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拉酵母菌作为新型微生态制剂,具有提高肠道有益菌的活性、抑制病原茵生长,保持并帮助重建肠道微生态茵群的平衡等特性,能显著提高畜禽免疫力及生产性能,增进动物健康并改善肉质,尤其在防治畜禽腹泻及抵制禽流感等病毒入侵方面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本文阐述了布拉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理,并通过喂养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其在畜禽养殖生产中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草原植物不仅维持着草原的生态功能,也是巨大的基因资源宝库。近年来我国草原植物基础生物学研究发展较快,但相对于模式植物和栽培作物的研究,其系统性和深入性还有较大差距。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草原植物的光合、繁殖、代谢生理、植物抗逆适应、组学、植物-动物-微生物互作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面对国家保障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的战略需求,草原植物利用和挖掘潜力巨大,因此,加强草原植物基础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重点加强草原重要植物基础生物学、草原植物特有耐逆基因的挖掘与利用、放牧利用和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原植物适应与微进化机制、草原植物-微生物-家畜跨营养级互作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对推动我国草原恢复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相关学科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食物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2,(21):23-24
针对我国北方寒区沼气产气率低下的问题,采用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技术,通过不同优势高产菌株及相关功能菌群的优化组合,实现高效均衡产气和沼气的工业化利用。为此,在低温厌氧菌的选育及其代谢特征、优势菌株的功能改造及其复壮技术、木质纤维水解复合菌系及生物预处理工艺、沼气净化和工业化利用、厌氧发酵中试装置及其自动控制系统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批自主创新的重要科研成果,建立和发展了具有我国北方特色的沼气低温产气基础研究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林业史是一个交叉学术研究领域,随着时代变迁、科技发展,研究视域在不断开阔。回顾中国林业史研究的百年发展历程,梳理历史发展脉络。分析近十年中国林业史研究的新动向,总结已取得的成就,指出现状中的不足。在我国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对中国林业史研究及学科发展进行展望: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普及信息化、数字化,汲取世界各国合理的经验,保护与传承我国优秀林业文化传统。以期不断推动林业史研究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然》日前发表的一项小鼠研究表明,停止暴露于烟草烟雾后肠道菌群的改变或致额外体重增加. 许多吸烟者报告,戒烟后体重有所增加.在这项研究中,以色列雷霍沃特市魏兹曼科学研究学院Eran Elinav和同事检查了暴露于烟草烟雾3周的小鼠肠道菌群,将其与未暴露小鼠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生态美学偏至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生态美学研究中出现一些偏颇,在基本概念、阐释行为、实证研究和哲学品位四个方面均有"硬伤","热点"背后潜藏着危机,因而须对生态美学的发展作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抑郁症在许多人看来是心理疾病,但是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导致抑郁症发生,而通过菌群移植可以显著改善抑郁样症状。该成果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的在微生物领域知名学术期刊《肠道微生物》上。  相似文献   

8.
何启伟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6):28-30,33
本文综述了我国蔬菜育种的工作现状,并着重阐述了在杂种优势育种、抗病育种、品质育种和生态育种、葱姜蒜、莲藕育种和蔬菜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就;分析了我国蔬菜育种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蔬菜育种工作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相似文献   

9.
天然大豆中95%以上异黄酮是以各种糖苷形式存在,主要包括黄豆苷(Daidzin)和染料木苷(Genistin)。被摄入机体的大豆异黄酮糖苷在肠道和肝组织中存在的β-葡糖糖苷酶作用下首先被水解为苷元,其中黄豆苷被水解为黄豆苷原(Daidzein),染料木苷被水解为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大豆异黄酮苷元进而被胃肠道内的微生物茵群降解为各种不同代谢产物。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代谢产物具有比大豆异黄酮更高更广的生物学活性,在单一对映体绿色药物、保健品及高级动物饲料方面显示出极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回顾分析国内外生态调度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开放复杂生态网络系统特质、多重胁迫的生态响应关系揭示以及与社会经济系统间的调控机制的建立方面对生态调度发展的制约和挑战。针对我国情况,提出了包括整体战略、调控理论方法、技术保障及长效机制等方面的生态调度总体发展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固态光学微腔与量子态组成的耦合量子体系,由于能够满足量子信息处理所要求的可扩展和可集成性,被认为是实现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的重要实验平台之一。目前该体系的研究主要围绕新型高品质光学微腔的制备、局域腔模与激子态或声子态的相互作用调控以及新型量子光电子器件的研发等方面开展。虽然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量子点与微腔确定性共振耦合;光学微腔与量子态相互作用的多手段调控;多微腔共振耦合的集成与实用化的量子光源等。为了攻克这些挑战,本项目围绕"微腔与量子态的耦合"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旨在发展微腔与量子的相互作用理论,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值模拟平台,同时研究高品质固态微腔的制备以及与量子体系的有效耦合调控手段,开发高性能微腔量子器件和量子芯片。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某些种类的癌症与肠道微生物群内代谢物高水平相关。与此同时,肠道菌群与人们摄入某些细菌有关,这些细菌存在于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红茶和热可可中。因此他们建议,对于肠道癌症易感者,应注意饮食选择。  相似文献   

13.
果实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实是园艺产品的最主要类型,在人们日常生活的饮食结构改善、人体营养平衡、摄取维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果实为代表的园艺产业占我国整个种植业总产值的45%以上,成为了保障全民健康体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需产业。果实品质是当前及未来园艺产业健康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园艺产品品质研究在果实色泽和苦味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部分研究成果成为了植物代谢研究的亮点。本论文综述了近年来在果实花青苷、类胡萝卜素和葫芦素代谢与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当前果实品质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冰冻圈变化与全球变暖:我国面临的影响与挑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冰川的水文水资源效应、冻土的生态、气候和工程效应、积雪的水文及气候效应等方面论述了冰冻圈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与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着重根据近40年来我国冰冻圈变化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冰冻圈变化对水资源、生态、工程、灾害和气候所产生的一些影响。最后根据国内外冰冻圈研究发展趋势,总结了我国冰冻圈研究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莱斯特.布朗,美国农业经济学家,现任地球政策研究所(Earth Policy Institute)所长。布朗多年从事农业、生态、环境及相关经济模式的研究,并在1981年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生态经济"、"B模式"等观点亦在环境、经济和政策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布朗在1995年出版的"Who will feed China"一书中提出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布朗一度被划为"中国威胁论倡导者"之列。十年间,中国学界和公众在对布朗的抨击与争议中认识和理解了布朗的学说,并在今天给予了相当程度的承认。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微氧技术的产生与作用机理,综述了微氧技术在污泥消化、改善出水水质、生物脱氮、降解难降解物质和消除中间代谢产物的抑制作用等5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1引言 城市污水在处理过程中,微生物通过自身代谢对污染物质进行降解,由此产生的数量巨大的污泥,如不妥善处理势必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国内广大学者普遍认为,城市污泥的农业利用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也是最有前景的污泥处置方法.城市污泥在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的同时,也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各种病源微生物等,尤其是一些毒性极大的重金属元素.与其它许多污染物不同,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而且一旦进入土壤,就可能存留几千年.  相似文献   

18.
本项目围绕无公害水产品和猪肉的清洁生产等重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议题,借助生态保健型鱼用和猪用配合饲料推广应用,通过维护养殖动物肠道微生态区系的平衡,有效控制养殖鱼类与生猪因肠道病原菌引起的腹泻,有效提高养殖动物消化吸收的功能,改善养殖动物的健康状况和免疫力,减少抗生素等化学药物的使用量,提高养殖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4月25—26日,由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共中央编译局,美国克莱蒙培泽学院,美国西雅图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性后现代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新华社洛杉矶分社协办的第8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在美国著名生态城克莱蒙召开。来自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环保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及中美高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城市污水再生与循环利用的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研究工作的深入分析,阐明了城市污水再生与循环利用研究所呈现的"机制微观化"、"过程安全化"、"技术集成化"和"系统生态化"等基本特征,总结出污染物的去除与转化、化学物质能源化以及再生水循环过程的生态风险控制等在城市污水再生与循环利用研究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展望了为促进我国城市水系统可持续发展而应重点开展的4个研究方向:(1)污水再生及循环的物质转化与能源转换机制;(2)再生水生态储存与多尺度循环利用原理;(3)城市水系统水质安全评价与生态风险控制方法;(4)基于"再生水+"的可持续城市水系统构建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