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拥刘反曹”是贯穿于《三国演义》的基本倾向.它有历史的、个人现实的诸多主客观原因.中国几千年来深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罗贯中作为封建知识分子有此思想不难断定;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广泛采纳史书及民间故事,而这些史书、民间故事中大都充斥着“拥刘反曹”的色彩,罗贯中在搜集整理写作《三国演义》时肯定会受其影响;罗贯中生于动乱的元末明初,“拥刘反曹”无疑寄托了他向往圣君贤相的仁政统治的政治理想;另外,“拥刘反曹”也寓有反蒙兴汉之意.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的布局艺术不仅表现为篇章组合的严整性,艺术调度的和谐性,而且表现为内容剪裁的非对等性。这种非对等,是处于严整与和谐之中的非对等。人们在对不同事物的相互关系进行观照的时候,往往把对等、对称、平衡、均势看做是美的,因为这些关系都体现着某种秩序,表现为和谐的美.可是,并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非对等、非对 相似文献
3.
成良臣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1):80-82
本文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塑造两个层面入手 ,对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著名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所蕴含着的人文主义思想因素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并探讨了作品思想倾向与作家的丰富生活体验和长期的情感积累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子衿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96,(4)
历来讲《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基本不提或极少提到《世说新语》,本文则说明二者关系十分密切,具体表现在:《世说新语》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三国演义》不仅在运用这些资料时颇有特点,而且进行了充分的艺术借鉴。 相似文献
5.
6.
李雨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5)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泰国读者非常熟悉。据记载,18世纪时,中、泰(当时称暹罗)双方文化和经济往来频繁,每年有从上海、宁波、厦门、潮州等地开往泰国的商船五、六十艘。这时,随船搭载的人把《三国演义》传入泰国,立即不胫而走。后来,泰王室又下令把这一名著译成泰文。相传,翻译《三国演义》的工作由华侨和泰国作家共同承 相似文献
7.
8.
刘纪荣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治言》是谭嗣同早期的代表作 ,其中既包含有圣人之道永远不能变的守旧一面 ,也流露了“势所必变”、学习西方的革新一面 ,这正是当时盛行的洋务思想的直接反映 ,它展示了谭氏思想从守旧向革新的转化过程 ,反映出要求变革的思想倾向 ,昭示了谭氏维新变法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9.
每当我诵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便油然想起《三国演义》,惊叹其“陈叙百年,该括万事”(明高儒《百叫书志》的时空艺术,仰慕他塑造了曹操这一帝王将相的典型形象,赞赏其“头绪多端,如一线穿却”的情节结构。 相似文献
10.
11.
接受理论倡导读者中心论,强调作者要了解潜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审美距离要适当。翻译是二度创作,也要重视潜在的译文读者。通过对《三国演义》两个译本从五个不同维度的文化比较可以看出,针对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读者,译者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陈斐斐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6(1)
刘勰的《文心雕龙》可谓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体大而思精的鸿篇巨制,以其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以及南朝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历史文化背景,历来关于刘勰《文心雕龙》的思想体系争议很多。就《文心雕龙》文本而言,作者的创作动机自述、体例结构的编排以及以经为评判标准来论文等无一不清晰凸现刘勰崇儒宗经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三国演义》的主题作了新的探讨,认为表现“天道循环”亦即“历史循环论”,这才是小说深层次的主题。文章认为,小说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展现主题的:1、以“点睛”之笔直接直扬“天道循环”;2、通过政权斗争的相似性表现“天道循环”;3、通过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表现“天道循环”。小说表现“天道循环”,意在警戒弑君篡位者、施暴行恶者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 相似文献
14.
朱开忠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0):45-47
安徽最早的民办白话报《安徽俗话报》是陈独秀为家乡安徽创办的革命刊物,对安徽革命运动的发展做了有益的开拓。介绍了《安徽俗话报》的由来、办报宗旨及影响,分析了创办《安徽俗话报》时期的陈独秀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中的梦分喜梦和凶梦两种,喜梦为帝王预兆和象征,凶梦预兆国家易主或小说中重要人物的死亡,两种梦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推动,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宦书亮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27(5):75-79
《三国演义》以梦写心,以梦写人,梦即故事,故事即梦,文中二十八个梦互相关联、彼此照应,形成了一个具有多重层级的梦系统。文章从系统论视角分析小说中梦系统的层次结构,揭示梦系统中各层次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的阵前答话有些很精彩,从聊聊数语中即可窥见其为人或未来命运之走向,有的阵前答话则是精心设计的圈套,让敌方不知不觉入彀。分析《三国演义》的阵前答话,可以从一个小小的侧面领略这部传世经典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18.
宦书亮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26(5):68-73
《三国演义》中白日梦包含小说中人物之梦、作者创作之梦以及评改者之梦三种类型,其产生与作者和评改者密切相关。白日梦的描写不仅大大丰富了文本内容,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具有重要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润泳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9,12(4):1-4
义在<三国演义>中是超越一切不同派别的政治利益和政治观念而存在的道德评判标准.因此,<三国演义>不仅具备了文学层面的审美意义,更重要的是透过种种义之表现来昭示世人,从而具备了一种道德层面上的终极评审意味.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书中所颂之义的内涵,可以归纳为忠义、信义、贞义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方华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
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在日本企业界十分风行。他们认为日本社会的现状与三国割据争雄的时代很相似,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首要的是争取人才和团结对外。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三国演义》给了他们很多启示。他们认为,刘备谋略文才不如曹操,临阵决战不如孙权,他之所以能称雄一方,主要在于善知人、察人、用人,在自己周围团结了一批谋臣良将。同时,他们认为桃园三结义所表现出来的团结精神,是刘氏王朝赖以生存的基础。现代商战日益激烈,企业要想生存发展,“桃园精神”实乃生命之所系。因此,不少公司要求内部上下左右之间发扬“桃园精神”,象刘、关、张结义一样,贯之以一个“诚”字,以诚待人,精诚团结,共同对外,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