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抗击“非典”的重要时刻,温家宝总理率团出席了4月29日在曼谷召开的中国与东盟关于非典型肺炎的领导人特别会议。最近,本刊记者采访了陪同温总理出访的外交部副部长王毅,他向我们介绍了会议的一些情况。这是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围绕一个特殊的问题,出席的一次特殊的会议。这次出访形成了一系列纪录:新一届中国政府总理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亮相;中国领导人第一次与周边国家领导人坐在一起举行特别会议,就一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讨论;香港回归后董建华特首第一次作为中国代表团主要成员出席国际会议。会议向世界发…  相似文献   

2.
好奇心驱使我们兴冲冲地赶到世界贸易中心(又称国际村)。走进大厅迎面看到“DAC’98”的巨大招牌。接待员笑容可掬地站在咨询台前等着我们。经介绍才知道这是DAC公司1998年的一次高技术展示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展览会,没有琳琅满目的展品。没有特殊装修的展台,也没有摩肩接踵的观众。在我们眼前呈现的是模拟的街道、商店、办公室、企业、大学和科技交流站。原来这就是DAC公司的国际村。大厅中心部位是一个模拟的公司,原名为“国际发现”。人们看到的只是办公桌和多台计算机及外部设备,主人与客人在专注地交谈着。解说员说:“这家公司以  相似文献   

3.
共赴时艰     
在关注伊拉克战争的同时,我们也在关注着另一场“战争”———而且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都已置身其中。这就是抗击“非典”的战争。初看起来,“非典”与伊拉克战争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是,我相信《世界知识》的读者,会看到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过去我们谈到国家安全问题,想到的首先是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等等。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担忧促使美伊双方刀兵相见。但是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多地谈到安全问题的其他方面。我们常常说,在当前的世界上,国家面临的安全问题比过去更加复杂、更加多样化了。“非典”所体现的安全问…  相似文献   

4.
钟伟 《科技智囊》2003,(6):14-18
“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尽管可能导致GDP有所滑坡,但不可能从根本性上逆转中国经济的大势2003年是中国经济开局异乎寻常地强劲的一年,但“非典”猝然而至,使得人们对中国经济何去何从充满了焦虑。那么如何估算“非典”对中国GDP的影响呢?据我的估算,“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集中的不是体现在GDP方面,尽管GDP可能有所滑坡,但“非典”不可能根本性地逆转中国经济的大势。为什么这样的判断和我们的常识相悖?也许我们低估了市场经济本身所固有的惯性,应该看到,在经济处于景气阶段时,意外冲击可以短暂地改变经济运行的轨迹,却难以对之形…  相似文献   

5.
今年全世界面临两场残酷而又严峻的战争。一场是尚未完全结束的伊拉克战争,不管萨达姆在战争刚开始时如何气壮如牛,最终还是因不敌以高科技武装起来的美英联军而销声匿迹。另一场是以中国为主战场的全世界抗击“非典”的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突然袭来的SARS病毒,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科学为武器,同“非典”进行着殊死搏斗。这两场不同性质的战争,给了我们同一个有益的启迪:科学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人民需要科学,不发展科学技术的国家,就有挨打的可能,就有沦为殖民地的危险;人民需要科学,科学能帮助人们认识人类尚未…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本独特的书。甚至当我们还没读到书的正文时,却先看到了作者写的结语。结语中作者极为自信地阐述自己的安排:这是一本非同寻常的书。它是关于你、你的家庭、你的未来和如何更多的利人从而利己的书。我们相信这就是终结,或者至少它是一个美好的开端……总之,对你来说,它是当今世界之首要恶疾“麻木态度”的终结。  相似文献   

7.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长尾巴的兔子住在小河边。一天,他们看到河对岸有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就想过河去吃。可自己又不会游泳,怎么办呢?急得他俩在河边走来走去……忽然,他们看到一只大乌龟带着一群小乌龟在水中嬉戏,一个妙计在兔子的脑中闪过,他们商量一下后,就叫住了大乌龟:“龟大妈,听说您的孩子很多,是吗?”大乌龟自豪地说:“是啊,在这条河里,我的孩子数也数不清。”“我们不信,恐怕没有我们的孩子多吧?”一只兔子说道。大乌龟有些吃惊:“没见过你们有孩子呀?有多少啊?”“我们的孩子要是都到河边来呀,怕还挤不下呢!”另…  相似文献   

8.
托·斯·艾略特(ThomasShearnsEliot1888-1995)是西方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长诗《荒原则[1]、因推出触目惊心的“荒原意象”而引起巨大的反响。《荒原》问世的1922年,正值一次大战结束不久,社会一片破败萧条,劫后余生的西方人痛感生不如死,传统观念崩溃,新的信念无从建立,精神世界一片荒芜。艾略特的“荒原意象”逼真而传神地表达了人们这一心态,让人们从中看到了自己:荒芜大地上苟延残生的“荒原人”不正是现代人类的真实写照吗?人类世代努力建设起来的文明社会正变成一片荒原.“荒原意象”作为象征主义的产儿,…  相似文献   

9.
跳蚤和鼠疫     
人类本是大自然之子,但恣意地残待自然,必然自食苦果。有位科学家说得好:“当热带雨林被破坏后,病毒就来到身边。”病毒、立克次体、细菌及原虫等等,是人们肉眼难见的微生物,也是生物圈内的成员,而且种类庞杂,各有适应环境的生活方式。它们对人类原本无害或并未入侵人群,但一旦受扰而造成扩散,即可引起某种动物源性疾病的流行。所谓动物源性,即这种致病微生物本是存在于动物中,以动物为主要宿主。例如这次引起“非典”的病毒,就是一种新的变异了的冠状病毒。而冠状病毒这一个类群(科),是猪、羊、马、犬、貂、猫和禽类中常见…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月亮的兴趣周期性地变化,正如潮汐在海洋中引起的涨落。一路通向阿波罗载人飞船登月的那些年标志着一个特殊的满潮,自从那时起就有一个极低的落潮。但是潮汐再一次交替。近来我们对月亮的专业研究正在增加,预计人们会在下一个20年或30年内再次在神秘的月亮表面行走是完全合理的。当这一切发生时,人类将留下来不走。  相似文献   

11.
狼顾 《世界博览》2009,(16):17-17
因为魔兽停服,数百万之众的玩家们顿时陷入无聊和孤寂,他们正如度过漫长冬季的无以计数的寒鸦,黑压压一片停留在白茫茫的无边旷野上,无声地等待一个可以解闷的“惊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焦躁、愤怒和失落。而在还没被“解闷”之前,一切皆有可能。正如一首献给“贾君鹏”的恶搞歌曲里说:“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相似文献   

12.
对一些日本女孩来说,人,最宝贵的是嫁出去。笔者办公室里有一个女孩。一次公司聚会的内容是烤肉,笔者看到平时娇滴滴的小丫头挽起袖子干得利索异常,和她开了一个玩笑:“嗯,看不出你还挺能干。”小姑娘很严肃地说:“要不然就嫁不出去了啊!”  相似文献   

13.
第二届冰心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比赛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那天我正在发动学生参加比赛,一个孩子好奇地问:“老师,冰心奶奶是谁呀?”这一问提醒了我,我想,我不妨带孩子们来认识一下这个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于是我故意问:“冰心奶奶是谁,大家想知道吗?”此时孩子的兴趣高涨。我顺水推舟地说:“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到学校电脑室.让你们和冰心奶奶来一次亲密接触。”一瞬间,学生的欢呼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4.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的一个迫切任务”,“现在已达到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行动的时候,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由于无知或不关心,我们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和幸福所依靠的地球环境造成巨大的无法挽回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直播战争传媒以第一时间如此迅速如此全面地介入此次伊拉克战争,尤其是卫星电视的高度发展使全世界几乎可以在同一时间看到战场上那惊心动魄的场景。因此,有人说这场战争是人类第一次几乎全面地在镜头之下进行的战争。通过镜头人们似乎感到战争近在咫尺。然而,在这场盛大的战时直播中,媒体传达给受众的往往是混乱、自相矛盾和错误的信息。不仅普通老百姓迷惑了,就连军事专家都难以看透真实情况。难怪中央电视台一位著名军事评论家感慨:我们看到的都是美国人愿意提供给世人的,而美国人不想让人知道的,我们什么都不知…  相似文献   

16.
5月1日,郑州大学对外宣布最新研究成果:“非典”可能是一种早已独立存在而未被人类认识的病毒。这一结论与美国权威杂志《科学》同日公布的美国和加拿大两个研究小组的结论完全一致。5月2日,新华社向全球发布了这一消息。于是,举世轰动:我们的科学家与美、加科学“非典”家同时攻占了“非典”研究的最前沿。 早在今年2月份,董子明教授和课题组另一成员、郑州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薛乐勋教授就认为,广东等地流行的“非典”恐怕不会像医学界普遍认为的那样简单,如此大规模的传染肯定伴随有其他病毒。4月16日,世界…  相似文献   

17.
智能建筑     
杜晋京 《厦门科技》2000,(12):93-94
随着信息、网络、建筑自动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房地产商铺天盖地的宣传中,在计算机产品研制与推广的会议上,越来越多地看到“智能建筑”这一新名词。智能建筑及其相关产品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1986,(1)
傍晚,当我们看到一轮红日在西天逐渐沉落时,会情不自禁地说:“多么火红的太阳啊!”其实,红色的太阳只不过是在一天的特殊时刻里见到的现象,事实上在同一时刻,几千、几万公里以外的人们看到的同一个太阳,却一点儿也不发红.  相似文献   

19.
《青年科学》2013,(6):46-47
哲学家伊壁鸠鲁说:“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没错。虽然我们来到人间的第一个反应,似乎是伤心得哭号不已,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新生儿同样也会笑。新生儿微笑最初是在睡梦中,虽然那只是一种自发性微笑。然而到了2—3个月大,便会出现另一种景象:看到熟人的脸就会微笑,而看到陌生人的脸便哭泣。科学家认为这是人类的一种“进化策略”。新生儿如果能够面带微笑,便更容易获得成人的喜爱,从而能够在早期残酷的生存竞争中存活下来。  相似文献   

20.
据《参考消息》2003年5月21日八版转引《法国消息报》的报道:中国政府在防止“非典”疫情的过程中,动用了一种虽不科学,但十分有效的网络来防止“非典”疫情的蔓延,这就是遍及全国的街道居委会网络……。报道真实地反映了中国街道居委会在政务工作中的作用,但同时也引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走街串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