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和伊拉克爆发的危机反应不一,主张各异,内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分聚离合。到2月19日,阿拉伯国家对美伊危机立场分三种:一是沙特、科威特等海湾国家和以色列,支持美开战;二是叙利亚、伊朗、巴勒斯坦等,基本反对动武;  相似文献   

2.
这里讲的“伊拉克危机”,涵盖了比伊拉克战争更宽广的时段,它既包含战争本身引发的事态,也有战争前后展开的各种角力。伊拉克危机接近尾声,对它的全面评估才刚刚开始。本文提出的问题,旨在为这种全面评估增添一份思考。———题记  相似文献   

3.
牛新春 《世界知识》2022,(14):72-73
<正>当以色列对伊朗的“影子战争”频频得手时,伊朗“代理人战争”对以色列的骚扰也持续蔓延,以色列的日子也不好过。近十年来,伊朗国内深受经济、社会问题困扰,但在国际上却遇上“阿拉伯之春”、美国中东战略收缩、海湾国家内讧等“有利”形势,“代理人战争”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有人说伊朗“命”好。  相似文献   

4.
中东风云多变。伊拉克—伊朗战争打了8个多月,久拖未决。最近两个月来,连续发生了黎巴嫩内战、叙利亚与以色列之间的导弹危机,以色列悍然轰炸伊拉克核设施,伊朗巴尼萨德尔被霍梅尼解除武装部队总司令职务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矛盾再度突出;阿拉伯国家正在重新组合;苏联企图乘机加强其在中东的地位;美国在阿以对抗中进退两难;苏美在中东地区的明争暗斗更为激烈。一连串的重大事件和多种多样的矛盾,使中东国家普遍受到影响。处在这样错综复杂的中东局势下,两伊战争的一方的伊拉克,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从两伊战争形势、它的经济状况、国内政局与对外关系的动态等几个方面,作一简介。(编者按:关于两伊战争中的另一方的伊朗情况,本刊今年第11期上《伊朗政局为何难以安定》一文可供参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人的“忧郁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战争”最近英国《经济学家》有篇文章称,布什的“倒萨”战争实质是一场“改革战争”,在美国的宏大战略中,伊拉克仅仅是一个开端,美国的最终目标是改造整个中东,建立一个“新中东秩序”。事实上,早在去年就有许多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一点。9.11后,美国不仅对其安全和外交战略进行了重新审视,将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毁伤性武器扩散上升为最重要威胁,并且对美国的中东政策进行了检讨。布什政府第一次将阿拉伯国家的民主改革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直接挂钩。2月26日,布什就未来中东政策发表演讲,对“倒萨”目的做了迄今为止最明确…  相似文献   

6.
从深层次上说,政治、经济归根到底都是一种文化现象。所以,观察这次伊拉克战争,除了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国家利益着眼之外,还应考虑到这背后的两种不同的宗教文化之间的冲突。但是,这种冲突不是发生在两种宗教文化的整体上,而是发生在它们各自的最落后的层面上。布什所依托的“普世主义”是基督教文化的落后层面———狭隘的优越感。布什把自己当成一个福音布道者,在布什的心目中,萨达姆就是使一切都变得更糟的魔鬼化身。萨达姆所依托的“普世主义”是伊斯兰教文化的落后层面———复兴阿拉伯帝国、重圆“大巴比伦之梦”。萨达姆想打…  相似文献   

7.
读编往来     
就在本期《世界知识》即将付印的时候,2003年3月20日北京时间上午10∶35,在美国总统布什对萨达姆父子发出“最后通牒”48小时多一点时间之后,蓄势已久的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终于打响。对这场战争,人们的心情是复杂的,人们的感受很难用简单的话语表达清楚。本期“封面话题”所涉及的关于“挺战”和“反战”的争论,就是这种复杂心态的表现,它反映了人们对这场战争的认识有多么不同。自去年新一轮伊拉克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知识》就与读者一起关注着事态的进展,并涉及了事态背后的种种相关问题。《讲述阿拉伯人》(2002-16)在原教旨主义…  相似文献   

8.
1950年5月25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和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在伦敦举行会议时,曾就三国对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态度,以及它们以军火和军事装备供给这些国家的计划发表了一项声明,即所谓关于中东局势的“三国宣言”。三国政府首先表示“反对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间军备竞赛的发展”,但又”认为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需要保持一个相当水平的武装部队,以确保国内安全和它们正当的自卫,并使它们能够参加整个地区防御工作。凡是为这些国家要求武器或战争物资的所有申请书,均将依  相似文献   

9.
美帝国主义为了利用以色列作为它侵略阿拉伯国家的工具,一贯奉行加紧武装以色列的政策,向它提供大量的军事和其他“援助”,帮助它训练军队。从1948年建国以来,以色列接受美国的各种贷款、赠款和出售债券所得的款项,已达二十至三十亿美元。1951年和1955年,以色列先后  相似文献   

10.
这可能是一场最没有悬念的战争,萨达姆输了,而且输得一败涂地。但由此引发的大西洋两岸的唇枪舌剑,北约内部的争吵和欧盟内部的龃龉却不会因战争结束而烟消云散。特别是美欧关系裂隙越来越大。早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一些欧洲战略家就惊呼,伊拉克危机将“使欧洲蒙受惨重的损失”。因为危机不仅引发了欧洲国家的“分裂”,打击了欧洲一体化进程,而且使欧洲面临着在国际事务上被“矮化”和“边缘化”的危险。其实,真正打击了欧洲,导致欧洲和整个西方“分裂”的并不是伊拉克危机,而是奉行单边主义的美国。但无可否认,正是萨达姆本人和…  相似文献   

11.
海湾开战以来,伊拉克曾多次发射“飞毛腿”(即苏制SS-1导弹)导弹袭击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而美国却使用“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进行拦截,并有效地把它们击落。每个“爱国者”导弹系统包括四枚弹体和一部外置雷达拖车。  相似文献   

12.
最近,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特别首脑会议结束以来,以色列的中东政策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去年11月12日,阿拉伯国家特别首脑会议刚一结束,以色列总理沙米尔就赞扬阿盟成员国与埃及恢复关系,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迹象”。在两伊战争问题上,以色列开始改变支持伊朗的立场,有意接近伊拉克。这些变化已引起人们的  相似文献   

13.
“阿拉伯之春”,以色列之“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双庆 《世界知识》2011,(19):45-47
若以色列领导人能够登高望远,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再加上得当的政策,或许“阿拉伯之春”会为以色列提供变“危机”为“转机”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4.
法国外长谢松2月11—15日访问了中东约旦、伊拉克和叙利亚三国,与三国领导人商谈“使这一地区感到不安的问题”,包括阿拉伯—以色列冲突与两伊战争问题。从日程的安排与商谈的内容来看,谢松此行的重点是伊拉克。由于约旦与叙利亚在两伊战争中采取了不同的立场,约旦支持伊拉克;叙利亚支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战争既已结束,我们不妨“指手划脚”一番。一、美国此次在亚洲用兵公然地绕开联合国,开了一个恶例。美国自恃“新罗马帝国”,凭着国力强大而肆意妄为,联合国只是美国人世界大棋局上的一枚漂亮的棋子,一旦需要便“挟天子以令诸侯”,不需要则挂出“此路不通,绕道而行”的牌子,这实在令所有喜欢美国民主自由精神的人士扼腕。美国人须知一句东方格言———“好事不因坏人去做而成为坏事,坏事不因好人去做而成为好事”。二、看到有媒体分析美国的意图是要在伊拉克推行民主,像二战之后在德国和日本一样在中东建设一个民主样板。但…  相似文献   

16.
按照鲍威尔的说法,美国在1991年打海湾战争时有“五大理想因素”:理想的对手、理想的联盟、理想的设施、理想的战场、打了一场理想的战争。今天这些“理想”已所剩无几。理想的对手不再有当时萨达姆侵占科威特,声名狼藉,在国际上备受孤立,美国在道义上占据天时地利。今天美国要打伊拉克,却遭到众多阿拉伯国家的质疑。理想的联盟不再有海湾战争时,参战的有几十个国家,然而此次直到现在,德法仍与美国唱反调,日本也只是口头上表示支持。理想的设施不再有海湾战争中,美国之所以能风卷残云般地将伊拉克全部打瘫,主要  相似文献   

17.
从长期视角来看,战争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汇率的运行轨迹,汇率更多地是由经济的基本面(包括劳动生产率、政府财政状况、国际收支状况、物价等)所决定的。短期内汇率或许会与基本面相左,但长期来看,汇率不会不反映经济的基本面,基本面(相对)好则货币坚挺,基本面(相对)差则货币疲弱。然而,战争可能会改变经济的基本面,因而它对汇率的影响不可小觑。如果美国对伊拉克动武,那么结果不外乎两种:美国获胜或失败。从对经济基本面进而对汇率的影响来看,又可以将美国获胜分为速战速决和持久战,但持久战无异于失败。速战速决对美元有…  相似文献   

18.
伊拉克战争引发许多令人思考的问题,如战争的合法性问题、伊拉克安全问题、大国关系问题、“文明冲突”问题、跨国恐怖主义与全球化问题、中东的民主化问题、阿拉伯民族主义问题、中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能源问题等。2004年10月11一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和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六届国际问题论坛,就上述热点问题,分成四个主题即“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政  相似文献   

19.
美国执意要对伊拉克动武的“理由”是萨达姆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对此有两怕:一怕萨达姆将手中的核生化武器在中东或以色列使用;二怕萨达姆以此资助国际恐怖分子危害四方。为此,美国在加紧做好开战准备的同时,也在进行另一项秘而不宣的工作———探究萨达姆的内心世界,他究竟在想什么?干什么?……波斯特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任中央情报局高级顾问。二十多年来,他一直负责分析研究美国的那些“头号敌人”的心理状况和性格取向,其中就包括萨达姆。波斯特对萨达姆的心理了如指掌,以至于在许多人看来,他就是萨达姆的心理…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一个统治了24年的政权刚刚倒台,一场由美英发动的战争刚刚结束,这个国家的局势与海湾、中东及整个伊斯兰世界息息相关。所有这些使伊拉克人成为一个更为复杂的群体。几位专家谈到这个问题时,分析了目前在这个国家有着特殊意义的三类人———其中有两类还是外国人。选择这三类人来谈论,是因为:其一,8月29日,伊拉克什叶派圣城纳杰夫发生爆炸事件,伊拉克什叶派最高精神领袖哈基姆在爆炸中遇害。伊拉克有60%的老百姓是什叶派穆斯林,这个事件对伊拉克局势产生重大影响;其二,自8月以来的几次爆炸事件表明,伊拉克的抵抗运动越发严重,参与的人员越发复杂。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认为,阿拉伯“圣战者”已渗透到伊拉克;其三,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速战速胜,但没能速战速决,可以说美军在伊拉克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他们错过了收买人心的头三个月黄金时期,又将如何面对接下来的关键的三个月?—————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