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科学》2008,(1):5-5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将肖形印、中国字和五环徽有机地结合起来,充满了活力。尺幅之地,凝聚着东西方气韵;笔划之间,升华着奥运会精神。  相似文献   

2.
陆鸣 《科技智囊》2008,(8):14-17
近日,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不到一个月之际,又一项重大的文化标志工程,向奥运会献礼——世界上最大的奥运会会徽造型“中国印”摩崖石刻正式在北京密云县云蒙山落成。  相似文献   

3.
4月26日,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计划路线②和火炬发布仪式①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  相似文献   

4.
北京2008,奥运会铿锵走来。除了“绿色”和“人文”特色之外,“科技”在这届奥运会中扮演了空前重要的角色。事实上,在这场盛会中,科技已渗透进每个角落。科技舞动圣火,科技打造场馆,科技刷新纪录,科技保障安全。今天,成功的奥运已经离不开科技,有最先进的科技助威的北京奥运会必将是一届独特而成功的奥运会。 反过来,奥运也在助推科技。通过奥运盛会,我们目睹到、认识到也亲身接触到许许多多平日里不易亲历的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奥运会会徽宣传片客户: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导演:张艺谋摄影:赵小丁前期制作:杨子工作室后期制作:北京视点英派数码制作有限公司奥运会会徽宣传片,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揭幕仪式上通过 cctv-1,cctv-4,cctv-5,cctv-9向全球播放的一部宣传片,意义非常重大。片长5分45秒,分为四大部分:印童、书法与京、红、运动,要将这四部分阐述清楚,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篇说明文,导演希望它感人、艺术、能让人兴奋。  相似文献   

6.
奥运会会徽宣传片客户: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导演:张艺谋摄影:赵小丁前期制作:杨子工作室后期制作:北京视点英派数码制作有限公司奥运会会徽宣传片,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揭幕仪式上通过 cctv-1,cctv-4,cctv-5,cctv-9向全球播放的一部宣传片,意义非常重大。片长5分45秒,分为四大部分:印童、书法与京、红、运动,要将这四部分阐述清楚,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篇说明文,导演希望它感人、艺术、能让人兴奋。  相似文献   

7.
《青年科学》2008,(1):4-4
2003年8月3日,首都北京天坛祈年殿前,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正式亮相。这是一个以中国传统文化印章为载体的会徽。会微分三个部分,主体为上部大红底色的白色"京"字图形,约占整个会徽的3/5。"京"字形状酷似汉字的"文"字,取意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整个"京"字图形为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京"字图形下是黑色的英文"Beijing2008"字样,其下是奥运五环标志。北京2008奥运会徽形象独特,英文的"北京"和2008年以及奥运五环,将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会徽是每一届冬季奥运会的标识,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十届冬季奥运会的会徽设计五环是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在设计思路上多运用雪花、雪山为元素,手法上采用写实、抽象文化符号等多元化组合,不仅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和艺术特征。同时也反映了主办国家和主办地点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征。不同时期的冬季奥运会会徽不仅体现了当时和当地的文化,而且也深刻的体现了时代的社会特征。会徽见证奥林匹克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所蕴含的团结、和平、友谊、公正和坦诚的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法,对新世纪悉尼、雅典及北京奥运会的三届会徽标志分别从艺术创作上设计的文化理念和艺术风格的运用,三个国家不同民族文化象征物采用的异同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得出了未来会徽标志设计除了要有标志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外还要突现以民族文化为依托的多元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科技智囊》2008,(9):24-25
海峡两岸的同胞们、出席会议的全体贵宾、朋友们、同志们:今天,我们在北京奥运会举办的重要时刻,举行“海峡两岸共建中华和平龙暨中华和平龙创意设计第二轮征集活动”仪式。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海峡两岸的同胞都支持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都致力于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因此,今天的仪式,将成为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的一个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1.
《青年科学》2008,(6):5-5
奥运会形象元素是构建北京2008年奥运会形象与景观工程的基本元素,其中包括奥林匹克五环、北京奥运会会徽、色彩系统、主题口号、二级标志、吉祥物、体育图标、核心图形等。它们作为奥林匹克精神和本届奥运会举办理念的象征,是营造北京2008年奥运会形象与景观的基础。它们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理  相似文献   

12.
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全球盛会,奥运会会徽作为历届奥运会的象征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从跨文化交际的视野去看,它向世界展现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传统。从语言文字、艺术内涵及思维方式3个角度出发论述奥运会会徽所体现出的文化差异,分析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并与西方国家的奥运会会徽做比较,进一步对有些网站上评论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官宦论"和"野心论"进行剖析和批评。通过对奥运会会徽的阐发,启示人们在保持跨文化意识的基础上,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奥运会中具有跨文化传播特性的事物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实现了在国内外的跨文化传播,会徽"中国印"是中西方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典型代表,开闭幕式从多方位解读了北京奥运会的跨文化传播特点,颁奖仪式中的中国元素充分展示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北京奥运传媒是奥林匹克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4.
孙春萌 《科技信息》2009,(15):129-130
仪式音乐是奥运会仪式的重要元素,本文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颁奖仪式音乐的成功运用为出发点,剖析奥运会仪式音乐文化的特征与功能,探究奥运会仪式中音乐文化与体育的完美融合及开幕式音乐多元文化的后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佳女 《青年科学》2008,(10):4-4
2006年9月6日,在北京残疾人奥运会开幕倒计时两周年之际,第13届残奥会吉祥物的发布仪式在北京八达岭举行,"福牛乐乐"正式亮相长城脚下。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表示:“我们有理由相信,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定会成为奥运史上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奥运会。”  相似文献   

17.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中国继2008年奥运会的又一次体育盛会.集"体育""文化"和"艺术"于一体的冬奥会会徽,不仅是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的形象载体,更是集理性与感性内涵的完美融合.本文基于图像学视角,以内容阐释为重点,分别从发展历史、图像学分类和内涵体现等方面对北京及历届冬奥会会徽进行话语诠释.研究表明:1)冬奥会会徽发展分别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以及成熟等阶段;2)冬奥会会徽的图像学分类主要从构图形式、颜色、颜色数量、原则、设计原型等方面进行阐述;3)冬奥会会徽总体具有突现冬奥会内涵、展现地域风情、发扬体育精神、提升国际影响力、凝聚民族精神、彰显文化底蕴以及塑造城市形象、打造体育产业品牌等意义;4)北京冬奥会会徽话语权在权力与权利两方面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470名术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将普通大学生与体育大学生对比分析,发现体育大学生对北京奥运会的识别达到较高水平,对会徽跨文化传播充满信心.但在会徽意义的理解上不够深入和全面,在对奥运会会徽的关注和认识上也不容乐观,各高校关于奥运文化的课程设置还不够完善,校内开展的奥运文化活动并没有完全对体育大学生提高奥运文化知识起到积极作用.建议加大体育高校校园奥运文化传播力度,完善奥运文化课程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体育大学生文化素质,为体育大学生主动了解和认识奥运文化提供一个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9.
“五一”节前发布的2008年奥运会火炬造型(“祥云”),正如先前发布的奥运会徽(“中国印”)和吉祥物(“福娃”)一样,因为融合了奥运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得到人们认可和喜爱。几乎同时,北京奥组委表示,将不会采取“汉服”作为奥运礼服。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政府承诺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举办成为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文章据此就北京奥运场馆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中的安全问题,论证了安全减灾是实现“最出色奥运会”的重要保障条件,并从城市防灾的多侧面研究了安全奥运观指导下的规划设计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