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15(4):F0003-F0003
成立于2008年11月的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是一个年轻的科研团队。目前,该中心共有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1名,助理研究员1名。4名博士研究生和1名硕士研究生。已毕业硕士研究生4名。目前,该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古代硅酸盐质文物(古代玻璃、玉器、陶瓷、颜料)的科技考古工作,特别是古代玻璃科技史的研究、古代玉器的质地和溯源研究。  相似文献   

2.
安徽史前孙家城和黄家堰等遗址出土玉器的无损科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  朔知  承焕生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21-130,后插1-后插4,封3
孙家城和黄家堰等遗址是安徽史前文化的重要遗址,针对这些遗址出土的玉器,从材质无损鉴别的方法、化学成分、加工微痕迹以及受沁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采用785 nm激发光源的拉曼光谱可以有效克服荧光背景,结合632.8 nm 激发光源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古代玉器的无损材质鉴别;采用G(o)bel Mirror的X射线衍射...  相似文献   

3.
透闪石-阳起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制玉材料,其在古代社会承载着装饰、礼仪、丧葬等多种功能。除了在自然状态下的应用之外,玉器也在非自然状态下被应用,如燎祭、热处理等。然而,当透闪石-阳起石玉器的受热程度低,现有的快速鉴别方法常无法有效鉴别。本文据此通过模拟加热实验对便携式红外反射光谱方法进行探讨,结果显示通过二阶导数的处理方法可以方便地鉴别出受热温度低的透闪石-阳起石玉器。该项研究既有助于玉器文物考古研究,也有助于从入土前的人类行为和入土后的自然作用两方面探讨玉器的劣化机制,进而有助于玉器文物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为主线,以南北两个玉文化中心为背景,从玉器的出土情况、质地、数量、质量和器物组合以及玉器加工技术等方面体现出的社会阶层差异、社会分工以及社会进步情况等,探讨了良渚文化玉器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汉代玉器中的圆雕动物题材多样,材质优良,工艺精湛,形神兼备,把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推向了第一个高峰。同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汉代社会、文化与思想领域的真实面貌。汉代动物圆雕在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矿物加工技术,包括早期的石器和陶瓦制作,中国先民使用矿物制作器件,古代铁矿的矿冶加工利用,古代的湿法提铜,古代重选淘洗技术的使用和记述,古代的浮选技术,古代铜、铁矿冶生产规模等;也简要阐述了近现代中国选矿工业的兴起与科技发展,总结归纳了现代矿物加工科学技术的创新成就。  相似文献   

7.
蚌埠市拥有悠久的玉器加工制作历史,至今已形成规模庞大的玉器产业,在国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目前拥有的国家级玉器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发展目标是建设玉文化名城。通过调研,发现当前蚌埠的玉器文化产业存在着资源分散、玉器产品形式传统缺乏创新、文化艺术理念迟滞、玉文化产业人才不足、玉材玉料来源不畅等问题,就此提出玉器产业与玉文化资源融合发展、全面促进产业发展水平、加快玉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等战略措施,为蚌埠玉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玉器文化因其丰富的内涵及玉器本身所蕴含的特殊观念而成为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中国玉器文化产生于远古时期,发展时间甚为久远,而不同时期的玉器在各时期各地区文化中的地住和作用不尽相同。“玉器时代”一度成为人们重新划分古史分期的一个重要标准,学术界也就此特殊概念而掀起讨论热潮。总而言之,不论“玉器文化”是否可以作为某个时代的重要标志,它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所产生的意义都是无法忽视的,尤其是在中国远古时期的某些地区,玉器对当地文化社会的发展曾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于中国古代玉器质地鉴测和溯源中的无损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法(PIXE)、X射线衍射法(XRD)和激光拉曼光谱技术(LRS)是应用于科技考古研究中的三种无损分析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整件玉器的无损伤研究.首先介绍了三种无损分析方法的原理、进展和应用,并对透闪石一阳起石型、蛇纹石型、长石型、青金石和绿松石这五种常见玉石进行了无损测试.在此基础上对出土于河南安阳市殷墟和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群的156件完整玉器进行了成分、矿相和结构的无损测试,初步研讨了它们的质地和来源.  相似文献   

10.
以考古发现为线索,结合文献研究和实物比对,利用现代大型仪器检测设备,分析了贵州出土玉器的时代特点和玉质材料。这些玉器的玉材种类非常丰富,并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两汉时期以前,贵州透闪石材质的玉器很少,之后和田玉玉器数量占据主体地位。根据孔雀石和贵州罗甸和田玉的地质与矿物学分析,探讨了贵州古代早期玉料来源“就近取材”的可能性。贵州罗甸和田玉化学成分中的Na2O和K2O质量分数较高,Al2O3与MnO质量分数较低,这与古代其他产地的和田玉的化学成分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1.
古代中国的连续性文明,其文明演进是建立在对一项或几项战略性资源及其空间的控制基础上的.从编码理论角度,玉器时代的纪念碑性编码由玉钺—玉璧—玉琮来完成,它们既是世俗财富的象征性资产,又是大传统编码中的纪念碑性玉器,同时也是先民祭祀时圣都神圣地理空间的替代物.典籍中零碎的玉石神话叙事蕴含了“玉石之路”战略性资产转变为纪念碑性玉器和拜玉教信仰的扩散和神圣地理空间之间的互动生发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古代玉器中带钩属于较为常见的器类,出现时间早,流传世间长,存世数量也比较多,但目前的研究多局限于三代时期的玉带钩。本文主要通过对各时期玉带钩时代特点的归纳,呈现出中国古代玉带钩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良渚文化礼制的形成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渚文化 (公元前 30 0 0多年—前 2 0 0 0年左右 )是太湖地区一支主要的考古学文化。在大墓中常有制作精致的大量玉器随葬。这些玉器 ,是以琮、璧、钺为主体的成组玉礼器 ,成组玉礼器的出现 ,表明已有了礼制。礼制是中华古代文明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一个特点。良渚文化玉琮的广为传播 ,同时也把礼器包涵的礼制传向四方 ,这对中华古代文明史的研究 ,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8F—1 一种玉石加工方法:该方法是将玉石碎料再加工,做成具有天然玉石质感的玉器或各种建筑装饰材料。  相似文献   

15.
利用拉曼光谱、电子探针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龙溪软玉的谱学特征以及化学成分进行测试,并与三星堆玉器和金沙玉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星堆闪石质玉器的拉曼光谱与龙溪软玉均具有674 cm-1的特征峰。主量元素投图说明,龙溪软玉的成矿与白云岩有关,而三星堆闪石质玉器中部分和白云岩相关,此外还有部分玉器的成矿和蛇纹岩有关。龙溪软玉的稀土元素特征和金沙遗址玉器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结合三地之间的距离、玉器外观等因素,推测四川龙溪是三星堆玉器和金沙玉器玉料的来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任建红 《菏泽学院学报》2005,27(1):21-24,38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显著,但科技传播相对滞后,影响了科技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制约中国古代科技传播的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自身、传播媒介及受众等众多因素,以期能为我国现阶段的科技传播事业提供一些借鉴,促进我国科技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广义的古玩,概指所有古代的宝贵珍奇之物.常见的古玩,则按其特性可分为书画、瓷器、古钱、宜炉、铜器、古铜镜、玉器、砚、古墨、古书、碑帖、各代名纸、古代砖瓦、偶像、印章、丝绣、景泰蓝、漆器、宜兴壶、珐琅、料器、法花、牙器、彩墨、笔格、竹刻、扇木器、名石等数十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考察分析了中国古代科技赖以生长的文化背景诸如求知的态度,哲学,教育等因素对科学的影响,进而从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社会学角度解析了中国古代科技传统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商代的玉器在继承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基础上,与青铜器艺术互为借鉴,互为影响。在造型上,商代玉器常常因物赋形,展示了艺术家们高超的技巧,并在像生造型中实现了摹形与传神的统一。其匀称的比例和形与色的统一,既体现了先民们对自然造化法则的领悟,又反映了他们的独创性。在纹饰上,商代玉器以线条为主,采用线面结合和浮雕、圆雕等手法,纹饰灵活多变,栩栩如生,显得更为细腻、精致。其风格则具有崇尚自然和神人合一的宗教色彩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科技是在传统文化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曾经孕育了辉煌的古代科技,特别是在医学、农学、天文学、数学等学科领域.科技知识的伦理化、历算学的工具化、科技著作的经学化,揭示出儒家文化中包含的科技因素以及科技的儒学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