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部崛起战略下的安徽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安徽地处中部东缘,沿江近海,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为安徽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论述了中部崛起战略下安徽经济发展的优势、弱势和面向"十二五"时期的战略选择.在中部崛起战略下,安徽崛起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自从中原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崛起就成为中部六省乃至整个中国的重大战略。笔者曾撰文指出,中原经济区的崛起必须依赖于产业集群的崛起和学科集群的崛起,中原经济区崛起必须学习与它在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相类似的中部六省的崛起经验。中部六省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中部六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农产品生产、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3.
中央提出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举措,给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激励了中部各省加快经济发展的积极性,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整体经济正进入平稳较快的发展阶段.初步预计,2005年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率将在12%左右,比2004年有所减缓.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中部地区经济有望平稳开局,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11%左右.  相似文献   

4.
曹阳  程雪芹  梁英 《科技信息》2007,(28):151-153
中部六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农业和能源基地,但近年来"中部塌陷"给宏观经济运行带来隐患。本文结合"中部崛起"战略构想,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运用新增长模型,分析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的相互关系,并给出中部崛起战略下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部六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六省的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中部崛起战略的成败,中部崛起战略实施5年之后,中部地区的科技竞争能力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依然存在,并且有被西部赶超的趋势,其主要原因:中部地区的科技投入不足、科技产出效率不高、科技创新机制存在缺陷。运用密切值模型对中部六省的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和科技创新产业关联指标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中部六省内部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和改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是中部六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用梯度发展理论分析苏中崛起应是苏中中部的先行崛起。然而,按现行发展轨迹,苏中中部到2010年接近或达到江苏人均GDP发展水平困难较大,只有加大创新力度,构建强有力的支撑体系,采取跳跃式的发展战略,苏中中部才有可能先行崛起并牵动苏中崛起。  相似文献   

7.
王洋 《安徽科技》2010,(3):16-17
一、皖江城市带SWOT分析 1.面临的机遇 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皖江城市带重化工业比重大.发展快:长三角经济圈快速崛起.为皖江城市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牵动力量: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促进中部崛起和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开发进入国家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8.
中部地区位于我国经济地理的中心腹地,是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板块中重要的经济板块之一,它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中部欠发展,西部发展和东西互动发展的速度将大大减缓.也就是说中部的崛起关系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所以中部崛起发展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根据产业现状、发展态势和相对竞争优势,遵循自身产业发展规律.笔者认为中部崛起应该选择梯度发展战略,并且分析了其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中部崛起应该着重采取的具体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9.
卢旺林 《安徽科技》2006,(10):10-12
中部崛起是继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之后,党中央提出的又一项战略性的区域发展政策.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中部地区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给中部区域经济、科技、教育的快速腾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能不能把握好这个机遇,就成为能否真正实现中部崛起目标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了解山西在中部崛起战略提出时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山西在中部崛起中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部地区区域旅游互动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作为中部各省重要的战略产业,其崛起是整个“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全国其它地区相比,中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总体水平较低,各省发展不平衡;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差异大;产品优势凸现;发展问题突出等特征.区域互动对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客观需要,是中部旅游业自我优化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中部地区旅游业的优势互补、互动,必须加快省际毗邻地区旅游资源整合,构建跨省区旅游圈和跨省区旅游经济带,建立区域旅游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2.
6月2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七年来中部崛起战略取得明显成效,中部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部六省发展速度已连续五年超过东部地区,区域差距有所缩小。杜鹰介绍,这七年崛起的效果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王博  江洪  郭文娟  汪健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12):2070-2079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已成为国家崛起的重要战略支撑点,中国科学院作为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有效提升中国科学院在中部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省份分布、时间趋势、转让人、受让人、技术领域、省际转让等多个维度,对中国科学院在中部地区的专利转让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和江西省转让专利较少,中部地区研究所之间分化较大,受让企业集中于环境、能源和新材料领域,转让专利技术领域与各省重点产业高度契合,北上广转出到中部的专利较多。最后,基于统计分析结果,提出了中国科学院在中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湖北战略支点建设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依托。从思想理念、产业发展、平台建设、自主创新、开放开发、体制创新6个方面分析了湖北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周强 《太原科技》2011,(11):3-3
“十一五”的五年,在“中部崛起”战略的引领推动下。湖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最快的时期。“十一五”期间,全省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十五”的基础上实现了总量和均量翻番。2011年上半年,全省经济继续保持着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6.
赵志泉 《科学管理研究》2012,30(3):105-107,111
科技人力资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导力量和战略资源,其数量、质量和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实现中部崛起,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其核心在于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然而,中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不足,结构和配置不合理,这要求中部地区实施协同开发战略,实现科技人才开发的"整体崛起"。  相似文献   

17.
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与战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提出的振兴湖北经济 ,推动湖北经济率先在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武汉城市圈是在中国出现“中部凹陷”经济现象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对振兴中国中部经济具有“领头羊”的作用 ,为中部崛起注入了强有力的经济活力 ,是带动中部崛起的增长极和龙头。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条件 ,提出了建设武汉城市圈 ,发展其经济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论中原崛起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地区发展上经历了沿海大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到中部崛起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部地区崛起被提到国家层面的本身,使全国区域发展形成四大板块的基本格局更加明朗。作为全国,也是中部地区人口第一大省的河南,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中原崛起早就开始高度重视。伴随国家把中部崛起纳入全国地区发展的整体思路,并逐步进入运作状态的历史进程,如何进一步弄清中原崛起的基本问题,在中部崛起中把我们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加扎实,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方胜 《安徽科技》2005,(4):30-32
长期以来,以安徽为代表的中部地区一直走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边缘地带上,中部塌陷的现象愈来愈突出.在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进入中央的报告与文件;温家宝总理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郑重提到"中部崛起";安徽省也在今年初的人大会上明确提出安徽要在中部实现率先崛起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晏小珍  胡丹 《科技信息》2007,(13):43-43
“进入新世纪,要着力塑造新形象,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这是中共江西省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的新世纪发展战略。它不仅继承了赣文化传统,体现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而且反映了江西人“不崛起毋宁死”的共同心声,是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着浓厚的赣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