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联合盟友对俄罗斯实施了最严厉的制裁。随着制裁的不断加码,俄罗斯的反制力度也在不断升级。俄乌冲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并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恶化全球通胀形势,加剧全球供应链危机俄乌两国均有强大的资源禀赋,在全球地缘经济格局中占据特殊地位。俄乌冲突叠加欧美对俄制裁,直接冲击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2.
时事概览     
俄乌斗“气”有因由1月4日,俄乌两国在天然气价格问题上达成一致。但舆论指出,握有“能源牌”的俄罗斯和持有“管道牌”的乌克兰没有分出胜负。俄乌围绕天然气的争端半年有余。双方在价格问题上互不让步,俄坚持每千立方米230美元的“一口价”,乌强调最高可提到95美元。双方在较量中频繁“摊牌”最终使事态发展到了2006年元旦“断气”的地步。对于俄罗斯的新年“大礼”,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当即指责“俄罗斯表现得像战争时期一样”,乌不得不挖掘内部潜力和动用储备。但乌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贡恰鲁克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如果气温降至…  相似文献   

3.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2,(10):8-9
<正>古特雷斯呼吁将俄乌农业生产重新纳入世界市场5月5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必须将乌克兰的农业生产以及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粮食和化肥生产重新纳入世界市场。古特雷斯在当天举行的安理会乌克兰局势通报会上说,他近期与俄总统普京和乌总统泽连斯基会谈时,谈到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他说,尽管俄乌冲突还没有结束,但必须将乌的农业生产以及俄、白俄的粮食和化肥生产重新纳入世界市场,  相似文献   

4.
俄、乌天然气争端,有其深刻政治因素,俄以经济手段为幌子,以能源为王牌,试图实现控制乌融入西方、脱离独联体的政治目的,加强对独联体国家的整合,恢复其政治大国地位,反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的遏制。从对俄乌天然气争端的政治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能源问题应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能源不要过分依赖一国,必须探讨能源进口多元化之路;建立能源储备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正>俄乌冲突使得本已危机四伏的全球粮食安全雪上加霜。俄罗斯和乌克兰被誉为“欧洲粮仓”,是全球小麦、玉米、大麦、葵花籽油等粮食产品的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同时还是农产品肥料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俄乌冲突的爆发和持续将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难以预计的影响。全球粮食供应紧张局势加剧俄乌冲突将直接影响国际小麦、玉米、葵花籽油等市场的出口格局,  相似文献   

6.
黄宇韬 《世界知识》2022,(10):48-49
<正>俄乌冲突及其相关事态的不断扩大已对国际社会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俄乌冲突将世界许多国家卷入其中,已成为重塑国家间互动方式的关键节点。俄乌冲突将对全球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全球治理之所以重要,在于当人类面临气候变化、疫情、供应链等全球性共同问题时,仅凭一国之力难以有效解决,必须沟通协调,共同应对。  相似文献   

7.
<正>在俄乌激战之际,讨论国际军控似乎有点缓不应急。但究其根源,俄乌冲突的爆发与国际军控机制遭受侵蚀有着密切关联,而冲突本身及冲突中各方举措又将对核军控、防扩散产生深远影响。俄乌冲突的时代背景是北约东扩对俄罗斯安全构成威胁。冷战期间,苏联为首的华约曾与美国为首的北约长期对峙,但在一系列军控条约的规制下,双方在欧洲的冷战并未演化成热战。而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丁隆 《世界知识》2022,(8):49-51
<正>在俄乌冲突引发国际原油市场震荡之际,3月8日美国总统拜登试图与海湾地区盟友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领导人通电话,孰料竟遭“拒接”。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海湾阿拉伯国家因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和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重要分量而受到西方国家关注。美国希望海湾阿拉伯国家加入其主导的“反俄联盟”,并扩大石油产量以稳住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一飞冲天”的国际油价,以缓解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然而却碰了壁。  相似文献   

9.
夏立平 《世界知识》2022,(11):55-57
<正>与冷战时期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相比,冷战后中美俄三边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俄乌冲突进一步对中美俄关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极限制裁,并向中国施加压力。与此同时,美西方继续推进其“印太”战略,以制约中国。当前的中美俄三边关系表现在地缘政治与安全、国际秩序、经济与高技术等三个维度上。俄乌冲突将在上述三个维度对中美俄三边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胡欣  杨洋 《世界知识》2023,(4):32-33
<正>乌克兰危机爆发至今,攻防态势频繁转换。进入2023年,俄军在乌东部战线逐步推进,乌方预警说俄正筹划一次大规模的“春季攻势”,以彻底扭转战局走向。山雨欲来,风声鹤唳2022年夏在西方大幅增加、升级对乌军援后,被讽为“在21世纪打20世纪机械战争”的俄军在乌东地区陷入困境。8月乌对俄发动全面反攻,迫俄退出哈尔科夫州全境。年底,俄又撤离赫尔松州的第聂伯河右岸地区,乌军乘势夺回整个尼古拉耶夫州。截至2023年1月底,乌宣称已“解放”冲突以来所失去的约54%领土。  相似文献   

11.
秦天 《世界知识》2022,(7):48-49
<正>2022年2月以来,在伊朗核谈判进入冲刺阶段的关键时期,乌克兰危机愈演愈烈,并最终爆发俄乌冲突。作为冷战结束以来欧亚大陆的重大地缘政治事件,俄乌冲突不可避免地给伊朗核谈判增加了新变数,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未来伊朗核协议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俄乌冲突走势如何尚待观察,但经济冲击已在全面显现,不仅俄乌两国经济直接遭受打击,因疫情深陷衰退的全球经济复苏也被拖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近日表示,乌克兰事件对经济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冲突时间越长,这种影响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正>在近期的乌克兰危机中,绝大部分欧洲国家一边倒地挺乌抗俄,并且提供了大量军事、情报、物资、难民接收和道义支援,自己也直接卷入与俄罗斯的外交对抗。然而在处于“锋线”地区的中东欧国家当中,有一个国家与众不同,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一直坚定保持着“平衡”与“中立”的政策,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那就是塞尔维亚。  相似文献   

14.
赵萌 《世界知识》2022,(16):54-55
<正>7月22日,俄罗斯、乌克兰就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问题在伊斯坦布尔分别与土耳其和联合国签署相关协议。协议内容包括:俄、乌、土和联合国四方在伊斯坦布尔建立联合协调中心并确保粮食运输安全,俄乌双方承诺任何一方不得攻击运送农产品的船只,联合协调中心对进出港船只进行联合管理,敖德萨等三座乌港口外运粮食和化肥。联合国官员称,该协议有效期为120天。当日,俄方还与联合国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该备忘录旨在消除美国和欧盟在金融、保险和物流领域制造的障碍,为俄粮食和化肥出口争取豁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签署的协议有助于弥补全球粮食供应缺口,减轻粮价高企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周志伟 《世界知识》2022,(8):38-39+42
<正>在夹杂着历史、文化、意识形态、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等多重要素的俄乌冲突中,远离冲突地区的巴西却引起了较高的国际关注。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不仅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不顾美国施压出访俄罗斯,而且在冲突升级后,明确表示不认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采取集体制裁的做法。巴西此举背后有其权衡利弊的决策考量。  相似文献   

16.
<正>1月29日,俄乌边境局势剑拔弩张之际,有美国媒体报道称,乌克兰正在训练“周末部队”做为抵抗俄罗斯“入侵”的“最后防线”。所谓“周末部队”,指的是乌克兰领土防卫部队(TDF),主要由乌克兰民兵组成,成员大多有工作和家庭,平时正常生活,在周末进行军事训练。观察最近的乌国内形势,明显可以看出,在俄乌对峙中处于弱势一方的乌克兰一度进行着一场全国性的备战动员,想要祭起“全民战争”这面大旗。  相似文献   

17.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乌双方在网络空间展开了激烈对抗。俄乌均瞄准对方的政府、军事及民用设施目标进行破坏性网络攻击行动,以达到瘫痪对方社会运转、配合传统军事打击的目的。此举打破了网络空间与物理世界的壁垒,展现了网络战的可怕之处。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开始重新思考网络军控的可行性,但现有国际军控机制无法制约网络军备的发展,各网络大国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国际网络军控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博览》2009,(3):16-16
2009年新年伴随着天然气危机向欧洲走来。从去年底就开始的俄乌天然气之争,拖带欧洲陷入更深的困境。俄罗斯提出2009年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价格从179.5美元提高到每千立方米450美元,而双方在输送费用上也有相当争议,谈判破裂。1月1日起,俄因双方并未签署2009年合同,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其后,指乌截留输往欧盟的过境天然气,  相似文献   

19.
曹卉 《世界博览》2009,(5):40-43
俄乌斗气,欧洲挨冻。天然气争端再次引发全球对俄罗斯能源的关注,究竟是谁扼住了东欧的“气”管?  相似文献   

20.
杨霄 《世界知识》2022,(8):60-61
<正>俄乌局势紧张以来,台湾再次成为国际关注焦点。美国新保守派政客将台湾与乌克兰相联系,一时间,坊间“今日的乌克兰就是明天的台湾“论调甚嚣尘上。然而,台湾问题和乌克兰问题根本没有可比性。实际上,在俄乌冲突爆发前,美国战略界对台湾问题的讨论就不断升温:一些人疾呼必须通盘考虑欧亚大陆地缘格局的东西两线,尽快结束对台“战略模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