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恒的小说有一种深深的宿命意识,他将人类的生存状态概括为无法逃脱的生存困境,人为了生存不断的挣扎,却无法逃脱悲剧命运.欲望中的挣扎、孤独的存在和宿命的死亡是刘恒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命题.刘恒的宿命意识隐含了80年代末期现代性焦虑的时代特征,也是其小说创作中个性化理性自觉的表征.  相似文献   

2.
刘恒的小说有一种深深的宿命意识,他将人类的生存状态概括为无法逃脱的生存困境,人为了生存不断的挣扎,却无法逃脱悲剧命运。欲望中的挣扎、孤独的存在和宿命的死亡是刘恒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命题。刘恒的宿命意识隐含了80年代末期现代性焦虑的时代特征,也是其小说创作中个性化理性自觉的表征。  相似文献   

3.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的作品有着深重的宿命意识.在其作品中,所有的人都无一例外地陷入了一个无法摆脱的"生命怪圈"之中.然而,白先勇承认宿命却并不消极,而是用他手中的笔给冷色的宿命涂上了一抹暖色.  相似文献   

4.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的作品有着深重的宿命意识。在其作品中,所有的人都无一例外地陷入了一个无法摆脱的“生命怪圈”之中。然而,白先勇承认宿命却并不消极,而是田他手中的笔给冷色的宿命涂上了一抹暖色。  相似文献   

5.
韩少功笔下女性多面临无名化、失语化、工具化、认知异化等生存困境。对女性生存困境的书写,体现了韩少功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社会文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张欣的小学成功展示了20世纪90年代商业背景下都市女性的生存境遇,通过对她们生活的叙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在经济转型期所遭遇的从中产阶级的优雅生活到面临生存危机的窘境。在这种窘境中爱情被慢慢消磨,精神生活空前失落。面对这种状况,这些都市女性依然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在坚守和妥协中苦苦寻找一个平衡点,于大处坚守,于小处妥协,既不丧失对理想的追求又能融入俗世生活中,用自己的坚持与智慧给都市女性指出了一条新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7.
张欣的小学成功展示了20世纪90年代商业背景下都市女性的生存境遇,通过对她们生活的叙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在经济转型期所遭遇的从中产阶级的优雅生活到面临生存危机的窘境。在这种窘境中爱情被慢慢消磨,精神生活空前失落。面对这种状况,这些都市女性依然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在坚守和妥协中苦苦寻找一个平衡点,于大处坚守,于小处妥协,既不丧失对理想的追求又能融入俗世生活中,用自己的坚持与智慧给都市女性指出了一条新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带着他的人生体验,真诚地宣叙着他的理想。他的体验来源于个人、民族、人类的生存危机的压迫和这种危机对人的“生命”的毁灭。本文通过分析与综合等方法,探讨了沈从文小说中生命意识的具体表现和深刻内涵。本文分别从“生命之美”和“生命之忧”两个方面分析了沈从文的生存体验在小说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前者是他记忆深处的东西,也是他在“危机”的压迫下的历史回归,展现出“湘西”的“本真”的生存状态,为“拯救危机”找到了重构的资源。后者却从现实出发,揭示了下层人民、都市人的“安宁”即“沉沦”的“非本真”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9.
池莉是新写实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她在关注生活时有着独特的视角.她的小说着重表现普通市民庸常的人生状态,展现普通人的生命欲望,揭示普通人的生存困境.但她笔下的男女主人公却并没有被"烦恼"压垮,反而表现出对生活的亲和、对世俗生活的真正眷恋和执着.并且在无尽的烦恼中寻找着情感的平衡点,力求达到心理和谐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四十年代的乡土小说,以战争为底色,以"乡土"、"家园"为中心概念,在生命意识和生存方式的追寻中,暗合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民族精神。丁玲、周立波等小说中的英雄,以"忘我和无我"为生存方式;吴组缃、姚雪垠等小说中的村民,以"大公有私"为生命形态;师陀的小说,既写出陈世德们对生命的"挥霍",也写出了葛天民们对家园的"凝望";萧红笔下过份"麻木"的生命背后,更凸现了作者对故园的眷恋;"自然"的生存状态,是沈从文小说所追寻的理想极地,那不过是表达了作者"洞察人性洞府"的企盼;沙汀刻画的是乡土的"奇丑",批判的是"有乡土而无家园,有生命而无人生"的"内地文化"。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妻妾成群》对旧中国女性悲剧命运的描写,认为虽然小说中的女性也曾尝试飞蛾扑火式的反抗,但是男权制度下,女性的自我拯救注定没有出路。深刻剖析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呼唤男性中心文化下女性的自省,从而达到对这一文化的更为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12.
引入"地方性知识",以其为理论背景,通过对马玉梅小说的分析,对新疆回族当代文学的流派建构及思想价值提升有所推助;通过对现代性的文化反思,使民族精神在现代语境中得以继承和延续,是包括马玉梅在内的所有民族作家应该努力的方向;在婚姻爱情领域,展现现代性冲击与民族婚俗文化所形成的性别困境,体现了马玉梅可敬的思想与艺术勇气。  相似文献   

13.
石黑一雄的《长日留痕》是一部反映伦理转变过程中时代焦虑的小说。小说中史蒂文斯传统上被认为是一个“僵化刻板”、“顽固不化”的男管家,本文却认为他是一个在伦理转变中陷入伦理困境的时代代表。主人的更换是时代转换的缩影,男管家史蒂文斯的一系列焦虑,无论是语言还是身份的焦虑表现的都是时代的焦虑,同时也是不可避免的;史蒂文斯关于尊严和忠诚的追求只有在原来的时代背景下才有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男管家的伦理焦虑以及焦虑产生的原因管窥了当时大英帝国整个时代的焦虑以及时代的伦理转换。小说的结尾似乎预示史蒂文斯最终将走出焦虑,同时也预示了英国整个国家和时代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从徐坤对现代文化语境中女性生存体验的书写、围城内外女人们的自我探求、两性关系的和谐之思等方面,探寻其女性文本书写的独特意义,力求对当代知识女性生存境遇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蜕变、逆转中的现代曙光--论苏曼殊小说的现代性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小说在民初文坛别开生面,独标一格。它自觉融合了西方的现代观念,以对“人”的关注、悲剧意识的显现以及艺术形式现代转型突破并超越了中国传统小说观念和艺术技巧,隐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和现代性品格,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存在主义意识"是方方关注人的生存世界和生命状态及其价值的一个重要视点。《软埋》借助个体生命与他者及世界的关系以及个人在不同环境中的选择,传达出了对社会的关注和人性的关怀。小说中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和思考,显示出了怀有承担意识的当代作家特有的人道主义情怀,蕴含着对人类生存处境的根本性思考。本文试图从存在主义的视角阐释《软埋》中所传达的对个体生命存在的质询和守望,解读小说在历史叙事中的人性关照和文化反思。  相似文献   

17.
由于对传统的因袭和对大众口味的迎合,新武侠小说作家在创作中遵从男性视角以及对男权潜意识的向往使作品在女性观上基本没有什么突破,因而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显得底气不足而有先天缺陷,他们的作品塑造的只是男性希望看到的女性,而不是真正的女性。新武侠小说建立的是一个美妙的以“情”“义”为出发点的男人的乌托邦,因而在女权主义高涨的今天,这一文学样式的衰落是可预期的。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可以说是自然流露于小说文本之中.她通过塑造肢体残废和精神疾患两种类型的男性以及压抑焦虑、缄默无助的女性来达到男性的放逐与女性的迷失的文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王朔的小说创作置于转型时期中国都市文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背景下进行考察。从人生困境与生命意识两方面分析顽主们的生活态度与行为方式,提示王朔小说在文学反映生活、探索生命本质两个层面上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浪漫派的性爱小说,注重对人性本质的探求,对人物性心理的描摹,对人的本能欲望的揭示,肯定人的情欲的合理性,在尊重人的全面本性、追求生命的圆满中,向扼杀人性的社会提出控诉,因而有其进步性、民主性与现代性,也更逼近"人的文学"的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