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造成东南亚金融危机原因的考察,论证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亚洲价值观”的不相关性,指出,以儒家价值观念为核心“亚洲价值观”,不仅在五、六十年代以来东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东亚国家和地区克服金融危机,重新振兴东亚经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积极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
李伟 《世界知识》2010,(19):6-6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观察家认为东亚将趋干实现区域一体化。但现在看来,虽然东亚国家间合作有所深化,但区域一体化程度仍很低,尤其是各国间政治融合度不高。  相似文献   

3.
东亚金融危机已持续半年之久,其影响程度之深、涉及范围之广,远远超出了人们的初期预料。在金融危机给亚洲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亚太安全格局和大国关系也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或调整。金融危机使东亚提前进入新一轮政治、经济调整期。危机是冷战后东亚国家共同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各国政府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泰国总理差瓦利被迫下台,韩国执政党在大选中失败,印尼苏哈托政权陷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和社会动  相似文献   

4.
《世界博览》2009,(1):16-16
世界银行:虽然东亚各国在此次危机爆发时远比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更有准备,但全球经济风暴来势之迅猛谁也无法幸免,12月10日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东亚经济半年报》如是说。  相似文献   

5.
陆璐 《科技信息》2008,(4):236-237
中国迅速崛起对全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其黑色发展之路在给全球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力的同时也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应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为谋求中国经济的绿色崛起而建立一个有限度、讲信用、负责任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东亚金融危机的根源 ,找出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政治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东亚地区各国都具有过分依赖具有权力的领导人 ;都具有军人统治的色彩 ,而且各国政府都有对经济事务干预较多的弊端 ,为了解决政治权力对经济的制约 ,各国先后进行了大胆的调整 ;但是东亚国加的社会力量仍被控制在国家合作主义的体制之中 ,因此 ,民主发育不健全 ,政权制约经济构成了东亚国家政治发展模式 ,这亦可视为东亚经济危机爆发的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7.
大家知道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发生金融危机每个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具体原因都不一样,根本原因在哪里?根本原因就在于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金融体制已经不适应这种全球化的环境。如果我们反思中国的情况,这些问题我们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比如说外向型企业经济,东亚这些国家,三十年来基本上是以外向型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外向型经济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可以利用外国的资源,可以利用外国的市场来发展本国的经济,但是如果进出口的依存度过高,会造成本国市场受到国际市场影响太大。中国银行业隐含着…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有关“亚太世纪”的议论甚盛,但东亚金融危机的发生,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使得这种议论几乎销声匿迹了。然而,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经济的得势,有关21世纪是“亚太世纪”的议论又起,亚太又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亚太,即亚洲太平洋地区,通常是指环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广义范围的包括太平洋的北美、南美、东亚、南亚以及大洋洲各国。这个地区的一大特点是国家多,差别大。既有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有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有高度发达的城市型国家和地区,也有经济上非常落后的弹丸岛国;既有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有…  相似文献   

9.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中国国际作用的提升,国内外有人认为中国已经占据国际舞台的中心位置,对中国的未来展望过于直线和乐观,而有意无意忽略了中国的大半个身子还处于发展中、处于落后的严峻事实,更没有看到由于世界渗透性的增强,即使是一些非国家角色、一些非极力量也都已经引起广泛的国际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战略上冒进的情况时有发生,到今天仍有一些战略研究习惯性地把愿望当成现实,而不习惯对问题进行结构性、系统性的科学分析。而在实际上,中国要成功实现和平崛起,在当前及未来较长时期里,应该力避成为国际体系变革过程中矛盾聚集的焦点,以此为条件才有可能成功破解大国崛起的安全困境,逐步担当起大国责任。  相似文献   

10.
几方面影响首先,由于东亚生产的滑坡及其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1998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会减缓。这对美国出口造成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制造业。但应该记住的一点是,在美国,服务业产值占总产出的近一半,同时,服务业承担了3/4的就业,而这部分受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小。其次,美国的消费者是东亚金融危机的受益者。在美国,居民的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2/3,而目前美国居民的消费呈较强的增长势头。低利率显然利于人们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地区的概念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指亚洲的东北部地区.这样就包括了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地区、蒙古、朝鲜、韩国和日本共6个国家,其中,俄罗斯、中国都以部分地区入围“东北亚”地域概念。另一种是指东亚的北部地区。如果按“东亚”来划界,那么显然不包括俄罗斯。因为俄罗斯传统上届于欧洲国家,尽管它横跨欧亚两大洲。这样,“东北亚”概念就只包括中、日、蒙、朝、韩5个国家。这也可以认为是以国家来定位的一种概念。虽然从广义上讲,东北亚合作不能缺少俄罗斯的参与,但如果把东北亚看作是东亚的一部分,那么从现有的东亚合作机制来看,还没有包括俄罗斯。这里所说的“现有的东亚合作机制”就是指10+3框架,即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组成的中央政府一级的合作机制。朝鲜、蒙古作为东亚国家,只要它们有意愿,随时可以加入这一机制。  相似文献   

12.
年初,美国防部长科恩访问了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新加坡、泰国、中国、日本和韩国,并与这些国家在军事合作问题上取得了一些成果:多数东亚国家肯定美国在东亚驻军的作用和美国对东亚安全的“承诺”,表示愿与美国保持和发展军事合作关系;美、菲达  相似文献   

13.
从东亚地区的实际出发,吸取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当前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重点至少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加强东亚国家之间的金融政策协调以稳定汇率:二是通过地区内的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创造与扩大“东亚集体内需”。  相似文献   

14.
东亚国家和地区有两个最宝贵的财富和发展的基础:一是培养的人才,包括企业家和科技人员;二是国际化的经济体制,包括全球营销网络和国际竞争经验,其发展的基础是迅速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在金融危机之后,东亚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之一:驾驶员问题今年以来,东亚合作正经历大变化。为使东亚合作的未来之路相对平坦,过程相对顺利,我们必须尽早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丢掉包袱,开动机器,继续前进。那么,这个大变化是什么呢?东亚合作主渠道10 3(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于2004年决定,将于今年12月在马来西亚召开第一次东亚领导人会议(EAS)。按照最初的设想,EAS就是10 3领导人会议的自然过渡。但今年以来,事情的发展超乎人们的预料。显然不属于东亚国家的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要求成为EAS的成员。而一直在东亚合作中扮演主导者和驾驶员角色的东盟,秉持东亚合作开放性的…  相似文献   

16.
东亚合作的未来(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合作是多层次的,也必须多层次推进。目前的几个10 1和10 3合作是东亚合作的主渠道和基础。近期内,EAS(东亚峰会)可以被视为东亚国家与想融入东亚的国家的一个合作平台,即10 3 3。待机会成熟时,随着东亚概念的逐渐突破,EAS也完全可以成为10 6。  相似文献   

17.
毫无疑问,在最近的30年里,东亚地区特别是东亚国家中那些沿海地区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地区.而且,在这些东亚国家中,沿海地区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尤其重要,其中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海洋资源开发、渔业、海运业等.为了更好的发展,这些东亚国家开始开展一系列关于综合管理沿海地区及海洋管理的合作机制,即东亚海洋环境合作管理机制(PEMSEA).  相似文献   

18.
鲜有美国决策者意识到西方对世界历史的主导已结束——我们正进入一个亚洲(本文主要指东亚)崛起的亚洲世纪。东亚不仅经济进步,也形成了可维持和平稳定的机制。欧洲代表过去,东亚代表未来。而两个世纪以来美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关注大西洋,而非太平洋。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演变。从经济格局的演变来看,东亚经济将持续增长,地区经济合作迅速发展,不断推进改革与调整仍然是今后东亚经济生活的主旋律,“增长三角”更加蓬勃发展,中国经济崛起对东亚经济发展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格局的变化必将导致世纪之交政治格局的巨变。东亚形势将保持相对稳定,加强地区安全合作成为各国的普遍要求,中国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面对跨世纪的东亚政治经济格局,中国要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保持经济良性循环。要积极参与和促进东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在处理对外政治关系方面,要以“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作为基本指导思想,积极推动建立符合东亚情况的地区安全合作机制,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东亚各国在政治经济合作中的精神纽带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东亚国家经济的过度“银行化”及其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东亚模式”的一个制度特征 ,东亚国家经济的过度“银行化” ,突出地表现为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在金融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和银行体系相对于国民经济规模显得特别庞大。这种对银行信贷过份依赖的融资体制不仅引发了对外资的过度依赖 ,而且还使借款人与放款人之间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 ,从而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中国应吸取教训 ,积极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 ,从根本上避免对外资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