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二氯化氯·五氨合钴(Ⅲ)配合物[Co(NH3)5Cl]Cl2 的热分解反应机理.非等温热重数据通过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进行拟合,结果得到第1 步反应的微分动力学函数f(α)= 4α3/4,积分动力学函数g(α)= α1/4, 活化能E1 =132.628 kJ/mol,E2 =24.888 4 kJ/mol;指前因子A1=2.843 9×10-14/s,A2 =2.199 1×10-2/s;动力学补偿效应方程lnA1=4.463 6E1+5.696 4,lnA2=4.516 6E2+38.465.第2步反应的微分动力学函数f(α)=3/2[(1-α)1/3 -1]-1,积分动力学函数g(α)= α+(1-α)ln(1-α), 活化能E1 =137.306 1 kJ/mol,E2=332.607 8 kJ/mol;指前因子A1=2.744 4×1011/s,A2=1.395 8×102 5/s;动力学补偿效应方程lnA1=5.005 8E2+5.617 4,lnA2=5.031 7E1+43.026.  相似文献   

2.
以程序升温脱附(TPD)为主要实验手段,对二乙胺在5种不同沸石分子筛上的吸脱附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沸石分子筛对二乙胺有着较强的吸附作用,但不同的沸石分子筛对二乙胺的吸附能力受其结构和表面酸性特征的影响而有所不同;适用于交联条件的有效吸附部位为一与沸石分子筛表面酸性有关的弱化学吸附位;二乙胺从不同沸石分子筛表面脱附的动力学与晶内扩散有关,其表观脱附活化能分别为:75.4kJ/mol(5A)、51.5kJ/mol(13X)23.2kJ/mol(菱沸石)、35.6kJ/mol(NaY)和56.9kJ/mol(ZSM-5).  相似文献   

3.
利用程序升温法在NETZSCH STA409 PC/PG综合热分析仪上研究了草酸钾.过氧化氢在氮气氛围中的热分解动力学,测定了样品在氮气中不同升温速率下的TG和DSC曲线,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对其热分解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草酸钾-过氧化氢在氮气氛围中的热分解活化能为119.5 kJ·mol-1,其热分解机理可用扩展Pmut-Tompkins模型(Bna)和2级Avrami-Erofeev模型(A2)来描述.  相似文献   

4.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Cu55Zr30Ti15和Cu50Zr40Ti10大块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利用K issinger方程得到了Cu55Zr30Ti15和Cu50Zr40Ti10的晶化激活能,两种非晶的第一晶化激活能分别是349.25 kJ/mol和303.93 kJ/mol.探讨了Zr元素对非晶晶化的影响,发现随着Zr元素替代Cu元素,提高了非晶的第一晶化温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废旧聚氯乙烯(PVC)电线的绿色综合回收,揭示PVC绝缘材料的热解转化机制,采用热重分析(TG)法研究了PVC电线绝缘材料在氮气氛围下的热解行为,并用Ozawa-Flynn-Wall(OFW)法计算了废旧PVC电线绝缘材料的热解动力学参数,采用自行搭建的热解设备对废旧PVC电线进行热解试验,并分析了热解油、热解气和热解渣的成分。试验结果表明,废旧PVC电线绝缘材料的热解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阶段Ⅰ(α<0.7),此时反应的活化能为E<145.48 kJ/mol;阶段Ⅱ(0.7<α<0.8),此时反应的活化能为133.79 kJ/mol相似文献   

6.
依据LEPS,运用经典轨线来研究振动激发和转动激发对吸热反应 Sr+HF(SrF+H,ΔH0=27.652±6.688kJ/mol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SrF产物的振动布居与激发无关,相对反应截面随碰撞能量地增加而增加,当碰撞能量增大到48.07kJ/mol后,相对反应截面随碰撞能量地增加而下降.计算结果基本符合实验结果.我们初步地探讨了此反应的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用具有少量极性基团、低极性化学键的氟碳树脂与肪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进行复配制的油墨是否满足5G电路板要求,根据热重曲线所得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用Flynn-Wall-Ozawa法计算油墨膜层失重率分别为10%,50%及70%时对应的表观活化能(作为标准表观活化能E_(a0)),再用Aehar-Brindley-Sharp-Wendworth微分法计算油墨热分解的各动力学模型,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探究聚氨酯丙烯酸酯复配油墨的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氟碳树脂与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复配的油墨三段热降解过程E_a都相对较高,分别为50.27,102.53,190.07 kJ·mol~(-1)。结合对应的红外光谱曲线推测油墨膜层的热分解过程第一段(399~520 K)和第二段(520~657 K)为三维扩散,第三段(657~781 K)为三级化学反应。所制得的新型聚氨酯丙烯酸酯油墨D_k/D_f较低,分解活化能较高,是5G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采用B3LYP/6-31++G**方法研究甘氨酸构象间转化机理,进而解释实验结果.优化得到了7个稳定极小,稳定次序为Ⅰp>Ⅱn>Ⅳn>Ⅲp>Ⅴn>Ⅵp>Ⅷn;找到了9个过渡态.分子内C-N键、C-C键和C-O键的旋转导致构象转变,能垒分别处于0.25~9.43kJ/mol、10.53~15.79kJ/mol和23.96~61.43kJ/mol范围内.为了理解实验结果,计算了445K(实验温度)各构象的热动力学性质,认识到:构象Ⅵp和Ⅷn单向转化为低能构象,很快消失;构象Ⅲp和Ⅴn沿着Ⅲp→Ⅴn→Ⅳn→Ⅰp方向快速转变为低能构象,数量迅速减少,导致谱图上难以分辨.构象Ⅰp是最稳构象,Ⅱn不能转化(能垒过高),Ⅳn可由Ⅰp直接转化,所以实验上只观测到3种构象.  相似文献   

9.
通过热重-差热分析(TG-DTA)、溶解性实验、变温红外等手段,对K eggin结构杂多化合物α-K4H2[SiW11C o(H2O)O39].xH2O的热稳定性及动力学三因素进行了系统测定,得出热分解反应的积分动力学方程g(α)=[1-(1-α)1/3]1/2、活化能Eα=11.42kJ/m o l、指前因子lnA=13.25~14.26.  相似文献   

10.
正丁酸与正戊醇酯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Cl3改性的H-β沸石用于催化正丁酸与正戊醇的酯化反应合成了高产率的丁酸戊酯,测定了该酯化反应的活化能(40.74kJ/mol),建立了动力学方程式,并与无催化剂时的活化能及动力学方程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热针法测量材料导热系数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可测量软性材料导热系数的热探针法,所用热探针由20匝直径为0.02mm的漆包铜丝紧密封进外径为0.3mm的不锈钢针管制成,铜丝同时起加热和测温元件作用.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采用适当延迟测量时间可以克服因热针壁厚引起的误差.测量误差估计小于±3%.  相似文献   

12.
热循环下热障涂层中的残余应力场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了适应于热循环中热应力场的理论模型。分析了热障涂层内的热应力分布场。并计算出一个循环后热障涂层内的残余应力分布。由此可推算经过N次循环后热障涂层中总残余应力值。以达到预测热障涂层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动态热环境中人体热健康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传统空调热环境内温度、相对湿度及风速的长期稳定性影响人体健康的问题,从生理学方面揭示了热环境参数变化影响人体健康的机理,并指出了热刺激有利于人体适应力的提高;鉴于热环境中参数的动态化,修正了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定义,并提出了“热健康”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金属材料热变形量的精确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温度升高时材料产生热膨胀的同时伴随着力变形的变化,在精确测定材料的热变形时,必须考虑这种力变形的变化.文中还提出了零件热变形系数的概念,并讨论了零件热变形系数与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材料线膨胀系数的科学定义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特定杆件长度方向上的热变形变化量来定义的材料线膨胀系数,实际上是杆件长度方向上的热变形系数,因此存在原理误差。该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材料热膨胀系数的科学定义。  相似文献   

16.
对某型号教练机座舱在不同进气温度方案下的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舱内空气湿度、人体散热率和衣服热阻等因素的影响,获取了座舱内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通过数值模拟所得到的速度场和温度场,改进了Fanger的舒适性假设中人体表面对流散热损失的计算方法,并取得了不同工况下座舱的热舒适性指标.这可为座舱环控系统的优化设计和不同热环境条件下的运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形状参数对零件热膨胀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零件形体热变形在科研及生产中的实际意义。指出现行热膨胀计算的局限性,并提出形体参数对零件热膨胀变形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理论及实验初步分析了形体参数热膨胀系数与热膨胀系数的关系;对零件形体因素引起的热膨胀与通常计算的热膨胀值的关系也从试验上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弹性热力学,建立了一个四层空心圆柱结构热障涂层系统的应力模型和解析解.在考虑了弹塑性变形和蠕变变形影响的条件下,分析了热循环次数、基底曲率半径和热循环温度对TBCs系统残余应力的影响.随着热循环次数的增加,TBCs系统内不匹配残余应力的差异不断加剧.氧化层内环向应力和轴向应力数值大约为-2.2 GPa,是其他三层相应应力的10倍,具有明显的应力奇异性.该特性必然加剧TBCs的界面裂纹扩展和涂层剥落.基底曲率半径越小,陶瓷表面服役温度越高,越容易造成TBCs系统内应力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9.
阶梯轴热传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机械设计中的传动轴温度分布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对不同直径,不同型号轴承的温度分布状况给出了理论计算公式.对实际中安排合理的传动件位置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给以解决,以利于设计中直接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