低了碘摄入量,而且降低了碘对心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造影剂总量与低流速条件下,在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对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将5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正常剂量和低剂量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选择120 kV、约220 mA·s、45 mL对比剂、流速4.5 mL/s。低剂量组选择80 kV、约155 mA·s、40 mL对比剂、流速4.0 mL/s,其余扫描条件保持一致。对照组使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对数据进行重建,低剂量组使用IMR算法对数据进行重建。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价和客观统计分析包括强化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辐射剂量。结果 2名医师对动脉期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较高。低剂量组各段血管强化CT值、SNR、CNR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明显低于正常剂量组。说明在头颈部CTA检查中采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流速与低对比剂总量扫描模式结合IMR重建技术既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又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较低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小鼠诺如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感染实验小鼠对乙肝疫苗效价评价的影响.方法 将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经口灌胃MNV,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第三部乙肝疫苗效价测定方法,将乙肝疫苗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分别免疫对照组和感染组小鼠,于免疫后第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不同他汀类药物后对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56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其中78例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作为甲组,其他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作为乙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血脂和hs-CRP变化情况.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相关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后,甲组hs-CRP,TC,LDL-C水平均明显优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FMD,LVEF,IMT和HDL-C水平在接受治疗前后与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给药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提高,甲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乙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比较,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脏功能改善方面效果相近,而在降脂和减轻炎性反应效果方面前者更佳,不良心血管事件更少.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观察和血明目片对激光诱导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 是否具有治疗作用。 方法 选取 8 周龄雄性 C57BL / 6 小鼠为实验动物。 CNV 小鼠进行 577 nm Nd:YAG 激光诱导( 能量 180 mW、光斑 100 μm、曝光时间 100 ms、光斑数 6 个) ,产生脉络膜新生血管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日进行生理盐水与和血明目片灌胃。 对照组小鼠除激光诱导外,其余操作同实验组小鼠。 对照组与生理 盐 水 组 生 理 盐 水 灌 胃 10 mL / ( kg· d ) , 小 剂 量 组、 中 剂 量 组 和 大 剂 量 组 分 别 给 予 0. 34 g / ( kg· d ) 、0. 68 g / ( kg· d) 、1. 36 g / ( kg· d)和血明目片灌胃,在干预后 1 周进行视网膜电流图、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和脉络膜铺片新生血管染色。 结果 视网膜电流图结果显示各剂量和血明目片干预组的暗视 3. 0 反应 b 波幅值均高于生理盐水组( P<0. 05) ,且与和血明目片剂量呈正相关。 活体动物眼底荧光造影结果显示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眼底血管渗漏程度明显轻于生理盐水组( P<0. 05) 。 离体脉络膜铺片测量新生血管面积结果与眼底荧光造影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 本研究从功能和形态两个方面证实了和血明目片对 CNV 小鼠病理损伤 CNV 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为下一步开展相关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临床危险因素,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05年11月~2008年11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168例,按有无2型糖尿病(DM)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非糖尿病组(nonDM组),对其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冠状动脉受累血管及严重程度DM组比nonDM组显著高(P〈0.01)。临床危险因素: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GHbA。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DM组比nonDM组高(P〈0.05),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 A1)DM组比nonDM组显著低(P〈0.01),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除糖尿病外,常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心室肌局部长轴应变(LS)、圆周应变(CS)及径向应变(RS),分析2D-STE诊断局部心室肌运动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根据冠脉造影结果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为60例,分为轻度及中重度冠脉狭窄组,冠脉狭窄50%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测量3组患者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1)中重度狭窄组LS,RS和CS均小于对照组及轻度狭窄组(P0.01).2)LS轻度狭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心尖段及中间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狭窄组前壁心尖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S轻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后间隔心尖段、前壁中间段及前壁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间隔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RS轻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前间隔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间隔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及中间段、前壁基底段及中间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S中重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比较,前壁基底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间隔中间段、前壁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敏感评价心肌运动功能变化,从而评估冠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128-SCTA)检测冠状动脉斑块CT值,联合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评价冠脉斑块的易损性.方法选择100名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50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0例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行冠脉CTA检查,并根据CT值的不同,将这些患者的冠脉斑块分为易损斑块(CT值60 Hu)、混合斑块(CT值60-129 Hu)和硬斑块(CT值130 Hu).所有患者均采集血样,进行炎症因子hs-CRP,IL-6及MMP-9检测.结果 1)血清hsCRP,IL-6及MMP-9水平在UAP组明显高于SAP组(P0.01).2)UAP组易损斑块占总斑块数的52.9%,硬斑块组占总斑块数的17.6%,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SAP组易损斑块占总斑块数的19.4%,硬斑块数占总斑块数的51.6%,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1);易损斑块在UAP组的分布显著高于SAP组(P0.001).3)hs-CRP,IL-6及MMP-9与斑块CT值呈负性相关(P0.01).结论 128-SCTA可用于评估冠脉斑块的形态学特点,为冠心病患者早期发现易损斑块提供一种安全、简单、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病人的护理方法,提高病人的造影质量,以期达到最佳造影效果.方法:对我院进行的147例造影病人实施全程的心理干预.结果:造影病人积极配合,图像质量佳,造影效果良好.结论:在进行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是保障病人造影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