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现阶段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瓶颈,通过文献阅读和专家访谈的方法,从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协同绩效3个维度识别出20个多主体协同影响因素及4个协同绩效指标.然后,基于9个假设,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政府主导下的住宅产业化多主体协同模型.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从定量角度分析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协同绩效3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和影响程度,提出住宅产业化多主体的协同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义 《科技信息》2010,(11):62-64
互联网是一个规模庞大的信息仓库,也是一个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用户的交流协作平台。随着网络技术以及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为了更有效的支持跨地域用户间基于网络的协同机械设计变的十分重要.而CAD系统中特征的参数化提取与异构CAD系统中特征的参数化重建是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将提出一种参数化的特征提取与重建方法.来支持跨地域用户问基于网络的协同机械设计。  相似文献   

3.
刘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8):1642-1646
协同设计是一个跨地域、跨时间、跨学科的多功能小组协同产品开发工作的模式,支持协同设计的工作流模型可以为现代产品开发提供强大而有序的工作流管理机制。研究了协同产品开发对工作流模型需求后,提出了一种支持各种粒度产品开发活动的工作流元模型,并进一步提出适应该模型的、基于对象关系的组织模型和资源模型。基于该模型,开发了工作流建模工具的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的顺利高效运作,提高我国制造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有效实施知识管理,通过访谈和文献检索定义了影响产品开发知识协同敏捷性水平的主要变量,即产品开发知识共享水平(C),产品开发环境(S),产品开发快速响应水平( F)。以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从分析产品协同开发的动因和机理入手,以知识协同为研究对象,探讨客户化供应链下产品开发知识协同系统,并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与结构模型,明确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5.
针对轻武器产品集中设计时间长、效率低的研发现状,研究了枪、弹等多领域各模块基于网络跨地域协同设计优化的系统构建及技术实现。通过分析轻武器产品多领域的协同业务需求,构建了轻武器产品跨地域的协同研制应用环境,研究了枪、弹等多领域协同设计与优化的模型架构,以及轻武器产品自顶向下协同设计的流程和实现技术,形成了多厂所之间基于网络开展异地协同设计的方式方法。应用实例表明,该协同设计系统及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轻武器产品设计效率,降低研发成本。  相似文献   

6.
团队知识扩散与组织学习的匹配及其动态模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团队知识扩散的相关界定,分析影响其有效转移的主体因素、结构因素、行为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知识扩散能否在复杂、动态、模糊的情境中有效运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织学习以及整体配合的灵活状态。在此基础上,构建团队知识扩散与组织学习的动态模型,为进一步的团队互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界定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文化冲突的概念和特征,从组织内部、组织间和环境3方面分析了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文化冲突的因素,借鉴学习型组织思想,提出了基于跨组织模式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文化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工厂管理的多Agent协同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制造业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产品的协同设计、知识的规范管理、资源的合理利用、设计过程的标准化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工厂管理的多Agent协同模型。该模型通过用户Agent与外界环境交互,经过管理Agent进行任务调度,然后由相应的Agent完成任务,最后由知识管理Agent与数据库交互,实现知识的查询或更新。通过多Agent的相互协作,实现了信息的智能交换,知识的自动累积、更新,从而实现智能设计、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政府、行业、网民和社会组织进行互联网协同治理,进行了演化博弈研究。基于多群体模仿者动态模型,将互联网治理各方按照性质分为政府与非政府双方。进行演化博弈结果仿真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如何增强在互联网治理中双方的合作动力。为增强互联网企业和网民参与互联网治理的积极性,需要提高互联网治理的政策支持力度、降低互联网治理成本、降低协同治理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协同学习环境中的感知信息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提出了协同学习环境中的感知本体模型,其中包含成员概念、成员组概念、角色概念、知识域概念、事件概念、活动概念六个方面以及概念内部及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可有效解决传统感知信息组织能力受限、维护困难的问题,最大程度地提高协同学习效率.此外,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N—Grams的知识域相关关系提取方法,可以自动精确地提取相关关系,适合动态的感知信息处理.  相似文献   

11.
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对10个社区的出行者开展问卷调查,将转移行为划分为前意向、意向、准备、行动与维持5个阶段.基于此,针对前后相邻的2个阶段,利用混合选择模型构建4个分阶段模型,刻画分阶段转移过程,研究个人特征、出行特征、客观环境、主观心理与小汽车限制措施对于推进不同阶段间转移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小汽车限制措施仅能促进行为意向的产生;主观心理与客观环境的影响阶段不同,说明柔性措施与硬性措施的作用阶段不同;感知环境障碍作用于每个阶段,而客观环境仅作用于2个阶段,说明客观环境改善后通过配合宣传推广让出行者感知到自行车出行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用户创新变得更加便捷,用户创新在企业产品创新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从创新动机、信息粘滞性、互联网环境激励与用户创新行为的关系入手,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和相应的研究假设。通过对222份互联网用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用户创新行为受到创新需求、创新获益、创新成就感、信息粘滞性和互联网环境激励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但领先用户和普通用户在这几个变量与创新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建议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协同商务环境下基于案例推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提供一种整合企业内外资源进行企业运作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协同商务正是为了满足企业这样的要求而出现的新的管理理念,通过跨组织的知识共享和重用,在协同工作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商业机会,最终敏捷地制造和提供更加适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基于案例推理(CBR)是一种重用历史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得到新问题解决方案的技术,把CBR技术应用于协同商务,提出基于案例的协同商务推理模型,并研究了协同商务条件下的案例协同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高校隐性知识转移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隐性知识转移受隐性知识发送方、隐性知识接受方、隐性知识的固有属性和隐性知识转移背景环境四方面因素影响,为此归纳总结出15个关键影响因素,并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层次结构分析,找出深层影响因素,并提出高校隐性知识转移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课堂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存在明显的行为困境.在对高校课堂博弈的局中人进行有限理性假设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效用理论的几个经典模型和模型的解,并对均衡的转移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学风优良”、“教风严谨”、“校风纯正”是高校课堂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面向对象的知识表达方法,建立了复杂系统诊断知识表达和组织模型,并讨论了诊断系统的推理行为.对应于复杂系统的结构元素的诊断基元是表达诊断知识的基本单元,构成知识库的原型知识库和系统知识库,分别对应于问题领域和具体诊断对象;诊断系统通过消息传递推理引导层间诊断,并基于“假设产生-假设建立”的推理完成基元的层内诊断.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型内在结构分析、复核效度检验和多组验证因素不变性研究,进一步确认了初中生数学认识信念的量表包含5个因素:知识结构性、知识稳定性、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学习方式。检验模型假设与数据之间的拟合程度表明,量表的因素模型与数据之间有较好的拟合。  相似文献   

18.
以云计算环境下跨组织协同中服务提供者(SP)与服务消费者(SC)的深度信任推理及演化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服务直接交互信任关系为主、公共信誉反馈为辅的QoS评价及修正方法,建立支持复杂跨组织协同的基于深度信任推理的服务组合策略。该策略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利用概率密度函数来表征服务实体间的信任度,通过研究基于概率密度函数的服务间接信任关系的计算、传递及合并方法,最后设计了基于深度信任推理的服务组合算法。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评价服务参与者的信任度,提高复杂跨组织协同环境中服务组合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组织内部个体知识转移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知识转移的概念及个体知识转移中的知识特征,在Szulanski的知识转移过程模型和Alice Lam的交流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组织内部个体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并分析了个体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基于竞争-协作策略多平台协同感知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战场复杂动态环境下分布式多平台协同感知问题,基于竞争-协作策略提出一种新的竞争盟主与协作型层状自组织网络体系结构,在不具备全局网络知识情况下,引入3个简单的启发式动作——评价、竞争、协作以及相应的更新规则,对相邻协同节点进行筛选和处理,设计完成了分布式多平台自组织协同感知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体系结构与算法能有效应对战场复杂动态环境所带来的挑战,具有良好的自组织性、自适应性和智能性,在系统协同感知探测质量和系统资源使用效率方面展现出很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