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局势今年出现了新的急剧的重大变化。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过程中。第一谈谈美国“超越遏制”政策和美苏关系发展。布什的对苏“超越遏制”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要保持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包括对它的盟国和对第三世界的领导地位。从布什和贝克最近一系列讲话看,美国对苏“超  相似文献   

2.
围绕美国“领导世界”的战略目标,构筑一个安全网络和一个经济网络,配套一系列相应措施。21世纪日益临近之际,美国正在预谋下个世纪的全球安全战略,各路谋士纷纷献策。美国政府从实力地位出发,先是在布什当政时提出建立"世界新秩序",继而克林顿政府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布什和克林顿两届政府推出的国家安全战略异曲同工,其核心目标都是要在新的国际战略环境中确保美国"世界领袖"地位的连续  相似文献   

3.
追风人物     
布什跳舞,怎一个“快”字了得布什连任就职典礼创下了多个历史之最。就在1月20日就职当晚,布什又打破了一项新的“历史纪录”———布什夫妇马不停蹄地出席了十场舞会,在其中九场官方舞会上,布什都要先发表一个简短演讲,然后和夫人共舞。所有这一切,竟在短短2小时50分钟时间内完成,从而一举打破历任美国总统出席就职舞会的“最快速纪录”。布什夫妇于当晚7点13分离开白宫,开始他们的跳舞之旅。布什被事先输入好“程序”:首先,布什和夫人劳拉一同走上舞台,含笑向众人挥手致意。接着,致词感谢在场人士,每次布什会花大约10至12秒讲一个笑话,再…  相似文献   

4.
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美国记录片《华氏911》获得最高奖项———金棕榈奖。这是戛纳电影节第一次把大奖颁给一部记录片。而与此同时,这部电影在美国却遭到“封杀”。影片导演迈克尔·摩尔在颁奖仪式上说了这么一句话:“除了一个人(布什),全世界都想早点看到这部电影。”尽管戛纳奖的评委会主席昆汀·塔伦蒂诺说“给这部电影发奖是出于艺术考虑而不是政治考虑”,但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部电影,人们更多的是从政治层面上关注它的。电影节带领人们重新审视过去的两年———美国遭遇9.11袭击,于是,恐怖头子拉登和美国总统布什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对头。然而,追根溯源,人们发现,拉登家族与布什家族其实有着不同寻常的两代“恩怨情仇”———这是电影中最具轰动的一幕。迈克尔·摩尔声称,拍摄这部电影,就是要揭露美国反恐战争与伊拉克战争的真相。那么,如何解读迈克尔·摩尔所揭露的“真相”?  相似文献   

5.
切尼在布什战时内阁成员中,切尼比其他同僚更有影响力,布什的许多政策都是在他的指导下进行。在倒萨问题上,切尼与布什立场一致。一名白宫官员说:“对布什而言,萨达姆是个魔鬼,曾企图暗杀他父亲老布什,所以布什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对切尼而言,他深信,萨达姆威胁着美国的安全。”在去年8月,切尼做出了措辞强硬的发言,声称对伊拉克不采取行动的危险比采取行动的危险大得多。他还说,美国会跳过联合国,单独对伊行动。有人讽刺道,“不是布什,而是切尼再向美国军队发出进攻命令。”拉姆斯菲尔德现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可谓是美国…  相似文献   

6.
新书看点     
“一个人的世界是孤独的世界”,无论多么强大的力量都有其局限和弱点,布什和美国必须学会与世界共同构筑安全的防线,缔造自由与繁荣。即便是在美国陷入伊拉克泥潭、反恐形势严峻、经济不景气时,布什的支持率依然居高不下。智商不是很高的布什,却有着极高的“情商”,而这实在是他制胜的法宝。无论是合作精神、领导艺术,还是个人魅力,布什都不逊色于一些杰出的领导人,尤其是在9.11之后,布什的一些特质充分地得到展现,并成为赢得民众支持的关键。布什的亲和力是令许多媒体津津乐道的。曾经有些媒体报道过布什的笨拙的表现,布什的一些口误甚至都…  相似文献   

7.
新十字军:美国要重画中东版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在冷战结束前,还是冷战结束以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都存在着一股反美思潮与势力。克林顿时期,对这一势力当权的国家采取遏制政策,但无法消除这一势力。布什上台前后,一直将推翻萨达姆政权列为重要目标。9.11事件后,安全问题成了悬在美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于是将打击阿富汗境内的“基地”组织以及支持它的塔利班政权列为首要任务。为了表明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布什提出了引起争议的“进行新的十字军东征”的口号。2001年9月16日,布什对记者说:“这次十字军东征、针对恐怖主义的战争将是一场长期的战争。”后来白宫…  相似文献   

8.
汪凌勇 《科学观察》2006,1(2):43-44
2006年1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宣布了通过科技与创新以促进美国经济发展及提升国家竞争力的“美国竞争力计划”(ACI)。这是在各有关方面就创新与美国竞争力同美国未来的关系进行了诸多研究、发表了多项声明、提出了若干建议和法案以来,美国政府最高层的首次重要反应和重大实质性行动。  相似文献   

9.
5月4日,布什在戴维营散步时突然呼吸不畅,随即被送往贝塞斯达海军医院治疗。据医生讲,布什患的是“甲状腺肿”。美国一些报刊则称布什患了“心病”,因为他近来“一直忙于处理一些头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读编往来     
我看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清华大学学生问布什:为什么美国总是讲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不讲和平统一!布什不作明确回答,只是把“和平解决”解释为和平对话,既不讲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进行对话,也不讲海峡两岸的统一,这是因为美国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美国从未讲过“反对台湾独立、支持中国统一”的话,从《上海公报》到以后的所有文件、声明,美国一直表示台湾问题要“和平解决”。所谓“和平解决”,无非是两条:一是和平统一,一是和平独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美国的对台政策是支持台湾当局走…  相似文献   

11.
美国总统布什提出建立所谓“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已有好几个月了,但其具体内容一直没有更多论及。今年6月18日,即欧安会首次外长会议召开前夕,美国国务卿贝克在柏林阿斯彭学会发表了一篇重要的外交政策演说,题目叫做“从温哥华到海参崴的欧洲一大西洋联合”。从这篇政策声明中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关于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时事概览     
布什战胜克里,成功连任美国总统历时8个月的2004年美国总统竞选终于落下帷幕。11月3日上午,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给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现任总统乔治·W.布什打电话,承认自己在大选中失败,并向布什获胜表示祝贺。至此,布什得以成功连任,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44任、第55届总统。同日,胡锦涛主席、曾庆红副主席分别致电布什与切尼,祝贺他们连任美国正副总统。布什表示,未来四年将动用一切国家力量打反恐战争,改革过时的税收法,将强化社会保险制度,将致力于促进经济增长,将维护更深入的“家庭及信念”价值观,将为“自由与和平”而战。鲍威尔…  相似文献   

13.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们一直在利用拉登使用电话的机会对他进行追踪,但这个秘密却被媒体给泄露了出去,结果你们猜怎么着?萨达姆—拉登很快改变了他的行动方式,他开始变化通信的手段。”——美国总统布什最近两年总是被他的批评者嘲讽公开演讲中口误频频,2005年12月19日在其为窃听事件进行辩护的演讲中又将本·拉登说成了萨达姆!“她想说什么……?我没听清问题,对不起。请你再说一遍。我没听到,真的。”“哦,我欣赏你的问题……‘萨达姆·侯赛因是一个威胁,是美国公敌。他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全世界都这么认为……除掉萨达姆使…  相似文献   

14.
谁帮了布什谁坏了克里11月4日,跌荡起伏、充满悬念、紧张激烈的美国大选有了结果———克里惜败,布什连任。是谁帮了布什的忙,让他获得连任?是谁使了坏,使克里功败垂成?不管你信不信,追本溯源,他就是恐怖头目本·拉登!本·拉登发动了9.11恐怖袭击,而9.11改变了一切:首先,为布什从一个弱势总统“成长”为一个坚定有力的强势总统、战时总统提供了“契机”。其次,使美国人民丧失了安全感。冷战后,外交安全问题第一次上升为总统选举中选民最为关注的议题,而传统上,多数选民认为共和党比民主党更擅长处理此类议题;而布什“反恐”表现使他在这一议…  相似文献   

15.
外刊要论     
《外交》双月刊2004年第1期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伙伴关系战略科林·鲍威尔(美国国务卿)会很多评论家认为,美国外交过于偏重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人们也倾向于把美国的困境归因于政府缺乏好的全球战略。但本文作者指出,布什不仅对世界的未来有很好的设想,而且有将这种设想变成现实的战略。布什的外交理念最先公开于2002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这种理念比人们所理解的要宽广和深刻得多。事实上,布什在外交上采用的是伙伴关系战略。除了保持现存的盟友关系,布什也在不断寻求新伙伴以应对全球或地区问题上的新挑战。布什在反恐上实行大胆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布什内阁之所以对他们所掌握的情报进行撒谎,是因为美国人民难以接受伊拉克战争的实质。于是,切尼就摆出一副担心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美国的姿态。至于与基地组织的联系,那完全就是胡扯。”———美国学者爱德华·路特维克道出了布什政府为什么要在伊拉克情报问题上作“手脚”。“克里在外交问题上将有强烈的个人兴趣,而不像布什……布什甚至连报纸都不看。”———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德国马歇尔基金会跨大西洋中心常务主任威廉·德罗兹迪亚克对美国总统选举中的两位“劲敌”发表的观点认为,二者之间存在根本的不同:克里注…  相似文献   

17.
追风人物     
布莱尔夫人出风头切丽·布莱尔素以私下喜好表白自己的观点著称。虽然英国首相布莱尔是美国总统布什的铁杆盟友,但布莱尔的夫人切丽似乎并不因此给布什面子。在即将面世的布莱尔的传记中,切丽毫不掩饰对布什的憎恶,布莱尔也因此遭遇了不少尴尬押切丽认为布什是从戈尔的手中“窃取”了美国总统宝座,对丈夫“竭力讨好”布什的做法极为不满;作为人权律师的切丽甚至在私人宴会上公开和布什叫板,就死刑问题进行争论,因为布什在担任得克萨斯州州长时曾在至少150份死刑批准书上签字。切丽在约旦王后访问英国时说,巴勒斯坦年轻人“因为觉得除了自爆…  相似文献   

18.
江意 《世界博览》2013,(2):21-23
2013年新年伊始,美国前总统布什家碰到了一件添堵的事:德国著名媒体《明镜》周刊为仍然健在的老布什发布了“讣告”,宣称他已经去世。在“讣告”中.《明镜》的评价相当不客气,说老布什的一生是“一个沉闷无聊的政客”,其总统形象只有跟自己的儿子小布什相比较时,才会显得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9.
外刊要论     
布什时代的欧洲与美国M arta D assù(1998—2001年担任意大利总理的外交政策顾问Roberto M enotti(意大利阿斯彭学院国际项目研究学者)布什的连任为修复美欧关系提供了一个“新机遇”。但2003年因伊拉克问题引发的大西洋危机表明,美欧之间自1989年以来就已存在结构性问题。欧洲不再是世界政治中心,也不再是美国外交政策最优先关注的区域。事实上,美欧关系的一个重要转变在于双方关系的内部基础(即跨大西洋政策的政治因素)发生了变化。美国国内的多种趋势将美国朝远离欧洲的方向推进;而欧洲的情况较为复杂,在如何与美国这个惟一超级大国相…  相似文献   

20.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嗨,我们的同事布莱尔?他完全是个白痴,一个低能儿。”———西班牙最大的在野党工人社会党领导人、未来的党首何塞·博诺对首相阿斯纳尔与布莱尔走得很近感到愤怒。“布什自2001年1月入主白宫开始,便着手筹划入侵伊拉克。”“布什在内阁会议上的表现就如同一个盲人在一群聋子中间穿行。”———美国前任财长保罗·奥尼尔日前在他的新书《忠诚的代价》中认为布什为伊拉克战争蓄谋已久,并对其减税计划提出尖锐的批评。他是首位对布什发起攻击的前布什政府重要成员。“我不会再回伊拉克担任以前的职务。我已经放弃了找到伊拉克大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