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11事件,使亨廷顿和他的“文明冲突论”再次引起广泛注意。1993年夏,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理论。他认为,冷战后全球冲突的主要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或者国家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对立,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他特别提出,儒家文明可能同伊斯兰文明联合在一起,与西方世界对抗。这一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名噪一时,但赞同者少,批评质疑者多。9.11事件却似乎使亨廷顿的理论得到了证实。这是否意味着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冲突的开始?亨廷顿本人坚决否认。美国总统布什有一次曾把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比做“十字军”,但立即改口称,这只是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不是针对伊斯兰世界的。世界各国政要都极力避免把反恐斗争与“文明的冲突”相联系……“文明的冲突”真的是未来世界的主要矛盾吗?参加本期“论坛”的几位学者各抒己见。——编者  相似文献   

2.
西方学者对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有不同的观点。的确,即使在伊斯兰世界内部,也存在很多矛盾、许多冲突,如果把所有矛盾、冲突都归结为是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有许多问题是说不清的。那么,这次伊拉克战争有没有“文明的冲突”的因素?我认为有。如果从更深层次解读这场战争,解读萨达姆现象,解读布什主义,就会发现“文明的冲突”的因素。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场战争反映的“文明的冲突”不是整个伊斯兰世界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冲突,而是伊拉克和美英两国特别是和美国之间的冲突,也就是部分伊斯兰文明同美国的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伊…  相似文献   

3.
塞缪尔·亨廷顿11年前在《外交事务》杂志上撰文首次阐发“文明冲突论”后,许多政治家和学者均意识到这一论断的危险性,并为此感到极度不安。“民族国家仍将继续在世界事务中挑大梁,但是全球政治的重大冲突会发生在不同文化体系的国家与团体之间”。“在新世界中,冲突的主要根源不会是意识形态或经济。人类之间的分裂隔阂与首要冲突,根源在于文明”。“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壁垒分明的文明界线,将会是未来世代的战线”。亨廷顿认为,西方决策者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使西方文明日趋强大,并抵御其他文明,特别是伊斯兰文明。亨廷顿一些大胆突…  相似文献   

4.
三年前曾经以《文明的冲突》一文轰动一时的塞缪尔·亨廷顿又在最近一期的美国《外交》杂志刊载《西方文明:特有的而非普遍适用的》(The West:Unique,Not Universal)一文,并说该文节选自他的新书《文明的冲突和重建世界秩序》(The Clash of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文中有关“西方的团结”、“西方的危机”等危言再度引起舆论界的关注。“西方的团结”亨廷顿此文是以西方世界的人们为主要读者的,他极力想帮助西方人建立一种共同的“身份感”,分清  相似文献   

5.
真正拜读亨廷顿的书,是在去年我去以色列之后,当时我目睹了巴以冲突的一幕幕。在同巴勒斯坦人交谈中,我强烈感受到他们的反美情绪,于是我在希伯莱大学图书馆认认真真地拜读了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的英文本。亨廷顿对文明冲突的论断对我有很大启发。他认为伊斯兰文明世界出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伊斯兰世界缺乏一个领头者,不像儒家文明有中国,东正教文明有俄罗斯,盎格鲁-撒克逊文明有美国。有领头者的文明世界容易自律,伊斯兰世界则显得四分五裂。的确,伊斯兰世界有很多问题,它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非常艰难,也可以说这是伊斯兰…  相似文献   

6.
龚婷 《世界知识》2013,(11):69-69
也许是源于国人对美国是中国外交“重中之重”的认知,“美国研究”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领域一直占据突出的位置。“美国研究”,简言之是专门将美国当作对象的研究,视角和内容涉及美国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著名美国 问题争家王缉思教授曾将“美国研究”与内容涉及美国的“美国问题研究”区分开来,并担心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学者“似乎在减少”,“美国研究日益成为美国问题研究”,成了谁都能说上几句的显学。  相似文献   

7.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一出台,批评者多,附议者寡,完全赞同者无。但它出台的背景、包罗的内容、引发的争论和已经产生的影响,都发人深思,值得重视。为此,我一直想在杂志上组织一次讨论。偶与美国研究所所长王缉思谈及,不想他恰在研究这个问题,而且已经洋洋洒洒写了几万字论文。我特约他将长文改写为本刊用的短文,其间又得金灿荣襄助,再约上几位研究者撰文,终成一组,特辟专栏,郑重刊出。感谢王缉思,感谢各位作者。他们辛苦劳作,使本刊得以在局促的版面内奉献出如此视野广阔、内涵丰赡和文思活跃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和《如果不是文明的冲突,那是什么?》两篇文章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冷战结束后世界舞台上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遇到重重困难,麻烦成堆,又一时苦于找不到解决良策。另一方面,世界其他地区则出  相似文献   

9.
享廷顿基于冷战后时代国际政治局势的重大变化,提出了“文明冲突”的理论。他认为:文明将取代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未来的世界冲突将主要是文明间的冲突。这是20世纪40年代坎南提出“遏制”思想之后又一最富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就“文明冲突论”给我们的启示、世界文明的分类、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国际政治行为的主体问题谈了一点十分粗浅的看法。对“对文明冲突论”确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以期构建我们的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10.
事实上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到过边疆与否并不重要,而他的边疆题材的《“皮裹腿”故事集》的艺术影响力经久不衰。其中《最后一个莫希干人》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同名电影更使它在现代社会中扩大了影响。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理论是美国政治文化意识的必然沉淀物而并非什么新货,我们完全可以在库柏的《最后一个莫希干人》中找到其早已存在的渊源。库柏精心设计了小说情节,并且经常借助“作者权力”的地位让“鹰眼”道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这次讨论,是前一次“文明冲突与世界主要矛盾”讨论的自然延伸。既然“文明的冲突”不可能是世界的主要矛盾,既然主要矛盾从不同角度看得出的结论可能并不相同,既然国际社会的核心问题说到底就是权力和规则之争,那么,未来世界的规则要怎样制定?中国将在其中处于何种位置、发挥怎样的作用、争取怎样的利益?我们来听听这些学者的争论。——编者  相似文献   

12.
亨廷顿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国际政治理论家之一,也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具争议的政治学家。他提出的"第三波"、"文明的冲突"等观点,早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流行话语。其代表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给予我们无尽的思索和启迪。  相似文献   

13.
《我们是谁》的作者亨廷顿认为,美国的民族性正面临着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生死挑战”。其实,由美国“定居者”创立的民族性是相当有限的“美国”民族性,亨廷顿全力赞美同化主义、批评和抑制文化多元主义的主张,其实质是现代民族主义。实际上,美国活力之所在是不断走向多元和多样,这是亨廷顿的“斗争哲学”也为之无奈的。  相似文献   

14.
《世界知识》2010,(17):69-69
<正>1993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出,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世界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这一观点为人们理解冷战后的世界体系和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美国大学政治学专业读书、教学多年,亨廷顿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这位著作等身的名牌教授一向备受尊崇,影响之大在全美、以至全世界,很少有人可比。但自《文明的冲突?》(1993年美《外交》季刊夏季号)发表以来,却突然遭到西方各界的冷嘲热讽,其中有学术争鸣的原因(附文后),更有深层次原因。说到深层次原因,那就是亨廷顿的观点不利于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也无益于维持西方文明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冷战的结束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当时的美国学术界出现了一场关于未来国际政治格局是单极还是多极的辩论。美…  相似文献   

16.
於梨华小说《在离去与道别之间》既延续了她小说创作的三个主题——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工商文明的冲突、女性意识的表达、儒林众相的塑造,又有所超越——对三者形而上的思考。构成她写作的“历史和传统”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而不是她所在的美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文化、文明的观点的梳理,探讨了文明与经济的关系,是否存在普世文明以及道德和文化的相对主义,并得出解决冲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从发表到现在已近两年,各方的批评和回应却始终未见停止。我认为,单是这一事实本身就值得思索。是什么东西引起人们如此强烈的反应或兴趣?是所谓“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将决定21世纪世界面目”的谬论?或“儒教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的联盟将成为基督教国家的头号威胁”的癔语?恐怕不限于此。“文明冲突论”有基本出发点的错误,有许多不值一驳的判断,然而,  相似文献   

19.
西方学术界批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论主要有三点:第一,亨氏低估了民族国家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他认为,在21世纪,文化将取代意识形态成为国际纷争的焦点。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民族文化也趋于弱化,代之而起的超民族国家的文化集团各自代表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这些文化集团对内趋于协调、联合,对外则倾向竞争、对抗,成为冷战之后国际政治中的主要冲突源。这些跨国文化集团便是亨氏所谓的“文明”。不言而喻,这一趋势在西方的确很明显,例如冷战期间建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共同体和现在的欧洲联盟,等等,都是西方文明内部…  相似文献   

20.
亨廷顿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伊斯兰世界的民主化过程,往往成为宗教势力取代世俗势力的过程。哈马斯获胜引起震荡。哈马斯并非是首个被贴上“恐怖组织”标签后通过民主选举上台的例子,可能也不是最后一个。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将如何正视这样的“选举结果”?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会受到怎样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