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10月3日,当时担任英国财政大臣的麦克米伦(现任首相),在伦敦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了建立所谓“欧洲自由贸易区”的计划。11月26日,下院举行经济政策的辩论时,他正式表示英国决定参加“欧洲自由贸易区”。这表明英国越来越重视它同西欧国家的经济联系。英国提出“欧洲自由贸易区”计划,作为它同拟议中的“欧洲共同市场”建立联系的方式。早在1955年6月,“欧洲煤钢联营”集团的六个成员国法、意、荷、比、盧和西德在意大利墨西拿的六国外长会议上,提出建立“欧洲共同市场”的问题,建议将西欧六国现有的“煤钢联营共同市场”扩大为一个包括所有商品的共同市场;当时还成立了由比利时外交大臣斯巴克担任  相似文献   

2.
“一个伟大的星期”4月的两件事,再度引起了人们对欧洲的关注。一是法国政府在数百万示威学生和工会组织面前,最终放弃了改革劳动力市场的努力;二是意大利议会大选上演了与去年秋天德国大选惊人般相似的一幕。这两件事正好发生在同一周,具有广泛影响的英国《经济学家》因此用“欧洲又一个伟大的星期——意大利瘫痪了,法国投降了”作为其封面标题。笼统地说欧洲出了问题,无疑会冤枉保持着较高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的北欧国家以及大陆之外的英国和爱尔兰,还有两年前入盟的“新欧洲”国家,但由于目前欧洲的问题出在法、德、意等在欧洲占据很大比…  相似文献   

3.
英国经济已显露退苗头。当前政府正在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的夹缝中走钢丝。人们记得,1987年英国官方曾自豪地宣布:英国不再是“欧洲病夫”了。与此同时,英国报章杂志在前些年也常有关于80年代英国出现了经济奇迹的议论。自然,这些说法和议论是有其理由的。首  相似文献   

4.
坚决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大刀阔斧地进行经济改革,英国经济终于摆脱了“欧洲的病夫”的形象,恢复了活力。擞切尔夫人人主唐宁街10号,迄今已执政10周年了.她是在英国经济地位急剧下降、陷人"滞胀"困境的背景下担任英国首相的。今天:英国经济又恢复了活力. 战后,英国经济每况愈下.1946年,英国在  相似文献   

5.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条约,即通常所谓“小自由贸易区”条约,经过一年的折冲樽俎,终于今年11月20日在斯德哥尔摩签字,并将于1960年3月31日以前由缔约国批准生效。这样,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经济集团,即一方面是今年1月1日正式实行的以西德为盟主的“共同市场”,另一方面是这次由英国拼凑起来的“小自由贸易区”。西欧这两个排他性的经济集团的形成,将把帝国主义国家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推向更加尖锐的发展。一大家知道,“共同市场”是西欧“内部六国”(“小欧洲”),即西德、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根据1957年3月在罗马签订的“欧洲经济集团”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英国著名政治家、前首相希思访问了中国。记者有幸聆听了他在北京所作的一次演讲。他根据自己多年从政的体验和观察,谈到了许多令人感兴趣的国际问题,例如欧洲共同体的前途和作用、欧美关系、裁军谈判、世界经济,等等。其中不少看法颇能给人们以启示。下面是这篇演讲的部分内容。欧洲已重新取得强大起来的势头 1971年我在保守党年会上曾讲过一段话:“美国在欧洲战后的发展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在欧洲不能再指望得到美国永久的照料。欧洲必须准备在西方联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我发表这个讲话的时候,英国还不是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在欧洲的发展中充分发挥我们的作用这个问题上,我们浪费了二十年以上的时间。1972年我签署了英国加入共  相似文献   

7.
勒索赔款反复较量法国在普法战争失败后,曾被德国勒索巨额赔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想向德国索取天文数字的赔偿,一方面重建自己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以巩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地位。英国也要求德国赔偿,但它不愿德国过分削弱,法国过分强大,以免破坏欧洲“均势”;而且,过分沉重的赔偿必将破坏德国经济,使它难以恢复战前比较密切的对英  相似文献   

8.
<正>从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欧至今,英国脱欧依然无解。特雷莎·梅首相的下台,反映了英国脱欧的艰难既合乎也超乎人们的想象。僵局的出现,表面上看,折射的是英国国内在欧洲问题上长期、深刻的分裂。但英国的欧洲问题由来已久,为什么今天会变成这样?对英国的未来又意味着什么?反思之下,有四大问题值得关注。英国的欧洲之困英国这个国家在欧洲问题上的分裂,是脱欧  相似文献   

9.
首届亚欧会议举行。北美、欧洲和东亚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三大中心,但东亚和欧洲相互合作关系长期相对薄弱。“为促进发展建立亚欧新型伙伴关系”,3月1—2日,东盟、中、日、韩以及欧盟25国领导人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在曼谷举行会议,为双方在下个世纪的关系确定基调。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经济发达,技术先进,资金雄厚,东亚则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双方加强合作将对世界政治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疯牛病引起欧洲一片恐慌。3月20日,英国宣布:在英发现的一种叫“克—雅氏病”的、可致人于死地  相似文献   

10.
人文主义"新学术"与英国近代的绅士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复兴时期,代表人主义之“新学术”在英国的迅速传播,是其在整个欧洲传播的一个部分和结果。它得利于都铎王朝统治的人主义教育背景、教育的日渐世俗化和印刷技术的普及。它使英国社会出现新的教育理念,直接促成绅士教育目标的确立,导致英国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变化,标志了英国近代教育的开端。而绅士教育的理想和公学等教育机构对绅士教育内容的实践,又表明了绅士教育是一种以培养统治和社会上层人士为目的精英教育,它反映了人主义的主张,大大促进了人主义“新学术”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陶短房 《世界博览》2014,(24):36-41
如果说蒙古是“马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羊背上的国家”,那么美国就是“枪管上的国家”。 美国最初的居民是印第安人等原住民部落。16世纪后半叶起,英国等欧洲殖民者先后在美国建立起弗吉尼亚、马萨诸塞等殖民地,这些殖民地上的欧洲移民不仅要和原住民争夺土地、资源和财富,彼此之间还要互相算计、提防和争斗,当日寸算是“新式武器”的枪支,就成了这些既是兵、又是民的欧洲移民赖以生存的宝贝——既是抢夺、狩猎,维持生计和自我发展的工具,又是保卫自己和家人、消灭敌人的武器。  相似文献   

12.
马红玲 《科技信息》2009,(17):201-201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镜像折射。语言反映文化,同时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的特点和使用习惯则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价值观念和性格特点。英国与欧洲大陆仅一水之隔,但人们总是说:“英国人是特殊的欧洲人”。英国人素以具有丰富的幽默感而著称于世,自然对幽默有着深刻的认识。幽默是指一个人具有发现生活中喜剧性因素和在艺术中创造或表现喜剧性因素的能力,真正能够洞悉各种琐碎、卑微的事物所掩盖着的深刻本质。英国人喜欢、崇尚幽默,幽默就像每天必饮的茶一样,一旦不喝,便总感到缺点什么,只要有机会,他们总是会充分展示自己的幽默感。甚至在征婚广告中,征婚者通常巧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其含蓄幽默的效果,从而实现其征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湘溪 《世界知识》2013,(4):68-68
“英国人民作决定的时候到了,我们解决英国和欧洲问题的时候到了!”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以这样高调的语言宣布要与欧盟重谈英国“留欧”的条件,承诺如果他所在的保守党在2015年大选中胜出,将积极争取重订英国与欧盟的协议,减少欧盟对英国的约束,谈判完成后将在2017年至2018年问让英国民众公投决定是否接受新协议。对此,除了英国之外的整个欧盟都有一丝冷眼旁观的味道,主流媒体特别是德法两个欧盟“发动机”的主要报纸几乎都用“豪赌”来形容卡首相的决定,第一是赌园内政治,第二才是赌与欧洲关系,两者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赌周内政治,盘算的当然是两年后的大选。保守党在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时代可谓风光一时,但到T90年代却丢掉了政权,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欧洲政策上的失误。自打工党在前苗‘相布莱尔带领下崛起后,保守党一在野就是十多年,直到两年半前卡悔伦在大选中杀人唐宁街十号。不过卡氏上台后英国经济表现欠佳,大幅削减公共预算开支更是弄得怨声载道,最近的民调显示,在野的工党支持率已经领先。自欧债危机以来,向来对欧盟没有多大好感的英国人的“脱欧”情节就更为严重,去年11月《观察家报》网站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英国人货成“脱欧”,而在十年前,这个数字是19%。卡悔伦瞅准机会打“脱欧牌”,并把“脱欧”与大选捆绑,确是煞费苦心。  相似文献   

14.
3.11与9.11也许有太多的机缘巧合。3.11发生在9.11后的第911天,它对欧洲的震撼丝毫不亚于9.11之于美国。9.11之后在反恐问题上出现了新老欧洲之说,9.11成了欧洲分裂的起爆剂。而3.11之后新老欧洲又在反恐中重新聚合,3.11反倒成了欧洲的粘合剂9.11之后,虽然欧洲各国喊出了“我们都是美国人”的口号,但是欧洲人只是把恐怖袭击视为“潜在威胁”,一些国家甚至抱着“隔岸观火”的心态。美国主导的伊拉克战争进一步加剧了欧洲的“分裂”,形成了以法国、德国和比利时为代表的“老欧洲”反战派和以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新欧洲”…  相似文献   

15.
这篇文章,刊登在今年1月20日出版的美国“民族”周刊。由于原题“加丹加,英国的南方州”令人费解,所以把它改为“英国的加丹加集团”。作者是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编辑部人员。文章反映了英国殖民者竭力反对“联合国”对加丹加的行动。他們不但害怕被完全擠出加丹加,而且害怕进一步失去与加丹加毗邻的罗得西亚铜矿。文章强烈地反映了新老殖民主义者的尖銳矛盾,同时也反映了英国统治集团内部对于加丹加問題发生了激烈的爭吵。——編者  相似文献   

16.
为争夺市场、势力范围和对欧共体的主导权,德国利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欧洲形势大变的时机积极进取,力图使自己从“经济巨人”成长为“政治壮汉”。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英国的工党和保守党先后召开了年会。伦敦城的喉舌《经济学家》周刊在这些年会的前夕,发表了题为《混合编制还是分道扬镳》的文章,对过去一年的英国外交形势进行了总结和瞻望。文章承认,过去一年来西方进一步四分五裂,而在未来的一年中前途也未可乐观。处在“欧洲一体化”和以美国为领导的“大西洋团结”对抗趋势中的英国,顾此失彼,既担心法国、西德联合的加强,英国被关在欧洲大门之外;又为美国重用西德,力图取消英国的“特殊伙伴”地位而担忧。——编者  相似文献   

18.
不久以前签订的英国和“欧洲防务集团”合作的协定是促使(?)国批准巴黎军事条约的企图之一。“欧洲军”的擁护者虽然企图把这个协定说成是英国对法国的保证,但事实上它没有使英国承担任何真实的义务,也没有阻止波恩军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19.
谷蕾 《世界知识》2022,(6):46-47
<正>“全球英国”是英国的新外交理念。在充斥了理念碰撞、利益博弈、国家交锋的脱欧进程中,“全球英国”从智库、学者的话语和思维,逐步渗透到政治家、党派的政策体系之中,成为试图引领英国走出困境的指引。近几年,每当国际上有重要危机、地区冲突发生,英国从不缺席,其军舰更是越来越积极地活跃在世界重要地缘区域的水域。脱欧之后“以破求立”“全球英国”最初兴起于英国对自身与欧盟和欧洲之外世界关系的反思,与脱欧可谓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20.
法美矛盾已经远远超过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已经远远超出欧洲的范围。戴高乐政府已经用具体行动在亚、非、拉地区推行它的“世界范围政策”。3月16日至19日,戴高乐访问了墨西哥。下面摘译的法国报刊的两篇文章,谈论到法国对“第三世界”的所谓“合作”政策,和要求美国让欧洲“回到”拉丁美洲。墨西哥《永久》周刊和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则提供了法国在墨西哥的经济活动和影响的背景材料,它们对法国力图打入拉丁美洲的攻势,何以引起美国的惴惴不安,作了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