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关键语句:阿拉伯人不是全都信仰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化不是阿拉伯民族独有的文化。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不是伊斯兰教。19世纪初学习西方的思潮,在20世纪中叶发生了变化。石油衍生着福与祸。阿拉伯民族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不是民族至上,而是国家至上。中东争端的漫长冲突展示了阿拉伯的一些弱点。  相似文献   

2.
70年代末,伊斯兰革命在伊朗取得胜利,霍梅尼极力鼓动输出伊斯兰革命,美国和西方大国感到了一种新的威胁。其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似乎印证了这种担心。1979年11月底美国的密友沙特阿拉伯发生麦加事件——批伊斯兰极端分子占据了穆斯林圣地麦加大清真寺,并与沙特军警  相似文献   

3.
面纱是穆斯林妇女代表性的装束,它的产生与《古兰经》的要求以及阿拉伯地区的气候环境密切相关。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伊斯兰妇女曾一度努力抛弃面纱,但在70年代掀起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后伊斯兰妇女又重新戴起了面纱,戴面纱是伊斯兰教信仰的标志,是伊斯兰妇女反对西方文化入侵的手段,是出于一种共同的文化认同感,还可以保护妇女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土耳其的伊斯兰复兴运动由来已久,伊斯兰教与世俗主义均对土耳其社会发展造成深远影响,使土耳其的政治伊斯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土耳其的政治文化和其他伊斯兰复兴阶段的阿拉伯国家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其发展走向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同盟关系及美国的中东战略密不可分。与此同时,伊斯兰教派冲突和跨境恐怖主义也不断影响着土耳其政治伊斯兰的发展趋势,使得土耳其的未来政治走向有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当代阿拉伯存在主义思潮是19世纪以来阿拉伯思想家在全球化境遇下对西方文明借鉴和学习的产物,也是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冲击和碰撞下积极探索的产物。阿布杜·拉赫曼·贝达维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提出并建立了区别于海德格尔等西方哲学家的思想和理论,而存在主义思潮也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与伊斯兰传统的摩擦。无论繁荣与否,当代阿拉伯存在主义思潮都具有时代赋予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中民 《世界知识》2012,(12):47-49
阿拉伯民族主义革命浪潮、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输出、西方的反恐战争、美国的中东改造计划、"阿拉伯之春"……面对一个又一个外部挑战,沙特不仅保持了其君主制政教合一政权的历史延续性,并且成长为举重若轻的地区大国。  相似文献   

7.
13世纪中期,旭烈兀蒙古军西征波斯等伊斯兰地区,先后灭木剌夷国和阿拔斯王朝,沉重打击了伊斯兰教“异端”亦思马因派的势力,在西亚阿拉伯地区建立了外族的正式统治,成为阿拉伯文化衰落、西方近代文明兴起的转折点。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击败蒙古军,恢复阿拔斯朝哈里发的宗教领袖地位,为伊斯兰世界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传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已经1000余年,在与当地黑人语言、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的不断沟通与交流当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洲伊斯兰”。非洲伊斯兰与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并流行于西亚北非地区的“阿拉伯伊斯兰”不同,它既保留了阿拉伯伊斯兰的基本特征,又融合了黑人文化的某些特质,具有鲜明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可是自从上世纪70  相似文献   

9.
从8世纪初阿拉伯人开始征服中亚到20世纪初俄国人征服共管辖中亚这一千多年的中亚伊斯兰教史,在世界伊斯兰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中亚伊斯兰教史的分期有助于探讨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和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探讨伊斯兰教对中亚各民族的形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等。一公元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摧毁了萨珊王朝,势力达到伊朗东部的呼罗珊,伊斯兰教出随之东进。但在8世纪初之前,阿拉伯人虽然经常侵掠中亚河中地区,但传播伊斯兰教在当时并不是阿拉伯战士所关心的.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掠夺财富与掳获战利品.直到8世纪初,阿拉伯的呼罗珊总督层…  相似文献   

10.
麦地那时期是伊斯兰教发展和阿拉伯国家初创的重要时期。当时已在阿拉伯半岛上相处近千年的阿拉伯和犹太两个民族的关系也经历了从合作到冲突的演变。造成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双方政治经济实力的变化和各自需求的不同,也是伊斯兰教从初创到传播和阿拉伯民族从统一走向扩张的必然结果。犹太人也就成为阿拉伯人征服的第一个“异族”。  相似文献   

11.
严峻而保守的伊斯兰教卫道者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麦加和安葬地麦地那是伊斯兰教的圣地。沙特王室以“伊斯兰的曙光”、“圣地的保护人”自居,要全世界几亿穆斯林把沙特当做“精神上的祖国”。沙特家族创业伊始,就接受伊斯兰教中瓦哈比教派的教义、作为统一王国的精神力量。瓦哈比派是伊斯兰教逊尼派的“纯正派”或“清教派”,主张恢复伊斯兰教初期的本来精神,反对“脱离《古兰经》的宗教生活”,教规严格。瓦哈比派教义渗透到沙特社会的各个方面。外报称,目前沙特阿拉伯已演变成为两个氏  相似文献   

12.
在伊斯兰教诞生以前,阿拉伯人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阿拉伯半岛范围内,其人口的迁移规模很小。公元7世纪,随着先知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人的力量在阿拉伯半岛迅速崛起。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阿拉伯人在四任哈里法的统帅下,“一手持剑,一手拿《古兰经》”,走上了对外扩张、建立阿拉伯大帝国的道路。在短短的一个世纪里,阿拉伯人所到之处,通过与当地被征服者共同生活及联姻等途径,最终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阿拉伯民族,也奠定了今天阿拉伯世界的基础。目前,除了西亚、北  相似文献   

13.
西方的一些报刊近年来常常宣扬伊斯兰教“正在征服整个非洲”。这当然是危言耸听。但十多年来,随着阿拉伯石油生产国在经济上的崛起,同非洲经济合作和联系日益扩大,伊斯兰教在非洲的地位有所提高,它对黑非洲的影响也有所增强,这都是事实。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可上溯至公元七世纪。但在那时,伊斯兰的势力只限于北非地区,未能进入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到了九世纪至十三世纪,北非的柏柏  相似文献   

14.
丁隆 《世界知识》2012,(4):42-43
2011年以来,在席卷阿拉伯世界的政治风暴中,伊斯兰教两大教派——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矛盾,再次浮出水面,成为影响多国政治变局的重要因素.在巴林,占人口多数的什叶派的抗议浪潮,遭到逊尼派哈利法家族和以沙特阿拉伯军队为首的海合会部队的联合绞杀.在叙利亚,属什叶派阿拉维支派的阿萨德政权,在内忧外患冲击下摇摇欲坠.什叶派核心国家伊朗则面临与西方的最后摊牌.伊朗核问题持续升温,美国对伊朗实施严厉的制裁,殃及伊朗的金融和石油工业,关于以色列和美国对伊朗动武的种种猜测一时间甚嚣尘上.这一切似乎说明,什叶派在逊尼派阿拉伯国家和西方的围攻下腹背受敌,教派矛盾在中东现实政治中被继续放大.  相似文献   

15.
李明波 《世界知识》2012,(16):42-43
在传统的中东社会中,女性基本处于依附于男性的地位。尽管伊斯兰教通过一系列宗教法规赋予了广大穆斯林女性一定的自由和权利,但是《古兰经》在另一方面又规定了男性对女性拥有绝对的权威。如男子可以娶四妻,女性出门必须戴面纱等等。因此,在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社会,真正的男女平等实践显得举步维艰。二战之后几十年间,随着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女性地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与西方和一些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丁隆 《世界知识》2014,(7):52-60
<正>"阿拉伯之春"爆发后,随着突尼斯伊斯兰复兴党、埃及穆斯林兄弟会、摩洛哥正义与发展党等伊斯兰党派通过选举上台,"政治伊斯兰"一词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何为政治伊斯兰?政治伊斯兰(political Islam)是一种宗教性的政治思潮和运动,埃及穆兄会创始人哈桑·班纳将掌握政治权力视为伊斯兰教的基本要素,使政治性成为此类组织和运动区别于其他伊斯兰运动的本质特征。学术界有关政治伊斯兰的定义较多,但主流观点认为其本质是被用来实现某种政治目的的伊斯兰,即将伊斯兰教作为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1999,(7)
1492年,格拉纳达最后一任穆斯林统治者阿布·阿布杜拉(即卜阿地)眼含热泪,在他的阿尔汉布拉宫举行告别仪式,随后离开了摩尔人的西班牙。似乎是为了磨平历史的伤痕,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着手消除西方文化中的阿拉伯分支,使西方文化深深地扎根于希腊-罗马哲学范畴。安达鲁西时代整个儿被抹杀,似乎这个时代从来没有出现过。更糟糕的是直到19世纪,安达鲁西时代从阿拉伯-穆斯林文化中也消失殆尽。这就是说,安达鲁西文化所有积极的部分全都被淹没。在伊斯兰世界,甚至连阿威罗伊都被打入冷宫。幸运的是属于拉丁文化的西方恢复了阿威罗伊的历史地位——毫无疑问,阿威罗伊丰富了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12月22日,突尼斯举行总统大选,世俗派政党"呼声党"领导人、88岁的埃塞卜西当选为突尼斯自"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的首位民选总统。这意味着突尼斯四年的政治过渡进程即将画上句号,同时也令对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化倾向忧心忡忡的西方松了一口气。如果从2011年1月14日突尼斯总统本·阿里仓皇辞庙、2011年2月11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宣布辞职开始算起,"阿拉伯之春"自爆发迄今已有四年时间。在这四年中,"阿拉伯之春"的首发国突尼斯诞生了一部被认为"最不伊  相似文献   

19.
外刊要论     
JasonBurke(英国《观察家》报首席记者)超越本·拉登“基地”组织不仅是全球性恐怖组织,更是一种意识形态,尽管在阿富汗该组织已受到沉重打击,但“基地主义”世界观却大行其道。逮捕或杀死本·拉登并不会对“基地”组织造成毁灭性打击,伊斯兰好战分子仍将存在。伊斯兰武装分子的主要目标并不是摧毁西方和建立全球伊斯兰国家,而是要反击西方对伊斯兰教的分化和羞辱。“基地”组织的崛起并不意味着伊斯兰教的温和派被边缘化,反西方也不代表拒绝西方的价值观,伊斯兰武装分子并不排斥现代思想,并且乐于吸收现代化成果。巴以冲突不是伊斯兰武装…  相似文献   

20.
<正>巴勒斯坦是阿拉伯世界的重要一环,阿拉伯世界是影响巴勒斯坦问题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本书首先系统地梳理了阿拉伯世界与巴勒斯坦的历史关系,认为公元前6世纪的奈伯特王国时代是阿拉伯游牧部落定居巴勒斯坦的开端。阿拉伯帝国时期,巴勒斯坦具有了永恒的阿拉伯和伊斯兰属性。耶路撒冷曾是穆斯林的礼拜方向,是先知穆罕默德登宵之地。688年,哈里发阿布杜拉·马立克决定在耶路撒冷修建圆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