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明初《录鬼簿续编》记述了罗贯中创作《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三部杂剧,却无创作《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记录,故而许多学者否认罗贯中拥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的著作权。但若从杂剧《风云会》的题材选择、思想倾向、人物形象、情节设计、文字语言等方面同《三国演义》、《水浒传》加以对比,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难以分割的内在关联。在未发现新的文献资料之前,戏曲家罗贯中拥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的著作权或部分著作权的观点,仍不失为一种最可信、最合理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浙江《水浒》研究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25日至29日在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举行。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了四个方面。一、把《水浒》和《三国演义》作比较,讨论其在题材、主题、结构、塑造人物形象手法以及主题思维演化过程等的不同特色。很多同志认为:(1)题材:两书都有一定的史实根据,但《水浒》以底层人物为主体,基本上是“虚”;《三国演义》以上层人物为主体,基本上是“实”。  相似文献   

3.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栏目中对《三国》的品评受到极大的关注,无疑是成功的。但其进行解读的角度和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偏颇之处:《品三国》以功利的眼光来看待《三国演义》所表达的人文精神;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来要求文学的美学追求,颠覆了《三国演义》原有的思想倾向、历史观念与审美理想,几乎完成了一个对小说《三国演义》的解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苏晓辉 《科技信息》2010,(23):178-178,146
但凡阅读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人们都很会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在叙事层面、人物描写、历史事件真伪等方面差异很大。文学情感之间的比较主要体现在作者的历史背景的不同,文章格式的差异等方面;人物的差异主要是刘备、曹操等人在历史上和小说中人物个性的不同;历史事件的差异简单列举徐庶归曹,死诸葛吓跑活仲达两个方面,其余还存在很多。  相似文献   

5.
在《三国演义》研究中,传统观点认为《三国演义》体现了儒家的经典思想。深层解读主要人物的时代命运,可以看出作品明显流露出作者尊蜀贬曹的思想,但其核心思想并非儒家至上。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文本描摹,反映的儒学思想只是在形而上层面被认可的社会现实,只有"外儒内法"这一儒学思想形式与法家思想内容的矛盾结合体才能成就世俗功业。  相似文献   

6.
革命和爱情是人物成长小说中常见的题材,《双城记》和《芙蓉镇》两部看似不相关的小说都涉及到了革命腥风血雨中的爱情故事,主人公的情感历程都透出了作家对特定时代下人们境遇的思考,其中人物的爱情命运的不同与作者爱情观和中西方文化传统中价值观念的差异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文学需要虚构,《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当然也需要虚构。就全书来说,很多人都赞同“七实三虚”的说法,而其对关羽形象的描写却不是“七实三虚”,更不是历史人物的真实再现,就关羽一生的主要事迹对照《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可知大部分是虚构的。而这个虚构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已经取代了历史上真实的关羽形象,他的影响也不再仅限于文学范围,在宗教、民间崇拜里都有他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耗尽毕生精力所创作的《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巨著,而且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文学名著。他所创制的纪传体体例和表现手法,以及他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历史人物传记和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空前繁荣的今天,重新研究、探讨《史记》纪传体的产生、基本特点及其文学意义,对于提高我国当前人物传记和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对于写出无愧  相似文献   

9.
《舞姬》与《霍小玉传》虽然是中日两国不同时期的两部作品,但是在题材、创作背景、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它代表了来自不同国家的这两位作家有着相似的审美角度和对艺术追求。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作品异同的对比研究,希望以此来更好的理解中日两国在文学领域的相似与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历史文学作品的创作在我国已经初步繁荣起来,出现了一批把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较好地结合起来的作品,历史小说《李自成》、《曹雪芹》、《戊戌喋血记》,历史剧《王昭君》、《正气歌》、《秦王李世民》等作品,受到了读者和观众的欢迎,人们对这些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与此同时,关于历史文学作品中的历史真实性问题,在学术界重新引起了一些争论,报刊上发表的许多评论,也常常涉及这个问题。为了促进历史文学创作的更加繁荣,本文拟以《三国演义》和郭沫若的历史剧如何处理历史题材问题为例,对历史文学作品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问题,作一点研究,谈一些管见。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根据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国故事,运用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所引的正史材料,溶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及审美理想,“以虚御实”,通过添枝加叶、移花接木、杂取众记等手法,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典型化处理,使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达到了有机的统一,从而使作品产生了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战国策》是我国一部优秀的历史典籍。它不仅形象地记载了战国时期许多重要的史实,而且还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类型形象,为后世所叹赏和传颂。据笔者统计,在这部历史巨著中,作者所描写的各阶级阶层的人物共有四百多人。其中有君王将相,也有谋臣说客;有高才俊杰,也有游侠义士,乃至“鸡鸣狗盗之徒”,“引车卖浆者流”。研究和欣赏这些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对于我们了解作者“腾褒裁贬”(《文心雕龙·史传》)历史人物的价值标准,探究人物形象所蕴含的美学思想,都是很有意义的。1.在《战国策》中,作者着力描写的一类形象是那些政治开明,目光远大,而且能富国  相似文献   

13.
历史小说一方面要受到真实的历史材料的束缚,另一方面又要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创造高度的艺术真实。在《三国演义》中作者主要采用对历史材料进行提炼加工、合理移植、创造性想象等几种方法,把历史人物成功地转变为艺术形象。简言之,作家必须依据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这一原则对历史事实进行加工和再创作,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具有历史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4.
历史小说一方面要受到真实的历史材料的束缚,另一方面又要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创造高度的艺术真实.在《三国演义》中作者主要采用对历史材料进行提炼加工、合理移植、创造性想象等几种方法,把历史人物成功地转变为艺术形象.简言之,作家必须依据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这一原则对历史事实进行加工和再创作,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具有历史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中白日梦包含小说中人物之梦、作者创作之梦以及评改者之梦三种类型,其产生与作者和评改者密切相关。白日梦的描写不仅大大丰富了文本内容,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具有重要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是一部有着大量死亡描写的长篇小说,作品中描写的死亡人物众多,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死亡描写匠心独运,特色鲜明,赋予作品厚实深邃、凝重苍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艺术散论孙谦《三国演义》(以下简称《演义》)是一部以战争描写为艺术视角的文学巨著。它描绘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争,展示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真实形象地反映了三国时期各个军事集团之间复杂多变的矛盾斗争及其兴衰过程。作者通过对战争...  相似文献   

18.
大家知道,我国优秀古典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成就。这部小说写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前和鼎立之后直至三国归晋的一系列的矛盾和斗争,其中,有军事的,也有政治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是围绕着一个中心,以彼此联系和照应的笔法,写了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小说里,几乎每个场面都写得激动人心,细腻生动;每个人物都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所以能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乃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塑造人物时,除了运用其它艺术手法外,还善于运用对比和衬托手法的缘故。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三国演义》作者、成书年代及版本问题的探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各种分歧的认识、观点、说法等。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仍不减以往,仅我国大陆出版发表的各种有关论著就达40多篇(部),其中不乏新的见解与资料。对近10年来的有关研究予以述要,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分歧在新世纪《三国演义》研究中的延续与演变。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中的梦幻描写和编构,无论是天体帝王梦,还是吉凶死亡梦,甚至假梦与诈梦,实际上都是我们古老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积淀的产物,从中不仅可以窥见我们民族所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还可更深地了解到人物的心灵活动方式,从而更深地理解《三国演义》所蕴含的深层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