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连日来,"阿拉伯之春"后一度被国际社会淡忘的巴以冲突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冲突中,近年来在以色列已经有所沉寂的自杀性暴力袭击再度出现,更多愤怒的巴勒斯坦民众则通过街头抗议、投掷石块等与以色列军警进行对抗。截至10月底,冲突已经造成50多名巴勒斯坦人丧生,2000多人受伤,以色列方面也有十几人死亡,上百人受伤。这场冲突正在引发国际舆论关于"第三次巴勒斯坦人大起义"  相似文献   

2.
“石块革命”冲破了巴勒斯坦运动低潮,巴解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国,并主张与以色列相互承认; 为避免内部分歧和外界冲击,留下国界和政府两大悬案。  相似文献   

3.
身为以色列人,原本与巴勒斯坦人生活在一起,他们期盼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早日诞生,巴勒斯坦国可以成为他们的祖国和依靠;另一方面,时过境迁,他们对阿拉伯人的感情已十分复杂。与被占领土的巴勒斯坦人相比,他们生活殷实,许多人已不愿脱离以色列去与穷兄弟“共患难”。  相似文献   

4.
“脱离接触计划”是以色列总理沙龙“单边行动计划”的正式名称,又被反对派称为“撤退计划”,其核心内容是以色列定于8月15~17日开始分阶段撤出加沙全部21个定居点和西岸四个定居点,将其移交给巴勒斯坦当局控制,从而减少巴以之间的暴力“接触”,避免以色列平民和军人的伤亡。随着“脱离接触计划”实施日期的步步临近,以色列国内和巴勒斯坦各派之间的非正常性“接触”也到了白热化的关头。  相似文献   

5.
梅纳赫姆·贝京(Menahem Begin)是以色列现任总理。据说他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意为“安慰者”。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没有什么使人感到安慰的,相反,他往往激起人们的愤怒和不安。战后三十多年来,在中东政治风云中,贝京也算得上一个名人,确切地说,一个反面的有名人物。四十年代,在犹太复国活动中,他是有名的恐怖主义分子。以色列建国后,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冲突中,他是坚持扩张侵略的著名鹰派人物。西方报刊说,“从任何标准看,贝京都是一个右翼分子。”贝京今年67岁。迄今为止,他的经历可分为四个时期:在波兰时期;在巴勒斯坦地下活动时期;以  相似文献   

6.
范鸿达 《世界知识》2022,(10):44-45
<正>4月15日,巴勒斯坦民众与以色列警察在东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爆发新一轮冲突,造成100多人受伤。4月17日,双方再次在阿克萨清真寺及周边区域发生冲突。以色列政府因此受到质疑和指责,以色列阿拉伯政党“联合阿拉伯名单”一度威胁退出执政联盟。此前3月下旬,以色列多地遭遇暴力袭击,以色列军方以此为由,在约旦河西岸展开大规模搜捕行动并与巴勒斯坦人发生冲突。而今年4月伊斯兰教的斋月、  相似文献   

7.
<正>巴勒斯坦国旗9月30日首次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升起,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当天在联合国表示,既然以色列拒绝履行巴以协定,巴勒斯坦也将不再受相关协定的约束。以色列必须作为占领方而负起一切责任。阿巴斯是在当天的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做出上述表示的。他同时呼吁联合国根据国际人道法保护巴勒斯坦人民。  相似文献   

8.
新闻观察     
克林顿第一次声称决不辞职的时候,他正在以色列访问。这些天,他可以说是内外交困了,12月12日,他乘“空军一号”座机降落耶路撒冷;14日,又乘一架直升飞机来到巴勒斯坦人管理的加沙地带。这是美国总统破天荒第一次踏上巴勒斯坦的土地,这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     
以色列是位于地中海东岸的犹太国家,与阿联、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为邻。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决议,它的领土面积应为一万四千平方公里,但由于以色列侵占了阿拉伯人的很大一部分巴勒斯坦地区,因而实际控制面积为二万零七百平方公里。目前犹太人在以色列的二百一十多万人口中占88%左右,其余为阿拉伯人、德鲁茲人等。以色列的成立纪元前,犹太人即和阿拉伯人聚居在巴勒斯坦。十六世纪时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占领。十九世纪末期,在奥、俄、德等国的犹太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勾结,发起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想利用犹太人民迫切希望重建祖国的要求,打算在巴勒斯坦建立由它们控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被英国占领。英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动,在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引起了激烈的反对。于是在美国同意下,英国于1917年11月发表了“贝尔福宣言”,声称要在巴勒斯坦帮助犹太人建立“犹太民族之家”。实际上这是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它要利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的两个犹太国家——以色列国和犹太国,分别于公元前722年和586年被亚述和巴比伦灭亡。公元前二世纪时犹太人建立了马卡比王朝,公元前一世纪时被罗马帝国征服。此后绝大多数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散居世界各地。十九世纪末叶,在奥地利、德国、俄国的犹太资产阶级中流行着一种犹太复国思想,鼓吹世界各国的犹太人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具有一致的“民族利益”,号召各地的犹太人迁居巴勒斯坦,去重建“大以色列国”,企图使犹太工人和劳动人民服从  相似文献   

11.
1947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181号即巴勒斯坦分治决议,把总面积为2.6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一分为二,分别划给犹太人建以色列国、阿拉伯人建巴勒斯坦国、将耶路撒冷暂定为“国际城市”。以色列在四次中东战争中强行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以及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在内的全部巴勒斯坦土地和戈兰高地等大片阿拉伯领土,1982年又占领了黎巴嫩南部一条10—15公里宽的狭长地带、致使近200  相似文献   

12.
西方国家在历史上以欧洲为中心,把东方各地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这样的地理概念一直沿用至今。中东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现在所指一般以西亚为主,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地区,包括伊朗、阿富汗、埃及、巴勒斯坦、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联酋、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土耳其、塞浦路斯。  相似文献   

13.
正巴以冲突的战火让我想起20年前在洛杉矶国际电影节上观看的首映纪录片《许诺》(Promises,又译《美丽天堂》)。该片对住在耶路撒冷地区的七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儿童进行跟踪拍摄,发人深省。七名小主人公分别为出生在以色列的双胞胎兄弟雅各布和丹尼尔,他们的祖辈从波兰逃到西耶路撒冷;笃信伊斯兰教的巴勒斯坦小男孩马穆,他住在巴勒斯坦区的东耶路撒冷;生活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男孩斯洛莫;居住在耶路撒冷城外犹太老城难民区的巴勒斯坦男孩法拉和女孩姗娜宝;住在紧邻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居住区的以占屯垦区的以色列男孩莫许。  相似文献   

14.
<正>2023年1月3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结束为期三天的中东之行。他先后访问了埃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巴以紧张局势降温是他此行主要意图。自2022年12月29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被认为是以色列史上“最右翼政府”宣誓就职以来,美国发起高官访以“接力赛”,在短时间内连续派出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中情局局长伯恩斯、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以色列,降温巴以冲突,维持地区稳定局势是他们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以色列国是在大量犹太移民回归巴勒斯坦的基础上建立的。可以说,吸收犹太移民是以色列的立国之本。从1882年俄国的一部分犹太知识青年发起重返巴勒斯坦的运动起,一直到1948年5月以色列国正式建立,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前后掀起过七次“阿利亚”(Aliya,希伯莱语,意为:上升、攀登,也可译为:流亡者的聚集,大迁徙)行动,总共约有55万人回到巴勒斯坦,而以色列建国时也才不过有65万人。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巴西与以色列之间的外交危机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月18日,巴西总统卢拉受邀参加非盟峰会期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抨击了以色列政府在加沙地带的暴力军事行动,将其定性为针对巴勒斯坦人的“种族灭绝”,并称“加沙地区和巴勒斯坦人民正遭受的一切是史无前例的,仅在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时才有过”。  相似文献   

17.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于5月10-13日,对以色列、埃及和约旦作了一次为期三天的访问。舒尔茨此行,除了参加以色列举行的纪念第二次大战结束40周年的活动外,其主要目的是“找出办法来”“使以色列同其阿拉伯邻国进行直接谈判”。舒尔茨在行前就明白目前的局势同“在中东实现稳定与和平之间,显然存在着许多难题”。主要难题之一是关于约旦、巴勒斯坦联合代表团的组成问题。此行结束后,舒尔茨虽然说,“在解决僵局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但他承认,“很难找到巴解组织与以色列都能接受的巴勒斯坦谈判代表”,“许多难题依然存在”。舒尔茨此行未取得任何引人注目的突破,对此他早就心中有数。既然如此,他为何要作此行呢?此行又为何成绩平平呢? 这要联系美国目前的中东政策来看。  相似文献   

18.
3月末的两天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发生了至关重要的大事。3月28日,以色列举行第17届议会选举;同一天,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即巴勒斯坦议会)开会讨论哈马斯内阁名单及施政纲领。3月29日,以色列议会选举结果初步揭晓,奥尔默特领导的前进党得票领先;当天,哈马斯内阁获得信任投票,并举行了就职仪式。以色列举行大选与哈马斯走马上任是两个毫不相关的事情,还是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未来前进党领导的以色列联合政府将如何与哈马斯一党执政的巴勒斯坦政府打交道?“哈马斯坦”阴影笼罩以色列大选“哈马斯坦”(H am astan)是近来以色列和西方媒体广泛…  相似文献   

19.
亚西尔·阿拉法特,作为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首要领导人,是今日中东政治风云中重要人物。多少年来,他同巴勒斯坦英雄儿女们在一起,为反对以色列的侵略扩张和争取恢复自己的民族权利进行了坚强的斗争。人们经常可以在报刊上看到阿拉法特的英武形象:他头戴黑白色花格阿拉伯头巾,身穿卡叽布军装,神采奕奕。他擅长演说,不吸烟,也不喝酒,有着阿拉伯人的传统习惯和朴素风格。胸怀大志投笔从戎 1929年8月27日阿拉法特出生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名门。那时的巴勒斯坦是在英国委任统治之下,他的家庭成员都具有反英、反犹太复国主义的民族主义思想。其父阿卜杜勒·劳弗在加沙和开罗地区经商,  相似文献   

20.
去年底今年初,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今年是“中东年”。确实,今年中东也确有“和平年”的势头。自年初以来,有关各方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进行了不懈努力,如:1月,叙利亚和以色列在华盛顿举行首脑(外长沙雷代表总统阿萨德)直接会谈;3月,克林顿赴日内瓦会见叙总统阿萨德;5月初,巴勒斯坦宣布推迟建国;5月24日,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7月,巴以美戴维营会谈,为签署最终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