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二十五史点校本修订工程与历代天象记录的全面检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天象记录,主要存于正史天文志中。作为"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的一部分,我们将用现代天文方法对其中所有可检天象记录进行检验,并力图考证出错误记录的原貌。在介绍该计划要点、为此专门编制的计算机软件之后,分析天象记录产生流传错误的特征以及天象检验对史学研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的天象记录主要载于<晋书·天文志>、<宋书·天文志>以及<三国志>和<晋书>的帝纪中.应用现代天文计算方法逐条进行了复算和考证,并以举例和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说明这些考证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典籍记录天体的长度、距离和高度,经常用“丈、尺、寸”为单位,或者干脆就写“大如桃”、“大如盘”等。写下这样的记录时,古人到底在天上看到了什么?中国科学史学者王玉民博士通过系统研究,确认了古代目视天象记录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与天文教育 介绍了中国古代天文机构和天文教育的形成、壮大、发展,展示了在天象观测记录、历法编制、仪象制造、民间天文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了中国古代天文机构和天文教育对外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2006,(3):54-54
据江苏省天文学会专家通报,和刚刚过去的农历乙酉鸡年一样,农历丙戌狗年天象仍有奇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施瓦斯曼-瓦茨曼彗星的回归。太阳活动不可忽视。天文专家介绍,按常规,2001年、2002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现在的太阳正处于比较平静的时期,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然而,2003  相似文献   

6.
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尚书·尧典》记载了传说时代古人利用正南方天空出现的星辰确定四季,战国楚帛书描绘了十二位上古时代传说人物的创世历史。《夏小正》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历法,出现了节气以及四季的天象物候记录;商代的甲骨文中出现了六十干支纪日法和阴阳合历,并有君王与巫祝通过天象观测传达天意,预卜吉凶,颁布天象与历法的远古占星术记录。  相似文献   

7.
黄敏 《前沿科学》2012,(2):93-94
美国考古学家在危地马拉玛雅文化遗址取得重大发现,包括目前所知最古老的玛雅天象表,记录着天象和日历。日历延续至今后7000余年,推翻了"2012年世界末日说"。  相似文献   

8.
古代彝族天象观测的一些遗迹保留至今,从遗迹中可看到远古时期彝族先民通过对天象的观测,创造了彝族的《太阳历》,并据此制定了自己的节日-“火把节”。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天象记录史料是一个宝库,封建社会结束以来,朱文鑫首开风气,开始对这类史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他运用现代天文学知识,兼采用实验方法、分析方法,注重古人的实测,对多种天象记录都作了或全面、或断代、或专项的整理、考订.通过对朱文鑫整理的成果与现代整理成果的比较,指出他工作已经相对完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清钦天监天文科是"掌观天象,书云物( )祥"的部门 .利用天文仪器对天文天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记录是天文科的基本职能.天文天象的观察不仅用于参验历法推算结果,而且用于占验人事吉凶祸福.因此,天文科具有科学、社会双重功能.文章研究了清钦天监天文科职官和职掌的沿革情况,编制了清钦天监天文科的职官年表.  相似文献   

11.
梳理南北朝时期天象记录的文献来源,对这一时期的日食、月食记录进行全面的搜集、勘误和统计分析。研究了这些记录的文献来源、时间分布、覆盖率和记录特征。南朝正确记录日食25条,占实际发生的40%;月食正确记录23条,占实际发生的14%;北朝日食51条,占65%,月食56条,占29%。  相似文献   

12.
《科技知识动漫》2009,(4):F0003-F0003
为纪念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星空,第62届联合国会员大会宣布2009年为国际天文年。在今年的天空中,各种天象可谓异彩纷呈,流星雨、日全食等天象将陆续上演。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2004,(3):55
北京古观象台 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约公元1442年左右),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它因体系完整、保存完好而驰名世界。从明朝正统年间到1929年止,北京古观象台连续从事天文观测达500年,保持着连续观测最久的历史记录,这在世界现存的古观象台中是一个奇迹。 北京古观象台遗有明清时代的巨大台体和台上清制的8件大型天文观测仪器,台下是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殿堂内布有中国古代天文成就展览。一楼展室主要展出中国古代的天象纪事;二楼展室主要介绍我国古代的宇宙观,盖天说和浑天说,以及古代的星图;四合院中紫微殿…  相似文献   

14.
对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等地部分重要疑似具有天文观测与天象崇拜功能的考古遗址进了天文考古考察。遗址年代跨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到1700年前的魏晋时代。这是在中国境内第一次大范围的考古天文调查。首先提出对史前文明中心遗址的"天文环境"进行测量和探讨,包括考察遗址周围有无适合观测某些特定季节日出的山峰轮廓,考察遗址在建筑朝向或布局上有无特定的天文意义。夏家店下层文化城子山遗址的结构表明当时已经用天文方法正南北。其石板上的北斗星象,反映了北斗星崇拜的悠久传统。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和东山嘴遗址发现的石块堆砌的圆丘,很可能具有宇宙图景的意义。东山嘴遗址地势高出,东面山廓明显,是理想的"地平历"观测系统。大汶口文化可能有春秋分日出天象崇拜,宗教图腾意义重大。大朱家村遗址的豆家岭,有可能就是大朱家村遗址的太阳观测祭祀台。山东龙山文化两城镇遗址和王湾三期文化(旧称河南龙山文化)王城岗遗址似乎都没有明显的"地平历"观测环境。我们的研究表明,陶寺文化兼有"地平历"和圭表测影系统。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早于陶寺文化,山东龙山文化晚期和王湾三期文化大致与陶寺文化同时,这意味着中国史前天文观测技术经历了从观测日出方位向圭表测影的演变。中国考古天文学研究,对于认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源流、中国远古文明的起源以及中国古代敬天崇拜的内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福州一中的学生在学校浓厚的社团氛围中,充分利用学校天文台、天象馆的先进设备,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与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相应的天文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测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1985—1986年度哈雷彗星的回归是举世瞩目的天象。“国际哈雷彗星联测机构”(IHW)组织全世界的天文工作者进行统一的观测。通过对哈雷彗星的观测和研究,对了解太阳系起源等重大问题将有着积极的意义。彗星的大尺度观测主要是研究彗尾等离子体与太阳风之间的关系及彗尾随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概括介绍利用三代某些天象的观测记载,研究地球自转速率长期变化的意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这是目前研究近20多个世纪间地于自转长期变化的惟一有效的方法,并介绍目前已得到的初步结果和研究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天象馆教学的特点、内容、方法和制作要点.  相似文献   

19.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十三地点是该遗址群中规模最大的人工建筑,与第一地点女神庙遥相呼应,构成遗址群的主体建筑架构.自从它被考古发现以来,其设计理念和功能一直是困扰学术界的谜团.把第十三地点的建筑结构平面图与应用模拟天文软件Stellarium模拟当时北极天区的天象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该建筑三层圆环的设计理念是基于对北斗绕极天象的天文观测,建筑外圆、中圆和内圆分别与天璇、天权和开阳三星的绕极轨迹吻合,从而使建筑的外环堆石带和中环石台阶分别与斗魁四星和斗柄三星绕极旋转的区域对应,内圆夯土区与北斗内星(开阳)绕极旋转的北极中心天区对应.这个发现不仅与中国汉代文献记载的关于北斗七星命名的古老依据相契合,而且将中国古人进行准确天文观测的历史推进到5500年前.  相似文献   

20.
陈丹 《科技潮》1998,(11):50-51
著名的狮子群流星雨自1997年就进入大出现年,大约要持续到2000年。今年是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体——坦普尔·塔尔特彗星的回归年,又是我国处于最佳观测位置的一年,因此,今年11月的狮子座流星雨,对我国天文爱好者显得尤为重要。何谓狮子座流星雨每年11月14日至22日,在狮子座γ星附近可以看到许多流星四处飞散而下,我们称之为狮子座流星雨(参见图1)。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里,17~18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