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丁海鹏 《甘肃科技》2012,28(7):137-138,128
我国地域广阔,由此形成了各类建筑体系.民居建筑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见证者.而合院式的居住布局形式则是我国民居建筑体系中的代表者.随着历史的推进,传统合院居住形式却未能随着历史的前进而前进,其布局方式、建筑形式等都似乎已经和当今的居住特性相冲突.那么,作为传承中国民居文化的代表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就此将这一点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民居是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活中提炼创造的,在此过程中,结合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了无数优秀的民居建筑。如何传承这些民居建筑中的优秀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社会,是设计师应注重研究的领域和课题。本文以闽南民居的研究为着眼点,阐述学习传承传统民居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西藏民居的基本布局与住房分配、民居装饰、民居修建与礼仪以及民居的类型四个方面论述了西藏传统居住习俗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在论述过程中,借助西藏古今居住习俗的实例及其相关研究成果,对西藏传统的居住习俗文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芳  薛勇 《科技咨询导报》2008,(12):138-138
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的载体,一直被人们关注着。太行地域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民居建筑作为当地民俗生活的物质载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环境的影响必然也形成了独特的地方建筑文化特色。而太行地域周边环境的研究必然为我们揭示地方建筑特色产生的渊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了传统居住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应当充分认识到维护居民利益,正确处理保护传统民居与改善传统民居居住条件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多途径地保护传统居住建筑,使传统的居住文化精髓在当代居住建筑设计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持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重要性;尤其是5.12汶川大地震后,如何对传统的地域文化进行传承,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文章从传统民居装饰对古建的研究和修复、对地域文化的传播和展示、对建筑历史文脉的传承等几个方面对川西传统民居装饰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传统民居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形式的准确把握应站在对文化本质更为透彻理解的基础之上,本文以山西传统民居为例,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血缘与宗法,风水及阴阳理论3个方面论述了传统居住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8.
陈颖  曹荣林 《河南科学》2010,28(3):360-364
针对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千城一面"问题,从分析中国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建筑材料、装饰细部、建造手法的地区差异性着手,提出出现地区差异性的原因和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继而提出城市地域建设需要借鉴传统民居的建造手法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的想法,最后提倡现代城市建设应尊重地方文化,与地域特征相协调,以此创造健康、优美、宜人的人居境域,促使生态、人性和文化和谐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其中中国汉族传统民居在建筑文化遗产中又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重要构成;该文从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门窗、庭院、家具艺术元素方面阐述了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实用性、艺术性与文化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阳传统民居的特色以及现状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了河阳传统民居的保护原则、保护措施和进化更新策略.以探寻一条适合河阳传统民居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调查了山西传统民居,进行了节能监测和计算分析,提出了优化改造下沉式窑居和构建新型节能民居的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12.
处在闽南文化意识形态"宝塔"低层的闽南民俗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一个支流,具有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一般特征,在许多方面也带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在国家提出振兴海西战略的新的历史时期,闽南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更是面临着一个绝好的机遇,应当大力加强建立健全民俗文化引导扶植政策,强化传统民俗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结合点,强化优秀民俗文化的宣传教育与发掘传承,强化民俗文化的原生态流传和环境保护,强化民俗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借鉴创新,确保民俗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间美术纹饰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承载,寄托着传统文化的脉络。当今设计师应努力从中国传统纹饰文化中汲取有价值的元素,通过简单再创作,开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法则,创作出中国原生的旅游设计品牌,让旅游产业带动中国民间文化的宣扬和延续。旅游产品设计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形式,民间美术纹饰运用到旅游产品中是将文化以物化的造型表达出来,从而树立中国元素,打造中国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传统民居建筑与当代人、当代生活方式及当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分别从当代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模式及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3个方面对传统民居建筑空间与现代生活方式适应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和比较分析;对传统民居建筑其内部空间改造的重点技术问题以及改造的方向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指出研究的方向应与可实用性、审美性与传承性相辅相成,建立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框架并界定相应的研究范围,而设计方法的发展则表现在4个方面:科学技术的介入、人文情怀的影响、地域文化的发展和历史传承的引入。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民歌研究的艺术人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少数民族民歌具有重要的艺术人类学意义。它有利于新兴的艺术人类学摆脱传统美学对精英艺术的过度关注和对民间艺术、群众性艺术漠视的狭窄思想束缚,拓宽美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使美学得到民间审美经验和大众审美经验的启发、汲取边缘文化的活力和来自听觉艺术的审美经验,从而弥合美学与草根文化之间的裂痕,激活中国美学对本土艺术与现实文化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传统鱼纹是中华民族纹饰中最重要的纹样之一,它构成了我国文化史上历时最长,应用最广,民俗功能最多,民间性最强的文化长链。鱼纹之所以能够延续如此之久,本身就说明它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与一个民族的信仰和传统观念相联系的。探寻传统鱼纹可以为我们解读传统图形,开启现代设计提供思路启示。  相似文献   

17.
陈波  黄勇  余压芳 《贵州科学》2011,29(5):57-60,64
黔东南苗族传统吊脚楼的营造过程不是简单的建房过程,其中包含了当地独特的文化习俗、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技术及建筑理念,是地方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的城市化选程的加快,砖木和砖混结构建筑及其现代化的建造方式对传统的苗族吊脚楼造成很大冲击,对其保护、发展与开发利用的研究是紧迫而必要的。通过对黔东南苗族传统吊...  相似文献   

18.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民俗文化是其中一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零起点儿童班的汉语教学既是基础又是难点。面对这一独特的汉语学习群体,应遵循一条不同于成人汉语教学的既能为学生打下良好汉语基础又能让其正确认识中国民俗文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在泰国曼谷的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对零基础儿童班的汉语教学中民俗文化传播的意义和现状作简要分析,探寻零基础儿童班的民俗文化输入的教学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