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电磁学发展的科学史实为依据,阐述科学自然观和方法论对科学发现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综合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中有关中国古代有机论自然观的评述,并联系史实分析这种自然观对中国科学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西方哲学某些哲学流派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打出“哲学终结”的口号下,哲学应如何为自己名正?哲学是否真的面临着“终结”?从哲学观和哲学的思维方式入手,具体从“科学”、“人文”、“生活”哲学思考的三个维度分析,“哲学终结”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八一"精神自1997年提出已有十余年,关于"八一"精神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2010年"八一"精神研究中心的成立,使"八一"精神研究进入蓬勃发展期。简要的梳理与回顾"八一"精神自提出以来的发展历程、主要的研究内容与方向等现状。同时,提出自己对"八一"精神研究的一点想法和建议,即:从哲学、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挖掘"八一"精神的理论基础,尽早在学界就"八一"精神的概念与含义达成统一意见,突出"八一"精神独有特质,精准定位"八一"精神的内涵;拓展"八一"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寻找它与国民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将其上升到全民族意识层面,突破本土化研究的窠臼;同时,注重从精神教化和文化价值多层面弘扬"八一"精神。  相似文献   

5.
根据此书对道家自然观的阐述,从中古科学史上探索其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从打好“直辖牌”的重要性、可行性、目的性、打“库区牌”与打“直辖牌”的关系等4个方面,阐述了打好“直辖牌”的重大意义,打好“直辖牌”的战略布局,打好“直辖牌”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从实证主义、证伪主义、范式理论到实在论 ,可以看作一种科学观的辩证发展过程。但是这种发展不是自觉的科学辩证法。在这个观念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对科学活动进行自觉的系统的辩证分析 ,可以发现科学进步的八对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四年制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突出重技术和强适应性两个方面,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从事中小型工程的建筑设计.“3+1”人才培养模式能强化工程实践,强化课程设计,强化实验教学,体现了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综合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中有关中国古代有机论自然观的评述,并联系史实分析这种自然观对中国科学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海洋约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占地球总水量的98%以上,已成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和争夺经济制高点的希望所在;最具学科交叉和挑战性的海洋将是连接全球科学家的纽带;近海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球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修复和保护;海洋是地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作为全球气候的巨大调节器已得到广泛公认;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海洋资源的迫切需求,呼唤人们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与海洋资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百年师范积淀,10年本科发展,使学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起点上推进学校"十二五"及中长期科学发展,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议》和《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结合起来,牢牢坚持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继续深化对校情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紧紧围绕学校"强本申硕创建综合大学"的发展目标,突出抓好学科、专业、课程和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统筹和正确处理好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等10个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今天,科学研究的形态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学团队的出现使得科学研究进入了“大科学”时代。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中,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审视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可以发现他音乐观中的矛盾性:“善”与“美”的交织,即强调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也推崇音乐艺术怡悦性情的美感作用和审美娱乐价值。欧阳修坚持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提出音乐“自释”和“平其心”、“养其疾”的音乐功能观,同时也非常注重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强调“导志”、“移人”的传统音乐功用观。  相似文献   

14.
宗教伦理与科学发展——对“默顿命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温“默顿命题”,从文化的角度揭示清教伦理与现代科学发展相容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些学者的观点探寻宗教伦理对反思科学发展逻辑的意义,即在某种程度上有利规范科学发展,规避科学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考察音乐“雅”与“俗”的历史渊源入手,论述“雅”与“俗”之间存在着分岐,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二者又存在着互动性,即“雅”的音乐是由“俗”的音乐演化而来的,而“俗”的音乐经过艺术家的加工,也是可以雅俗共赏的。  相似文献   

16.
国家问题是马克思和葛兰西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市民社会理论贯穿葛兰西国家观研究始终,故称其国家观为"市民社会"国家观。葛兰西"市民社会"国家观是对马克思的继承和发展,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区别在于国家的概念、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权力、国家的消亡等方面。葛兰西从市民社会的角度探讨国家问题,为全面认识和发展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有益参考,但受其理论缺陷的限制,未能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的国家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生成科学”为基础,提出“生成论”自然观,描述了整体生成演变的世界图景,以及系统生成的主要规律及其特征。并试图超越经典科学“还原论”,探索生成整体论的方法论原则:指出分析还原不是唯一的科学简化方法,在整体性研究及简化方法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还元论”,论证了“还元论”与经典科学“还原论”的本质差别。主张将“整体论”与“还元论”提升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本科办学10年来,学校改革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是学校党建工作积累的基本经验。"十二五"时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工作的良好成效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史研究,总结西方科学和中国科学的本质和特点,在相同的科学含义基础上,对中西方科学进行了比较。由于文化基因的不同,中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西方科学,“李约瑟难题”命题的前提不成立,命题结论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