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拉克万岁!”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站起身,左手持《古兰经》,右手高举过顶,食指伸向空中,高声喊道。坐在后面的萨达姆胞弟巴尔赞·易卜拉欣·提克里提也起身高举右臂,大喊:“你们为什么不干脆处死我们,永远结束这一切?!”这是2005年12月发生在伊拉克高等法庭审理“杜贾尔村案”中的一幕。一年后的2006年12月30日,即穆斯林传统节日宰牲节的这一天,随着萨达姆被执行死刑,“这一切”就真的结束了。16天后,提克里提和另一名原伊拉克高官班达尔也被处以绞刑,行刑地点和方式与乃兄如出一辙。就在本文截稿后的1月20日,在沙特的一个网站上又出现一个新的手机录像。该录像显示,萨达姆的尸体在被运往提克里特埋葬之前,曾遭游街示众……萨达姆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同样没有结束的还有美国在伊拉克的困境。1月10日,布什宣布向伊拉克增兵的新政策,同时承认在伊拉克犯有“错误”。16日,美国向海湾增派航母舰队,因为“伊朗威胁着伊拉克和中东的稳定”。这些事情接二连三、彼此纠结,每一件都足以引起激烈争议甚至重大后果,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各地。再联想到美国共和党在去年11月中期选举中的落败、布什身边那些强硬人士的失势、关于伊拉克是否已经陷于“内战”的争论、“伊拉克研究小组”报告承认在伊拉克的失败、驻伊美军死亡人数破3000大关和美国国内撤兵呼声的高涨……下一期,让我们再梳理一下美国国内的有关情况。——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2.
美伊外长谈判破裂4日伊拉克接受美国关于两国外长9日在日内瓦会谈的建议。9日美、伊外长在日内瓦会谈宣告失败.阿齐兹还拒绝接受布什给萨达姆的信件。联合国秘书长斡旋失败13日德奎利亚尔应萨达姆邀请,前往巴格达与萨达姆会谈,由于伊拉克坚持不撤军,斡旋宣告失败.  相似文献   

3.
美伊高级会谈有松动 16日伊拉克新闻部长表示,伊美双方仍有可能在直接对话的日期问题上做出让步。 18日布什表示,为了打破美伊双方在会晤日期上的僵局,他将不反对伊拉克外长阿齐兹与贝克在第三国会晤,但他决不同意对美伊会谈日期的安排过于靠近1月15日。萨达姆说,如布什再提及联合国决议,伊将放弃同美会谈。  相似文献   

4.
时事概览     
萨达姆处绞刑,卡扎菲鸣不平2006年12月30日,萨达姆绞刑执行。31日,他被安葬在出生地。萨达姆11月5日被判处绞刑,法庭裁定他谋杀和反人类罪罪名成立。伊拉克上诉法庭12月26日维持了对他的死刑判决。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报道,萨达姆是12月29日午夜被驻伊美军移交给伊拉克方面的。萨达姆执行绞刑应该是极为轰动的国际事件,但在世界政治中却表现得相当平静。伊拉克政府发表声明说,萨达姆的下场,对于镇压本国人民的暴君来说是个“醒目的教训”。美国总统布什把绞死萨达姆称为“伊拉克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伊拉克民主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环球舆论     
美国需要敌人美联社1月16日世界问题专家说,美国需要伊拉克的萨达姆或像他那样的一个“坏家伙”来为美国外交政策和防务开支争取到支持。回想一下近些年的情况。美国的敌人的名单上有(巴拿马的)诺列  相似文献   

6.
7月15日伊拉克外长向阿拉伯联盟秘书长卡利比递交一份备忘录,谴责科威特、阿联酋违反石油政策。7月17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发表讲话指控科威特伙同阿联酋滥售石油,致使伊拉克损失140亿美元收入。7月18日伊拉克外长阿齐兹指控科威特偷采伊拉克价值24亿美元的原油。7月20日科威特政府反驳伊拉克的指控,认为伊拉克指控目的在于将所有债务“一风吹”,是难以接受的。埃及呼吁双方冷静协商解决。7月21日沙特外长到科、伊两国斡旋。  相似文献   

7.
美国执意要对伊拉克动武的“理由”是萨达姆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对此有两怕:一怕萨达姆将手中的核生化武器在中东或以色列使用;二怕萨达姆以此资助国际恐怖分子危害四方。为此,美国在加紧做好开战准备的同时,也在进行另一项秘而不宣的工作———探究萨达姆的内心世界,他究竟在想什么?干什么?……波斯特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任中央情报局高级顾问。二十多年来,他一直负责分析研究美国的那些“头号敌人”的心理状况和性格取向,其中就包括萨达姆。波斯特对萨达姆的心理了如指掌,以至于在许多人看来,他就是萨达姆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48小时“死线”3月20日北京时间上午10∶35,在布什向萨达姆规定的48小时“死线”到期不久,倒萨战争打响。48小时“死线”,是布什在3月18日北京时间上午9点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宣布的。他在电视讲话中说,“伊拉克的事件已经到了做出最后决定的时刻……几十年的欺骗和暴行现在该结束了!萨达姆和他的儿子必须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若他们继续拒绝这样做将招致军事打击,打击何时开始将由我们选择……如果萨达姆·侯赛因不愿放弃权利,他就永远是我们的死敌,直到他的末日来临……我们相信伊拉克人民有权利也有能力享受人类的自由,在这个独裁者离开后,他们就可以在整个中东地区建立一个重要、和平、自治国家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探究萨达姆     
萨达姆·侯赛因这么多年在把自己塑造成怎样的人呢?大致为:受洗礼者、显赫的领导、先知的直系后裔、伊拉克总统、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三军统帅、法律的医生,所有人民的“大叔”。先不要判断这里面有没有讽刺意味,因为这都是真实的事,远不是人们加给他的判断。元首的生活萨达姆每天凌晨三点左右起床,晚上只睡四、五个小时。起床后,他就去游泳,他的所有官邸和家中都有游泳池。萨达姆双手粗大有力,在伊拉克,他的身材算是高的,虽然缺少天生的优雅,但举止中培养了另一种尊贵。他虽然体重不轻,但由于衣着剪裁得当,因此一般不容易看…  相似文献   

10.
切尼在布什战时内阁成员中,切尼比其他同僚更有影响力,布什的许多政策都是在他的指导下进行。在倒萨问题上,切尼与布什立场一致。一名白宫官员说:“对布什而言,萨达姆是个魔鬼,曾企图暗杀他父亲老布什,所以布什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对切尼而言,他深信,萨达姆威胁着美国的安全。”在去年8月,切尼做出了措辞强硬的发言,声称对伊拉克不采取行动的危险比采取行动的危险大得多。他还说,美国会跳过联合国,单独对伊行动。有人讽刺道,“不是布什,而是切尼再向美国军队发出进攻命令。”拉姆斯菲尔德现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可谓是美国…  相似文献   

11.
图说天下     
言为心声“我恨不得拧断他的脖子”,“全家只有狗才理克林顿”。———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在其新作《活着的历史》中谈及克林顿的性丑闻时如是说。“过去,我们只害怕一个人:萨达姆·侯赛因,但现在出现了1000个萨达姆!”———伊拉克商人塔布拉似乎说出伊拉克目前的现状:匪徒成群,毫无安全。“此次访日将被作为一次‘白痴外交’而载入韩国史册。”韩国最大反对党大国家党高官、国会议员李相培如此评价总统卢武铉对日本的国事访问!也是,卢武铉出访的6月6日恰逢韩国纪念为国捐躯者的“显忠日”,而卢当天晚上又以韩国总统…  相似文献   

12.
自2006年11月5日萨达姆被伊拉克特别法庭判处绞刑,到12月26日萨达姆的上诉请求被终审法院驳回,再到12月30日萨达姆被突然绞死,两个月来萨达姆一直是伊拉克媒体和世界舆论持续关注的焦点人物。其实从2003年12月13日萨达姆被美军抓获之日起,世人就已经估计到了他难逃一死的可悲下场,可事到临头,还是有人希望看到其他结局的出现。萨达姆死了,他留下的“精神遗产”却不会即刻消失。今天在伊拉克层出不穷的暴力仇杀场面以及世人对萨达姆的爱恨情结,都将长期保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暴力仇杀导致因果报应位于两河流域的伊拉克,虽说是世界文明古国之…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当地时间20日5时35分(北京时间20日上午10时35分,美国东部时间19日晚9时35分),美军战机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投下第一枚炸弹,这标志着美国及其盟国酝酿已久的“倒萨战争”正式开始。05∶35美军战机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投下第一枚炸弹,第一轮空袭开始05∶48白宫发言人弗莱舍证实对伊战争已经开始06∶11美军对伊拉克目标发射了第一枚巡航导弹06∶15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电视讲话06∶32美军战机开始对巴格达进行第二轮空袭06∶40萨达姆长子乌代宣布,伊拉克开始圣战回击美进攻06∶48美军开始对巴格达发动第三轮攻击06∶51美军占用伊拉克电台…  相似文献   

14.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像这位经验丰富和有声望的政治家,我们很乐意倾听他的忠告和建议。”———安南邀请格鲁吉亚前总统谢瓦尔德纳泽到联合国担任顾问。“萨达姆是憎恶‘基地’组织的,并且采取一切措施……这件事他办得很成功!他那个时代,伊境内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有什么恐怖分子。但如今的伊拉克已成为国际恐怖分子的一块‘磁石’,他们就像叮在蜜糖上的一群苍蝇那样纷纷飞到伊拉克去,并且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俄防长伊万诺夫公开赞扬“萨达姆反恐的业绩”,从而成为萨达姆政权倒台以后世界各国公开表扬萨达姆“长处”的第一位高官。“应该用枪…  相似文献   

15.
新事 新言     
“谁是恐怖分子,谁在践踏人权?答案是美国。不仅如此,美国还是恐怖分子的国王,是他们发动了战争。”———印尼副总统哈姆扎·哈兹在中爪哇对穆斯林寄宿学校的校长做演讲时毫无顾忌地表达了他对美国的看法。“萨达姆是邪恶的,但是伊拉克人需要五个萨达姆。”———伊拉克迪瓦尼耶市警察局长、前将军法拉斯如是说。诚然,萨达姆是世界上最大的独裁者,但他倒台后,伊拉克有的只是混乱和抢劫。“这个人欠我一块熏肉。我的意思是说他不可能只有鸡蛋而没有熏肉。”———参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竞选的影星施瓦辛格对其在加州大学发表竞选演说时遭…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1月29日,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原定要和突访中东的美国总统布什及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在约旦首都共进晚餐,可他突然失约了。至于为什么?众说纷纭。其中一种说法是,伊拉克国内有人反对马利基和布什会面。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穆克塔达·萨德尔——“伊拉克最危险的人”——美国《新闻周刊》12月4日一期将他评为封面人物。人们也许还记得,在处决萨达姆的现场,那些对萨达姆羞辱起哄的人正是高喊着萨德尔的名字“穆克塔达”。  相似文献   

17.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他是我喜欢的人,他很棒。我一听到萨哈夫在举行新闻发布会时,我就会从会议中脱身出来或是转过身去看电视。”———布什总统毫不隐讳自己对伊拉克前新闻部长萨哈夫的欣赏。难怪有人说,布什用武力打败了萨达姆,而萨哈夫却用他的口才征服了布什。“伊拉克军队就是俄罗斯军队的翻版,而它的迅速崩溃是我们的将军们所没有预料到的。美国人给我们上了一课。”———俄前国防部长什雷科夫已经从伊军的拙劣表现中认识到俄军组织结构急需改革的迫切性。因为伊拉克军队是按照苏军模式组建的。“我们纪念伊拉克人民的英勇斗争,我们崇敬…  相似文献   

18.
萨达姆倒下了,但仍是一杆反美“大旗”,具有象征意义。美国还想借审判萨达姆,向人们展示他的“残酷罪行”,挽回自己因发动伊拉克战争而在阿拉伯民众中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这可能是一场最没有悬念的战争,萨达姆输了,而且输得一败涂地。但由此引发的大西洋两岸的唇枪舌剑,北约内部的争吵和欧盟内部的龃龉却不会因战争结束而烟消云散。特别是美欧关系裂隙越来越大。早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一些欧洲战略家就惊呼,伊拉克危机将“使欧洲蒙受惨重的损失”。因为危机不仅引发了欧洲国家的“分裂”,打击了欧洲一体化进程,而且使欧洲面临着在国际事务上被“矮化”和“边缘化”的危险。其实,真正打击了欧洲,导致欧洲和整个西方“分裂”的并不是伊拉克危机,而是奉行单边主义的美国。但无可否认,正是萨达姆本人和…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世纪审判案还远未落下帷幕,台前幕后的各路人马人影晃动,你来我往,抢眼率一点都不逊于在公堂上咆哮如牛的萨达姆。1月19日,库尔德人阿明交出伊拉克高等法院萨达姆案主审法官一职。阿明不是遇到了法律知识或者法律技艺上的困惑,而是受到了法律之外因素的巨大压力。一些政府官员出于个人感情偏向,指责阿明把握“尺度”不当,在“罪恶滔天”的犯人萨达姆面前表现过于“软弱”和“缺乏经验”。“法律至上”的司法精神以柔克刚,它在重塑伊拉克法治的同时,也在与人治崇拜的独裁者展开较量,更是在与形形色色的人进行殊死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