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大变动的关键事件21世纪初的国际政治正在酝酿重大变动。美国在对伊拉克战争中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但根据战争发起的情况和可预见的结局(包括战后政治结局),我认为这场战争将被证明是国际政治正在发生重大变动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事件。所谓的重大变动主要是指当今世界惟一超强的美国的角色在转变,即它正从一个现存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变成谋求改变现存秩序的“革命者”或“改良者”。那种改变角色的意图在现在布什政府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和冲动。近些年来,人们在媒体和有关刊物上,经常可以看到“帝国主义”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2.
外刊要论     
《国际政治》德国外交政策协会出版2003年6月刊“西方”的终结:跨大西洋关系的禁忌海里希·佛格博士,德国科学与政治基金会主席团成员,柏林国际政治与安全研究所教授伊拉克战争引发了人们对美国外交政策的目的和动机的质询。究竟为什么美国既不理睬联合国的决议,又不顾自身资金匮乏,还不听盟友的劝说,一意孤行地发动了战争?美国企图使北约成为其称霸的工具,并在北约内采取了自愿者联盟的作法,并抛开不愿意参与的国家。美国的这种作法使北约合作的本质大为削弱。这将导致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已不复存在。这属于当前形势下流行的一种论调:正…  相似文献   

3.
对大部分美国人来说,过去十年的主要危险一直是全面热核战争的威胁。这种威胁现在仍然存在着。它需要而且应该需要我们经常关心和注意。其次,用大炮、机关枪和手榴弹,在地面上踏步进行的旧式的“有限战争”的威胁也一直存在着。有限战争和全面战争有着紧密的联系,有限战争能够成为把世界一直送到核爆炸的蘑菇云中去的升降机。  相似文献   

4.
2003年3月20日,美伊战争全面爆发。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颠覆了萨达姆政权。5月1日后伊拉克进入战后重建,正如人们战前所料,美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面对重重困境,然而萨达姆的被俘并没有使美国摆脱这种困境。美国最终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吗?或许这场非正义的战争根本不存在最终的"赢家"!!  相似文献   

5.
2003年3月20日,美伊战争全面爆发,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颠覆了萨达姆政权。5月1日后伊拉克进入战后重建,正如人们战前所料,美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面对重重困境,然而萨达姆的被俘并没有使美国摆脱这种困境。美国最终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吗?或许这场非正义的战争根本不存在最终的“赢家”!!  相似文献   

6.
“美国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增强起来的经济力量,遇着了不稳定的日趋缩小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这种市场的进一步缩小,就要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美国的战争景气,仅仅是一时的现象。它的强大,只是表面和暂时的。国内国外的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像一座火山,每天都在威胁美国帝国主义,美国帝国主义就是坐在这座火山上。”毛主席在1947年对美国经济所作的英明的论断,已为战后十几年美国经济危机的日益频繁的事实所一再证实。第二次大战时期,美国本上没有遭到战争灾祸,而且还发了战争横财。战后,由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被战争削弱,从而使美国获得扩张的机会。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私人占有制之间的根本矛盾的不能解决和这种矛盾在东风压倒西风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三十年战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德意志的政治版图因为这场战争而更加四分五裂,文化上的分裂状态也由此加剧。"三十年战争"对德意志经济的影响同样也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主要是消极的,虽然兼有某些积极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避免战争是韩国最高国家利益所在,为实现这一根本利益,在自身政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韩国只得尽力(尽管时常是不情愿地)在其他问题上支持美国,以换取其在对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更大程度的支持与合作。  相似文献   

9.
近几个月来,美国统治集团中的有些人,为了替美国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日益孤立的困境寻找出路,进一步加剧国际紧张局势,常常大谈其“灌木林火式的战争”(Brush-Fire war)。而在实际行动上,美国帝国主义也在不断制造和挑起这种战争。灌木林火,这里是一种比喻。去年11月间,美国统治集团的喉舌“纽约时报”在“外交事务”栏里接连发表该报专栏作家苏茲贝格的五篇文章,反复阐述灌木林火式的战争  相似文献   

10.
正当美国在亚洲推行的侵略政策、战争政策遭到空前失败的时候,日本首相佐藤荣作访问了美国,决定进一步同美国勾结。日共中央机关报《赤旗报》指出:美帝国主义为了加强它在世界达一地区的战争和侵略体系,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对日本垄断资本抱有厚望;忠实地代表日本垄断资本的利益的佐藤内阁要举行日美会谈的基本原因和目的,是企图依靠美国实现复活军国主义的帝国主义野心。  相似文献   

11.
伯罗奔尼撒战争使臻于颠峰的雅典民主政治跌入低谷 ,表面上看是战争的破坏性因素使然 ,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希腊历史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战后世界政治、军事、经济、思想乃至于整个国际环境 ,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支撑希腊民主政治繁荣的基石已不复存在 ,其衰落也将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伯罗奔尼撒战争使臻于颠峰的雅典民主政治跌入低谷,表面上看是战争的破坏性因素使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希腊历史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战后世界政治、军事、经济、思想乃至于整个国际环境,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支撑希腊民主政治繁荣的基石已不复存在,其衰落也将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在伊拉克战争结束、美英和国际社会面临战后重建和政治整合之际,最新解密的美苏档案为我们勾勒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战胜国对战后利益做出安排时的场景。  相似文献   

14.
每当国家军事力量不能适应战争需要之时,政府往往会出台一些政策鼓励民间武装进行有限军事行动。邓、傅二姓义社民兵组织,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于两宋时期江西东部地区的准军事组织。他们通过长期军事实践和重大牺牲,逐步取得政治、军事和社会地位;这些民兵组织曾支持谢叠山及其他将领组织的军事行动,在抗元战争及维护地方稳定的战斗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恐怖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异军突起"无疑是国际政治领域的一大标志性事件。美国在这一突如其来的挑战面前有些措手不及。在这种情势下,打着"结束两场战争"旗号上台的奥巴马总统不得不重新思考美国的战略全局,调整策略,全力打击"伊斯兰国"。军事上,美国先是动用空中力量对重点目标发动精确打击,后向伊拉克增派军事人员,为伊政府军提供战术指导、人员培训和情报支持;外交上,美国积极  相似文献   

16.
田文林 《世界知识》2010,(10):38-39
<正>民主体制似乎已运转起来,但暴露出的问题也很突出。近十年来,美国在中东一番折腾后,留下的最主要政治遗产,就是"伊拉克民主样板"。从2003年战争结束至今,伊拉克政治重建进程已基本结束。表面上看,伊拉克民主体制似乎已运转  相似文献   

17.
有关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讨论非常激烈,各种名称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文章通过科索沃战争中美国的动机、实力地位和当今国际关系格局以及美国对自身实力地位的认识的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无论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有何种表现形式,但是思维模式仍然是“冷战思维”。分析了“冷战思维”阴魂不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战争威胁和和平演变,是美帝国主义的反革命策略的两手。“有限扩大”和“有限和解”是美帝国主义执行这个反革命两手策略的最新的表现。美国侵略者在南越的“特种战争”中,已经碰得鼻青脸肿。约翰逊、麦克纳马拉、泰勒这些当权人物,最近提出了一个“有限地扩大战争”的方案,来挽救美国在南越的败局,改善它在印度支那的地位。事实上美国一直在扩大侵略南越的战争,它在南越的军事人员已经由一千多人扩大到三万多人,已经从南越的“丛林战”扩大  相似文献   

19.
最近,关于美国外交政策是否有了改变的问题,成为国际与论议论纷纷的题目之一。西方评论家有一种说法,似乎美国外交政策已经有了根本改变,它已经放弃“推翻苏联共产主义制度”的企图和战争政策,而在实行和平政策。美国政府的宣传机关——美国新闻处也说,美国外交政策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这种说法是否符合事实呢?美国外交政策和做法究竟改变了没有?如果说有些地方改变了,那么原因何在、目的何在?这篇文章就是为了答复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时事点评     
布什度假戴维营英相越洋来相会3月26日,英国首相布莱尔程前往美国戴维营与布什总统晤,主要讨论伊拉克战争与战重建问题。然而,在对伊战争进关键时期的微妙时刻,此番越洋相会”又有着特殊的含义。军事上,这对铁杆“战争盟友”以就战争期间“本不该发生的情”进行协调,冷静思考下一的战略部署,扭转开战以来并算成功的战争局面,加快战争进程;在政治上,可以商讨今后如何面对联合国及国际社会。竟,这次对伊动武是绕开了联国,违背了国际社会大多数国的意愿。他们在国际上几乎成“孤家寡人”,外交非常被动。实,美英明白,联合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