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春秋时期,晋悼公当了国君以后,想重振晋国的威名,像他的先祖晋文公一样称霸诸侯。当时郑国是一个小国,一会儿和晋结盟,一会儿又归顺楚国。晋悼公很生气,公元562年,他集合了宋、鲁、卫、刘等11国的部队出兵伐郑。邻简公兵败投降,给晋国送去大批礼物。晋悼公很高兴,把这些礼物的一半赏赐给魏绛,说:"魏绛,是你劝我跟戎、狄和好,又安定了中原各国。八年来,我们九次召集各国诸侯会盟。现在我们和各国的关系,就象一曲动听的  相似文献   

2.
史向辉 《长春大学学报》2004,14(3):78-79,102
以德、信、礼、义为主要内容的我国传统价值观在春秋争霸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成为齐恒公、晋文公、楚庄王争霸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论述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在争霸斗争中遵循传统价值观的史事,揭示出传统价值观仍然是春秋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齐长城是研究齐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考古道存,其存在反映了当时齐国和其他诸侯国的关系。齐国与楚国分别作为当时东方和南方诸侯大国,两国之间关系的演变对于当时列国形势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齐长城作为大国争霸的直接产物,不仅见证了齐楚两国关系的复杂演变,也充分体现了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在齐鲁大地的碰撞和交流。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城市型国家。但是,通过近十年的智慧国家发展战略的推进,新加坡已然成为了全球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一颗明星和世界各国争相效仿的对象。从资源小国一跃成为智慧大国,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5.
章迪禹 《世界知识》2014,(10):70-71
古代中国的战国时代,体系内包含了众所周知的七个大国以及数个小国,尽管周王室还一度存在,但各国已经完全脱离了以周天子为帝这种观念的束缚。因此,各大国皆表现出自助性质,并逐渐根据实力格局衍生出合纵与连横两种主流策略。  相似文献   

6.
春秋末期,随着弭兵之会的召开,晋楚两大集团罢兵,中原诸大国乱于内政,而楚国外陷于吴越争霸,内有令尹篡政。随着三家分晋与田氏篡齐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古代中国便进入了战国时代,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皇扫六合统一中国,为时200余年。  相似文献   

7.
春秋宋国在西周时期于周为客,不纳粟,享受着其他诸侯国所没有的特权,成为中原地区的一等大国.但由于诸多因素,宋国最终未能称霸中原,反而由一等强国沦落为二等诸侯国,再到弱小国家,其变化反映了宋国在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凯辛斯泰纳劳作教育理论简评卢正芝十九世纪末.各资本主义大国进人帝国主义阶段.产业革命发展迅速.市场扩大,资本主义各国之间工商业竞争更加激烈,传统教育与新的政治经济要求日益矛盾,各国统治者进一步认识到提高工人的素质是发展生产的重要条件.于是都进行了学校...  相似文献   

9.
《水经·汾水注》对于晋文公谋士介子推所隐之山(介山)有两种解释,一为介休绵山说(在今晋中市介休市),一为万荣孤山说(在今运城市万荣县)。二者之中,介休绵山说流传广于万荣介山说,然对于介子推究竟隐于何山,世人对此却多有争论。通过考证,认定晋文公时期介子推可能隐匿之"介山"为今山西万荣县孤山,而非介休市绵山。  相似文献   

10.
黄文熙 《科技信息》2009,(28):33-34
中原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传承篓程中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充当商业附庸的角色导致其合理开发的力度遭到削弱。为确保中原传统文化在当下的顺利传承亟待建立科学长效的保护开发机制,即通过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模式,全方位保护中原传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开发中原传统文化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中原传统文化资源,构建起科学长效的中原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11.
十几年来我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与各国在经济上相互联系、相互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合作中求发展。不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不是通过本国跨国公司加强与国际经济的联系,增强竞争力和争夺国际市场。我国面对这一趋势,能否成功地构建跨国公司,直接影响再造我国发展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中原位于中国的腹部地区,得中原者得天下,逐鹿中原成为古时王者的梦想。根据史籍资料记载,5000年前左右,在中原大地上先后发生了三场较大规模的部落战争。即:蚩尤逐炎帝出九隅之战、黄帝与炎帝阪泉之战和黄炎与蚩尤涿鹿大战。  相似文献   

13.
西周时期的里君是专称,指基层最小居民组织单位的行政首长,职掌一里行政事务。里居是里君的误写,不是专称。里人是泛称,泛指一里之中的一般民众。西周基层的里君演变为东周基层居民单位的一里行政首脑,各国里长的名称虽有不同,但职能相近。这一重要基层里吏职位被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子君形象的分析,从历史的高度论述了造成子君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揭示出《伤逝》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巨大的思想力量。  相似文献   

15.
由于各国的历史、语言、文化、习俗等的差异,导致了法律的差异,在很多情况下,译者不可能翻译出意义相同的平行文本,本文从妨碍法律翻译中原语与译语等效的因素和翻译等效的基本策略两方面探讨了如何使法律翻译译本与原语达到法律功能上的等效。  相似文献   

16.
白杨 《科技信息》2010,(13):143-143,162
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有效地开发利用中原文化资源,是提升旅游经济的上层次的重要措施。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文化品位,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在传承的基础上发扬,在利用的过程中创新。  相似文献   

17.
明清帝国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与其周边国家共同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中原王朝为中心的东亚国际交往秩序,确定和维系以中华为中心的朝贡体系,并对朝贡国家采取了"厚往薄来"、"无关税"、"怀柔怀远"以及优抚朝贡使节、抚慰东王后人的政策。苏禄国对明清两朝的朝贡活动持续了三百五十多年,接受中国对苏禄国王的承认和册封,在朝贡体系下前去中国朝见,以举行臣服于明清中原中央政府的各种活动,并以此作为维系苏禄国与中原明清王朝臣服关系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8.
论“五霸”之一的楚庄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庄王熊旅(公元前613年—前591年在位)是我国春秋时代的五霸之一。不少史学家对楚庄王给予很高的评价。然而,对楚庄王称霸和霸主应具有条件的关系。即楚庄王称霸和齐桓、晋又称霸走的并非同一条路的问题,却没人论及。为此,本又对此作一探讨。关于春秋五霸,虽历来说法不一.但各种史料对越在王和齐桓公、晋文公并列为霸主并无歧义.齐桓公大胆地起用管仲为相,制定了“尊王援夷”的方针策略,他率领诸侯攘夷、狄,抗拒楚国。捍卫华夏文明,理当称为首霸;而晋文公在鲁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再次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并在备修公…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与专门性国际组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门性国际组织的出现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国之间在社会、经济、文化及其他领域的合作。特别是联合国各专门机构,通过与联合国协调,配合、支持了联合国的工作,有助于联合国达成其促进国际合作与协调各国活动的宗旨。各个专门性国际组织在不同领域、在不同程度上通过国际合作促进了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维持。  相似文献   

20.
李忠林  王永刚 《科技信息》2008,(16):182-183
印度自独立以来就致力于成为世界大国。为了一圆大国梦,印度政府采取了一些列重大攀措,综合国力有了明显加强,也增强在地区以及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但是大国的崛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印度能否正确认识大国概念。其发展战略是否符合国情国力以及能否有效利用有利的世界形势直接关系到其大国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