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主要研究内容 (1)调查了天津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状况,跟踪国际水资源循环利用动态,研究了再生水灌溉与作物生长、对农业环境及农产品安全影响等问题,为规范再生水灌溉行为,对再生水水质、灌溉方式、灌溉制度等提出了要求,制定了《城市污水再生回灌农田安全技术规范》、《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水质》两项国家标准和天津市地方标准《城市再生水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短缺是我国在21世纪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作为非常规水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具有水量大且稳定等优点,埘其进行深度处理,将其制备为再生水,可回用于各种用水目标,对于缓解水资源紧张形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一背景下,膜法水处理技术以其突出的优点,在国内外均引起了普遍关注。膜工艺是一种安全且性价比较高的污水再生回用处理工艺。成功应用膜工艺的关键是有效控制膜污染。由于水质条件复杂及研究手段的限制,目前学术界对膜污染微观过程与机理的认识尚不十分清楚。新型污染物是目前受到普遍关注的污染物,结合臭氧处理单元的组合膜系统在新型污染物去除,保证再生水安全方面是非常具有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7,(4):48-48
“北京城市北环水系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03AA601010)课题将特大型城市中心区河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与再生水回用于城市河流景观用水有机结合,以河湖系统为整体,以强化处理为技术手段,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自然环境各组成因子间的互动关系,实现了城市水环境生态机制的恢复和重建,建立了满足城市景观用水的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方法、城市河湖水体水质改善技术方法、城市中心区湖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城市河湖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方法及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减少重大活动期间安全保障措施对交通的影响、发现复杂交通系统中的潜在安全风险是国内外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下,开展"冬奥会交通与安保协同管控体系"的研究,以全新的双向视角探索交通系统运行与城市安全保障的协同优化机制,重点解决大范围、异常天气下的城市安全风险感知与评估、应急响应与协同管控等关键技术难题。本文在概述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多源数据融合关键技术与隐患感知体系、区域交通与城市安全的风险动态感知和协同管控、多态化物流在途风险研判及联合应对机制、新兴交通形态应用边界与协同管控、公共安全事件风险协同辨识及管控预案快速生成,为冬奥会及大型活动场景下的交通与安保协同防控水平、风险预测预警和应急指挥能力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课题是水专项中《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无害化与综合利用关键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的子课题(2009ZX07317-003-04),课题针对我国各地对污水厂污泥减容减量、稳定化和无害化共性技术的需求,重点研究湿污泥循环流化床一体化焚烧成套技术与设备,以及焚烧灰综合利用途径,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泥焚烧新技术.该项技术包括热灰直接干化-余热间接干化复合干化技术、污泥干化和焚烧耦合技术、热灰分配与控制技术、余热利用技术以及污泥一体化焚烧过程中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利用研究成果建设了杭州市七格污水处理厂100吨/ 日湿污泥循环流化床一体化焚烧示范工程,子课题于2013 年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7,(4):53-53
该课题于2003年1月启动。课题总体目标是:以大连市马栏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为示范,通过工程技术研究和建设,形成北方沿海城市污水再生循环利用——水环境质量改善——河流生态景观为一体的集成技术与综合示范。实施的技术方案是:以马栏河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水为水源,通过中水管网建设,根据不同用途的水质目标,经过再生处理和生态工程净化,构建以污水再生循环利用技术为核心的城市水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建设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相似文献   

7.
首先,我从法学的角度给循环经济下一个定义.法学上的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和废物处理等阶段,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清洁生产、产品延长使用、资源循环利用和循环消费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首先,定义强调在生产建设阶段、流通消费阶段和废物处置等阶段,都要使用"3R"原则,具体内容包括清洁生产,实际就是减量化,从源头减少污染;产品延长使用就是再使用;资源的循环利用也就是再生利用,包括过去传统的资源循环利用,也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建设循环经济需要遵循两个规律:一是遵循生态规律,二是解决循环经济不经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由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天津水工业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联合承担的国家863 计划"城市污水处理设备成套化标准研究"(2004AA601030)课题,以A/A/O、SBR 和氧化沟工艺(以下所提"典型工艺"皆指此三种工艺)及其配套设备为总体研究对象,针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行的标准规范不能满足工艺技术发展的要求,污水处理设备制造业中有些设备产品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控制标准,有些设备产品标准由于制订发布日期较早,已不能满足当前技术发展和创新需要的现状,通过大量工艺设备应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与设备的配套和协调为目标,注重工艺技术与设备的成套性与系统在重点研究典型工艺设备成套化选型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典型工艺设备成套化技术指南;在构建城市污水处理设备成套化标准体系的基础上,修订或制订了多项城市污水处理厂典型工艺关键专用设备产品标准,目前已有4 项设备产品行业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相似文献   

9.
该项目利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阐明了固体废物代谢过程与城市生命体活动的动态响应关系,揭示了固体废物代谢机理,阐明了循环转化过程,开展了生命周期评价和环境经济评价,建立了危险废物鉴别和多级风险评价指标与技术方法体系,构建了典型城市固体废物综合管理动态优化模型,建立了一套城市固体废物的综合评价、诊断与管理系统,并在北京、深圳和佛山等典型城市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08,(4):44-44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及人口城市化的加速,城市污水量将愈来愈大,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城市污水处理的任务愈来愈重,国家面临的经济负担也愈来愈大。为了防止水环境污染,国家863计划“城市污水生物/生态处理技术与示范(2003AA601110)”课题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沌口污水处理厂内建立试验研究基地,针对开发区的城市污水,研发高效低耗、经济实用的污水生物/生态处理工艺技术,为开发区及其它地区城市污水处理提供技术支撑。该课题的研究,对于经济有效地处理城市污水、提高水环境质量、优化投资环境、高速发展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题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参加单位为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武汉凯迪水务有限公司、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章北平教授为课题首席专家。  相似文献   

11.
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机理及调控原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中大气分项目着重研究北京城市大气边界层动力、热力结构和边界层中大气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转化进行研究,开展城市大气污染数值预报模式及其预警系统的研究,这是本世纪城市环境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本研究揭示城市大气环境污染调控原理,并提出治理方案.城市大气边界层系统观测及城市大气边界层物理过程和污染物化学过程之间强非线性、强非均匀性及耦合理论预测模型研究,大气与水、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为实施北京"蓝天碧水"环境工程目标提供大气、水、土工程决策与规划,为北京地区污染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示范工程是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武汉市汉阳地区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示范"中新建区桃花岛示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桃花岛新建居民区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工程建设为核心,利用当地环境条件,在工程规模上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重点研究城市面源从源到汇的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并力求达到技术先进、效果显著、成本低廉、运行管理方便.结合景观美化,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态与环保意识,提升城市生态地位和知名度的科研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生态农业建设,专家们向各地推荐推广32项生态农业技术.这些技术是: (1)在25度以上的山地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2)25度以下的山地实施"坡改梯”工程和农林牧结合技术;(3)在小流域建设蓄水工程技术;(4)在干旱地区建设农田水窑技术;(5)在川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工程技术;(6)在荒漠化沙丘地区实施"封闭、飞播、人工种植”(包括草、灌、乔)的"沙丘农业”技术;(7)在沙坑发展水旱轮作的"沙丘农业”技术;(8)在沟壑区域实施"轧沟农业”和"坡坎农业”技术;(9)在低洼易涝和盐碱地区以治涝为主发展水稻的综合治理技术;(10)在湖区退湖还田的综合治理技术;(11)稻作养鱼、养虾、养蟹、养鳖技术;(12)在风沙高寒地区发展太阳能、风能、热能以及小型水能技术;(13)在海涂、浅海、近海以及内陆淡水水域发展高效养殖技术;(14)大型畜牧业治理粪便污染及开发利用技术;(15)井灌地区防止地下水位继续下降和海水倒灌技术以及雨养农业技术;(16)防治白色污染技术;(17)农作物秸杆气化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和秸杆还田技术;(18)发展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防治、生物能源以生物净化环境技术;(19)降低化学肥料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以及对环境污染(富营养化)的治理技术;(20)发展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技术;(21)农村工业"三废”以及生活废弃物的处理技术;(22)北方"四位一体”(日光温室、沼气、猪圈、厕所)和南方"猪-沼-果”三位一体的能源生态工程技术;(23)利用地膜实行行间套种,提高复种指数技术;(24)不同类型地区和不同种养方式的机械化技术;(25)以农林牧渔为原料的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以及运输技术;(26)利用胚胎技术、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培养种养业新品种技术;(27)利用中草药开发保健食品技术;(28)草原畜牧业"围养”技术;(29)保护天然生物物种资源技术;(30)利用山区气象资源优势,发展立体种植、旱作农业、节水农业技术;(31)太阳能暖房、温室、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清洁灶技术;(32)在重点县市建立土气生物环境监测台站,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14.
氢来源于水,既可以通过各种化石燃料,如天然气,煤等与水反应来氢;也可以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或者二次能源(如电力)来开采"氢矿".氢能是环境友好的能源.利用燃料电池,由电化学反应将氢转化为电能和水.不排放CO2和NOx,没有任何污染.  相似文献   

15.
从大型污水处理厂特点和全程节能的角度出发,研究节能降耗的关键技术与集成,对缓解我国当前的能源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进水负荷实时精确调整供气量,合理控制溶解氧分布,均衡各单元水位减少曝气器出口静压,实现鼓风机供气量和出口压力最小化;利用初沉污泥发酵技术开发进水中的碳源,减少甲醇等外加碳源的投加量。构建普适性、开放型的节能降耗城市污水处理厂全程智能控制系统,提高曝气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07,(11):57-57
由南开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完成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城市突发重大事故风险控制与应急技术研究及试点”课题(编号:2004BA803805)中的“城市典型公共场所与设施风险评价及安全规划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编号:2004BA803805—03),率先以城市突发重大事故风险辨识与安全规划研究为主线,着重研究城市典型公共场所和基础设施的突发重大事故风险辨识、评价技术及安全规划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主要研究内容:(1)建立以生物质为燃料的热载体陶瓷球加热系统;(2)建立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反应器;(3)开发生物油的冷激和净化技术;(4)研究热载体陶瓷球与残炭的分离和循环技术;(5)研究工艺参数对于生物质液化结果的影响和参数优化;(6)探索生物油作为燃料、脱硫剂、脱硝剂和其它精细化工原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68-68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水资源短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农业成为缺水最严重的行业;另一方面,我国又有大量的劣质水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并由于不科学利用而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安全,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劣质水安全灌溉技术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本研究在对国内外劣质水农业利用已有研究成果与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微区(测桶、测坑)试验、田间小区试验、室内实验及计算机模拟等手段,重点开展了劣质水灌溉安全控制指标、主要作物劣质水灌溉制度、污染物运移及预测模型,以及劣质水灌溉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了劣质水灌溉的安全控制指标体系1套、主要作物的劣质水灌溉制度及灌水技术规程4套、建立了污染物在作物-土壤-地下水系统中转化运移模型1套、提出了污灌区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预测技术1套、建立了劣质水灌溉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1套。研究成果对于实现我国劣质水资源的农业安全高效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煤化工的发展方向。相对温和条件下的煤直接转化过程(如煤热解和直接液化等),其产物分布及组成与煤结构关系密切。深入认识低变质煤热解过程中显微组夺和矿物作用及弱键合结构在分子水平反应规律对煤转化过程产物调控以及发展新型高效煤转化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此,国家相继在973计划和新近启动的重点研发计划中安排相关的研究任务,并取得明显的进展。本文重点介绍作者正在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低变质煤直接转化制高品质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基础研究"(编号2016YFB0600300)的研究中,利用建立的新型原位热解-真空紫外单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在原位检测煤特征显微组分、矿物作用和催化转化等过程初级产物形成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以此作为开启分子水平上研究煤直接转化过程产物调控的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07,(11):59-59
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城市突发重大事故风险控制与应急技术研究及试点”课题(编号:2004BA803805)中,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围绕城市突发重大事故风险控制与应急技术,在工业重大危险源评价与监测技术、城市重大事故演化机理与重大风险监控技术、城市应急能力评估技术以及城市应急辅助决策支持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