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从《地狱图》看芥川龙之介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地狱图》的分析,阐明了芥川龙之介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即追求艺术、崇尚艺术、为艺术无所顾忌的艺术至上思想。 相似文献
2.
肖华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4)
《鼻子》是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他取材于历史,用旧事写新意,探索人性中的利己主义,鲁迅在芥川龙之介的影响下开始了历史小说的创作,《奔月》非常具有代表性。以《鼻子》和《奔月》为中心,从人物形象塑造、体现的社会性与哲理性、艺术手法的异同三个方面比较鲁迅和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之间的同与异。 相似文献
3.
略论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泰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2-85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短篇小说家,新思潮派的杰出代表。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新思潮派的文学思想和主要艺术特点,他的前期创作以历史题材为主,其旨趣在于借古喻今,针砭时弊,揭露风行于世的利己主义,表述他对人生、艺术的见解;后期创作转向现实题材题材,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幻灭情绪,由揭露他人的利己主义进而剖析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短篇小说《鼻子》是芥川龙之介的成名作。作者运用借古喻今的手法,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巧妙的构思和幽默的情趣表现了小说的主题。以犀利的文笔揭示了主人公禅智内供自尊心的虚伪和脆弱,同时也刻画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心态,辛辣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自私、虚荣和冷漠。引发人们的沉思。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就鲁迅与芥川龙之介的思想轨迹、艺术风格、文学特色、创作道路以及历史小说的创作进行了论述,通过作品的举例分析,阐述了作家不同的艺术思想与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6.
周燕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4,(7)
天照大神的神话传统在日本影响深远,大和民族对于女性特别是母亲充满了天然的眷恋和崇敬。母性崇拜在文学作品中也有着极为鲜明的表现。川端康成在其名著《千只鹤》中就以菊治和父亲情人的乱伦之事对母性崇拜文化传统进行了阐述,表现了作家对于母亲的恋慕和崇拜。 相似文献
7.
8.
SUN Ya-nan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5)
日本大正时期的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在书画鉴赏方面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芥川一生收集了许多包括中国书画名家的作品在内众多的书画作品,在他的文章中也有许多与书画相关的作品,可见芥川对书画的爱好在其文学素养的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亚南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27(3)
日本大正时期的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在书画鉴赏方面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芥川一生收集了许多包括中国书画名家的作品在内众多的书画作品,在他的文章中也有许多与书画相关的作品,可见芥川对书画的爱好在其文学素养的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仙人》是日本大正时期重要作家芥川龙之介(R·Akudagawa)的初期作品。从《仙人》与《聊斋志异》中《小二》、《雨钱》、《鼠戏》诸篇的比较中,可以发现芥川的《仙人》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芥川的创作借鉴了中国古典文学并具有独创性。 相似文献
11.
叶春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4,(6)
龙母本来是个传说人物 ,她的故事千百年来在西江流域广为流传 ,她那传奇性的圣绩 ,成为当地百姓信仰的支柱 ,也曾被纳入国家祀典之中。龙母故事充分反映了传统文化思想的积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包括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母语负迁移的角度对英语写作进行初步探讨。分析了由于汉语干扰因素的影响而使学生不能正确表达词义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错误,提出了避免错误的对策,以便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及写作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工业生产的皂素母液中回收皂素 ,以降低成本、提高产率。方法 :母液用乙酸乙酯加热溶解 ,过滤去除大部分杂质 ,再用丙酮重结晶。结果 :可从母液中回收90 %以上的皂素。结论 :此工艺用于工业生产 ,变费为宝 ,可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14.
赛珍珠长篇小说《母亲》,字里行间凸显20世纪初叶中国农村的风貌特征。作品成功塑造了一个真实的中国母亲形象,大胆冲破中国文学关于母亲性追求的屏障,还原母亲作为活生生女性的本相,清晰地点明在农村活动发展的共产党组织,预示中国农村面临的变革。抓住时代脉搏,镌刻时代烙印,是《母亲》成为在场主义写作经典作品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吴汉平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12):207-209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母语句法负迁移现象,这严重妨碍了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本文通过英汉句法差异对比来分析遗一现象。 相似文献
16.
蒋明智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6)
龙母传说与龙母信仰紧密相连,在粤港澳有着深广的群众基础。其信仰经历了由图腾崇拜向水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发展的历程,而其信仰的基点则是祖先崇拜和寻根意识,因而龙母传说及其信仰对粤港澳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凝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何正廷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2):11-13
崇拜地母,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习俗,至今仍完整地保存在西南边疆的壮族民众之中,并与该民族的稻作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在云南壮族地区的文化建设与旅游开发中,地区文化可以发挥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苏颂之母魏国夫人陈氏杭州官衙廊柱题词着笔,考述陈从易事迹和苏颂任职杭州之政绩,并指出苏绅不曾任职杭州,以正《樵书》之误。 相似文献
19.
仪式戏剧这一具有驱邪逐疫、祈福、超度亡灵等宗教功能的仪式性演剧形式,不仅包括故事性不强的仪式短剧,也包括故事情节复杂、长度可观的大型仪式剧目;通常结构松散,可以插演其他内容;在表演形式上是戏中有仪,仪中裹戏。通过对留存下来的文献记载和后世此剧目的演出情景的分析,可以认定北宋《目连救母》杂剧并非一般宋金杂剧的表演形态,而是一部由勾肆乐人搬演的大型仪式戏剧。 相似文献
20.
童年的悲惨与不幸往往会构成一个人对童年的缺失性体验,这种体验对作家的创作影响深远。本文试图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讨论童年母爱缺失性体验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进而通过张爱玲绝望而极端的书写方式来透视她乖戾的世界观、人生观,并同时为我们敞开那个繁华而糜烂的社会一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