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国家意识是公民对国家的认同、认知意识。作为重要的精神纽带,国家意识对国家的形成、统一、强盛有巨 大的促进作用。它是公民义务感、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的基础。树立国家意识,有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 处理好各种关系。在新时期,缺乏国家意识,对中华民族就是一场灾难,为此,我们要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加强公 民国家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国家问题是马克思和葛兰西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市民社会理论贯穿葛兰西国家观研究始终,故称其国家观为"市民社会"国家观。葛兰西"市民社会"国家观是对马克思的继承和发展,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区别在于国家的概念、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权力、国家的消亡等方面。葛兰西从市民社会的角度探讨国家问题,为全面认识和发展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有益参考,但受其理论缺陷的限制,未能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的国家观。  相似文献   

3.
高瞻远瞩     
《广东科技》2021,30(7)
正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出发,对国家利益的概念、国家利益的阶级本质做了探讨,指出国家利益不能脱离它的阶级本质,即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国家利益,都是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的利益。而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决定的国家的性质,对国家利益的目标、获取国家利益的手段,以及国家利益的分配等都具有根本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当前国际安全环境复杂多变、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刻不容缓。该国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工作与国家总体安全观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把国家安全教育放到一个完整系统里来思考、谋划、构建。该文力图构建教育机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队伍"四位一体"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模式,实现国家安全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经济系统构成国家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经济系统防御能力和健康程度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经济水平、经济增长、真实储蓄、国家信用、开放程度和资源安全等关键因子。本文对45个样本国家的经济防御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与分析,研究表明:有3个国家属于经济防御能力“较强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和美国;有14个国家属于经济防御能力“一般国家”;有19个国家属于“较差国家”;有9个国家属于经济防御能力“脆弱国家”。中国国家经济防御能力指数(0.818)在45个国家中排第1位,远远高于第2位的印度(O.770)和第3位的美国(O.675)。强大的经济防御能力,为我国成功抗击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7.
许华 《世界博览》2015,(7):40-43
一个正面的国家形象能增强国家的软实力,负面的国家形象则会影响国家利益的实现。通常来讲,形成国家形象的要素林林总总,既有地理风貌、国民素质、自然资源等物质要素,也包括国家治理、决策机制、领导方式等制度因素以及文化心理和社会意识等精神因素。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狭义国家学说”是以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的国家范畴、国家制度和国家思想为研究对象的国家学说,与广义的国家学说对称。“狭义国家学说”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就开始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进行探讨,19世纪80年代末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标志着“狭义国家学说”臻于科学化、系统化。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自身也是一个动态的存在,是一个“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1998,(5)
丕限时速的国家:德国。目前,世界各国对汽车驾驶速度的限制各不相同,现排列如下,最高时速为140公里的国家:意大利。最高时速为130公里的国家:法国、瑞士、奥地利。最高时速为120公里的国家:保加利亚、南斯拉夫、芬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最高时速为110公里的国家:瑞典、捷克斯洛伐克、英国、波兰。最高时速为100公里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社会系统构成国家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社会经济系统抗逆能力取决于社会分配公平、社会腐败、通货膨胀、就业状况和社会凝聚力等敏感因子。本文对45个样本国家的抗逆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与分析,研究表明:在45个样本国家中,有9个国家属于社会抗逆能力“较强国家”,有15个国家属于社会抗逆能力“一般国家”;有11个国家属于“较差国家”;有10个国家属于社会抗逆能力“脆弱国家”。中国在45个国家中排第16位,属于“一般国家”之列,说明社会抗逆是我国免疫系统中相对薄弱的一道防线,有针对性调控社会抗逆敏感因子,是快速提高国家免疫能力,保障我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国家秘密技术是指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划定为秘密级、机密级和绝密级的发明、科技成果和关键性技术。国家秘密是一个集合名词,是所有确定为由国家保护的秘密事项的统称。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二条规定:“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  相似文献   

12.
《广东科技》2021,30(7)
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王牌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既包括以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为代表的狭义的科技创新平台,也包括大学、科研院所、企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孵化器等创新主体和载体。本文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概念内涵出发,  相似文献   

13.
赵玉江 《科技信息》2007,3(2):18-18
国家形象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发展的历史时期,中国国家形象更是直接、有力地影响着国家利益的实现。本文从国家形象的内涵、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演进、逻辑进展及新世纪的形象转换与意义彰显等三方面对中国国家形象展开描绘,进而为中国新时期塑造更为成功的国家形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国家文化安全防范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我国国家安全问题呈现出复杂、多样、多变的态势。从确立全面的国家文化安全观、与和平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完善国家文化管理和文化安全法制体系战略三个方面,讨论国家文化安全防范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构建定位合理、优势互补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机制,是提升国家科技战略能力、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立足于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分为综合型、专业型、集群型和市场型4种类型,阐述了不同类型的功能定位,梳理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机制的理论认识,探讨了基于协同共生管理模型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机制,进而提出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于1999年12月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之一,是2001年5月30日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建设,采取"多校一园"的经营管理模式,由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U创客空间(国家备案众创空  相似文献   

17.
正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于1999年12月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之一,是2001年5月30日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建设,采取"多校一园"的经营管理模式,由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U创客空间(国家备案众创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国家政治职能包含对内维护政治统治职能和对外保护国家利益职能。当代中国,我们应立足新的国情和世情,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为指导来探析国家政治职能:一是对内维护政治稳定职能,并通过加强国家专政、加快改革促发展、发展政治民主、健全法制等途径来实现政治稳定;二是对外确保国家安全职能,我们必须树立综合的国家安全观,通过加强国防建设、注重经济文化安全、强化外交手段、重视科技信息发展等途径来确保我国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9.
江时学 《世界知识》2014,(15):34-36
<正>近几年,国际舞台上一个极为引人关注的角色就是金砖国家。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学术研讨中,与金砖国家相关的问题不胜其数,其中最重要的是:金砖国家的宗旨是什么、如何评价金砖国家合作的成效、金砖国家能否实现机制化、能否吸纳更多的新兴经济体加入金砖国家。  相似文献   

20.
正一、国家科技情报治理(一)国家科技情报治理的涵意国家科技情报治理是实施国家情报治理过程中,对科技情报相关的组织、人员和信息资源进行管控的措施和制度的总称。国家情报治理通过理顺和优化对情报事业的管理,来解决政府决策过程中信息不完备的问题。国家科技情报治理着眼于保证和完善国家科技情报事业的健康发展,既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也是国家情报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