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近代知识分子是东北近代发展史上特殊的社会群体,为东北近代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推动了东北区域的社会进步、促进了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东北地区反帝斗争的深入、同样也推动了东北近代教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族协和”与“王道统治”是日本殖民者侵略中国东北的政治策略与手段。通过分析认为,日本殖民者以“民族协和”为招牌笼络民心,盗用中国儒家王道思想进行“王道统治”,最终是为了渗透其侵略思想与政治策略,以达到在中国东北实行殖民统治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3.
1931年9月18日,日本大举侵略中国东北,起于20世纪上半叶的日本向我国东北地区的移民活动随之更大规模的进行,其实质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部分。日本侵略者企图通过这一活动,改变我国东北地区人口构成,使东北殖民地化,从而达到永久占领东北地区的罪恶目的。  相似文献   

4.
清末新政时期,有近50万左右的朝鲜移民迁入中国东北境内。据史料分析可知,大批朝鲜移民迁入的原因主要有:清末新政期间东北地区原有封禁政策的废弛;晚清政府为加速东北开发,抵抗外国侵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朝鲜境内自然灾害的连年频发;朝鲜国内"势道政治"时期的不良政治生态环境;朝鲜民众饱受日本侵略者的欺压与凌辱,等等。众多朝鲜人移入中国东北地区后,在诸多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加速开发了久经封禁的中国东北土地,为促进东北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为朝鲜族移民文学的发展与成熟奠定了基础;萌生了不同类型的朝鲜移民社会团体;加剧了清政府与日本之间的国际争端。  相似文献   

5.
天花流行对清朝的统治造成极大危害,东北虽处边塞但仍未能幸免。清代东北天花的预防经历了逃疫、局部种人痘、大面积种牛痘三个阶段的变化,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天花逐渐被遏制。清代东北的天花预防工作及其嬗变过程,见证了东北地区的医疗近代化。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调整改造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推进东北地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奋斗目标,并召开了"全省加快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动员大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北是世界著名的产金地之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东北主要以伪"满洲国"的名义进行殖民统治。由此,东北丰富的金矿资源悉数落入日本手中。日本通过伪满洲国政府,完全控制了东北的金矿资源。"满洲采金株式会社"和"满洲矿山株式会社"两家公司的成立也标志着日本对东北金矿资源的控制进一步加强。通过资源掠夺,日本把中国东北变为其"以战养战"的战略基地,大肆进行资源掠夺,奴役中国人民为侵略战争服务。  相似文献   

8.
近代日本武士道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形成、发展、崩溃三个阶段。明治政权建立后,对封建武士道加以改造、利用,把封建武士道变成了近代日本的军人精神和国民精神,成为维护天皇制和对外侵略的精神武器。本世纪30年代以后,武士道又与法西斯主义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具屈从性与野蛮性。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近代日本武士道也随之崩溃,但应防其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9.
试论东北地区民俗文化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兴安岭以东的地区,是一个较完整的地域单元.东北辽阔的土地、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资源、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众多的民族、大量的人口迁移等因素无不影响着东北地区民俗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和地理分布.反过来,民俗文化对东北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也起一定的反作用.虽然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但也有不少共同之处.本文从人地关系的理论出发,对东北地区民俗文化的主要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满洲建筑杂志》是近代东北地区建筑类的专门期刊,它反映了当时东北地区的建筑学、城市规划等的发展情况,同时也从侧面暴露了日本对东北地区的侵略野心。  相似文献   

11.
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鼓吹效法明治维新,试图通过改革来改造中国社会。维新失败后,他逃亡日本,久居日本,梁启超对日本近代化成功的原因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他意识到社会改革的成效,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于是主张改造中国的国民性。民国时期,他又围绕"二十一条"等问题,积极参与了对日外交活动,并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野心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认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意义,有必要简略地回顾一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历史,并对其现状做扼要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始自20世纪初。当时沙俄、日本出于侵略中国的需要,在东北地区搞了一些工业。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为巩固其在东北地区的统治,也搞了一些工业(其中军事工业占了很大成分)。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1949年以前,东北地区的工业就具有与江浙沿海地区历史上曾经辉煌,现如今仍有优势不同的产业结构,偏向于重工业与采掘工业。东北地区铁路、矿山、钢铁工业是当时全国最发达的。在1949年以前,在帝国主义的强制性安排下,东北工业分…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中国实现了由传统王朝国家政治体制向近代民主政治体制的跨越,中国边疆地区的社会政治形态也相应地发生着改变。西南边疆的社会政治生态在这一时期也经历了复杂的演变。由于列强对西南边疆的贪觊,不断地向西南边疆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渗透,西南边疆问题被迫卷入了国际化因素,这也是近代中国边疆问题的一个突出特征。西南边疆地区的民族与宗教庞杂,存在着政教合一、土司制度等政治制度,增加了西南边疆问题的复杂性。民国时期西南边疆复杂的社会政治生态是近代以来中国边疆社会政治形势不断变化、演变的表现,也是近代中国边疆问题的缩影。通过对西南边疆复杂社会政治生态的分析、总结,对于深刻认识近代西南乃至中国边疆问题的复杂与严重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形成对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筑历程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地区很快被日本侵略军以武力占领,日本侵略者又在“日满经济一元化“的口号下对东北人民进行经济侵略,以实现其“工业日本,原料满洲“的殖民主义经济政策,实施经济统治,采取特殊会社和一业一社的统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殖民当局为了利用教科书推行殖民教育的政策,先后在辽宁地区设立了关东都督府(厅)教科书编纂委员会、满铁教科书编辑系、南满洲教育会教科书编辑部和伪满洲国文教部教科书统制编纂委员会等部门,专门负责为日本人开办的中国人中小学校编纂教材。他们采取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等手法,对原中国教材中"尚武"、"爱国"等内容进行篡改。当这一阴谋行径受到中国人的坚决抵制时,日本殖民者便以高压手段强制实行,直至把教科书变成了向中国子弟灌输军国主义和"皇国"史观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东北作家群"的重要成员罗烽因"政治—文学"家的二重身份,使其抗战时期的小说创作显示出高度理性,充分强化了抗战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具体表现为:痛斥日本殖民者罪行、煽动反帝情绪;发掘民族精神韧力、支撑抗争意志;全面观照战争环节,呼吁抗战理智;刻意营造冷峻文风,激发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地区很快被日本侵略军以武力占领,日本侵略者又在“日满经济一元化”的口号下对东北人民进行经济侵略,以实现其“工业日本,原料满洲”的殖民主义经济政策,实施经济统治,采取特殊会社和一业一社的统治制度。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将中国东北地区变成了它的独占殖民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是东北人民的主要任务。但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错误地在业已成为日本独占殖民地的东北地区推行与南方一样的“土地革命”政策。其结果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反而给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后,腐朽的清政府被日本打败,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由此导致了对外政策的重要变化,由原来的亲英政策转变为疏英、亲俄、拒日的政策。这一政策的转变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致使东北再次遭到帝国主义的瓜分,日本侵略势力侵入东北。从此,东北陷入了更加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深渊。  相似文献   

20.
将2003年"振兴东北"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合成控制法,检验"振兴东北"政策对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振兴东北"政策对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作用显著,但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平衡现象仍然突出,部分地区的产业结构固化,没有真正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