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能否超越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海外媒体对于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比较并未因瓦杰帕伊访华热潮的结束而停止,印度国内对这些报道的争论也越来越趋于白热化,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篇文章,一篇是来自英国《经济学家》,一篇来自美国《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近代史上加害中国最深最重的国家。新中国对其以德报怨,不再追究其侵略罪行,放弃索赔要求,此大义之举令多数日本人超出意料。但日本国内近年否认、美化侵华历史罪行的趋愈演愈烈,若不翻然醒悟,历史问题仍是影响中日正常关系的症结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与<中国直销>创刊于2003年12月相比,杂志的母体<知识经济>的时间则要早得多,最早可以追溯到1983年12月创刊的<重庆科技>.  相似文献   

4.
李明博想超越韩日关系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3月1日,韩国新任总统李明博就韩日关系表明了与前几任总统截然不同的立场。李明博强调,韩国人民不能回避历史。但更不能固步自封地局限于过去。 李明博当选韩国总统之后。多次公开表明。他将寻求与日本建立一种“成熟的关系”,不会要求日本对上世纪在韩国进行的残酷殖民统治作出道歉。并称,强调意识形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韩日关系也必须以实用主义为基础.开启面向未来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日关系显然正处在一段时期内的最恶劣的状态:东海问题、历史问题、台海问题等。它绷紧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心弦,备受国人的关注,但在认识中日两国关系时,如果只注意对立的一面却忽视了统一的方面,就不可能对事态作出正确的评价,也就不能有正确的应对策略。中日两国利益的统一方面主要体现在:两国均在双边贸易中获益;两国在技术、资源、市场等方面具有较强互补性;两国的磨擦均会对两国人民造成伤害,不利于国家发展。所以,“有理、有利、有节”应该作为处理中日关系的指导方针。有理。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不断挑衅,不理智的冲动只会使矛盾进…  相似文献   

6.
8月11日,日本前副首相后藤田正晴先生在《朝日新闻》发表了一篇关于日中美关系的文章。他指出日本外交或者说东亚地区存在三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即驻日美军基地问题、台湾问题和日中历史认识问题。他认为:冷战已经结束,现在应当分阶段逐步解除日美安保体制;中国统一台湾是历史的必然,这是中国的国内问题,日本不应说三道四;为了推进日中的和解  相似文献   

7.
刘江永先生的新著《中国与日本:变化中的“政冷经热”关系》一书最大的特点是对中日关系准确把脉,回答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中日关系内容丰富,千头万绪,作者巧妙地抓住“政冷经热”这一重要命题,把中日关系的各种问题简明扼要地提示出来,并做出具体分析:冷到前几年中日两国首脑互访受阻,两国民  相似文献   

8.
八月十二日,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这是继一九七二年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受到了普遍的欢迎.中日两国人民热烈欢庆两国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亚洲各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也感到高兴,同声赞颂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为加强亚洲、太平洋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许多好听的名词,都变成了帝国主义者向外侵略的经典,意大利要吞并阿比西尼亚偏说是「宣扬文化,」日本要掠夺中国东北四省领土,偏说是「宣扬王道,」我们得正告世界上的弱小民族;须要提防你们周遭强国口中的「亲善!」现在日本又高唱调整中日关系了;诚然中日关系,应当「调整,」我们并不否认,但是希望日本不要又假「调整」之名,阴行侵略之实,我们知道;彼此关系的「调整,」至少应该以友好的平等互惠为原则.那末日本所给予中国的是些  相似文献   

10.
1978年8月,多年悬而未决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订,中日关系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天地。25年过去了,国际形势和中日两国的国内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日关系也就有了新的特点和产生了新的矛盾。怎样面对和解决,国内的日本问题专家亮出了他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1955年10月15日,毛主席在“同日本国会议员访华团的谈话”中,言简意赅地指出:“我们两个民族现在是平等的了,是两个伟大的民族。”可以说,毛主席的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两千多年来中日两国关系的历史。从中日开始交往至今,两国关系呈现为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从公元57年日本的倭奴国王遣使东汉,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这个时期中日关系总特点是:中国历经王朝盛衰,国运沉浮,忽必烈征日;日本则经历幕府锁国,以及以吸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世界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发达国家,又是中国的近邻,中日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非常重要.目前中日关系的障碍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问题上.中日两国只有以史为鉴,立足现实,同时面向未来,才能实现中日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1.唯物史观“结束了历史领域内的哲学,正如辩证为自然现使一切自然哲学都成为不必要的和不可能约一样”.尽自近代开始后,思想家们对人类历史的认识倾注了巨大的热情,这确实可以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又巨人辈出的时代.但是;历史文化的数千年的积淀,使他们只能在这样一个怪圈中徘徊,人的意志和热情渗透了历史的每一个毛孔,历史的时空组合结构中无时不感觉到人的存在,但是历史所固有的不可遏制的趋势,使人的存在又只是若隐若现,甚至可有可无,这种奇特的文化景观使那个时代的思想巨人们十分苦恼,因感不解.思想家们自信的秉赋使他…  相似文献   

14.
到今年9月,中日恢复邦交已经26年了。仔细探讨26年的历史,总的说来发展健康,但复交前存在的难题直至今日依然存在,并且出现了新的困难。这不能不让研究中日关系的人们在欣慰之余又有几分忧虑。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不单影响到亚洲,也将对全世界产生影响。中国胡锦涛副主席已经访日,江泽民  相似文献   

15.
光阴荏苒,中日关系正常化十周年了。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六年之后,1978年8月,中日两国政府又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联合声明的发表和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对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前,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以“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为题,举办了国际热点问题战略评估第一次研讨会,与会学者提出如下观点:一、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是由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引发的。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既是日本如何认识侵略战争历史并采取相应的方针、政策、战略的本国内政问题,又是日本是否服从国际判决、履行国际条约和遵守中日双边政治文件原则的国家诚信问题,更是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关乎发展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影响东亚稳定与和平的国际关系问题。二、当前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呈逐渐恶…  相似文献   

17.
发展对华关系在朝野占了上风;在一些战略层次问题上有意与美国拉开距离;中日关系正处于新的转折期。 199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中日两国政府首脑实现了互访。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已基本摆脱困境,走上了正常发展轨道。尽管前进的道路不会平坦,特别是日美新防卫合作指针的消极影响不容低估,但在新旧世纪的交接期,日美两国均需通过政治、经济交往与中国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江主席的成功访美,中美间确立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日首脑实现互访并就加强对话、扩大合作达成共识,这表明中国与美日的一些矛盾尚不致影响中美、  相似文献   

18.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中国与日本之间没有正式的政府间的外交关系,以经济活动为中心的民间交往自然成为两国交往的核心.中日间经济活动主要有50年代的中日四次民间贸易协议,以及60年代的友好贸易和"LT贸易".其中从1962年到1973年延续了11年的LT贸易被誉为"半官方"和"准政府"间的贸易,对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外交上的"鸽派"新上任的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外交上可以说是典型的"鸽派"。在历史问题上,他对每个造成日本与亚洲邻国不和的问题都有清醒的认识。2006年1月18日,笔者就职的日本《中文导报》记者对他进行采访时曾有过这样的对话。  相似文献   

20.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中国与日本之间没有正式的政府间的外交关系,以经济活动为中心的民间交往自然成为两国交往的核心。中日间经济活动主要有50年代的中日四次民间贸易协议,以及60年代的友好贸易和“LT贸易”。其中从1962年到1973年延续了11年的LT贸易被誉为“半官方”和“准政府”间的贸易,对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