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户籍制度本来是一种按住户登记的人口管理制度,但我国的户籍制度被附加了过多的权利,演变成与户口性质和登记地相挂钩的权利界定和利益分配制度,形成了一种弹性很低的户籍身份的次级社会制度。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现代化的过程中,这一次级制度对社会协调发展的迟滞效应依然存在。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在陆续进行改革,但城市公共资源的瓶颈使改革陷入了困境。无论是从理论分析还是实践论证,文章认为在我国公共资源相对不足的今天,应该实施“阶梯式”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介绍迁徙自由的历史发展以及认识迁徙自由的权利性质,明确迁徙自由宪法保护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在我国虽然户籍制度改革对实现迁徙自由很重要,但是仅仅改革户籍制度依然无法实现公民的迁徙自由,还需要住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等的配套改革措施相配合。因此迁徙自由要成为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动态     
人 事陈天桥“空袭”新浪跟我们开始预测的一致,陈天桥终于排除种种困难完成了这个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最惊心动魄的收购案。“我非常欣赏新浪在资讯方面建立的成功模式和它在网民中的良好形象。我把大部分的现金都投在了新浪上,没有人比我更珍爱新浪了。”陈天桥对新浪的重视溢于言表。下面陈天桥需要面对的则是盛大怎样去处理这一战略投资的下一步、怎样让股票能够赢得张口说话的权利、怎样介入新浪的董事会、怎样去影响管理层、又怎样实施有效的产业整合。对于大多数股东而言,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肯定是管理层出现混乱了,这对谁都…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WTO之后,积极地与世界“接轨”,融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去,然而谁会料想到这“全球化”竟然是一个套?一本《华盛顿的全球赌博》让正沉浸在加入WTO后喜悦中的人们惊起了一身冷汗。  相似文献   

5.
作为由农村流人城市的不断扩充的外来社会群体,农民工虽改变了自己生存的空间位置,却远未完成从农民到居民的角色改变。在影响农民工融入社会的诸多因素中,户籍制度被认为是最关键的。户籍制度改革呼吁建立统一的一元户籍制度。在城镇社会保障制度逐渐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接轨的过程中,在土地价值越来越趋于上升的大背景下,农民工保留土地的预期会更强烈,不能简单地寄希望于农民工的转户。政府主导的“土地换户籍”不管是使农民生活更无保障,还是使农民“一步登天”,都不能使农民工真正融入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市化,而城市化最重要的内容应该是人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6.
李锐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拒绝合唱”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厚土》聚焦于吕梁山,从肉体与精神层面道出农民的生存困境,并进一步穿透历史,呈现出“历史”之外的人生。为了更好地敞开这样的人生,李锐提出回归口语之海,并进一步探索建立语言的主体性,以便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书写“本土中国”。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知识界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即在全球化形成的话语霸权面前,如何分辨、借鉴西方文明的精华,拒绝“现代病”的糟粕,并在此过程中对中国自身的历史和文化重新进行审视、反思和新的认定。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互依存”还是一个很时髦的名词。仅仅数年之后,它又被一个更新的名词取代了,这就是90年代以来风靡世界的“全球化”。对许多人来说,“全球化”使生活的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变得便利了。互联网使“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中国人是幸运的,因为2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过程,恰恰与经济全球化这一世界潮流汇合,有的海外人士甚至将此称做“中国机会”。一位中国学者指出:“全球化对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深刻,这些年间国内和国际发生的各种重要事件,没有一件不与全球化相关。”与此同时,中国人对“全球化”的思考亦在深入。人们在享受经济全球化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困惑。“全球化”?“现代化”?“西方化”?“美国化”?这些都是人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沉重问号。这些问号将会伴随今后好几代中国人。因为在我看来,“全球化”与其说是一个概念,更不如说是一种实践,而人的实践是没有止境的。我以为,无论是对待“全球化”还是实践“全球化”,要紧的是要多一点文化自觉。对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归结起来就是,对现代中国人来说,要想明白“全球化”这个大历史现象是怎么出现的,即它的来路,它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应当尽量看清楚它已显现出来的一些特征,看到它们对社会发展、国家兴衰乃至人类生存所形成的冲击和挑战。“文化自觉”要求我们对时代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文化自觉”是一个观察角度,一种处世心态,一种精神境界,最终应当是对人类文明的终极思考与关怀。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户籍制度的改革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在新形势下,户籍制度改革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路径依赖的角度,在研究我国户籍制度的历史变迁、分析路径依赖形成的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在寻找新路径时要注意的事项,旨在促进我国户籍制度向着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户籍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行政制度,中国“二元”户籍制度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争议.国家从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在进行改革,但改革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过,上海市2007开始实施的实有人口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却给户籍制度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对未来人口管理模式的建立也有多重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语义分析的角度看,中国“写人学”这一命名最能显示该学科的本土文化身份。具体说来,与“画”融通之“写”是最重要的中国文论话语之一,而“人”又历来被认为是文学创作的核心,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由于中国“写人论”的核心和气脉是由绘画理论演化而来的“以形传神”,因此,中国“写人”之“学”的理想构架应当是由“写形”、“传神”以及“设色”、“写心”等传统话语整合而成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11.
科学、创新与求异思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是人类社会、人类历史上变化最烈、发展最快的世纪。发展之快 ,变化之剧往往使人目不暇接 ,使人“思难适变”。其中 ,科学技术在20世纪的迅猛发展 ,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这不仅仅是因为日日新、月月异的科技成果已大规模大力度地进入了寻常百姓生活 ,更是因为科学技术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各国综合实力方面所显示的巨大作用。因此 ,在进入21世纪之时 ,“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倡导科技创新”的种种号召已日益成为神州大地、举国上下的最强音。但是 ,我们知道 ,任何一个清醒、理智的人 ,任何一个崇尚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籍制度改革是当代中国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已经历三个阶段,应从综合决策、加快立法、保障自由平等几个方面加快改革户籍制度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户籍制度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传统户籍制度的弊端逐渐凸显。因此,户籍制度的改革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角度分析了传统户籍制度的弊端,并探究了改革的意义,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到唐宋元明清的各领风骚,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性格与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土壤。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培养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然而,在数学、英语、网络充斥的今天,“奥数获奖了吗?”“英语过几级了?”“今天上网了吗?”似乎已经成为今天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小学生可以熟练地做几何题,中学生可以和外国友人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交谈,但当对方谈及中国历史时却哑口无言。有的学生使用电脑写文章,发表在博客或者网络日志上,可是连最基本的汉字都写不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十分令人担忧。有位著名特级教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冲击程度之烈为亘古未有。年轻一代正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培养了一批无根的孩子,如果一个人缺失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不能明智地了解自己的过去和审视眼前的处境,就很有可能缺乏社会责任感。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教师们越发感受到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慢慢的流失,如何积极挖掘,有效保护和发展,如何加大文化资源的创新力度,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让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值得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玮  周志民 《科技信息》2010,(32):I0005-I0006
改革开放之后.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计划性为核心特征的户籍制度表现出了种种不适应。在中央与地方的共同作用下,户籍制度不断改革完善。目前为止,地方户籍制度改革大概经历了“1980年代的中央主导、地方执行”,“1990年代的地方探索、中央默认”,“199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央指导、地方因地制宜推行”三个基本阶段。以往的户籍制度改革历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封丹 《科技智囊》2009,(8):72-74
天、地、人,合称“三才”,它是中国古人认识宇宙、社会、人生及一切事物的基本思想理论架构;也是中国古代统治阶层治国安邦、建设社会的思想纲领,其历史地位如同我们今天谈到“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一样。其实,天、地、人三才之用、三才之和,即是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之所指;或者说,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是新的时、空环境与条件下,三才理论的传承、创新与转生。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社会哪个领域矛盾冲突最大?毫无疑问,劳动力和人口自由流动方面存在的矛盾冲突最大。当今中国社会中有哪些国民待遇最不平等?歧视性的城乡两种身份户籍制度是中国国民之间最大的不平等。户籍制度的实质是一种可悲的国民歧视。走遍全世界,可能只有朝鲜和中国实行户籍制度了。但中国人目前似乎已经习惯了户籍制度,许多人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玉的国家,远在新石器时代,如河南裴李岗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内蒙古兴隆洼文化层中皆有玉制品出土,距今已有7000—8000年的历史。古国玉史启文明,中华民族文明伊始,便与“玉文化”结缘,正如我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之一的章鸿钊先生,在所著《宝石说》中指出的那样:“世人爱玉之风亦真如中国为甚,爱之者贵其德也,贵之斯比之。又推而行之以成民族之美德。由是,玉与吾民族愈相与团结而有不可分离之观。凡研究中国民族史者必兼详玉之始末,盖有由也。”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宝玉石传奇是和氏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玉石传奇,半部中国历史”。和氏璧的发现,最早见于《徇子·大略》篇,其学生《韩非子·和氏》中记载甚详:“楚人和氏得玉璞楚  相似文献   

19.
陈撷芬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的女报人之一。她于1889年创办了《女报》,后改名为《女学报》。该报从宣传女权到鼓吹革命,为中国女性报刊畅言革命之发轫。笔者从“谁(who)?什么(what)?对谁(whom)说?通过什么渠道(what 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hat effect)?”——著名的拉斯韦尔“5W模式”出发,来分析这份女性报刊,使人能够对该报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希翼现今的报人可以汲取先者之精神——为国人之福祉而走在时代前列发声。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户籍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一种限制财富、知识、权利在不同人群之间流动的藩篱,它的存在必然影响经济自由,而我国城市化运动的实质就是经济自由。所以现行的户籍制度如不加以改革,势必影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改革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既要有长期目标,又要有短期选择,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