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俊安 《科技信息》2009,(29):I0429-I0430,I0729
八钢新区炼铁厂A高炉大放散调节系统是八钢煤气放散调节系统的重要关键设备,高炉煤气放散系统的点火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煤气放散调节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点火装置的控制原理,以及如何实现就地自动点火。  相似文献   

2.
一种焦炉放散管自动点火装置,属于炼焦工艺技术领域,用于提供一种安全实用、工作可靠、操作简便、便于及时放散焦炉荒煤气的工装。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针对DN1400高炉煤气放散装置容易冻堵,长明灯容易熄灭,点火器的电缆容易烧损等问题,提出改造方案,通过改造可以延长吹扫周期,增加使用寿命,使剩余高炉煤气安全环保的排放到空气中。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主研发的型煤煤样瓦斯放散试验装置,以自制型煤煤样为研究对象,通过依次密封型煤表面,研究放散面积对型煤瓦斯放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散面积的减小型煤瓦斯放散速度减小,这种速度减小值的差距随着放散时间延长而逐渐缩短,放散速度曲线整体近似呈"L"型,但在曲线拐点处出现了速度"超越"现象,并发现在密封型煤两对立面对放散速度的影响比密封型煤两相邻面对放散速度的影响大;不同放散面积的瓦斯累积放散量与时间的关系仍然呈有限单调增函数,即不同放散面积瓦斯放散量随时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在相同时间段内不同的瓦斯压力下,随着型煤放散面积的减小,瓦斯累积放散量减小。  相似文献   

5.
曾綦 《科技信息》2011,(22):I0403-I0403,I0406
焦炉荒煤气外泄是炼焦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严重污染环境,必须设置自动放散点火装置。该系统具有自动、程控、手动点火功能,点火检测可靠,大大提高焦炉点火装置的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准确地描述煤粒瓦斯的放散过程,设计了有限空间内煤粒瓦斯放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瓦斯累积放散量倒数与时间n次方倒数成线性关系,且拟合度达到0.99以上,由此得出了煤粒瓦斯的放散模型.以达西定律为基础,构建了有限空间内瓦斯放散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编程解算,得到了与实验对应压力下,瓦斯流动过程中累积放散量及放散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比分析,理论上验证了煤粒瓦斯放散模型的准确性,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好的吻合也进一步证实了瓦斯在煤粒中的流动符合达西定律.   相似文献   

7.
针对含煤体瓦斯放散磁效应特性,建立瓦斯放散磁效应实验系统,测试磁化与未磁化煤样瓦斯放散过程,研究恒定磁场对煤样放散瓦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放散初速度较小(f值越大),磁化后煤样瓦斯放散有明显减小趋势;放散初速度越大(f值越小),磁化后煤样瓦斯放散略有增大的趋势;且两者的变化程度都受磁化时间的影响,在撤掉磁场时Δp并未回落至初始值,并保持一定的时间记忆效应。其机理是f值大的煤样,磁化后b值减小,随着压力的升高,磁化后煤样的表面能降低值都小于未磁化的煤样,说明在加磁后煤体吸附容纳瓦斯的空间减少使得吸附量减少,产生的瞬时瓦斯压力梯度降低,从而使得瓦斯的放散初速度降低,而对于坚固性系数f值小的煤样有相反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结合目前工务系统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调整施工的现状,总结了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调整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8万m~3转炉煤气柜转炉煤气大量放散情况的分析,分别对转炉煤气回收管道及8万m~3转炉煤气柜供出回流管系统进行改造,有效提高了8万m~3转炉煤气柜煤气回收与转供能力,增加转炉煤气回收量,减少了转炉煤气的放散污染。  相似文献   

10.
钢铁联合企业煤气系统动态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钢铁联合企业煤气不平衡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富余煤气波动、分配和放散的特点,基于统计学方法建立了煤气系统动态数学模型,并以某钢铁联合企业煤气系统为背景,开发了调试简单的煤气仿真系统.实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分配改进算法能够缓解富余煤气的波动影响;仿真模型能方便地分析几种方案的优劣;通过调整设备参数可以调试理想柜容;采用混合调度能减少煤气放散和管网报警;转炉煤气柜并网运行可提高回收率20%左右;焦炉改造后,煤气柜容量扩大一倍才能实现近零放散.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煤的变质程度对瓦斯放散特性的影响,采用现场取样、实验室测试的方法,对9种不同煤样的瓦斯放散初速度和孔径分布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煤的变质程度越高,瓦斯放散初速度越大,瓦斯放散初速度随着变质程度的降低呈现出负指数减小的趋势;煤的微孔比表面积越大,瓦斯放散初速度越大,瓦斯放散初速度随着微孔比表面积的增加呈现出线性增加的趋势,根本原因是微孔比表面积的增加为瓦斯吸附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位,增大了瓦斯吸附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不同变质程度煤种煤样的瓦斯放散初速度数值与煤样坚固性系数、孔隙率等的相互关系,采用现场取样,实验室测试的方法,得到63个煤样的挥发分、瓦斯放散初速度、孔隙率等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挥发分与孔隙率之间、瓦斯放散初速度与孔隙率之间均服从二阶多项式的关系.对于同一变质程度的煤样,瓦斯放散初速度均随着坚固性的减小而增大.对于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瓦斯放散初速度均随着变质程度的降低而降低.对于挥发分高于20%的烟煤和褐煤,瓦斯放散初速度低于1 333.22Pa,此时,不应该将1 333.22Pa作为判定煤层突出危险性的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临界值.对于准确预测不同变质程度煤层的突出危险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涛 《甘肃科技》2012,28(3):134-136
在既有无缝线路地段进行提速改造,无缝线路的施工是工程的关键所在;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应力调整是无缝线路施工的重要环节,要做到夏天不胀轨、冬天不拉断轨,保证线路的稳定状态,就必须做好应力放散和应力调整.  相似文献   

14.
块煤瓦斯放散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块煤为实验煤样,实验研究了大块煤瓦斯放散特性。并对同样实验条件下的煤粒瓦斯放散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得出煤层甲烷排放解吸、扩散和渗流三个阶段中,影响煤层产气率的主要因素。指出低渗透无烟煤煤层气产气速率主要受裂隙中气体流动的限制。增加裂隙度,提高渗透率是低渗透无烟煤煤层气开发和利用最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实验中将常压吸附改为高压吸附,并适当改变其它实验参数,利用抚顺分院在国家“十五”攻关中研制的仪器对煤样0--60S内的放散速度规律进行研究,计算其放散量、曲线变化率、放散初速度和衰减规律,进而提出更合理、更全面、物理意义更明确的突出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中国煤与瓦斯突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对处于3种变质程度的7个煤样分析了煤的孔隙结构对于瓦斯放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变质程度的增加,大孔孔容比与之呈现负相关关系,微孔孔容比随变质程度的增加而上升过渡孔和中孔孔容比没有明显变化.对瓦斯放散初速度影响较大的是比表面积和过渡孔孔容比,微孔孔容比对其影响与前两者相比较小,中孔孔容比对瓦斯放散初速度几乎无影响.主成分分析的应用,更好地研究了瓦斯放散初速度影响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钢铁厂煤气资源旬计划最优分配模型,利用替代松弛法可以在微机上迅速求解这个0—1整数规划模型。仿真说明,用本模型可以显著改进煤气资源的分配,减少煤气放散,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赵阳 《科技资讯》2014,(26):84-84
本文介绍了威金斯型转炉煤气柜的优点,尤其是两座煤气柜之间相互切换使用,充分合理的利用了转炉煤气,减少放散量,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某钢铁企业高炉煤气管网的结构与设备运行特性,考虑管网压力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高炉煤气管网水力模型,用于制订高炉煤气调度策略.案例研究结果显示,1700热轧流量下降时,管网压力随之升高,压力升至上限20kPa时,需依次开启1#和2#放散塔并调节放散量.当放散量达到84400m3/h时,管网压力可维持在允许范围内.4#和6#高炉休风时,管网压力急剧下降,需关停辅助锅炉与2# 80MW煤气发电机组以恢复管网压力.增设煤气柜后,管网压力稳定在13kPa左右.在压力相对误差<0.01%,流量相对误差<0.8%时,各工况模型计算时间较短,为3.59~4.46s.  相似文献   

20.
钢铁企业高炉煤气供需预测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钢铁企业高炉煤气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高炉煤气产生量、消耗量的影响因素与煤气量的关系.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建立了高炉煤气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钢铁企业各生产工序中高炉煤气的产生与消耗量进行预测,探讨了企业在正常生产、事故检修等工况下各工序的煤气产生量和消耗量预测的合理性.研究表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精度高、误差小,能有效解决实际生产中高炉煤气的供需预测问题,从而减少高炉煤气放散,为企业制定合理煤气使用计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