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投放计算,2003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1400亿美元(账面增加1170亿美元,其余部分为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注资);2004年,外汇储备增加2066亿美元;而2002年全面增加不过742亿美元(2004年与2002年没有银行注资)。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异常增加,外界一直在怀疑是否有大量热钱进入。国家外汇管理局也一直关注这个问题,致力于防范投机资本的流入,并一再警告,赌人民币升值不可能成功。但是,对于到底有多少热钱进入中国,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04年11月2日的新闻通稿中指出,“检查发现,目前银行、企业和个人等经济主…  相似文献   

2.
《世界博览》2009,(22):5-5
美国《华尔街日报》2009年10月16日报道,中国政府10月15日称,下半年外资流入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但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这一表态淡化了投机性“热钱”流入可能带来的威胁。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9月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19%,这表明随着国内经济逐步复苏,外商对华投资的兴趣日渐浓厚。三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增加1410亿美元,增幅低于第二季度的1780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正当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论甚嚣尘上之时,种种迹象表明,国际“热钱”悄然流入。“热钱”的流入与国际普遍存在的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之间似乎有着某种联系。这是否是西方集团对中国汇率制度发起“进攻”的信号?国际游资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对东南亚国家造成的切肤之痛还难以削除,对于它的到来我们当然要备加小心。当前的对策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陈芳 《科技信息》2010,(7):395-395
资本项目的开放,引发大规模的投机性短期资本(俗称“热钱”)的流入,成为导致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本文重点分析了“热钱”流入我国的现状,揭示了目前金融形势下“热钱”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进而结合我国现有的监管环境提出加强“热钱”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当我国的货币出现升值的预期,国内应该流出的资本就会暂时滞留在国内,而国外的短期资本(俗称游资或热钱)就会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我国,以达到套汇套利的目的,这可以从去年我国国际收支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平衡项目由多年来的60多亿美元到170亿美元左右的负值转为77.9亿美元正值得到反映。我国人民币从  相似文献   

6.
当我国的货币出现升值的预期,国内应该流出的资本就会暂时滞留在国内,而国外的短期资本(俗称游资或热钱)就会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我国,以达到套汇套利的目的,这可以从去年我国国际收支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平衡项目由多年来的60多亿美元到170亿美元左右的负值转为77.9亿美元正值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年轻人为拥有一双正宗“耐克”鞋而“趾高气扬”、满面生辉。也有人摸着自己干瘪的腰包在标价几百元的“耐克”鞋柜台前几番踌躇后,悻悻然离去,心里颇有几分醋意愤慨:“有什么了不起,一双鞋真值那么多钱?美国佬专坑中国人!”但是,了解了“耐克”鞋的创始人奈特先生怎样在15年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公司小职员,一跃而为拥有5亿美元资产、年营业额10亿美元以上的大老板的发家史,那番醋意也许会变为敬意。生产高质量运动鞋可发大财奈特是一位勤于观察社会并善于分析思考的人,他喜欢观察周围  相似文献   

8.
Sun公司为挑战全球600亿美元的服务器市场,将中国市场作为一个“重要战区”,可以说,Sun公司对中国市场抱有很大信心。您可否告诉我们这种信心源于何处?  相似文献   

9.
综观全球移动互联网市场,每个超过10亿美元的并购,都被产业界视为资本“背书”,其标志着一个新兴概念市场进入资本疯狂追逐的高速增长期.而随着移动互联应用日新月异,BYOD风潮不可逆转,以MDM为中心的企业移动安全市场,已处于热钱涌动的漩涡中心. MDM市场并购迭起 在主要竞争对手Citrix以3.5亿美元收购Zenprise之后,云计算虚拟化软件企业VMware近日突然宣布以15.4亿美元收购移动设备管理和移动安全公司AirWatch,“天价”手笔,震惊业界.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经济形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人民币不断升值,国际热钱以各种形式不断流入我国,其中有不少资金以个人汇入款形式流入国内,加强个人外汇汇入款结汇管理,有效抑制国外热钱以个人汇入款名义流入国内迫不容缓。文章分析了目前个人外汇汇入款现状,从法律、技术、相邻等三个层面阐述了加强个人外汇汇入款结汇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团结就是力量、协同才能制胜,可为什么我们总是团结不起来?自上个世纪末以来,仅仅五年时间,世界摩托车市场给中国“摩帮”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过去主要是在亚、非两大市场,今天又增加了欧、美两洲。国家政策激励出口、大小企业利益驱动,五年来,中国“摩帮”战斗不息、冲锋不止,一路凯歌到今天,出口国家和地区数量已经达到180多个,出口总额打着滚地向上翻,2002年5.2亿美元、2003年10亿美元、2004年14亿美元,2005年一季度更是一路飙升,同比增长了35%。出口三巨头,力帆、宗申、金城,更是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经济顧问委员会最近发表报告,宣布今年第一季国民生产总值的年率为4,270亿美元,比去年第四季的年率4,238亿美元增加了32亿美元;同时,又宣布今年3月份的个人收入也已从去年12月的3,340亿美元增到3,375亿美元(年率)。因此,有一些美国经济学者便以此作为证据,对于美国经济的前景发表了许多乐观的论调,认为1957年美国经济比1956年还要“繁荣”。但是这些证据能令人信服吗?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国经济间的融合越来越深。国际直接投资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经济领域发展,其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1998年》统计,这期间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下,而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却一直保持在年均25%左右。至1997年,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为4004亿美元,其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489亿美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98年国际净直接投资额达到1427亿美元,其中有626亿美元流入亚洲国家。而…  相似文献   

14.
正文化制造业主要局限于硬件产品,比如说玩具、娱乐设备、乐器等等,是制造业和文化交叉的产品。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目前中国的文化竞争力在国际上处于弱势地位,服务业贸易一年逆差大概为1000多亿美元,仅旅游方面就占了700多亿美元。我们在文化产品和服务方面只有一项有优势,就是文化制造业,一年的贸易顺差大概有200亿美元。但文化制造业主要局限于硬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尼克松访华及中美上海公报发表25周年,也是美国外交的“中国年”。美国国内正进行着一场关于对华政策的辩论,辩论的焦点是:中国是否已经或将在不远的将来对美国形成威胁?以何种方式与中国打交道对美国有利?是遏制还是接触和交往?目前中美两国间的交往规模已远远超出了70年代初双方领导人所能想象的范围,中美年贸易额在500亿美元以上,每年两国有数万公民在太平洋两岸  相似文献   

16.
杨晋 《世界知识》2011,(13):68-68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6月7日公布的报告称,2010年美国的军费开支为6980亿美元,排名世界首位,占全球的43%。美国的军费几乎等于世界其他国家军费的总和。据《时代》周刊报道,美国2011年总军费将超过7000亿美元,达到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平。而中国的军费开支估算数据为119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的7.3%,约为美国的1/6。瑞士“国际关系与安全网”也宣称,“自2005年以来,中国的军费每年增加17%”,“中国未来之路的不可预测性令人沮丧”。  相似文献   

17.
杨凯 《华东科技》2014,(2):54-55
正流入中国的热钱与美国国债利率有直接关系,美联储2009年开始推出量化宽松后,美国国债利率下降,通过虚假发票流入我国的游资便开始逐步增加。"热钱",如同一群嗜血的秃鹫,每次出没在金融危机中都要给各经济体留下仍然隐隐作痛的疮疤:1992年欧洲爆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货币危机,当时英国和意大利经济不景气,而德国实力很强,德国加息引起国际游资抛售英镑和里拉,抢购马克,致使前两者汇率大跌,各国央行注入上百亿英镑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热钱的特点及危害,分析了我国热钱的现状及热钱流入的途径,提出了我国防范热钱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落英 《华东科技》2003,(3):14-16
中国商业互联网的休戚,起伏与海外资本市场密切相关。自1995年初发端,中国商业互联网成为七,八年内速成和拷贝的产物,它的每个细胞都有风险投资的烙印,使得中国网络业折腰于资本的“脸色”。因为外国资本所占的比例仍然高于中国本土资本,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吸收的国外风险投资迄今为止不到30亿美元,只占中国电信纽约上市预期融资的十分之一。1999年中国风险投资公司为92家,可利用风险资本为100亿元人民币,实际投入到企业中的仅10亿元人民币,这其中政府投资还占了较多的比重。资本依旧是所有要素中最为稀缺的资源。这不到30亿美元的资本中,IDG、高盛、软银三巨头正在中国上演着逐鹿中国风投市场的“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20.
过去六年,网络广告曾以年均103%的速度增长,2000年达到80亿美元。但正如中国有句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进入2001年,网民的数量仍然不断增加,而网络广告却“激流勇退”,风光不再。难道,网络广告真的要无可奈何花落去?在这个拥有全球最前沿智慧的领域里,它又能否迎来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