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阐述“中小型”轴承套圈锻造工艺优点,即提高金属材料利用率、降低加工成本、提高锻件质量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加热速度和时间、冷却速度、始锻与终锻温度等关键技术。分析了影响毛坯质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对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提高轴承套圈热反挤压成形模具的力学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Cr2W8V钢超低温处理试验的研究表明:在常规淬火、回火后进行的超低温改性处理会使合金钢的回火马氏体中析出大量微细的碳化物颗粒,这些颗粒会均匀、弥散地分布在马氏体的孪晶带上;不仅提高了合金钢的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同时增加了冷-热疲劳抗力和抗回火稳定性.将该项新技术应用到轴承套圈热反挤压成形模具上,明显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以汽车变速器锥齿轮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锥齿轮的温挤压成形工艺及模具结构,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该方法能够使金属材料产生挤压强化,提高了材料的机械性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4.
根据四点接触轴承套圈结构特点,通过对四点接触轴承传统车加工工艺分析,建立一套新的数控加工工艺方案,并进行全面的对比和分析,解决了平面度、壁厚及毛刺等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渗碳钢轴承套圈的热处理变形规律,测量了不同内径、不同壁厚的渗碳钢轴承套圈热处理前后的内、外径尺寸,并分析了套圈内径和外径尺寸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渗碳热处理后,套圈外径尺寸或胀大或缩小,而内径尺寸均出现缩小现象.该研究结果可供设计渗碳钢轴承车件余量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合肥轴承厂检查科和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二系量仪教研室在电机系电工学教研室大力协助下,实行厂校挂钩,工人、工农兵学员、教师三结合;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大搞技术革新,研制成功“轴承套圈外径自动分选机”。 试验证明,该机可以检查中60—120外径的套圈(占该厂目前生产轴承品种的70%),测量误差在±1.5微米以内,检验生产率每小时1260件,比目前手工检验生产率提高了  相似文献   

7.
Fe3Si基合金由于有序相的出现而导致的很强的环境脆性和本征脆性,使其难以进行机械加工和热加工.依据挤压能够提高材料塑性的原理,系统地研究了Fe3Si基合金的温挤压工艺.利用温挤压开坯技术,实现Fe3Si基合金的低温轧制.通过实验得出了Fe3Si基合金温挤压工艺的各项参数.  相似文献   

8.
强化研磨是一种金属表面处理的新型精密加工工艺,文章采用对轴承套圈表面进行强化研磨加工工艺,通过X射线能谱仪对强化研磨加工前后试样表面化学元素组成成分及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经过表面强化研磨处理过的试样表面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元素种类增加,原子百分比含量发生相应变化,如B、N元素含量增加,这为研究强化研磨加工工艺能否在套圈表面形成含B、N化学物理膜层(B2O3、BN、硼酸酯铁、含氮有机物等)提供了相关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滚动轴承极限设计方法指出,减薄套圈厚度,增大滚动体的直径,可有效的增大强度空间,提高承载能力,延长寿命。套圈的整体强度将制约强度空间的减薄极限。本文用电阻应变测量技术测定滚动轴承的套圈强度,验证了本文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以轿车离合器板料多工步级进冲压轴承套圈为例,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变形、大应变的级进冲压过程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结合有限元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和遗传算法,达到优化冲压工艺参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结合国内外温挤压技术的研究现状,对温挤压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存在的问题加以介绍和作适当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温挤压模具设计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温挤压模具在高温高压下的使用寿命,从模具材料的选用、模具热处理方法到模具的加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延长模具寿命的新方法,对使用这类模具的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超声振动挤压工艺与常规挤压工艺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利用超声振动对金属工件表面进行挤压强化的新的光整工艺方法.介绍了这种工艺方法的原理和试验装置,并依据大量试验结果对超声振动挤压工艺与常规挤压工艺在工艺效果、工具头磨损、工件表面金属变形过程等方面的差别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振动挤压工艺优于常规挤压工艺.  相似文献   

14.
针对薄壁轴承套圈检测定位问题,提出了旋转稳定气场实现套圈自定位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考虑耦合流场情况下,运用ANSYS与FLUENT的流固耦合功能进行双向流固耦合分析,建立了旋转气场的流固耦合分析模型,进行了薄壁轴承套圈在旋转气场中的定位分析,得出了薄壁套圈变形量与定位气场压力之间的二次多项式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磨削加工过程中,存在加工误差随加工顺序传递到下一道工序的问题。本文基于误差流理论,分析了上一道工序的加工误差对下一工序加工误差的影响,将工序间的误差传递关系用参数表达,未知的系统误差用非参数表达,基于泰勒公式建立了工序间误差传递的半参数模型。利用自然样条最小二乘法求解模型中的参数和半参数估计,将上述模型和参数求解方法应用于轴承套圈的内圈沟道的磨削加工过程中,并求解模型的残差、均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然后进行模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半参数模型反映出内圈沟道多工序加工过程中的误差传递关系。与参数模型对比,半参数模型的均方误差从49.78降低到3.18,平均绝对误差从6.60降低到1.31,说明半参数模型精度更高,拟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轴承套圈退火生产过程中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后果,按照Q S—9000质量体系要求,在生产实施之前进行系统分析,并形成相应生产控制文件,从而持续提高锻件退火质量,以满足客户要求。  相似文献   

17.
18.
轴承套圈沟道磨削加工时产生的高温会造成磨削工件表面局部升温而形成不均一的组织和硬度,从而导致轴承质量合格率大幅下降.论文探讨了砂轮速度与工件速度之比(a)、砂轮修整时间以及磨削冷却措施对轴承套圈沟道表面烧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速度比a处在45~55时,可以减少烧伤并能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采用较短的砂轮修整时间对减少烧伤有利,并对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影响不大;通过强化磨削加工区的冷却能有效降低工件的温度,进而显著缓解轴承套圈沟道的烧伤程度.  相似文献   

19.
26型单功能轴为偏心凸轮轴,精度高,加工难度大。阐述了采用冷温挤压代替切削加工的优点,对偏心轴零件进行了分析,制定了合理的工艺路线并据此设计出了成形模具。经实际生产证明,所做的工艺理论分析正确可行,模具设计合理,使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20.
复杂杯形件的金属流动比较复杂。分析比较了这类零件成形的几种工艺方案,指出复合挤压具有工序少、制件尺寸精度高、模具结构简单、造价低的优点,并用美国MARK/Autoforge模拟了其温挤压过程,表明该工艺是合理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