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交易所债券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上海股票市场、深圳股票市场四个市场,通过Grarger因果检验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证券市场动态风险传染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无论是债券市场内部和股票市场内部,还是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金融危机前市场问的动态风险传染效应总体较弱,而金融危机后市场间的动态风险传染效应明显加强,表明金融危机显著强化了中国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动态风险传染效应,关联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亚洲金融市场间的传染问题,提出了基于分位数的条件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不同股票市场收益数据进行全面的因果关系检验.选取亚洲三个主要股票市场指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比较了该方法与其它三种方法下的中日韩股票回报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日韩股票市场一体化,在厚尾极端情况,相互之间具有显著传染效应,其它地区股票市场危机,对我国股票市场价格走势具有显著影响.这一方法和结果,有助于投资者分析我国金融市场风险及其传染规律.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宏观信息发布中的未预期信息衡量指标,本文研究了宏观信息对股票市场收益率及其波动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股票市场指数月收益率具有"通胀对冲"功能,同时PPI、固定投资、货币供给(M2)也会显著影响指数收益率,贸易顺差则与收益率波动显著相关;进一步对股票市场指数日收益率分析发现沪深两市对宏观信息的短期反应并不相同.对上证综指,仅CPI、固定投资与进口同比显著影响指数收益率,而出口同时影响指数收益率及其波动;对于深证成指,市场只对出口信息会作出及时反应.此外,本文还发现危机后股市对宏观信息的反映也出现了显著变化,宏观信息变量中只有PMI和进出口变量显著影响市场收益率,而PPI则成为影响收益率波动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4.
现有文献在试图统一债券本质风险和债券价格时,忽略了在非有效市场上,投资者的投资依据实际上是其对投资风险的认知。本文通过构建债券价格动态离散强度(DDI)模型,度量反映投资者认知到的风险强度,以此研究我国债券市场投资风险的长期决定因素和短期影响因素。利用我国上市公司债券二级市场交易数据实证表明:企业基本面决定了债券投资的长期风险,宏观经济环境对债券存在显著的短期冲击;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小,缺乏有效性的特点决定了债券的价格显著受到历史价格和股票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真实市场间所具有的非线性、尾部极值相依性及时变性等相依特征,本文以2015年6月中国爆发的股灾为背景,从传染效应的存在性、传染强度、传染方向三个视角深入研究中国股市对日本、美国、韩国三个重要经济体股市的金融传染效应.首先,将极值理论(extreme value theory,EVT)与时变Clayton Copula函数相结合构建时变Clayton Copula-EVT模型,估计下尾极值动态相依系数,并进行统计检验,发现中国股市对日本、美国股市存在风险传染效应,而对韩国股市不存在风险传染效应;进一步地,量化中国股市对日本、美国股市的风险传染强度,发现中国股市对日本、美国股市的传染强度都较大,且中国股市对美国股市的传染强度明显强于其对日本股市的传染强度;最后,利用基于时间延迟的去趋势交叉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中国股市与日本、美国股市之间的风险传染方向,发现股灾后市场间风险传导方向发生了改变,风险主要由中国股市传染至日本、美国股市.上述实证结果为深入研究市场间金融风险传染的非线性相依特征机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网络分析和溢出指数法对全球11个主要股票市场隐含波动率指数波动溢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期内美国股市是全球股票市场波动溢出网络的中心;英国、法国、德国组成小聚集群体,相互之间存在明显的波动溢出,但对其他市场的溢出强度较弱;其他市场是波动溢出的主要吸收者。国际股市间的总波动溢出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在金融震荡时期显著上升。经济基本面和市场传染机制可以较好地解释了一国股市的对外溢出强度,并且市场传染机制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如何衡量我国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风险在我国金融市场之间如何传播?构建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量化监测指标,从而进行风险的识别与预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指数联动特征以及收益溢出关系,分析了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传播特征,发现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商品市场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股票市场和基金影响着其他金融市场.本文认为,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防控重心应放在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继而本文使用滚动时间窗口方法,构建了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指数,进行系统性风险的早期识别与预警.本文发现,我国当前的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在对该金融体系的探讨中,进一步加入近年来风险频发的网贷市场,并发现网贷市场对于整个金融系统性风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金融危机期间发达市场对亚洲新兴市场的危机净传染现象.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框架,包括:噪声成分提取方法、噪声成分相关性检验方法和资产组合噪声成分方差分解方法.实证研究表明,在次贷危机期间,亚洲新兴市场存在明显净传染现象;美国危机会通过亚洲发达市场向周边新兴市场传导.其中,中国香港市场的危机传导作用最为显著,成为亚洲新兴市场的"风向标",新加坡市场的影响具有明显时变特征,而日本市场对周边市场的主导作用逐步下降.在危机期,由于净传染现象的存在,新兴市场投资组合很难发挥风险分散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股市数据,运用三类多因子DMA模型,制定价值投资策略,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对我国股票市场的股票投资策略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将大盘指数与行业指数作为反映情绪与政策影响的因子纳入模型,其拟合效果有显著提升.而仅基于客观财务指标制定的价值投资策略,其实施的收益率远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引导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夏普比率测度了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在风险性与盈利性的综合表现,结果表明:在股市上涨期间,企业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夏普比率关系不确定;在股市下跌期间以及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企业债券市场的夏普比率高于股票市场的夏普比率。同时,本文根据BDSS模型考虑了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流动性风险,结果表明在各种市场条件下,企业债券市场比股票市场的流动性风险都要小。文章最后针对比例因子a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得到稳健结论。从这两个模型得到的结论说明在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三个方面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比股票市场运行良好。这一结论不同于之前人们对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运行效率低下的普遍看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状态转移ARCH模型的中国股市波动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引入波动性状态转移的ARCH(SWARCH)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进行了研究.SWARCH模型较传统的ARCH类模型显著地提高了股票市场波动性的描述与预测能力.实证结果表明,促使中国股市低波动性状态向高波动性状态转移的主要原因是股市的政策因素,这与因为实体经济基础的变化而促使美国股市波动性状态转移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基于资产定价模型和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了中、美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的存在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赢者组合过早出现收益反转,致使动量投资策略盈利性不显著;而美国股票市场赢者组合与输者组合表现的相对对称性,保证了动量投资策略的盈利性。不同市场动量投资组合收益成分变化与市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进一步揭示了动量效应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3.
基于情绪传染的自适应变主体股市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者信念传染、投资思想体系演化及其对市场的影响,是当前金融(包括行为金融)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借鉴SIRS型传染病模型的建模思想,并融入交易者自适应进出市场的机制,建立基于情绪传染的自适应变主体股市演化模型.对模型进行理论和数值仿真分析发现:①在同一核心演化机制下,股市情绪传染与自适应机制内生地驱动股价呈现基本面价值稳定均衡、局部收敛与发散等不同形态;②股市情绪极值点与股价极值点不同步.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股市有效性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收益的显著相关通常称为可预测性.若收益是可预测的,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市场是无效的.我们基于可变参数的Kalman滤波模型,利用我国股票市场近10年的数据,通过分析股票收益的可预测性,实证地研究了我国新兴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国股市的有效性是逐步提高的,政策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对股市有效性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债市和股市波动非对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在信息冲击下非对称效应的存在,使得金融市场不仅方差存在非对称效应,而且协方差也存在非对称效应。运用加入非对称项的对角VECH(ADAECH)模型,实证研究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效应。研究发现,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存在显著条件方差非对称效应,而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间对同一信息呈反方向变动的协方差非对称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存在。  相似文献   

16.
首先基于倒向上确界ADF泡沫检验方法(BSADF)来对中国沪、深股市和债券市场2000~2015年的泡沫程度进行动态监测,进而采用极大重叠离散小波变换方法(MODWT)分析股市泡沫与债市泡沫之间的时频联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时期内,沪、深股市和债券市场均出现了多次泡沫,比较严重的股市泡沫和债市泡沫分别集中在2007年和2008年;短期和长期上,股市泡沫与债市泡沫之间存在正向联动性,说明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中期上,股市泡沫与债市泡沫之间存在负向联动性,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相比之下,两者在长期上的正向联动性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经济加速一体化的背景下,深刻理解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间的关联性,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从国内与国外两个角度对影响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因素进行研究,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考虑各个影响因素与债券市场流动性之间的长短期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国内货币供给量是目前债券市场流动性的主动力,国际资本市场风险对债券市场流动性具有负面影响,国际主要汇率波动、国际资金成本通过多种途径长期影响我国债券市场流动性,应将其作为债券市场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点监测对象。市场回购利率、标普500指数波动性以及日经225指数波动性的变动是市场流动性短期波动的诱因。  相似文献   

18.
在金融一体化与商品金融化的背景下,农产品期货与金融资产之间的相关性显著上升,研究农产品期货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的联动性对我国金融风险规制和宏观调控尤为重要.本文在集成经验模态分解的基础上,结合最大互信息系数和转移熵,提出一种两步多尺度联动性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从不同时间尺度角度深入研究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与股票、债券、汇率、能化期货市场间的联动性.研究发现:农产品期货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具有多尺度差异性,其与能化期货市场、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性较强,且联动性强度在长期成分中最高,但时间尺度越长,农产品期货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间的信息传递强度越弱;农产品期货市场在短期和长期接收来自股票市场的净信息,同时在中长期向债券市场和能化期货市场输出净信息,而农产品期货市场仅在汇改后在短期对外汇市场有显著的信息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19.
流动性过剩与股市上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宏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等经济计量的方法,通过对包括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大量的国内外数据的考察,估计了我国宏观经济中的过剩资本,大约在60000亿元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货币供给过多,它是导致2007年我国股票市场"牛市"的主要原因;文章还从其他方面对股市上涨做了分析并讨论了外汇市场与股票市场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均值方差MV模型与绝对偏差MAD模型,分别选择股票,国债与企业债,在无摩擦市场与有摩擦市场下构建投资组合的最优策略,并利用国内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比较两种风险模型的投资效果.结果发现:加入债券后,与单纯的选择股票组合相比,投资组合的风险极大的降低,且收益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